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送带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535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送带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带机,尤其是制作裤腰的送带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裤子的制作方法为:

(1)对布料进行缩水处理,这样,布料相对变软,弹性更大。

(2)对面料进行平整定型。

(3)裁剪布料

(4)对裁剪的布料进行质量检查。

(5)压烫袋唇;具体为将一卷布切成条状带卷,再通过自动压烫机压烫成袋唇条状,最后用自动切割机切成所需要袋唇长度。

(6)用平缝车开前袋;用四线捆条包缝机包缝前袋布;用四线包边车缝制前小裆。

(7)制链牌。具体步骤为:①拉筒包链牌捆条;②车缝拉链;③车缝钮牌;④双车缝钮牌线。

(8)制钮子。具体步骤为:①单独制钮子底部运反;②拉筒包边;③车缝钮子拉链。

(9)双针前裆合拼。

(10)打后褶。

(11)打后袋。具体步骤为:①用模板单独固定后袋唇和后袋布;②手工剪剪口用平缝车压后袋唇线;③用四线捆条包边机缝后袋布。

(12)用四线捆条包边机包缝后裆。

(13)双线缝压后裆。

(14)五线包缝机合拼内底裆。

(15)五线拼缝侧骨。

(14)制裤腰。具体步骤为:①压烫裤腰实样;②剪裤腰橡筋;③将裤腰实样与裤腰橡筋缝制后翻转裤腰;④用平车压裤腰顶部线一周。

(15)缝制商标,同时将裤腰缝制到裤身上。

(16)制脚边。

在上述步骤(14)中,制裤腰是先裁剪与所需要裤腰长度一致的裤腰实样,让后缝制裤腰橡筋并进行翻转,因此,针对每一款型的裤身都需要单独剪裤腰实样和裤腰橡筋,不能连续作业,效率低,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而且裤腰的一致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送带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实现连续的送带,送带的可靠性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智能送带机,包括送带机架和智能送带装置;智能送带装置包括第二座体、第二马达、送带主动辊、送带从动辊、送带导向杆和送带触动杆,第二座体固定在送带机架上,第二马达安装在第二座体上,送带主动辊安装在第二马达的输出轴上,送带从动辊安装在第二座体上,送带从动辊位于送带主动辊的一侧,在第二座体上位于送带主动辊的前方安装有送带导向杆,送带导向杆高于送带主动辊与送带从动辊之间形成的间隙,在第二座体内设有连接到第二马达的第二控制器,在第二控制器上设有送带触动杆,送带触动杆位于送带导向杆的下方。

上述结构,由于设置了送带触动杆和送带导向杆,当带料被拉扯后,在送带导向杆的作用下,带料拉动送带触动杆运动,从而触发第二控制器,通过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马达工作,即在成型裤腰条带时,第二马达才工作,如不成型裤腰条带,则第二马达不工作,不进行带料的输送;送带的可靠性好。

进一步的,在第二座体与送带从动辊之间设有送带预压机构,所述的送带预压机构包括送带预压轴、送带预压摆臂和送带预压扭簧,送带预压轴安装在第二座体上,送带预压摆臂枢接在送带预压轴上,送带从动辊安装在送带预压摆臂上,送带预压扭簧套在送带预压轴上,送带预压扭簧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座体上,送带预压扭簧的另一端连接在送带预压摆臂上。对于送带预压机构,在送带预压扭簧的作用下,始终对送带预压摆臂具有压力,这样就给予送带从动辊一压力,让送带主动辊和送带从动辊始终压在带料上,带料受到的摩擦力大,对带料的输送可靠。

进一步的,在第二座体上位于送带触动杆的下方安装有送带固定杆,在送带固定杆与送带导向杆之间固定有板体,在板体上设有第一导向槽,送带触动杆穿过第一导向槽。通过设置送带固定杆和板体,能可靠的固定送带导向杆。另外,送带触动杆通过第一导向槽导向,其运动的轨迹可控,送带触动杆的运动平稳。

进一步的,在第二座体上位于送带主动辊的后方设有送带导向机构,送带导向机构包括U形杆和送带限位环,U形杆固定在第二座体上,在U形杆上安装有两个送带限位环。当带料进入送带主动辊与送带从动辊之间前,通过U性杆进行导向整平,送带更加的顺畅。另外送带限位环可限制带料侧边的位置,放置带料在输送过程中出现平移的现象。

