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布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534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织布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布加工装置,属于织物的整理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针织布在进行处理中通常包括拉毛→梳毛→剪毛→摇粒→成型→出货,其中的摇粒是在摇粒筒中喷水约10-20min使织物变湿后再烘干,这种方式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能耗进行喷水和烘干,而且加工周期长,织物进行加水蒸气摇粒处理后,还要进行平整成型,织物需要在不同的部件或设备上完成多道加工,导致针织布的加工成本居高不下。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针织布摇粒成型加工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加工周期短、成型均匀的针织布加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针织布加工装置,包括顺次设置的拉毛系统、梳毛系统、剪毛摇粒系统和定型系统,所述的剪毛摇粒系统包括机台、承布辊、进布辊、剪毛机构、导布辊、导出辊和加湿管,所述的承布辊、进布辊、剪毛机构、导布辊和导出辊顺次安装在机台上,所述的剪毛机构包括下剪毛机构和上剪毛机构,下剪毛机构包括下剪辊和下磨辊,下剪辊上设置若干组下刀片,每个下刀片呈螺旋状盘绕在下剪辊上,下磨辊位于下剪辊上方,下磨辊与下刀片配合实现经过两者之间织物的剪毛工序;上剪毛机构位于下磨辊上方,包括上剪辊和上磨辊,上磨辊位于上剪辊上方,上剪辊上以螺旋状盘绕设置有上刀片,上刀片与上磨辊配合实现经过两者之间织物的剪毛工序;上剪毛机构后方设置加湿管、导布辊和导出辊,导布辊位于上剪毛机构后方,导出辊后于导布辊后方,加湿管位于导出辊与导布辊之间,其上设置喷嘴,对经过的织物进行加湿处理,经导出辊送至定型系统处完成定型。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定型系统包括定型架、滑轨、滑轮和两个侧梁,滑轨位于定型架上,两个侧梁相互平行设置,且其端部下方各设置一个滑轮,两个侧梁通过滑轮卡入滑轨实现其与定型架的连接。更优选的,所述的侧梁内侧设置针布,针布上分布若干个定位针,定位针插入经过的织物,即完成织物两侧的固定;所述的侧梁上设置有压轮,压轮位于针布内侧,其底部与针布等高或低于针布高度;所述的两个侧梁之间设置辅梁,用于平衡织物重力引起的拉伸作用。

所述的下剪毛机构为粗剪毛机构,上剪毛机构为细剪毛机构,上刀片较下刀片密,且/或上刀片较下刀片尖锐。下剪毛机构与上剪毛机构对经过的织物分布进行预剪毛(即粗剪毛)和精剪毛,实现剪毛的均匀性。

所述的上刀片相对竖直方向倾斜,下刀片相对竖直方向倾斜。倾斜设置的刀片可以强化磨辊与剪辊之间的切割效果,从而保证了剪毛的有效性和细致度。

所述的上剪辊下方设置上承槽,用于承接剪切下的毛绒,并避免这些毛绒落在其下方的织物上,且/或下剪辊下方设置下承槽,用于承接剪切下的毛绒。

所述的剪毛摇粒系统还包括有排屑机构,排屑机构包括罩口、排屑管和汇集罩,罩口位于剪毛机构上方,罩口与汇集罩之间设置若干根排屑管,汇集罩的另一端则与鼓风机连接,用于抽取经剪毛机构以及织物上的细毛绒。

所述的加湿管位于导布辊上方,该加湿管称为下加湿管,下加湿管对经上磨辊送至导布辊的织物进行加湿处理后,由导布辊送至导出辊。更优选的,所述的下加湿管位于导布辊正上方,可以充分均匀的对经过的织物进行加湿处理,并在送往导出辊的过程中完成平衡。

所述的加湿管位于导出辊上方,该加湿管称为上加湿管,上加湿管对经导布辊送至导出辊的织物进行加湿处理后送出。更优选的,所述的上加湿管位于导出辊正上方,可以充分均匀的对经过的织物进行加湿处理。

