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紫外线面料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51297发布日期:2018-06-22 18:1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紫外线面料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而过量的紫外线会引起一些光化学反应,使人体机能发生一些列变化,影响人们的健康。为了降低紫外线对人们的危害,人们需要开发各种具有紫外线吸收和屏蔽作用的防紫外线面料。

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防紫外线面料【申请号:201310721950.9;公开号:CN 103668692A】。这种防紫外线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布,所述基布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基布的经纱采用75D/72F涤纶长丝,所述基布的纬纱采用150D/72F涤锦复合丝,所述基布的面料组织结构为五枚三飞纬面缎纹组织,所述基布的正面经拉绒处理形成起绒面,所述基布的反面设有防紫外线涂层。

该专利中公开的防紫外线面料虽然可使得面料具有很好的抗紫外线的功能,但是,该防紫外线面料没有相应的生产方法,无法批量生产,生产速度慢,因此,设计出一种抗紫外线面料的加工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抗紫外线面料的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具有加工速度快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抗紫外线面料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通过浸轧系统将面料在浸渍液中进行浸轧处理,采用一浸一轧的方式,浸轧温度为58-64℃;b、将浸轧后的面料放入到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为80-100℃,烘干时间为40-60min;c、将烘干后的面料放入到焙烘机进行焙烘处理,焙烘温度为142-148℃,焙烘时间为14-20min,制得抗紫外线面料。

所述步骤a中的浸渍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二氧化钛6-12份、纳米银粉3-5份、对氨基苯甲酸10-20份、氨基硅乳8-12份、抗静电剂1-3份和水40-60份。

所述抗静电剂为阴离子抗静电剂。

所述步骤a中的浸轧压力为0.1-0.3MPa,轧余率为85-95%。

所述步骤a中的浸轧系统包括工作台、安装架、第一辊筒、第二辊筒、第三辊筒和轧液箱,安装架固定在工作台上,第一辊筒、第二辊筒和第三辊筒均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平行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位于同一高度,第三辊筒位于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的上方,且能同时与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相连触,第三辊筒通过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一升降机构相连,轧液箱固定在工作台上,轧液箱上端具有开口,轧液箱位于第一辊筒下方,轧液箱内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靠近第一辊筒,第二转轴靠近第二辊筒,工作台上设置有能对轧液箱输送浸轧料液的送料装置。

浸轧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将需要浸轧的面料依次绕在第一转轴、第一辊筒、第二辊筒和第二转轴上,通过送料装置将浸轧料液输送到轧液箱中,通过第一升降机构带动第三辊筒上下移动,将第三辊筒调节到所需高度,在第一辊筒、第二辊筒和第三辊筒的共同作用下,可实现面料的连续浸轧作业,浸轧快速。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推杆电机、导杆和导套,导杆竖直固定在安装架上,导套设置在导杆上,推杆电机固定在安装架上,推杆电机的推杆竖直向下,推杆电机的推杆端部和导套相固连,第三辊筒通过升降架固定在导套上。

当需要调节第三辊筒的高度时,控制推杆电机的推杆上下移动,推杆电机的推杆带动导套沿着导杆上下移动,导套带动升降架上下移动,升降架带动第三辊筒上下移动,从而可使面料保持不同的轧余率,应用范围广。

所述导杆上还具有指示结构,指示结构包括指示杆和指针,指示杆竖直固定在安装架上,指示杆上具有刻度线,指针固定在导套上,指针的指示部朝向指示杆。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指针指示指示杆的刻度线,可快速获知升降架所处的位置,指示方便。

所述安装架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轴和第二导向轴。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第一导向轴和第二导向轴可使面料能顺利输入到轧液箱中或者从轧液箱中输出,导向作用好。

所述安装架上还设置有能将导套锁定的锁定结构,锁定结构包括定位螺杆,定位螺杆螺纹连接在导套上,定位螺杆一端能与导杆相抵靠,定位螺杆另一端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组件相连。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动力组件带动定位螺杆转动,定位螺杆与导杆相抵靠,定位螺杆将导套锁定在导杆上。

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安装条、动力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皮带,安装条固定在导套上,动力电机固定在安装条上,动力电机的输出轴水平设置,主动轮固定在动力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从动轮通过转轴固定在定位螺杆另一端上,皮带套设在主动轮与从动轮外。

当需要使定位螺杆转动时,控制动力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动力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定位螺栓转动,从而可使定位螺栓转动。