进一步的,在座体上位于送带主动辊的后方设有送带检测传感器。当带料使用完后,送带检测传感器会检测到是否有带料,如检测到没有带料,则生产线停止,一方面可提醒工人即使续送带料,不容易出现带料断送的现象,另一方面安全性能高。

进一步的,在第二座体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上安装有防带料卷曲机;所述的防带料卷曲机包括第一座体、第一马达和导向盘;第一座体安装在连接杆上,第一马达固定在第一座体上,导向盘安装在第一马达的输出轴上;所述的导向盘包括第一抵挡盘、第二抵挡盘和防卷曲盘,防卷曲盘连接在第一抵挡盘与第二抵挡盘之间,第一抵挡盘安装在第一马达的输出轴上,防卷曲盘的截面呈三角形。由于设置了防带料卷曲机,因此,带料在送入到送带主动辊与送带从动辊之间前,已经通过该防带料卷曲机进行了整平,保证送带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进一步的,在连接杆上安装有带料导向件。带料从防带料卷曲机到送带主动辊与送带从动辊之间时,通过带料导向件导向输送,输送的可靠性好。

进一步的,连接杆铰接在第二座体上,在连接杆上设有限位槽,螺杆穿过限位槽连接到第二座体上。如松开螺杆,则能调节连接杆的角度,从而达到调节防带料卷曲机位置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裤腰智能化生产线的示意图。

图2为机架和智能送带送布车缝线的示意图。

图3为机架和智能送带送布车缝线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机架的示意图。

图5为智能送带机的立体图。

图6为智能送带机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7为智能送带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智能送带装置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9为防带料卷曲机的示意图。

图10为送布机的示意图。

图11为图3中A的放大图。

图12为车缝机和带布料一体化拉筒的示意图。

图13为智能压烫机的立体图。

图14为智能压烫机的分解图。

图15为智能压烫机的俯视图。

图16为图15中B-B剖视图。

图17为去掉上壳体的智能压烫机的示意图。

图18为裤腰条带成型拉筒的立体图。

图19为切断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裤腰智能化生产线包括机架1和按照生产工艺依次设置的智能送带送布车缝线、智能压烫机5和裁断机6。在机架1上安装有一组以上的智能送带送布车缝线,在本实施方式中,智能送带送布车缝线设置有两组;所述的智能送带送布车缝线包括依次设置的智能送带机2、送布机3和车缝机4。

如图4所示,机架1包括支撑脚11、安装在支撑脚11上的立板12和焊接在立板12上的二个以上的横梁13。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的智能送带机2包括送带机架21和智能送带装置22。

送带机架21包括第一夹持座211、第一立管212、连接架213和横杆214。第一夹持座211设有第一夹持槽2111,第一夹持槽2111卡置在其中一横梁13上,通过螺钉穿过第一夹持座211压紧在对应的横梁上。第一立管212的下端插接在第一夹持座211上;连接架213插接在第一立管212的上端,横杆214插接在连接架213上。利用第一夹持座固定,方便安装和拆卸。

如图5至图8所示,智能送带装置22包括第二座体221、第二马达222、送带主动辊223、送带从动辊224、送带导向杆225、送带固定杆226、板体227、送带触动杆228和送带导向机构229。第二座体221固定在横杆214上;第二马达222安装在第二座体221上;送带主动辊223安装在第二马达222的输出轴上;在第二座体221与送带从动辊224之间设有送带预压机构2210,所述的送带预压机构2210包括送带预压轴22101、送带预压摆臂22102和送带预压扭簧(未示出),送带预压轴22101安装在第二座体221上,送带预压摆臂22102枢接在送带预压轴22101上,送带从动辊224安装在送带预压摆臂22102上,送带预压扭簧套在送带预压轴22101上,送带预压扭簧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座体221上,送带预压扭簧的另一端连接在送带预压摆臂22102上。对于送带预压机构2210,在送带预压扭簧的作用下,始终对送带预压摆臂22102具有压力,这样就给予送带从动辊224一压力,让送带主动辊223和送带从动辊224始终压在带料上,带料受到的摩擦力大,对带料的输送可靠。送带从动辊224位于送带主动辊223的一侧,送带主动辊223与送带从动辊224之间具有送带的间隙。在第二座体221上位于送带主动辊223的前方安装有送带导向杆225,在第二座体221上位于送带导向杆225的下方安装有送带固定杆226,在送带导向杆225和送带固定杆226之间远离第二座体221的一端固定有板体227,在板体227上设有第一导向槽2271;送带导向杆225高于送带主动辊223与送带从动辊224之间形成的间隙,在第二座体221内设有连接到第二马达222的第二控制器(未示出),在第二控制器上设有送带触动杆228,送带触动杆228穿过第一导向槽2271,当送带触动杆228运动时,送带触动杆228通过第一导向槽2271导向,其运动的轨迹可控,送带触动杆的运动平稳;送带触动杆228位于送带导向杆226与送带固定杆227之间;在第二座体221上位于送带主动辊的后方设有送带检测传感器220。在第二座体221上位于送带主动辊223的后方设有送带导向机构229,送带导向机构包括U形杆2291和送带限位环2292,U形杆2291固定在第二座体221上,在U形杆229上安装有两个送带限位环2292。

