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油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7074发布日期:2018-07-27 20:31阅读:19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缝纫机油盘。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工业缝纫机的机头的下端都安装有油盘,缝纫机机头内的机油等使用后会沿着回油孔流入油盘内,然后积聚在油盘内,油盘内的机油在机油泵的作用下又进入缝纫机机头内进行润滑使用。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为了回收自由流入的润滑油,油盘需要做的很大,机油不易集中,存储的机油难以控制,且容易被污染,造成使用周期短,同时,平面面积大的油盘因强度要求,必须采用铝制,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机油易集中、存储效果好、不易污染缝料、机油使用周期长的缝纫机油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缝纫机油盘,包括设于缝纫机机体上的油盘和蓄油盒,其特征在于:油盘内设置有接油腔,蓄油盒设置在所述油盘下方并具有储油腔,接油腔内设置有分别与储油腔连通的第一排油部和第二排油部;接油腔内还设置有至少2个吸管油嘴,所述吸管油嘴均与储油腔连通;所述吸管油嘴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管油嘴,使储油腔内的机油通过第一吸管油嘴输送至机体内,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吸管油嘴,使机体内的机油通过第二吸管油嘴回收至储油腔;所述第一排油部和第二排油部分别设置在凹槽底部,所述凹槽内均设置有盖住第一排油部和第二排油部的油毡。

在上述一种缝纫机油盘中,所述油盘内设置有靠近第二排油部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接油腔分为两个区域。

在上述一种缝纫机油盘中,还包括设于缝纫机机体上的接油盒,接油腔底部设置有连通储油腔与接油盒的连接部。

在上述一种缝纫机油盘中,所述连接部上插装有油盒连接座,所述连接部外表面套设有与油盒连接座配合的弹簧。

在上述一种缝纫机油盘中,所述连接部内设置有滤油网。

在上述一种缝纫机油盘中,所述油盘和蓄油盒为塑料注塑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机油易集中、存储效果好、不易污染缝料、机油使用周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油盘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蓄油盒底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包括设于缝纫机机体上的油盘100和蓄油盒200,油盘100内设置有接油腔110,蓄油盒200设置在所述油盘100下方并具有储油腔210,蓄油盒200与油盘之间形成密封,使机油不与外界接触,不容易被污染,接油腔110内设置有分别与储油腔210连通的第一排油部120和第二排油部130,接油腔110设置成中间低四周高,在重力的作用下,机体上渗漏下来的机油以及旋梭润滑之后多余的的机油沿着腔壁,集中到接油腔110低处,并分别通过第一排油部120和第二排油部130储存置蓄油盒200内,在设置蓄油盒200的大小时,蓄油盒200的大小可根据人为设定,设定较小的体积可以使机油的集中效果好。接油腔110底部还设置有至少2个吸管油嘴140,所述吸管油嘴140均与所述储油腔210连通,所述吸管油嘴14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管油嘴141,储油腔210内的机油通过第一吸管油嘴141输送至机体内,其中,第一吸管油嘴141可延伸至储油腔210中适当高度,润滑时,能更好的输送储油腔210内的机油,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吸管油嘴142,第二吸管油嘴142用于回收机体内机构在润滑之后还多余的机油并排入储油腔210内,进一步集中机油,避免污染布料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进一步,接油腔110底部设置有凹槽150,由于接油腔110设置成中间低四周高,因此凹槽150的设置,使得接油腔110底部接收的机油更加集中,并且第一排油部120和第二排油部130分别设置在凹槽150底部,第一排油部120和第二排油部130都可以设置成贯穿凹槽150底部的通孔,通孔可以设置有多个,机油从通孔排入到储油腔210内,同时所述凹槽150内均设置有盖住第一排油部120和第二排油部130的油毡160,油毡160均通过油毡压板190分别固定在凹槽150内,使机油经油毡160过滤后流入储油腔210中,使得储油腔210内的机油保持清洁、干净,机油使用周期更长。

进一步,所述油盘100内设置有靠近第二排油部130的隔板170,隔板170可以设置在第二排油部130靠近第一排油部120的一侧,所述隔板170将接油腔110分为两个区域,以减轻纤尘进入接油腔110内,机油保持清洁、干净,机油使用周期更长。

进一步,还包括设于缝纫机机体上的接油盒300,接油腔210底部设置有与连通储油腔210与接油盒300的连接部180,接油盒300设置成中间低四周高,连接部180上可以插装一个油盒连接座400,同时,油盒连接座400抵压于套设在连接部180外表面的弹簧410上,使油盒连接座400的上端与接油盒300保持紧密接触。设计时,油盒连接座400插入到连接部180内的直径比连接部180内通道的直径略小些,弹簧410长度要比连接部180的延伸高度长,使得接油盒300在不翻转时,能够向下抵压弹簧410,使弹簧410产生形变,接油盒300在翻转时,弹簧410释放能量,油盒连接座400在连接部180内移动,使得油盒连接座400的上端能始终与接油盒300保持紧密,防止机油从油盒连接座400与接油盒300连接处流出,造成缝料的污染。

进一步,连接部180内部设置有滤油网420,滤油网420吸附排入至储油腔210的机油的杂质。使得储油腔210内的机油保持清洁、干净,机油使用周期更长。

所述蓄油盒200底部设置有放油孔230,所述放油孔230内部与所述储油腔210贯通,使更换机油更加方便,所述放油孔230内部设置有密封螺栓240,所述放油孔230为阶梯孔,所述密封螺栓240与放油孔230螺纹连接,所述密封螺栓240与所述放油孔230的台阶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50,加强放油孔230与密封螺栓240的密封性,防止出现漏油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所述油盘(100)和蓄油盒(200)为塑料注塑件,与现有技术相比,蓄油盒(200)的平面面积可以相对较小,储油腔210的强度可以相对较低,不必采用高强度的铝制材料,可采用塑料注塑件,可以降低成本。

实施例2

其相同之处不再予以详细描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接油盒300与蓄油盒200的储油腔210通过一油管进行连接,机油通过油管直接流入到储油腔210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