所述的加湿管包括上加湿管和下加湿管,上加湿管位于导布辊上方,下加湿管位于导出辊上方,下加湿管对经过导布辊的织物进行加湿,上加湿管对经导布辊送至导出辊的织物进行加湿处理后送出。更优选的,所述的上加湿管位于导出辊正上方,下加湿管位于导布辊正上方,可以充分均匀的对经过的织物进行加湿处理。

在经过拉毛系统、梳毛系统处理后,织物进入剪毛摇粒系统,剪毛摇粒系统的机台顶部设置机架和排屑机构,机台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承布辊、进布辊、下承槽、下剪辊、下磨辊、上承槽、上剪辊、上磨辊,排屑机构的罩口位于上磨辊上方,导布辊位于上磨辊后方(下加湿管位于导布辊上方),导出辊位于导布辊的后上方(上加湿管位于导出辊上方),进布辊由电机驱动,织物进入承布辊与进布辊之间,由进布辊带动送至下磨辊与下剪辊之间,上磨辊在电机驱动下转动,在下刀片与下磨辊的相互挤、磨过程中,由于下刀片的特殊设置,在其与下磨辊的配合下,完成织物表面毛绒的第一次剪毛,并在剪毛的同时完成梳理后,由上磨辊带动送至上磨辊与上剪辊之间,上磨辊在电机驱动下转动,在上刀片与上磨辊的相互挤、磨过程中,由于上刀片的特殊设置,在其与上磨辊的配合下,完成织物表面毛绒的第二次剪毛,并在剪毛的同时完成梳理后,经上磨辊向后送至导布辊,当该处设置有下加湿管时,下加湿管通过下喷嘴对经过的织物进行加湿,喷水均匀,产品质量稳定;导出辊的驱动下,织物送至导出辊,如该处设置有上加湿管,则上加湿管的上喷嘴对经过的织物进行加湿,喷水与走布同步进行,从而实现了剪毛、摇粒与成型的一次加工完成,而排屑机构也将剪毛过程中产生的细绒进行抽吸去除,织物送至定型系统中,经针布和压轮的侧边定位送至烘箱即完成定型,整个加工过程,加工流程少,周期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申请中剪毛摇粒系统第一种结构的正面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中剪毛摇粒系统第一种结构的正面图;

图4为本申请中剪毛摇粒系统第一种结构的背面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中剪毛摇粒系统第二种结构的背面图;

图6为图5中A-A方向剖面图;

图7为本申请中剪毛摇粒系统第二种结构的背面图;

图8为图7中B-B方向剖面图;

图9为本申请中定型系统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其中标号:A.拉毛系统;B.梳毛系统;C. 剪毛摇粒系统;1.机台;1a. 机架;2. 承布辊;3. 进布辊;4. 剪毛机构;4a. 下剪毛机构;41.下剪辊;411. 下刀片;42. 下磨辊;43. 下承槽;4b. 上剪毛机构;44. 上剪辊;441. 上刀片;45. 上磨辊;46. 上承槽;5. 排屑机构;51. 罩口;52. 排屑管;53. 汇集罩;6. 导布辊;7. 导出辊;81. 上加湿管;811. 上喷嘴;82. 下加湿管;821. 下喷嘴;D.定型系统;9. 定型架;10. 滑轨;11. 滑轮;12. 侧梁;13. 针布;131. 定位针;14. 压轮;15. 辅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针织布加工装置,结合图1,包括依次设置的拉毛系统A、梳毛系统B、剪毛摇粒系统C和定型系统D,结合图2、图3和图4,剪毛摇粒系统C包括机台1、承布辊2、进布辊3、剪毛机构4、导布辊6、导出辊7和加湿管,承布辊2、进布辊3、剪毛机构4、导布辊6和导出辊7顺次安装在机台1上,剪毛机构4包括下剪毛机构4a和上剪毛机构4b,下剪毛机构4a包括下剪辊41和下磨辊42,下剪辊41上设置若干组下刀片411,每个下刀片411呈螺旋状盘绕在下剪辊41上,下磨辊42位于下剪辊41上方,下磨辊42与下刀片411配合实现经过两者之间织物的剪毛工序;上剪毛机构4b位于下磨辊42上方,包括上剪辊44和上磨辊45,上磨辊45位于上剪辊44上方,上剪辊44上以螺旋状盘绕设置有上刀片441,上刀片441与上磨辊45配合实现经过两者之间织物的剪毛工序;上剪毛机构4b后方设置加湿管、导布辊6和导出辊7,导布辊6位于上剪毛机构4b后方,导出辊7后于导布辊6后方,加湿管位于导出辊7与导布辊6之间,其上设置喷嘴,对经过的织物进行加湿处理。