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二座体221上铰接有连接杆23,连接杆23上设有限位槽(未示出),螺杆穿过限位槽连接到第二座体221上,如松开螺杆,则能调节连接杆23的角度,从而调节防带料卷曲机的位置。连接杆23上安装有防带料卷曲机24;如图9所示,所述的防带料卷曲机24包括第一座体241、第一马达242和导向盘243;第一座体241安装在连接杆23上,第一马达242固定在第一座体241上。所述的导向盘243包括第一抵挡盘2431、第二抵挡盘2432和防卷曲盘2433,防卷曲盘2433连接在第一抵挡盘2431与第二抵挡盘2432之间,第一抵挡盘2431安装在第一马达242的输出轴上,防卷曲盘2433的截面呈三角形。带料从防卷曲盘的上方通过,通过第一抵挡盘和第二抵挡盘抵挡带料。第一马达通过第一控制器控制。

在连接杆23上安装有带料导向件,带料导向件为呈S型的导向杆。对带料起到导向输送的目的。

如图1和图10所示,所述的送布机3包括放卷辊31、送布机架32、第三座体33、第三马达(未示出)、送布主动辊34、送布从动辊35、送布摆臂36、送布连接板37、送布导向杆38和送布触动杆39。

放卷辊31安装在机架的立板12上。如图10所示,送布机架32包括第二夹持座321和第二立管322,第二夹持座321上设有第二夹持槽3211,第二夹持槽3211夹持在另一横梁上,通过螺钉穿过第二夹持座321压紧在对应的横梁上,第二立管322的下端插接在第二夹持座321上。利用第二夹持座安装,方便安装和拆卸。第三座体33安装在第二立管322上,第三马达安装在第三座体33上,在送布连接板37与第三座体33之间连接有送布固定杆310,在第三马达的输出轴与送布连接板37之间设有所述的送布主动辊34,在第三座体33与送布连接板37之间铰接有送布摆臂36,送布摆臂36上设有送布从动辊35,在第三座体33上位于送布主动辊34的前方设有送布导向杆38,送布导向杆38高于送布主动辊34与送布从动辊35之间的间隙,在送布连接板37上设第二导向槽371,在第三座体33上设有第三控制器,第三控制器上设有送布触动杆39,第三控制器与第三马达连接,送布触动杆39穿过第二导向槽371,送布触动杆39位于送布导向杆38的下方。

布料卷套在放卷辊31上,布料经送布摆臂36从送布主动辊34与送布从动辊35之间穿过,然后经送布触动杆39的下方从送布导向杆38的上方经过。在送布料过程中,布料压在送布摆臂36上,这样,给予送布从动辊35一压力,因此,在送布主动辊34与送布从动辊35的作用下更加容易实现送布。在送布过程中,当布料受到牵引力时,布料促使送布触动杆39向上运动,从而启动第三马达,第三马达带动送布主动辊34旋转,实现送布,一旦布料的牵引力消失,则送布触动杆复位,第三马达停止工作,这样,通过送布触动杆就方便控制第三马达的工作和停止。由于设置了第二导向槽,因此,送布触动杆的运动平稳。

如图2和图3和图12所示,所述的车缝机4包括车缝机架40、车缝底座41、车缝机体42、车缝控制器43、第一气缸44和第二气缸45。

如图2和图3所示,在车缝机架40上设有长条形槽401,车缝底座41通过减震块46安装在车缝机架40上,螺栓穿过车缝底座41、减震块46和长条形槽401固定车缝底座41;这样可以调节车缝底座41和车缝机体42的位置,而且能起到减震的作用。车缝机体42安装在车缝底座41上,车缝机体42包括压脚421和连接在压脚421上的连杆机构422,车缝机体为现有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第一气缸44的缸体连接在车缝机架40上,第一气缸44的活塞杆连接在连杆机构422上;如图2、3和图11所示,第二气缸45的缸体连接在车缝机架40上,车缝控制器43安装在车缝机架40上,在车缝控制器43上设有能与压块作用的触动开关431,在车缝控制器43上铰接有压块47,在车缝控制器与压块之间设有复位机构,所述的复位机构为弹簧(未示出),第二气缸45的活塞杆连接在压块47上。

