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喷气织机的松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4669发布日期:2018-09-07 21:41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喷气织机的松经装置。



背景技术:

喷气织机是采用喷射气流牵引穿越梭口的无梭织机。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气作为引纬介质,以喷射出的压缩气流对纬线产生摩擦牵引力进行牵引,将纬纱带过梭口,然后由综框带动上下层经纱交换位置形成下一个梭口,经纬交织形成织物。

目前,公告号为CN20547423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喷气织机的积极松经装置,它包括偏心块和偏心调整座,通过上述偏心调节块和偏心调整座进行刻度对齐,使得偏心调节块可以沿偏心调整座内设置的水平滑槽滑动,从而实现偏心量的改变以适应不同织物的织造所需要的松经量。

这种喷气织机的积极松经装置对齐刻度使得左右松经量的相同,保证经线张力左右均匀稳定,但是由于喷气织机供料辊的转速是一定的,随着经线的不断织作,供料辊上的经线不断减少,导致绕在供料辊上的经线厚度减小,使得单位时间内供料辊输送的经线减少,使得喷气织机在开口和平综时,经线形成的张力差不断改变,且这种喷气织机的松经量是事先确定的,使得经线在开口和平综时依旧有较大的张力差,使得织出的布表面不均匀平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喷气织机的松经装置能自动调节经线在开口和平综时的张力大小,使得织出的布表面均匀平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喷气织机的松经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喷气织机上的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张力辊,所述张力辊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张力辊作运动轨迹为弧形的往复运动的振幅器,所述振幅器由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机架靠近所述振幅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检测经线张力大小的张力传感器,所述机架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启停的控制器,所述张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喷气织机织造,供料辊上的经线不断减少,使得供料辊上的经线厚度减小,由于供料辊的转动速度是不变的,导致单位时间内供料辊提供的经线不断减小,在喷气织机开口和平综时,经线形成的张力差会不断改变;通过张力传感器检测当前经线的张力大小,反馈给控制器,当张力过大时,控制器调节电机加快转动,使得振幅器调节张力辊缩进机架,这时,经线的张力会减小;当张力过小时,控制器调节电机加快转动,使得振幅器调节张力辊伸出机架,这时,经线的张力会增大,从而实现经线张力大小的自动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振幅器包括连接座、支撑座和用于固定所述连接座的固定组件,所述连接座铰接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张力辊上方,所述支撑座铰接于所述连接座远离所述机架的一端,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张力辊连接,所述支撑座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驱动,带动支撑座作往复运动,支撑座带动张力辊作往复运动;由于不同织物需要不同的经线张力要求,通过转动连接座并用固定组件进行固定进行初步的经线张力调节,再通过设置控制器,实现喷气织机在织作时,通过张力传感器检测经线张力,与控制器配合调节驱动机构调节张力辊缩进机架和伸出机架,进行经线张力的再次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由铰接在所述机架上的转动套和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套外壁上的凸块组成,所述支撑座铰接在凸块上,所述支撑座铰接于所述凸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座形成杠杆,凸块形成力臂,以转动套与机架的转动连接处作为支撑点,当织物张力要求不同时,工人需要进行经线张力的初步调节时,杠杆方便工人转动连接座,待转动完毕后,用固定组件进行固定,实现经线张力的初步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块上开设有防脱通孔,所述支撑座铰接于所述防脱通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驱动,带动支撑座作往复运动,支撑座带动张力辊作往复运动,由于支撑座铰接于防脱通孔内,防脱通孔形成包围支撑座与连接座铰接处的包围圈,能限制支撑座在作往复运动时,脱离连接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机架和若干与所述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连接座上方,若干所述限位槽排布在所述转动套远离所述凸块的表面上,所述限位块嵌设于限位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同织物需要不同的经线张紧程度,当需要转动调节连接座时,滑动限位块,使得限位块与限位槽脱离,随后转动连接座,并滑动限位块,使得限位块嵌入靠近的限位槽中,使得限位块与限位槽远离凸块的内壁抵触,从而限制连接座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转轮,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机架的一端铰接有可限定长度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所述转轮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轮转动,使得伸缩杆不停作往复运动,伸缩杆不停推拉支撑座,从而带动张力辊,使得张力辊不停作伸出机架和缩进机架的往复运动,实现经线张力的增大和减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皮带与所述转轮联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通过皮带联动带动转轮转动,转轮转动带动伸缩杆作往复运动,伸缩杆在运动过程中不停推拉支撑座,支撑座带动动力辊不停作伸出机架和缩进机架的运动,实现经线张力的增大和减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杆包括内杆、套杆和用于限定所述伸缩杆长度的限定件,所述内杆滑动连接于所述套杆中,且与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机架的一端铰接,所述套杆与所述转轮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同织物需要的经线张紧程度是不同的,转动连接座,连接座位置改变导致支撑座与转轮的距离发生改变,此时支撑座带动内杆相对套杆滑动,待连接座转动完毕后,滑动滑块,使滑块嵌入限位槽中,并用限定件限制内杆相对套杆滑动,使得伸缩杆的长度进行限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座靠近所述张力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注油管,所述第一注油管与所述连接座的内壁连通,所述支撑座靠近所述连接座上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注油管,所述第二注油管与所述连接座的内壁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注油管往张力辊两端注入润滑油,润滑油能减小张力辊两端与支撑座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支撑座与张力辊之间的磨损,延长了支撑座和张力辊的使用寿命;同时,润滑油能在支撑座与张力辊的连接处形成油膜,减少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减小支撑座与张力辊的连接处氧化的可能性;同时限制了喷气织机生产中的纱线碎屑进入支撑座与张力辊的连接处,影响张力辊的转动。