结合图9,定型系统D包括定型架9、滑轨10、滑轮11和两个侧梁12,滑轨10位于定型架9上,两个侧梁12平行设置,其端部下方各安装有一个滑轮11,两个滑轮11卡装在滑轨10中,通过滑轮11在滑轨10中的左右移动,实现侧梁12左右位置的调整;侧梁12内侧设置针布13,针布13上分布若干个定位针131,剪毛摇粒系统C处理后的织物经导出辊7送至定型架9处,经侧梁12的端部送至侧梁12上,并在定位针131的穿刺下将织物两侧固定在针布13上,并经两个侧梁12之间的输送辊(图中未显示)和针布13的运行中送至烘箱,完成拉伸状态的定型,即得成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下剪毛机构4a为粗剪毛机构,上剪毛机构4b为细剪毛机构,上刀片441较下刀片411密,较密的刀片分布,使织物经过上刀片441时所经过的剪毛频率较经过下刀片411时的频率高,从而实现精细剪毛。下剪毛机构4a与上剪毛机构4b对经过的织物分布进行预剪毛(即粗剪毛)和精剪毛,实现剪毛的均匀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下剪毛机构4a为粗剪毛机构,上剪毛机构4b为细剪毛机构,上刀片441较下刀片411尖锐,尖锐的刀片设置,使织物经过上刀片441时所经过的剪毛频率较经过下刀片411时的频率高,下剪毛机构4a与上剪毛机构4b对经过的织物分布进行预剪毛(即粗剪毛)和精剪毛,实现剪毛的均匀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下剪毛机构4a为粗剪毛机构,上剪毛机构4b为细剪毛机构,上刀片441较下刀片411密,且上刀片441较下刀片411尖锐,尖锐的刀片和较密的刀片分布,使织物经过上刀片441时所经过的剪毛频率较经过下刀片411时的频率高,下剪毛机构4a与上剪毛机构4b对经过的织物分布进行预剪毛(即粗剪毛)和精剪毛,实现剪毛的均匀性。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上刀片441相对竖直方向倾斜,下刀片411相对竖直方向倾斜。倾斜设置的刀片可以强化磨辊与剪辊之间的切割效果,从而保证了剪毛的有效性和细致度。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上剪辊45下方设置上承槽46,用于承接剪切下的毛绒,并避免这些毛绒落在其下方的织物上。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织物在下剪辊41处完成第一次剪切,因而毛绒量较多,因此,在下剪辊41下方设置下承槽43,用于承接剪切下的毛绒。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上剪辊45下方设置上承槽46,用于承接剪切下的毛绒,并避免这些毛绒落在其下方的织物上,且下剪辊41下方设置下承槽43,用于承接剪切下的毛绒。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上磨辊45上方设置排屑管5,排屑管5与鼓风机连接,用于抽取经上剪毛机构4b和下剪毛机构4a以及织物上的细毛绒。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5和图6,加湿管位于导布辊6上方,该加湿管称为下加湿管81,下加湿管81上设置下喷嘴811,下加湿管81对经上磨辊45送至导布辊6的织物进行加湿处理后,由导布辊6送至导出辊7。下加湿管81位于导布辊6正上方时较佳,不仅可以充分均匀的对经过的织物进行加湿处理,还可以实现织物在送往导出辊的过程中完成平衡。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7和图8,加湿管位于导出辊7上方,该加湿管称为上加湿管82,上加湿管82上设置上喷嘴821,上加湿管82对经导布辊6送至导出辊7的织物进行加湿处理后送出;上加湿管82位于导出辊7正上方时最佳,可以充分均匀的对经过的织物进行加湿处理。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加湿管包括上加湿管82和下加湿管81,上加湿管82位于导出辊7上方,其上设置上喷嘴821,下加湿管81位于导布辊6上方,其上设置下喷嘴811,上加湿管82、下加湿管81分别对织物进行加湿后,经导出辊7送出。其中,上加湿管82位于导出辊7正上方,可以充分均匀的对经过的织物进行加湿处理;下加湿管81位于导布辊6正上方时较佳,不仅可以充分均匀的对经过的织物进行加湿处理,还可以实现织物在送往导出辊的过程中完成平衡。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2、图3和图4,排屑机构5包括罩口51、排屑管52和汇集罩53,罩口51位于上剪毛机构5b上方,汇集罩53一端通过若干个排屑管52与罩口51连通,另一端连接有鼓风机,用于对剪毛摇粒系统C处产生的毛绒进行清理去除。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9,两个侧梁12上设置有若干个压轮14,压轮14通过固定座安装在侧梁12上,对经过的织物进行压平整,防止跳布。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9,两个侧梁12上设置有若干个辅梁15,辅梁15可采用柔性管线,织物的两侧虽然可以通过针布13进行固定,但当织物幅宽较大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会自然下垂,为避免这种下垂引起的织物密度不匀,在两个侧梁12之间设置辅梁15,对织物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过度拉伸和变形。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下剪毛机构4a为粗剪毛机构,上剪毛机构4b为细剪毛机构,上刀片441较下刀片411密,且上刀片441较下刀片411尖锐,尖锐的刀片和较密的刀片分布,使织物经过上刀片441时所经过的剪毛频率较经过下刀片411时的频率高,下剪毛机构4a与上剪毛机构4b对经过的织物分布进行预剪毛(即粗剪毛)和精剪毛,实现剪毛的均匀性。