如图2、图3和图12所示,在车缝机体42上设有带布料一体化拉筒7。带布料一体化拉筒7包括拉筒底板71、带料拉筒72和布料拉筒73。拉筒底板71上设有长条形安装槽711,螺钉穿过长条形安装槽711将拉筒底板71固定到车缝机体42上,如松开螺钉,则可以调整拉筒底板的位置,从而达到调整带料拉筒和布料拉筒位置的目的。带料拉筒72内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一通道721,布料拉筒73内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二通道731,在带料拉筒72上设有与第一通道相通721的第一驱动槽722,在布料拉筒73上设有与第二通道731相通的第二驱动槽732,布料拉筒73的一端固定在拉筒底板71上,带料拉筒72通过压板74固定在拉筒底板71上,在压板74上设有安装槽741,可调节带料拉筒的位置。带料拉筒72位于布料拉筒73的上方,布料拉筒73和带料拉筒72有重叠部分,布料拉筒73和带料拉筒72的出口端对着压脚处。压板74用于固定带料拉筒42。在生产前,需要通过人将带料穿过带料拉筒和布料拉筒,而当设置了第一驱动槽后,在工人或工具的辅助作用下就容易让带料穿过带料拉筒;同样,当设置了第二驱动槽后,在工人或工具的辅助作用下就容易让布料穿过布料拉筒。

如图13至图17所示,所述的智能压烫机5包括压烫机架50、下输送加热装置51和上输送加热装置52。下输送加热装置51安装在压烫机架50内,上输送加热装置52位于下输送加热装置51的上方,在上输送加热装置与压烫机架之间设有升降驱动53。

如图13至图17所示,压烫机架50包括下壳体501、上壳体502、下支承板503、上支承板506、立柱504和支承横梁505。在下壳体501的上端两侧分别安装有下支承板503,在下支承板503上固定于上支承板506,下输送加热装置51位于两下支承板503之间,上输送加热装置52位于两上支承板506之间。在上支承板506上固定有立柱504,在立柱504之间固定有支承横梁505。

如图13至图17所示,下输送加热装置51包括下侧板511、下主动辊512、下从动辊513、下导向辊514、下张紧辊515、下输送带516、下加热器517、下刮刀轴518、下刮刀519、下清扫轴5110和下清扫套5111。

如图13至图17所示,下侧板511设置有两块,在两下侧板511的内侧分别设有下导向板511a。在两下侧板511的一端之间安装有下主动辊512,在压烫机架上安装有下驱动,所述的下驱动为伺服电机,下驱动驱动下主动辊512,在两下侧板511的另一端之间安装有下从动辊513,在两下侧板511上位于下主动辊512的下方安装有下导向辊514,在两下侧板511之间位于下从动辊的下方设有下张紧辊515,在下张紧辊515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下滑轮515a,下滑轮515a设有在下导向板511a上,在下侧板511与下张紧辊515之间设有第一下拉簧515b;下输送带516套在下主动辊512、下从动辊513、下导向辊514和下张紧辊515之间,由于设置了第一下拉簧515b,下滑轮515a能在下导向板511a上运动,因此,第一下拉簧515b的作用下,始终会给下张紧辊515以张紧力,这样,就能张紧下输送带516,使得下输送带516能进行可靠的运动输送。下加热器517安装在两下侧板之间且位于下输送带516内。

在两下侧板511之间位于下输送带516的输出端安装有下刮刀轴518,在下刮刀轴518上安装有下刮刀519,在下刮刀轴的至少一端连接有下连杆518a,下连杆518a与下侧板之间设有第二下拉簧518b;在第二下拉簧518b的作用下,通过下连杆始终让下刮刀519贴近在下输送带516上,当下输送带上有脏物或棉纱等时,对脏物或棉纱进行刮除。在两下侧板511之间位于下输送带的输出端设有下清扫轴5110,在下清扫轴上套有下清扫套5111,下清扫套位于下刮刀的下方,对下输送带进行进一步清理。

如图13至图17所示,上输送加热装置52包括上侧板521、上主动辊522、上从动辊523、上导向辊524、上张紧辊525、上输送带526、上加热器527、上刮刀轴528、上刮刀529、上清扫轴5210和上清扫套5211。

