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晾衣架和晾衣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536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晾衣架和晾衣套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家具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折叠晾衣架和晾衣套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城市化的发展步伐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离开农村,到城市发展。住房问题越来越突出,人均居住面积越来越小。

人们会想出各种方法节约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家庭的空间资源。日常晒衣服,晾衣服也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

目前,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晾衣架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类,固定式一般都安装在阳台上和窗前,移动式一般都放在地面。固定式安置麻烦,体积大,不能移动;移动式体积大,占地空间大,并且还要有一定的晾晒空间条件。

还没有一种既体积小巧又能节约空间的晾衣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晾衣架,旨在改善现有固定式晾衣架安置麻烦,体积大,不能移动;移动式晾衣架体积大,占地空间大,并且还要有一定的晾晒空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晾衣套件,方便晾晒衣物。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折叠晾衣架,包括:

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横梁和设置于横梁同一侧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或第二夹持部可活动地与横梁连接,以使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形成可调的夹层空间;

挂架,用于悬挂衣物的挂架可活动地连接于横梁与第二夹持部相对的一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横梁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包括连接端,第一夹持部可以绕连接端设置的第一转轴收纳至所横梁。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端远离第二夹持部的方向竖向设置有限制第一夹持部的限位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横梁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同侧,横梁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第二夹持部包括与安装孔配合的安装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安装部,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开孔和安装于开孔的夹具。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开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夹具通过螺纹结构与开孔配合。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夹具包括用于抵接夹持物的夹持台和转动夹具的把手。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挂架通过设置于横梁的第二转轴可收纳至横梁。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挂架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组成矩形框架的第一架梁和设置于矩形框架内的第二架梁。

一种晾衣套件,包括可折叠撑衣杆和上述的可折叠晾衣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可折叠晾衣架;使用时,通过设置于横梁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配合,将晾衣架固定在墙壁、阳台等地方;挂架即可用于晾晒衣物等;当使用结束后,可以将第一夹持部和/或第二夹持部以及挂架拆卸或者折叠收纳,这样既满足使用的需要,又可移动拆卸,而且还可以折叠还能节约空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晾衣套件可以方便的挂晒衣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可折叠晾衣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夹持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横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挂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可折叠晾衣架的示意图。

图标:100-可折叠晾衣架;200-可折叠晾衣架;110-固定组件;111-第一夹持部;111a-连接端;111b-第一转轴;112-横梁;112a-第一端;112b-第二端;112c-支持架;112d-安装孔;112e-限位部;113-第二夹持部;114-连接杆;114a-安装部;114b-开孔;115-夹持杆;115a-夹持台;115b-连接孔;116-把手;116a-限位球;117-支架;117a-第二转轴;120-挂架;121-第一架梁;122-第二架梁;218-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直”、“水平”、“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参照图1至图4所示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晾衣架100,包括固定组件110和挂架120。

固定组件110包括第一夹持部111、横梁112和第二夹持部113。

参见图2和图3,横梁112为方形的梁结构,第一夹持部111安装在横梁112的第一端112a,第二夹持部113安装在横梁112的第二端112b。且第一夹持部111和第二夹持部113安装在横梁112的同侧;第一夹持部111和第二夹持部113之间形成一个空间,第一夹持部111和第二夹持部113即可安装于阳台或者墙壁等。

参见图2和图3,第一夹持部111包括连接端111a,连接端111a设置有第一转轴111b;在第一端112a设置有支持架112c,支持架112c与第一转轴111b配合;第一夹持部111可以绕第一转轴111b转动。

在横梁112的第一端112a临近第一夹持部111的位置设置有限位部112e;限位部112e竖直设置,限制第一夹持部111转动过位。

在横梁112的第二端112b的安装第一夹持部111和第二夹持部113的安装面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12d。

参见图1,第二夹持部113包括连接杆114、夹持杆115和把手116。

连接杆114的一端为设置有安装部114a,安装部114a与安装孔112d配合;由于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12d,安装部114a通过不通的安装孔112d配合,与第一夹持部111形成不同大小的夹持空间。

连接杆114的另外一端为设置有开孔114b,开孔114b设置有内螺纹(图中未示出),夹持杆115作为夹具,夹持杆115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图中未示出);开孔114b的内螺纹与夹持杆115的外螺纹配合。

夹持杆115靠近第一夹持部111的一端设置有夹持台115a,夹持台115a是一个轻质圆台,具有一定的面积;夹持台115a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在一定的挤压下不会变形。所以,夹持台115a可以由铝合金等重量较轻的材料制成,也可以用强度较高的塑料制成。

夹持杆115远离第一夹持部11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115b,连接孔115b与把手116配合;把手116的两端设置有限位球116a,限位球116a的直径略大于连接孔115b的直径,把手116可以在连接孔115b中滑动。

参见图1和图4,挂架120设置在横梁112的第二端112b,且挂架120设置在第二夹持部113的异侧。

横梁112上相对设置有两个支架117,当然支架117的个数还可以是其他的数字,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两个;两个支架117之间设置有第二转轴117a;挂架120通过第二转轴117a与横梁112连接在一起,实现挂架120与横梁112的活动连接。

