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动循环纱线上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8342发布日期:2018-07-24 21:4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纱线上浆装置,具体为一种流动循环纱线上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织造中对纱线进行上浆目的在于减少纱线在织造时产生断头,提高工作效率,将纱线用浆料进行处理以增加其强度。

上浆是织造生产的关键技术。在现有的技术中,长时间的大规模的织造生产,会造成浆液中杂质含量的升高,其杂质的成分有灰尘、纱絮。浆液中的杂质如果不及时清理,将会降低纱线的色泽,同时附着与纱线表面的杂质将对后续的工艺造成影响,现有的上浆装置无法使浆液保持流动循环的状态进行上浆,导致上浆效果差,上浆不均匀,现有的上浆装置空间利用率低,且现有的上浆装置无法准确控制浆液的温度,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流动循环纱线上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纱线上浆装置无法使浆液保持流动循环的状态进行上浆以及空间利用率低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动循环纱线上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流动循环纱线上浆装置,包括浆纱槽、预热槽和支架,所述支架置于预热槽的一侧,所述浆纱槽的底端与支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浆纱槽的内部均匀设有两排用于输送纱线的传送辊,所述浆纱槽一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的表面设有提升泵控制开关,所述浆纱槽另一侧的顶部与溢流管的一端穿插连接,所述预热槽内壁的顶部设有过滤网,所述预热槽内壁的底端固定设有电热板,所述预热槽内壁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温控开关,所述支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的进口端通过输液管与预热槽一侧的底部连通,所述提升泵的出口端通过输液管与浆纱槽的底端连通,所述电热板和提升泵分别通过温控开关和提升泵控制开关与电源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预热槽顶端的两侧分别与两片槽盖的一侧铰接,两片所述槽盖另一侧的中部均开有半圆孔,所述半圆孔的直径大于溢流管截面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预热槽的内壁和两片槽盖的底端均固定设有绝热层。

进一步的,两排所述传送辊之间相互交错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管的另一端置于过滤网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可拆卸安装在预热槽内壁的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流动循环纱线上浆装置,通过设有的提升泵和输液管可以将预热槽内部的浆液从浆纱槽的底端输送至浆纱槽的内部,然后浆纱槽内部上层的浆液通过溢流管溢流至预热槽的内部,继而实现浆液保持流动循环的状态,提高了上浆装置的上浆效果,使上浆更加均匀,通过溢流管溢流至预热槽内部的浆液先通过过滤网进行过滤,通过过滤网可以及时去除浆液中的灰尘或纱絮等杂质,避免杂质降低纱线的色泽,避免杂质将对后续的工艺造成影响,设有的两排传送辊之间相互交错分布,延长了纱线经过浆纱槽路径的长度,提高了浆纱槽的空间利用率,继而提高了上浆装置的空间利用率,预热槽内部设有的电热板通过温控开关与电源电性连接,通过温控开关控制电热板对浆液进行加热,继而可以准确控制浆液的温度,提高上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流动循环纱线上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流动循环纱线上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浆纱槽;2、预热槽;3、支架;4、传送辊;5、开关面板;6、溢流管;7、过滤网;8、绝热层;9、电热板;10、温控开关;11、提升泵;12、输液管;13、槽盖;14、半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流动循环纱线上浆装置,包括浆纱槽1、预热槽2和支架3,支架3置于预热槽2的一侧,浆纱槽1的底端与支架3的顶端固定连接,浆纱槽1的内部均匀设有两排用于输送纱线的传送辊4,浆纱槽1一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开关面板5,开关面板5 的表面设有提升泵控制开关,浆纱槽1另一侧的顶部与溢流管6的一端穿插连接,预热槽2内壁的顶部设有过滤网7,预热槽2内壁的底端固定设有电热板9,预热槽2内壁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温控开关10,支架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提升泵11,提升泵11的进口端通过输液管 12与预热槽2一侧的底部连通,提升泵11的出口端通过输液管12 与浆纱槽1的底端连通,电热板9和提升泵11分别通过温控开关10 和提升泵控制开关与电源电性连接。

其中,预热槽2顶端的两侧分别与两片槽盖13的一侧铰接,两片槽盖13另一侧的中部均开有半圆孔14,半圆孔14的直径大于溢流管6截面的直径,通过两片槽盖13可以防止外界空气中的粉尘进入预热槽2的内部,避免预热槽2内部的浆液受到污染,通过两个半圆孔14可以防止溢流管6阻碍槽盖13的打开和关闭。

其中,预热槽2的内壁和两片槽盖13的底端均固定设有绝热层 8,通过绝热层8可以防止外界空气通过预热槽2的槽壁与浆液发生热交换,避免能量散失。

其中,两排传送辊4之间相互交错分布,延长了纱线经过浆纱槽 1路径的长度,提高了浆纱槽1的空间利用率。

其中,溢流管6的另一端置于过滤网7的顶部,通过溢流管6将浆纱槽1内部上层的浆液溢流至预热槽2内部,同时通过过滤网7对浆液进行过滤,提高了浆液的质量。

其中,过滤网7可拆卸安装在预热槽2内壁的顶部,便于过滤网 7的安装和拆卸,继而便于工人对过滤网7进行清洗。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流动循环纱线上浆装置,具体工作时,首先为温控开关10设定温度控制范围,然后将浆液倒入预热槽2的内部,当浆液温度不在设定的温度控制范围时,由于电热板 9通过温控开关10与电源电性连接,此时温控开关10使电热板9正常工作,通过电热板9对浆液进行加热,继而可以准确控制浆液的温度,提高上浆效果,然后通过开关面板5打开提升泵11,通过提升泵11和输液管12将预热槽2内部的浆液输送至浆纱槽1的内部,当浆纱槽1内部的浆液过多通过溢流管6溢流至预热槽2时停止向预热槽2的内部加入浆液,通过设有的提升泵11和输液管12可以将预热槽2内部的浆液从浆纱槽1的底端输送至浆纱槽1的内部,然后浆纱槽1内部上层的浆液通过溢流管6溢流至预热槽2的内部,继而实现浆液保持流动循环的状态,提高了上浆装置的上浆效果,使上浆更加均匀,此时通过溢流管6溢流至预热槽2内部的浆液先通过过滤网7 进行过滤,通过过滤网7可以及时去除浆液中的灰尘或纱絮等杂质,避免杂质降低纱线的色泽,避免杂质将对后续的工艺造成影响,且过滤网7可拆卸安装在预热槽2内壁的顶部,便于过滤网7的安装和拆卸,继而便于工人对过滤网7进行清洗,当过滤网7需要进行清洗时可以打开两片槽盖13将过滤网7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此时通过两片槽盖13另一侧的中部分别开有的两个半圆孔14,且半圆孔14,的直径大于溢流管6截面的直径,继而可以避免溢流管6阻碍槽盖13的打开和关闭,然后通过浆纱槽1内部设有的两排传送辊4输送纱线,两排传送辊4之间相互交错分布,延长了纱线经过浆纱槽1路径的长度,提高了浆纱槽1的空间利用率,继而提高了上浆装置的空间利用率,在进行流动循环上浆作业时应关上槽盖13,此时通过槽盖13可以防止外界空气中的粉尘进入预热槽2的内部,避免预热槽2内部的浆液受到污染,通过预热槽2的内壁和两片槽盖13的底端均固定设有的绝热层8可以防止外界空气通过预热槽2的槽壁与浆液发生热交换,避免能量散失。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