如图13至图17所示,上侧板521设置有两块,在两上侧板521的内侧分别设有上导向板521a。在两上侧板521的一端之间安装有上主动辊522,在压烫机架上安装有上驱动,所述的上驱动为伺服电机,上驱动驱动上主动辊522,在两上侧板521的另一端之间安装有上从动辊523,在两上侧板521上位于上主动辊522的上方安装有上导向辊524,在两上侧板521之间位于上从动辊的上方设有上张紧辊525,在上张紧辊525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上滑轮525a,上滑轮525a设有在上导向板521a上,在上侧板521与上张紧辊525之间设有第一上拉簧525b;上输送带526套在上主动辊522、上从动辊523、上导向辊524和上张紧辊525之间,由于设置了第一上拉簧525b,上滑轮525a能在上导向板521a上运动,因此,第一上拉簧525b的作用下,始终会给上张紧辊525以张紧力,这样,就能张紧上输送带526,使得上输送带526能进行可靠的运动输送。上加热器527安装在两上侧板之间且位于上输送带526内。

在两上侧板521之间位于上输送带526的输出端安装有上刮刀轴528,在上刮刀轴528上安装有上刮刀529,在上刮刀轴的至少一端连接有上连杆528a,上连杆528a与上侧板之间设有第二上拉簧528b;在第二上拉簧528b的作用上,通过上连杆始终让上刮刀529贴近在上输送带526上,当上输送带上有脏物或棉纱等时,对脏物或棉纱进行刮除。在两上侧板521之间位于上输送带的输出端设有上清扫轴5210,在上清扫轴上套有上清扫套5211,上清扫套位于上刮刀的上方,对上输送带进行进一步清理。

在两上侧板之间连接有上连接梁5212,升降驱动为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支承横梁上,升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在上连接梁5212上。

当下驱动工作时,下驱动带动下主动辊旋转,在下从动辊、下导向辊和下张紧辊的作用下,下输送带运动。同样,当上驱动工作时,上驱动带动上主动辊旋转,在上从动辊、上导向辊和上张紧辊的作用上,上输送带运动。上输送带和下输送带同时运动时,就能向前输送成型的裤腰条带,在输送裤腰条带时,启动上下加热器,就能进行连续的输送和压烫。在该结构中,由于设置了升降驱动,因此,能驱动整个上输送加热装置运动,这样可根据裤腰条带的厚度调整上输送带与下输送带之间的间隙,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裤腰条带压烫,适用范围广。

在压烫机架上位于下输送加热装置的后侧安装有承载板54,承载板54上安装有立臂55,立臂55设置有两个,在两立臂55之间安装有导向轴56,导向轴56上设有压烫限位环57,压烫限位环57的数量比智能送带送布车缝线多一个,每组智能送带送布车缝线出来的车缝的裤腰条带从两相邻的压烫限位环之间通过,防止多条车缝裤腰条带相互干扰。

如图1所示,在承载板54上位于上输送带和下输送带之间的入口处安装有与智能送带送布车缝线组数相同的裤腰条带成型拉筒8。

如图18所示,所述的裤腰条带成型拉筒8包括拉筒座81和拉筒本体82。拉筒座81上设有条形槽811,螺钉穿过条形槽811固定到承载板上,由于设置了条形槽,因此,方便调节裤腰条带成型拉筒的位置。

所述的拉筒本体8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向折叠部821、第二导向折叠部822、第三导向折叠部823和拉筒出口部824。

第一导向折叠部821包括第一背板8211、自第一背板8211的上端向内形成的第一弯折部8212、自第一背板8211的下端向内弯折的第二弯折部8213和自第二弯折部8213向第二弯折部内侧弯折的第三弯折部8214,第一弯折部8212与第一背板8211之间形成第一导向槽8215,第二弯折部8213与第三弯折部8214之间形成第二导向槽8216,第三弯折部8214的上下高度小于第二弯折部8213的上下高度。第一背板远离第二背板的一端的上侧和下侧具有向外弯折的导向部8217,经车缝在一起的带料和布料进入到裤腰条带成型拉筒8时,导向部能起到导向的作用。

第二导向折叠部822包括第二背板8221、自第二背板8221的下端向内折叠的第四弯折部8222和自第四弯折部向第四弯折部内侧折叠的第五弯折部8223,第二背板8221呈弧形,第四弯折部与第五弯折部之间形成第三导向槽8224。在第二导向折叠部内设有中部向内弯曲的抵挡弧形板8225;该抵挡弧形板一方面起到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可防止经车缝在一起的带料和布料从裤腰条带成型拉筒8上脱离。

