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稳定性的纺织物脱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114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稳定性的纺织物脱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强稳定性的纺织物脱水装置,涉及纺织除尘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纺织机,又叫纺机、织机、棉纺机等,古代的纺织机是依靠人力带动的织布机,纺织机就是把线、丝、麻等原材料加工成丝线后织成布料的工具全称,象纺坠、纺车、锭子、踏板织布机,还有现代机械织布机、现代数控自动织布机等,古今纺织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发展都是因应纺织原料而设计的,因此,原料在纺织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纺织品在纺织完成之后需要经过水洗以及烘干工艺过程,而在水洗过后都需要经过脱水过程,以方便后续的快速烘干,提高烘干效果以及烘干效率,而目前很多的纺织品除水装置的脱水效果不好,而效率不高,脱水稳定性不好,因而实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高且能有效提高纺织品脱水效果的纺织物脱水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强稳定性的纺织物脱水装置,包括外脱水桶、内脱水桶、转动座、驱动电机以及内过滤桶,所述驱动电机置于外脱水桶的底部且转轴竖直朝上设置,所述转轴上端与转动座的中部垂直连接固定且能带动转动座旋转运动,所述内脱水桶置于外脱水桶内且固定于转动座上,所述内过滤桶固定于内脱水桶的中部且在桶体上设有过滤孔,所述外脱水桶的内壁设有多条环内壁设置的第一环形槽,多条所述第一环形槽上下平行设置,所述内脱水桶的外壁设有多条环其外壁设置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相对应,且在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之间设有多个置于两者槽体内的滚动件,所述内脱水桶相对外脱水桶自由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滚动件设置为滚轮。

作为优选,内过滤桶与内脱水桶之间设有多个弹性支撑件。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支撑件设置为压缩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压缩弹簧内设有弹性伸缩导杆。

作为优选,所述外脱水桶底部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通外部排水管。

作为优选,所述内过滤桶的桶体内壁设有多个圆形凸起,所述圆形凸起与过滤孔交错的设置在内过滤桶的桶体内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所述强稳定性的纺织物脱水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脱水桶脱水转动时的稳定性高,不会对内部的纺织物造成磨损,因而不仅有效实现了纺织物的高效快速脱水,且脱水效果好,因而实用性高,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强稳定性的纺织物脱水装置,包括外脱水桶1、内脱水桶2、转动座3、驱动电机4以及内过滤桶5,所述驱动电机4置于外脱水桶1的底部且转轴竖直朝上设置,所述转轴上端与转动座的中部垂直连接固定且能带动转动座3旋转运动,所述内脱水桶2置于外脱水桶1内且固定于转动座3上,所述内过滤桶5固定于内脱水桶2的中部且在桶体上设有过滤孔,所述外脱水桶1的内壁设有多条环内壁设置的第一环形槽6,多条所述第一环形槽6上下平行设置,所述内脱水桶2的外壁设有多条环其外壁设置的第二环形槽7,所述第一环形槽6与第二环形槽7相对应,且在第一环形槽6与第二环形槽7之间设有多个置于两者槽体内的滚动件8,所述内脱水桶2相对外脱水桶1自由转动。

在实际应用中,为提高滚动建滚动时的稳定性,所述滚动件8设置为滚轮,因而当内脱水桶相对外脱水桶转动时,内脱水桶的桶体通过滚轮在第一环形槽内滚动,继而减少内脱水桶高速转动时的晃动,提高其旋转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中,内过滤桶5与内脱水桶2之间设有多个弹性支撑件9,且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支撑件9设置为压缩弹簧,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压缩弹簧内设有弹性伸缩导杆10,通过压缩弹簧对内过滤桶的弹性支撑,有效缓解了桶体对纺织物的摩擦强度和离心压力,继而减少纺织物在离心脱水时的磨损。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外脱水桶1底部设有排水口11,所述排水口11连通外部排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内过滤桶5的桶体内壁设有多个圆形凸起12,所述圆形凸起12与过滤孔交错的设置在内过滤桶5的桶体内壁,圆形凸起进一步减少了桶体对纺织物的磨损,因而实用性高。

上述强稳定性的纺织物脱水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脱水桶脱水转动时的稳定性高,不会对内部的纺织物造成磨损,因而不仅有效实现了纺织物的高效快速脱水,且脱水效果好,实用性高。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