参见图1,支架117未设置于横梁112的端部,而是设置在端部偏向第一端112a一定距离的位置,通过横梁112存在起到限制挂架120过度转动,另外还能起到支撑挂架120的作用。

参见图4,挂架120包括依次首尾连接成矩形框架的第一架梁121;第一架梁121组成外部骨架框架,为主要承重结构。挂架120还包括第二架梁122;第二架梁122设置在矩形框架内,第二架梁122至少设置一根,将由第一架梁121围成的矩形框架分隔成小的区域。

挂架120的矩形框架内侧壁设置有多个安装第二架梁122的滑道(图中未示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二架梁122的个数以及位置,找到合适的间距。

在使用的时候,先将第一夹持部111竖直设置,根据要安装固定的墙体或者阳台的厚度,调整第二夹持部113在横梁112的安装孔112d的安装位置,在第一夹持部111和第二夹持部113之间形成一个合适大小的夹持空间。

在临近第一夹持部111的位置设置有限位部112e,限位部112e竖直设置,当第一夹持部111展开的时候,防止第一夹持部111过度转动,造成可折叠晾衣架100结构的不稳定;当夹持在阳台等地方的时候,限位部112e也能起到支撑限制的作用,保证可折叠晾衣架100结构。所以限位部112e具有一定的强度,能经得住一定强度外力的挤压,在外力作用下不至于产生形变。

连接杆114的一端设置有安装部114a,而在横梁112上设置的多个安装孔112d与安装部114a配合;设置多个安装孔112d,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安装部114a的安装位置,使第一夹持部111和第二夹持部113之间形成一个合适大小的夹持空间。

由于第二夹持部113通过安装部114a安装于横梁112;安装部114a与安装孔112d的连接点即作为杠杆的支点;当第一夹持部111和第二夹持部113夹持墙体等的时候,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就通过第二夹持部113的杠杆作用,传导到支点。所以安装部114a需要具有较大的强度以承受反作用力。

当安装部114a与安装孔112d配合,安装完成后;第一夹持部111和第二夹持部113之间的距离相对于夹持的墙体等会留有一定的距离余量,然后通过转动把手116,推动夹持台115a作用于墙体等。首先第二夹持部113通过调整安装部114a的安装位置,就可以避免夹持杆115向第一夹持部111方向推进太多的长度,通过连接杆114和夹持杆115形成的杠杆,会放大反作用力,反作用力进一步作用到支点;如果夹持杆115向第一夹持部111方向推进太多的长度,会造成第二夹持部113的支点的作用力过大,应力变大或者应力突变,都很容易造成可折叠晾衣架100的结构被破坏。

第一夹持部111靠近第二夹持部113的夹持面与夹持台115a的平面平行,且竖直设置;各个部分的作用力就会沿结构的竖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作用,不会有相应的分力存在;所以第一夹持部111与夹持台115a的平面平行且竖直设置,也有利于可折叠衣架的结构稳定。

同时,第一夹持部111和第二夹持部113配合的时候,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把手116,夹持杆115外螺纹与开孔114b的内螺纹结构配合,夹持杆115沿着外壁的外螺纹螺旋前进。开孔114b既可以起到支撑夹持杆115的作用;同时夹持杆115外螺纹与开孔114b的内螺纹结构配合,可以防止夹持墙体等物体的时候,反作用力的影响,导致夹持台115a和夹持杆115的倒退,稳定整体结构。

把手116可以在连接孔115b中滑动,方便转动把手116;同时,也是使把手116一直处于省力杠杆的状态,方便快速的拧紧夹持台115a;还可以避免固定设置带来的空间使用限制。

挂架120的外框架结构有第一架梁121连接而成,矩形框架之间设置的第二架梁122将矩形框架分隔成小的矩形。在挂架120的矩形框架内侧壁设置有多个安装第二架梁122的滑道(图中未示出),可以根据衣物的具体情况设置宽度,避免衣物之间相互重叠,影响通风,方便能更快的晾干衣服。

挂架120设置在距横梁112的第二端112b有一小段距离的位置,作为支撑,可以支撑挂架120的作用。

在使用结束后,先翻转挂架120,挂架120绕第二转轴117a转动,可以收纳至横梁112。然后通过逆时针转动把手116,松开第一夹持部111和第二夹持部113;向第二夹持部113的方向转动第一夹持部111,第一夹持部111收纳至横梁112;最后可以拆卸掉第二夹持部113,达到进一步收纳节约空间的目的。

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过一种晾衣套件,包括可折叠的撑衣杆和上述的可折叠晾衣架100。

实施例2参照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折叠晾衣架200,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实施例1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实施例1中相应内容。

参见图5,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可折叠晾衣架100已基本能满足日常晾晒衣物的使用,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可折叠晾衣架100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在连接杆114与横梁112之间设置一个支撑杆218,通过支撑杆218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传导到第二夹持部113的反作用力,使第二夹持部113的结构更为稳固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