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织法起绒小花纹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8139阅读:938来源:国知局
杆织法起绒小花纹织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杆织法起绒小花纹织物。



背景技术:

杆织法经起绒织物是由两组经线与一组纬线以及一组起绒杆交织而成。在传统的优秀丝绸织物中,漳绒和天鹅绒均采用这种方法。漳绒起源于福建漳州,一般认为其为素绒即织物表面没有花纹的单色绒类织物,以平纹组织或者平纹变化组织为地组织,绒经与地经比按2:1排列,织物表面形成绒圈后用特制的划绒刀将绒圈割开形成绒毛,该织物结构结实、绒毛紧致。天鹅绒属于雕花绒,即先织成坯布,该坯布上均为大小一致、排列整齐的绒圈、然后在坯布上画花,再用特制的刀具根据花纹要求开绒的绒织物,天鹅绒虽然表面有花纹,但实际上花纹部分为绒毛、地部分为绒圈,无论从形成原理还是织物结构其还是为素绒,与提花绒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无论是漳绒还是天鹅绒,织物表面均为全部绒毛或绒圈,纹样和色彩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杆织法起绒小花纹织物,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杆织法起绒小花纹织物,包括并置的起绒组织和不起绒组织;所述不起绒组织为由纬线和经线交织形成的小花纹组织,所述起绒组织包括由纬线和地经交织形成的地组织以及由纬线和绒经交织形成的固结组织;并置的起绒组织和不起绒组织的纬线循环数为起绒组织的纬线循环数和不起绒组织的纬线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

作为优选,并置的起绒组织和不起绒组织采用相同颜色的纬线。

作为优选,并置的起绒组织和不起绒组织采用不同颜色的经线,或者并置的起绒组织和不起绒组织的交界处经线纬线组织点配置采用底片翻转法,用于区别所述起绒组织和不起绒组织。

作为优选,所述起绒组织通过起绒杆起绒。

作为优选,所述起绒组织的表面为立体的绒圈或绒毛。

作为优选,所述固结组织的固结方式为W型固结或V型固结。

作为优选,所述小花纹组织为变化组织或联合组织。

作为优选,所述变化组织为平纹变化组织、斜纹变化组织或缎纹变化组织。

作为优选,所述联合组织包括条格组织、透孔组织、蜂巢组织、绉组织或小提花组织。

作为优选,所述地组织为平纹组织或平纹变化组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杆织法起绒小花纹织物,包括并置的起绒组织和不起绒组织;所述不起绒组织为由纬线和经线交织形成的小花纹组织,所述起绒组织包括由纬线和地经交织形成的地组织以及由纬线和绒经交织形成的固结组织;并置的起绒组织和不起绒组织的纬线循环数为起绒组织的纬线循环数和不起绒组织的纬线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所述杆织法起绒小花纹织物采用小花纹组织和起绒组织并置,起绒组织为凸起,小花纹组织较起绒组织为平面,形成凹凸对比,外观效果丰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杆织法起绒小花纹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地组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地组织与绒经配合组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纬山形组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纬山形组织与起绒组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0-起绒组织、20-不起绒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所示,一种杆织法起绒小花纹织物,包括并置的起绒组织10和不起绒组织20。所述不起绒组织20为由纬线和经线交织形成的小花纹组织,所述起绒组织10包括由纬线和地经交织形成的地组织以及由纬线和绒经交织形成的固结组织。所述起绒组织10为杆织法经起绒组织,是由两组经线与一组纬线以及一组起绒杆交织而成,地经与绒经均为经线。

并置的起绒组织10和不起绒组织20的纬线循环数为起绒组织10的纬线循环数和不起绒组织20的纬线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并置的起绒组织10和不起绒组织20采用相同颜色的纬线。为了区别所述起绒组织10和不起绒组织20,并置的起绒组织10和不起绒组织20采用不同颜色的经线,或者并置的起绒组织10和不起绒组织20的交界处经线纬线组织点配置采用底片翻转法。

所述固结组织的固结方式为W型固结或V型固结,所述起绒组织10通过起绒杆起绒,所述纬线与起绒杆的排列比为2:1、3:1或4:1,地经与绒经的排列比为2:1或1:1,所述起绒组织10的表面为立体的绒圈或绒毛。

所述小花纹组织为变化组织或联合组织。所述变化组织为平纹变化组织、斜纹变化组织或缎纹变化组织。所述联合组织包括条格组织、透孔组织、蜂巢组织、绉组织或小提花组织。所述地组织为平纹组织或平纹变化组织。

制备变化组织和起绒组织10并置形成的杆织法起绒小花纹织物时,图4表示纬山形组织,选择斜纹变化组织中纬山形组织,以3上1下1上1下作为纬山形组织的基础组织。以平纹作为地组织,地经与绒经的排列比为2:1,采用3纬W型固结时,因此纬线与起绒杆排列比为3:1。

图2表示地组织结构,图3表示起绒组织10结构,图中经向阿拉伯数字表示地经的序号,罗马数字表示绒经的序号,从图3可以看出1、2两根为地经,I为绒经;纬向线阿拉伯数字表示纬线的序号,罗马数字表示起绒杆的序号1-6为6根纬线,I、II为起绒杆;■表示经组织点,□表示纬组织点,○表示固结点即纬线与绒经形成的经组织点,△表示起绒杆织入时绒经提升形成经组织点、通过该组织与起绒杆交织在起绒杆上形成绒圈。

图5表示纬山形组织与起绒组织配合结构,将纬山形组织与起绒组织10进行并置,纬山形组织的纬线循环数为10,起绒组织纬线的循环数为6(起绒杆不计),因此当两个组织并置时候,其纬线循环数为两个组织纬线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为30,每织入3根纬线时织入一根起绒杆,因此一个循环中共织入10根起绒杆;而经线只要将两个组织并置,如图5中所示,前6根为纬山形组织的经线,第7、8两根为起绒组织的经线。在画纵条纹组织时需注意起绒组织中织入起绒杆时,纬山形组织的经线全部不提升,为纬组织点。将纬山形组织和起绒组织配合形成的组织如图5所示。图中经向阿拉伯数字表示地经的序号,罗马数字表示绒经的序号,纬向线阿拉伯数字表示纬线的序号,罗马数字表示起绒杆的序号;■表示经组织点,□表示纬组织点,○表示固结点、为经组织点,△表示起绒杆织入时绒经提升形成经组织点。

所述杆织法起绒小花纹织物采用小花纹组织和起绒组织10并置,起绒组织10为凸起,小花纹组织较起绒组织10为平面,形成凹凸对比,所述杆织法起绒小花纹织物外观效果丰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与织物设计时所采用的纱线的原料无关,可以满足几何题材图案和小型图案各种纱线的使用,用途非常广泛。所述杆织法起绒小花纹织物只要在普通的多臂织机上就可形成,工序简单,操作性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