第三导向折叠部823包括第三背板8231、自第三背板8231的下端向一侧平行延伸的下导向板8232和自第三背板的上端向内卷曲的卷曲部8233;拉筒本体自第一导向折叠部向拉筒出口部在上下处逐渐减小。

经车缝在一起的带料和布料中的带料插入到第二导向槽内,布料从第三弯折部的下端折叠刀第一背板内,布料远离带料的一侧插入到第一导向槽内,随着被车缝到一起的带料和布料向前输送,带料进入到第三导向槽内,布料同时一起被输送,然后带料与布料在下导向板处被折叠,远离带料的布料一侧在卷曲部的作用下边缘卷曲后折叠,最后在拉筒出口部处折叠成型并被输送。利用该拉筒结构,能自动成型裤腰条带,不需要人工操作,成型的效率高,成型的一致性好。

如图19所示,所述的切断机6包括切断机架61、切断输送机构62和切刀机构63。切断输送结构62为皮带输送机构,切断输送机构62设在切断机架61上。切刀机构63包括切刀立臂631、切刀横臂632、下切刀座633、上切刀634和切刀驱动635,在切断机架61上安装有两个切刀立臂631,在切刀立臂631的上端连接有切刀横臂632,在切断机架61上位于两切刀立臂之间安装有下切刀座633,在切刀横梁上安装有切刀驱动635,切刀驱动有气缸,切刀驱动635安装有上切刀634,上切刀位于下切刀座的上方。在上切刀上安装有导柱,在下切刀座上安装有导套,导柱插入到导套内,当上切刀运动时,能起到导向的作用。如切刀驱动作用,则可带动上切刀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切断的动作。

利用上述裤腰智能化生产线生产裤腰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带料经导向盘穿过送带主动辊与送带从动辊之间的间隙然后依次经送带触动杆的下方、送带导向杆的上方插入到带料拉筒并穿过带料拉筒进入到压脚处;将布料经送布机插入到布料拉筒并穿过布料拉筒进入到压脚处,在压脚的下方,带料与布料有重叠区域。

(2)控制第一气缸,通过第一气缸带动连杆机构控制压脚下压,控制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气缸带动压块驱动触动开关,触动开关通过车缝控制器控制车缝机工作;实现对带料与布料的车缝,在车缝过程中,车缝机体具有牵引力,带动带料和布料向前运动,当带料拉动送带触动杆时,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马达工作,第二马达带动送带主动辊旋转,在送带从动辊的作用下,带料被向前输送;同时第一马达启动,第一马达带动导向盘旋转;当送带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没有带料时,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马达停止工作。

(3)被车缝到一起的带料和布料穿过裤腰条带成型拉筒并被折叠成裤腰条带;然后经智能压烫机压烫成型,最后被输送带切断机内被切断成需要长度的裤腰带。

上述生产线和生产方法,通过智能送带机和送布机实现连续送带和送布,在车缝机上通过带布料一体化拉筒将带料和布料重叠一部分,然后进行车缝,然后利用条带成型拉筒对车缝的带布卷曲折叠,接着进行连续压烫,最后通过切断机根据需要的长度进行切断。因此,在本发明中,先是成型成裤腰条带,然后切断,而现有技术是先单独切断裤腰实样和橡筋,然后进行车缝翻转压烫,相对于现有技术,生产的效率高,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低,生产出来的裤腰的一致性好。

在本发明中,由于设置了送带触动杆和送带导向杆,当带料被拉扯后,在送带导向杆的作用下,带料拉动送带触动杆运动,从而触发第二控制器,通过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马达工作,即在成型裤腰条带时,第二马达才工作,如不成型裤腰条带,则第二马达不工作,不进行带料的输送;当带料使用完后,送带检测传感器会检测到是否有带料,如检测到没有带料,则生产线停止,一方面可提醒工人即使续送带料,不容易出现带料断送的现象,另一方面安全性能高。

在本发明中,由于设置了防带料卷曲机,因此,带料在送入到送带主动辊与送带从动辊之间前,已经通过该防带料卷曲机进行了整平,保证送带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在本发明中,由于设置了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通过控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能进行智能的启动的停止。

由于设置了带布料一体化拉筒,因此,在车缝之前就对带料和布料进行了位置排布,方便对带料和布料进行车缝,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对工人的技术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