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针机可调压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5354阅读:8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针机可调压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针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针机可调压脚结构。



背景技术:

双针机压脚是双针机送料机构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零部件,它有压紧或夹紧缝料、使机器可靠送料、保证针线的线环顺利形成和被勾线器可靠勾住的作用。而各种不同形式的双针机压脚在生产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车缝工作中根据双针的间距需要用不同规格的压脚来进行作业,且现在所使用的大多双针机压脚都是根据双针机针头结构来选择相同规格的压脚结构,使得压脚在生产中的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生产工作不灵活,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双针机可调压脚结构,设置有可调式针槽,可以根据针头间距的变化,调节两针槽之间的距离,并且设置有刻度线,可以轻易的控制两针槽的间距,操作方便,实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一种双针机可调压脚结构,包括有压脚板和安装在压脚板上的压杆,所述压脚板上开有两个针槽,所述针槽首端成型有凸起的滑块结构,所述滑块结构下方设置有长条形滑轨结构,所述长条形滑轨结构端口处分别与两个滑块结构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针槽末端开有垂直与针槽的圆形孔,所述圆形孔滑动连接有固定在压脚板上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两侧分别与两个圆形孔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压脚板在针槽两侧开有螺旋孔,所述螺旋孔内安装有定位螺栓。

作为优选,所述压脚板上表面设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与固定轴平行,并且位于固定轴的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压杆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压脚板上,且压杆与压脚板所成角度为直角。

作为优选,所述针槽为长条形空槽,且在针槽首端为圆形空槽。

作为优选,所述针槽末端的圆形孔的直径大于固定轴的直径1~2mm。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螺栓头部焊接有螺栓旋转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控制定位螺栓来调节两个针槽距离的可调式压脚结构设计,可以满足不同规格的针头结构进行工作,配合可调式针头的设计使用,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并且压脚上设置有刻度线结构,使用时可以简单方便观察出两针槽间的距离;同时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配合设计,保证在调节定位螺栓的位置时,针槽同时两端受力,顺利地平移位置,实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A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压脚板;2、压杆;3、针槽;4、长条形滑轨结构;5、第一弹簧;6、固定轴;7、第二弹簧;8、定位螺栓;9、刻度线;31、圆形孔;81、螺栓旋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双针机可调压脚结构,包括有压脚板1和安装在压脚板1上的压杆2,所述压脚板1上开有两个针槽3,所述针槽3首端成型有凸起的滑块结构,所述滑块结构下方设置有长条形滑轨结构4,所述长条形滑轨结构4端口处分别与两个滑块结构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所述针槽3末端开有垂直与针槽3的圆形孔31,所述圆形孔31滑动连接有固定在压脚板1上的固定轴6,所述固定轴6两侧分别与两个圆形孔31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7,所述压脚板1在针槽3两侧开有螺旋孔,所述螺旋孔内安装有定位螺栓8。

具体地,所述压脚板1上表面设有刻度线9,所述刻度线9与固定轴6平行,并且位于固定轴6的一侧,方便观察两针槽3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所述压杆2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压脚板1上,且压杆2与压脚板1所成角度为直角,确保压脚结构能有效的配合针头结构进行工作。

具体地,所述针槽3为长条形空槽,且在针槽3首端为圆形空槽,确保为针头结构提供有效的运动空间。

具体地,所述针槽3末端的圆形孔31的直径大于固定轴6的直径1~2mm,确保在旋转定位螺栓8时,能有效的推动针槽3的移动。

具体地,所述定位螺栓8头部焊接有螺栓旋转杆81,保证定位螺栓8可以顺利移动。

具体地,所述第一弹簧5和第二弹簧7的安装,确保在旋转定位螺栓8时,针槽3两端能够受力均匀,有效固定针槽3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定位螺栓8来调节针槽3的位置,并且可以通过刻度线9简单观察两针槽3之间的距离;具体地,在使用时,首先根据双针机上使用的针头结构中两针头之间的距离来确定两针槽3的间距,转动螺栓旋转杆81,移动定位螺栓8,而针槽3首端的滑块结构连接的第一弹簧5和末端的圆形孔31的第二弹簧7为针槽3的移动提供固定力,确保针槽3的位置不会偏移,调节好压脚结构即可使用,同时在换用针头结构时,转动螺栓旋转杆81,调节定位螺栓8的位置,可继续使用,不需要再换另一个压脚结构,整个过程操作方便,实用效果显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