第二注油管往支撑座远离张力辊的内壁注入润滑油,润滑油能减小支撑座与连接座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支撑座与连接座之间的磨损,延长了支撑座和连接座的使用寿命;同时,润滑油能在支撑座与连接座的连接处形成油膜,减少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减小支撑座与连接座的连接处氧化的可能性;同时限制了喷气织机生产中的纱线碎屑进入支撑座与连接座的连接处,影响支撑座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注油管与所述连接座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头,所述第二注油管与所述连接座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注油管往支撑座靠近连接座的内壁注入润滑油,第二注油管往张力辊两端注入润滑油;密封头能减少润滑油的外泄,减少润滑油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驱动电机,皮带联动电机带动转轮转动,转轮带动伸缩杆不停推拉支撑座作运动轨迹为弧形的往复运动,使得张力辊作缩进机架和伸出机架的往复运动;张力传感器检测经线的张力大小,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器,当张力过大时,控制器做出判断,使得电机加速转动,使张力辊缩进机架,实现经线张力减小;当张力过小时,控制器做出判断,使得电机加速转动,使张力辊伸出机架,实现经线张力增大,从而实现经线张力的自动调节;

2. 连接座形成杠杆,凸块形成力臂,以转动套与机架的转动连接处作为支撑点,当织物张力要求不同时,工人需要进行经线张力的初步调节时,杠杆方便工人转动连接座,待转动完毕后,用固定组件进行固定,实现经线张力的初步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振幅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位于振幅器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正视图,用于体现位于张力传感器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张力自动调节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1、机架;11、滑孔;12、张力传感器;13、控制器;14、连接柱; 2、张力辊;3、振幅器;31、连接座;311、凸块;312、转动套;313、防脱通孔;314、转轴;315、转孔;32、支撑座;321、第一油孔;322、第一注油管;323、第二油孔;324、第二注油管;325、密封头;33、固定组件;331、限位块;332、限位槽;4、驱动机构;41、电机;42、转轮;421、转柱;43、皮带;5、伸缩杆;51、内杆;52、套杆;53、限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用于喷气织机的松经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喷气织机上的机架1,机架1上设置张力辊2,张力辊2的转动方向与进纱方向相同,张力辊2两端分别设置有振幅器3,两个振幅器3分别通过伸缩杆5与设置在机架1两边的驱动机构4连接。