所述轧液箱一侧具有进料口,进料口处设置有第一电磁阀,轧液箱另一侧具有排废口,排废口处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所述送料装置包括支架、配料桶、升降板、弹性的主搅拌片、弹性的副搅拌片、步进电机、转动筒、送料管、输送泵、上导流板、下导流板、导流筒、上输入管、下输入管和输出管,支架固定在工作台上,配料桶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竖直设置在支架上,配料桶与一能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相连,配料桶上部具有加料口,加料口处设置有第三电磁阀,配料桶下部具有出料口,出料口处设置有第四电磁阀,出料口和送料管一端相连通,送料管另一端和进料口相连通,输送泵设置在送料管上,送料管上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主搅拌片通过第一气囊环固定在配料桶内侧面上,主搅拌片呈螺旋形,步进电机固定在配料桶上,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伸入到配料桶内通过连接条和转动筒相连,且转动筒呈竖直布置,副搅拌片通过第二气囊环固定在转动筒外侧面上,副搅拌片呈螺旋形,上导流板固定在转动筒上端,上导流板上开设有若干与转动筒内部相连通的上导流孔,下导流板固定在转动筒下端,下导流板上开设有若干与转动筒内部相连通的下导流孔,升降板设置在工作台上,且升降板位于配料桶正上方,升降板与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二升降机构相连,升降板和连接杆上端相连,连接杆下端伸入到配料桶内和导流筒相连,且导流筒竖直布置,导流筒位于主搅拌片与副搅拌片之间,导流筒上部固定有上导流环,上导流环的截面为倒V形,导流筒下部固定有下导流环,下导流环的截面为V形,导流筒上由上至下还具有若干呈喇叭状的导流孔一、若干呈喇叭状的导流孔二和若干呈喇叭状的导流孔三,导流孔一的大口端位于导流筒外侧,导流孔一的小口端位于导流筒内侧,导流孔二的小口端位于导流筒外侧,导流孔二的大口端位于导流筒内侧,导流孔三的大口端位于导流筒外侧,导流孔三的小口端位于导流筒内侧,上输入管固定在上导流环上,且上输入管呈环形,上输入管上具有若干上输入孔,且上输入孔朝下,下输入管固定在下导流管上,且下输入管呈环形,下输入管上具有若干下输入孔,且下输入孔朝上,输出管一端通过连杆固定在转动筒内,输出管另一端通过调控管和连通管中部相连通,连通管上端和上输入管相连通,连通管下端和下输入管相连通,调控管上还依次设置有第五电磁阀、弹性的调控囊、第二单向阀和水泵。

采用以上结构,将各类原料加入到配料桶中,通过驱动机构带动配料桶转动,配料桶带动主搅拌片转动,主搅拌片使配料桶外部的原料形成螺旋形液流,与此同时,控制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连接条转动,连接条带动转动筒转动,转动筒带动副搅拌片转动,副搅拌片使配料桶中部的原料形成螺旋形液流,与此同时,通过第二升降机构带动升降板上下移动,升降板带动连接杆上下移动,连接杆带动导流筒上下移动,导流筒对两股螺旋形液流进行导流,且在导流筒上的导流孔一、导流孔二和导流孔三的影响下,会使上中下的螺旋形液流产生差异,配合第一气囊环和第二气囊环的作用,可使主搅拌片和副搅拌片产生来回晃动,与此同时,开启水泵,通过上输入管和下输入管分别将导流筒上部的原料和下部的原料输送到调控囊中,调控囊达到指定的压力后,打开电磁阀三,由输出管输送到转动筒内,并从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处输出,在转动筒的上下两端形成间歇性的液流,大大减少了配料所需的时间,配料效果好;开启输送泵,配好的浸轧液料通过送料管输送到轧液箱中,从而将浸轧料液输送到轧液箱中。

所述支架上还固定有控制器,第五电磁阀和水泵通过线路均与该控制器相连。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控制器可控制第五电磁阀和水泵动作,也可控制第五电磁阀间歇性开启或关闭。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圈、齿轮和伺服电机一,齿圈固定在配料桶外侧面上,伺服电机一固定在支架上,伺服电机一的输出轴竖直设置,齿轮固定在伺服电机一的输出轴端部,且齿轮与齿圈相啮合。

当需要使配料桶转动时,控制伺服电机一的输出轴转动,伺服电机一的输出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圈转动,齿圈带动配料桶转动,从而可使配料桶转动。

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立柱、伺服电机二、驱动轮、齿条、导轨和滑座,立柱固定在支架上,导轨竖直固定在立柱上,滑座设置在导轨上,齿条竖直固定在立柱上,且齿条与导轨相互平行,伺服电机二固定在滑座上,伺服电机二的输出轴水平设置,驱动轮固定在伺服电机二的输出轴端部,且驱动轮能与齿条相啮合,升降板通过弹簧和滑座相连。

