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后端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1152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纺布的后端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无纺布生产成型后,根据客户或者实际产品需求需要对无纺布进行进一步功能性处理,传统的处理设备效率低,且处理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连续生产,烘干效果好的无纺布后端加工装置,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纺布后端加工设备,包括设置待处理无纺布的放卷装置,沿无纺布输送路线依次设置盛有处理液对无纺布浸湿的处理池、对无纺布进行初次烘干的红外线烘干箱、对无纺布进行再次烘干的烘缸以及收卷装置;在所述的处理池上管路连接有水液罐,所述的水液罐上管路连接有将水液罐内处理液输入处理池的送液泵,在所述的处理池上设有将稀释的处理液回流入水液罐内的回流管,在所述的水液罐上管路连接有原浆罐,在所述的原浆罐和水液罐之间管路上设有向水液罐内输送处理液的原浆泵,在所述的原浆罐上管路连接有配制处理液的搅拌罐,在所述的搅拌罐和原浆罐之间的管路上设有阀门。

在所述的搅拌罐底部设有搅拌器。

在所述的处理池和红外线烘干箱之间设有压榨辊。

所述的处理液为染液、抗菌防霉、防水抗水、阻燃液。

采用上面结构的设备由于无纺布需要经过处理水液浸湿,所以后期需要进行烘干。处理水液浸湿后的无纺布含水率较大,只使用蒸汽烘缸对无纺布烘干时,则容易粘缸导致生产困难,或者无纺布上产生条痕等甚至不能烘干彻底,所以在该设备中增加预压榨和红外线烘干装置先进行预压、初烘干处理,然后再经烘缸直接接触烘干、节约能源,经过两次烘干的无纺布烘干效果更好,处理水液在制备和加工过程中可以连续供给,实现连续处理,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无纺布后期处理设备包括有放卷装置1,放卷装置1上设置有待处理的成型无纺布,沿无纺布输送路线依次设置有处理池2、红外线烘干箱3、烘缸4以及收卷装置5。在处理池2内盛有处理水液,无纺布经过处理池时浸在处理水液中浸湿从而将处理水液药剂渗入无纺布中,之后无纺布经过红外线烘干箱3先进行初次烘干,之后通过经过烘缸4再次烘干,最后被收卷装置5收卷存放,经过烘干的无纺布将水分蒸发掉,而将对无纺布性能起作用的成分留在无纺布中。无纺布运转中采用导辊14进行导向。为了进一步提高烘干效果,在处理池2和红外线烘干箱3之间还设有压榨辊15,通过压榨辊15将从处理池2出来的无纺布先挤压排出多余的处理水液。

为了使无纺布在性能处理过程中能够不间断的实现加工,在处理池上管路连接有水液罐6,水液罐6上管路连接有将处理水液罐6内处理水液输入处理池2的送液泵7,在处理池2上设有将稀释的处理水液回流入水液罐6内的回流管8,在水液罐6上管路连接有原液罐9,在原液罐9和水液罐6之间管路上设有向水液罐6内输送处理水液的原液泵11,在原液罐9上管路连接有配制处理水液的搅拌罐10,在所述的搅拌罐10和原液罐9之间的管路上设有阀门12,在搅拌罐10底部设有搅拌器13。搅拌罐10用来配制染液、抗菌防霉、防水抗水、阻燃液等,搅拌罐10里先加入清水,再按照浓度、配方加入胶、药剂,并加入浸润剂、渗透剂、助留剂等辅助药剂,配成5%浓度的原液,用糖度仪检测浓度,再稀释到一定浓度3%的处理水液输送到原液罐9,水液罐6里的水液溢流到处理池2保持处理池2液位稳定,并经泵回送形成循环,当糖度仪检测水液浓度降低时、补充原液罐9内处理水液到水液罐6提高浓度。

该设备加工过程简便可靠,产品转型容易,加工后的成品可赋予彩色、防霉抗菌、防水抗水、阻燃等功能性,增加骨材无纺布的防霉和抗菌功能、防水抗水、阻燃等功能,继而延长空气净化器滤芯的使用寿命,提高过滤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