上剪辊45下方设置上承槽46,用于承接剪切下的毛绒,并避免这些毛绒落在其下方的织物上,且下剪辊41下方设置下承槽43,用于承接剪切下的毛绒。

加湿管包括上加湿管82和下加湿管81,上加湿管82位于导出辊7上方,其上设置上喷嘴821,下加湿管81位于导布辊6上方,其上设置下喷嘴811,上加湿管82、下加湿管81分别对织物进行加湿后,经导出辊7送出。其中,上加湿管82位于导出辊7正上方,可以充分均匀的对经过的织物进行加湿处理;下加湿管81位于导布辊6正上方时较佳,不仅可以充分均匀的对经过的织物进行加湿处理,还可以实现织物在送往导出辊的过程中完成平衡。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下剪毛机构4a为粗剪毛机构,上剪毛机构4b为细剪毛机构,上刀片441较下刀片411密,且上刀片441较下刀片411尖锐,尖锐的刀片和较密的刀片分布,使织物经过上刀片441时所经过的剪毛频率较经过下刀片411时的频率高,下剪毛机构4a与上剪毛机构4b对经过的织物分布进行预剪毛(即粗剪毛)和精剪毛,实现剪毛的均匀性。

上剪辊45下方设置上承槽46,用于承接剪切下的毛绒,并避免这些毛绒落在其下方的织物上,且下剪辊41下方设置下承槽43,用于承接剪切下的毛绒。

排屑机构5包括罩口51、排屑管52和汇集罩53,罩口51位于上剪毛机构5b上方,汇集罩53一端通过若干个排屑管52与罩口51连通,另一端连接有鼓风机,用于对剪毛摇粒系统C处产生的毛绒进行清理去除。

加湿管包括上加湿管82和下加湿管81,上加湿管82位于导出辊7上方,其上设置上喷嘴821,下加湿管81位于导布辊6上方,其上设置下喷嘴811,上加湿管82、下加湿管81分别对织物进行加湿后,经导出辊7送出。其中,上加湿管82位于导出辊7正上方,可以充分均匀的对经过的织物进行加湿处理;下加湿管81位于导布辊6正上方时较佳,不仅可以充分均匀的对经过的织物进行加湿处理,还可以实现织物在送往导出辊的过程中完成平衡。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下剪毛机构4a为粗剪毛机构,上剪毛机构4b为细剪毛机构,上刀片441较下刀片411密,且上刀片441较下刀片411尖锐,尖锐的刀片和较密的刀片分布,使织物经过上刀片441时所经过的剪毛频率较经过下刀片411时的频率高,下剪毛机构4a与上剪毛机构4b对经过的织物分布进行预剪毛(即粗剪毛)和精剪毛,实现剪毛的均匀性。

