一种弹性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3216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性面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料,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弹性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制作服装的面料的布面光泽度、手感以及风格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生产出的许多面料容易起皱,面料的柔软度较差,吸汗和透气性效果不尽理想,面料容易出现起圈、纬缩,图案纹路较不清晰,此外,目前的面料大多弹力较差,拉伸性能较差,用这种面料做成的衣服修身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弹性面料,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丝和第二弹性丝,使面料的弹性增加,达到提升做成的衣服修身效果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弹性面料,包括多个基布层,还包括多个第一弹性丝,相邻所述的基布层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丝连接,所述的基布层中穿设有第二弹性丝,所述的基布层左右两侧均缝制有多个连接部,相邻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一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性件具有弹性,基布层可以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拉伸,在对面料横向拉动时,连接部发生移动,第二弹性丝的弹力作用和第一间隙的作用,使得面料在受到横向的力时可以发生形变并产生弹力,从而使面料具有较好的弹性,使用该面料做成的衣服修身效果较好,同事,通过第一间隙,能够使本弹性面料具有较好的透气性,提升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连接部呈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连接部,在面料受到横向的力时,能够提升连接部的位移量,从而进一步提升本弹性面料的弹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的连接部沿基布层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弹性面料受到拉力时,能够使连接部受到的拉力趋于相等,不易使个别的连接部容易发生断裂,提升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连接部采用抗菌纤维和氨纶纤维编织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氨纶纤维具有较好的弹性,抗菌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能够提升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第一弹性丝之间的距离为0.5-1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本弹性面料具有良好的弹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间隙的宽度为1-1.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本弹性面料具有良好的弹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弹性丝和第二弹性丝均采用氨纶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氨纶具有较好的弹性,并且能够在拉力消失能迅速恢复到初始状态,并且具有较好的耐酸碱性、耐汗、耐海水性、耐干洗性、耐磨性,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弹性丝和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二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本弹性面料具有良好的弹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连接部呈弧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加人们的舒适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第一弹性丝以及第二弹性丝的设置,使得本弹性面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同时,通过连接部以及相邻连接部之间所形成的第一间隙,进一步提升了弹性,从而达到用本弹性面料做成的衣服具有较好的修身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基布层;2、第一弹性丝;3、连接部;4、第一间隙;5、第二弹性丝;6、第二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弹性面料,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基布层1,基布层1呈长条状。在每个基布层1当中穿设有一根第一弹性丝2。第一弹性丝2的长度方向与基布层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基布层1采用涤纶制成。

在基布层1的左右两侧均缝制有多个连接部3。连接部3呈长条状,并且倾斜设置。一个基布层1的左右两个连接部3以基布层1为对称线对称设置。这多个连接部3沿着基布层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连接部3采用抗菌纤维和氨纶纤维编织而成,该抗菌纤维为银系抗菌纤维。

位于基布层1同一侧的两个连接部3之间形成第一间隙4,第一间隙4的宽度为1mm。连接部3的宽度为1.5mm。

连接部3呈弧形设置,并与第二弹性丝5之间形成第二间隙6。

第二弹性丝5也采用氨纶制成并且数量有多个。这多个第二弹性丝5沿着基布层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丝5之间的距离为0.5mm,且均平行设置。

第二弹性丝5与第一弹性丝2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