如图2所示,振幅器3包括连接座31、支撑座32和用于固定连接座31的固定组件33。机架1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4,两个连接座31分别位于张力辊2两端的上方,且有转动套312和凸块311组成。转动套312呈圆筒状,且沿连接柱14的轴心自机架1外向机架1内套设于连接柱14上,实现转动套312铰接于连接柱14上。凸块311固定连接于转动套312侧壁上,凸块311上表面开设有防脱通孔313,凸块311远离机架1的外侧壁开设有转孔315,转孔315与防脱通孔313连通,且延伸至连接座31靠近机架1的内侧壁。转孔315内有转轴314穿过,转轴314两端分别穿过两个转孔315并与两个转孔315固定连接,且支撑座32由下而上穿至防脱通孔313内,转轴314穿过支撑座32实现支撑座32铰接于连接座31内。两个支撑座32远离连接座31的一端分别与张力辊2的两端转动连接。

如图3所示,位于张力辊2两端的连接座31上开设有第一油孔321,第一油孔321与支撑座32远离连接座31靠近张力辊2一端的内壁连通,第一油孔321内固定连接有提供润滑油的第一注油管322,第一注油管322与固定在机架1内部的油箱(图中未示出)连通,第一注油管322与第一油孔321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密封头325,用于减少润滑油的外泄。支撑座32靠近连接座31远离张力辊2的一端开设有提供润滑油的第二油孔323,第二油孔323与支撑座32远离张力辊2靠近连接座31一端的内壁连通,第二油孔323内固定连接有第二注油管324,第二注油管324与固定连接在机架1内的油箱(图中未示出)连通,第二油孔323与第二注油管324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密封头325,用于减少润滑油的外泄。

如图4所示,固定组件33包括呈“T”字形的限位块331和若干与限位块331配合的限位槽332,机架1位于连接座31的上方开设有长度方向为上下的滑孔11,滑孔11内滑动连接有上述限位块331。转动套312远离凸块311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上述的限位槽332,若干限位槽332呈弧形均匀排布,限位块331上端与机架1抵触,且限位块331穿过滑孔11自上而下延伸至其中一个限位槽332中,与当前限位槽332远离凸块311的内壁抵触,从而限制连接座31的转动。

驱动机构4包括电机41和转轮42,电机41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机架1位于电机41的上方转动连接有转轮42,转轮42通过皮带43与电机41联动。转轮42远离机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柱421,转柱421铰接有伸缩杆5。。伸缩杆5包括内杆51、套杆52和用于限定伸缩杆5长度的限定件53,内杆51与支撑座32远离连接座31的一端铰接,且内杆51滑动连接于套杆52中,套杆52远离内杆51的一端与转柱421铰接,套杆52上螺纹连接有限定件53,限定件53为螺栓。

如图5和图6所示,机架1一侧靠近支撑座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张力传感器12,张力传感器12位于支撑座32下方且位于张力传感器12上方,用于检测经线的张力大小。机架1位于张力传感器1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3,控制器13与张力传感器12电连接,控制器13与电机41(见图4)电连接。

综上所述,第一步,由于不同织物所需要的经线张力要求不同,向上滑动限位块331,使得限位块331脱离当前限位槽332,转动连接座31,待转动完毕后,向下滑动限位块331,使得限位块331嵌入与限位块331最靠近的限位槽332中,限制连接座31转动,实现经线张力的初步调节。

第二步,电机41驱动,带动转轮42转动,从而不停推拉伸缩杆5,伸缩杆5在运动过程中,不断推拉支撑座32,由于张力辊2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支撑座32上,使得张力辊2不断作缩进和伸出机架1的往复运动;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的张力传感器12检测经线张力大小,并将张力大小的数据信息反馈给控制器13,当经线张力过大时,控制器13加快电机41转速,使得张力辊2缩进机架1,实现经线张力的减小;当经线张力过大时,控制器13加快电机41转速,使得张力辊2伸出机架1,实现经线张力的增大,从而实现经线张力的自动调节,以适应喷气织机在开口和平综时经线张力差不断改变的情况,使得织出的布表面均匀平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