上剪辊45下方设置上承槽46,用于承接剪切下的毛绒,并避免这些毛绒落在其下方的织物上,且下剪辊41下方设置下承槽43,用于承接剪切下的毛绒。

排屑机构5包括罩口51、排屑管52和汇集罩53,罩口51位于上剪毛机构5b上方,汇集罩53一端通过若干个排屑管52与罩口51连通,另一端连接有鼓风机,用于对剪毛摇粒系统C处产生的毛绒进行清理去除。

加湿管包括上加湿管82和下加湿管81,上加湿管82位于导出辊7上方,其上设置上喷嘴821,下加湿管81位于导布辊6上方,其上设置下喷嘴811,上加湿管82、下加湿管81分别对织物进行加湿后,经导出辊7送出。其中,上加湿管82位于导出辊7正上方,可以充分均匀的对经过的织物进行加湿处理;下加湿管81位于导布辊6正上方时较佳,不仅可以充分均匀的对经过的织物进行加湿处理,还可以实现织物在送往导出辊的过程中完成平衡。

结合图9,两个侧梁12上设置有若干个压轮14,压轮14通过固定座安装在侧梁12上,对经过的织物进行压平整,防止跳布;两个侧梁12上设置有若干个辅梁15,辅梁15可采用柔性管线,织物的两侧虽然可以通过针布13进行固定,但当织物幅宽较大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会自然下垂,为避免这种下垂引起的织物密度不匀,在两个侧梁12之间设置辅梁15,对织物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过度拉伸和变形。

工作过程中,待处理织物经拉毛系统A处理后,在梳毛系统B中完成梳毛,然后送至剪毛摇粒系统C中一次性完成剪毛和摇粒成型,结合图6和图8,机台1顶部设置机架11和排屑管5,机台1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承布辊2、进布辊3、下承槽43、下剪辊41、下磨辊42、上承槽46、上剪辊44、上磨辊45,排屑管5开口位于上磨辊45上方,导布辊6位于上磨辊45后方(下加湿管81位于导布辊6上方),导出辊7位于导布辊6的后上方(上加湿管82位于导出辊7上方),进布辊3由电机驱动,织物进入承布辊2与进布辊3之间,由进布辊3带动送至下磨辊42与下剪辊41之间,上磨辊42在电机驱动下转动,在下刀片411与下磨辊42的相互挤、磨过程中,由于下刀片411倾斜、盘旋的特殊设置,在其与下磨辊42的配合下,完成织物表面毛绒的第一次剪毛,并在剪毛的同时完成梳理后,由上磨辊45带动送至上磨辊45与上剪辊44之间,上磨辊45在电机驱动下转动,在上刀片441与上磨辊45的相互挤、磨过程中,由于上刀片441倾斜、盘旋的特殊设置,在其与上磨辊45的配合下,完成织物表面毛绒的第二次剪毛,并在剪毛的同时完成梳理后,经上磨辊45向后送至导布辊6,当该处设置有下加湿管81时,下加湿管81通过下喷嘴811对经过的织物进行加湿,喷水均匀,产品质量稳定;在导出辊7的驱动下,织物由导布辊6送至导出辊7,如该处设置有上加湿管82,则上加湿管82的上喷嘴821对经过的织物进行加湿,喷水与走布同步进行,从而实现了剪毛、摇粒与成型的一次加工完成,加工流程少,周期短。处理完毕的织物送至定型系统D处,经定型系统D的两个侧梁12、侧梁内侧设置的两个针布13以及侧梁12上设置的压轮14的作用下送至烘箱内进行定型,即可完成针织布的加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