当需要使升降板上下移动时,控制伺服电机二的输出轴转动,伺服电机二的输出轴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逐渐与齿条相啮合使滑座沿着导轨上下移动,滑座带动升降板上下移动,从而可使升降板上下移动。

所述升降板上还固定有振动电机。

采用以上结构,由于升降板与滑座之间是通过弹簧连接的,通过振动电机可带动升降板上下抖动,从而升降板能够带动导流筒上下抖动,从而可大大减少配料所需的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该优点:通过浸轧处理、烘干处理和焙烘处理,就可以完成抗紫外线面料的加工,能够连续不间断作业,加工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浸轧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浸轧系统中移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浸轧系统中锁定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浸轧系统中送料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浸轧系统拆去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第二转轴;3、定位螺杆;4、第一导向轴;5、第一转轴;6、第一辊筒;7、第三辊筒;8、第二辊筒;9、第二导向轴;10、轧液箱;10a、进料口;10b、排废口;11、推杆电机;12、导套;13、导杆;14、升降架;15、安装架;16、指针;17、指示杆;18、安装条;19、主动轮;20、动力电机;21、皮带;22、从动轮;23、支架;24、控制器;25、齿圈;26、齿轮;27、伺服电机一;28、立柱;29、导轨;30、齿条;31、驱动轮;32、伺服电机二;33、滑座;34、弹簧;35、连接条;36、调控管;37、振动电机;38、步进电机;39、升降板;40、连接杆;41、第三电磁阀;42、上导流板;42a、上导流孔;43、导流筒;43a、导流孔一;43b、导流孔二;43c、导流孔三;44、输出管;45、第一气囊环;46、主搅拌片;47、第四电磁阀;48、输送泵;49、送料管;50、第一单向阀;51、配料桶;51a、加料口;51b、出料口;52、下导流板;52a、下导流孔;53、转动筒;54、第二气囊环;55、副搅拌片;56、上输入管;57、连通管;58、下输入管;59、下导流环;60、水泵;61、第二单向阀;62、调控囊;63、第五电磁阀;64、上导流环;65、第一电磁阀;66、第二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抗紫外线面料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通过浸轧系统将面料在浸渍液中进行浸轧处理,采用一浸一轧的方式,浸轧温度为58-64℃;b、将浸轧后的面料放入到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为80-100℃,烘干时间为40-60min;c、将烘干后的面料放入到焙烘机进行焙烘处理,焙烘温度为142-148℃,焙烘时间为14-20min,制得抗紫外线面料;在本实施例中,a、通过浸轧系统将面料在浸渍液中进行浸轧处理,采用一浸一轧的方式,浸轧温度为62℃;b、将浸轧后的面料放入到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为90℃,烘干时间为50min;c、将烘干后的面料放入到焙烘机进行焙烘处理,焙烘温度为144℃,焙烘时间为16min,制得抗紫外线面料。

步骤a中的浸渍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二氧化钛6-12份、纳米银粉3-5份、对氨基苯甲酸10-20份、氨基硅乳8-12份、抗静电剂1-3份和水40-60份。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a中的浸渍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二氧化钛8份、纳米银粉3份、对氨基苯甲酸12份、氨基硅乳9份、抗静电剂1份和水48份;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采用该种方案,步骤a中的浸渍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二氧化钛11份、纳米银粉4份、对氨基苯甲酸16份、氨基硅乳10份、抗静电剂2份和水55份。

抗静电剂为阴离子抗静电剂。

步骤a中的浸轧压力为0.1-0.3MPa,轧余率为85-95%;在本实施例中,步骤a中的浸轧压力为0.2MPa,轧余率为89%。

如图1-图5所示,步骤a中的浸轧系统包括工作台1、安装架15、第一辊筒6、第二辊筒8、第三辊筒7和轧液箱10,安装架15固定在工作台1上,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15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工作台1上;第一辊筒6、第二辊筒8和第三辊筒7均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平行设置在安装架15上,第一辊筒6和第二辊筒8位于同一高度,第三辊筒7位于第一辊筒6和第二辊筒8的上方,且能同时与第一辊筒6和第二辊筒8相连触,第三辊筒7通过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一升降机构相连,轧液箱10固定在工作台1上,在本实施例中,轧液箱10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工作台1上;轧液箱10上端具有开口,轧液箱10位于第一辊筒6下方,轧液箱10内设置有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2,第一转轴5靠近第一辊筒6,第二转轴2靠近第二辊筒8,工作台1上设置有能对轧液箱10输送浸轧料液的送料装置。

第一升降机构包括推杆电机11、导杆13和导套12,导杆13竖直固定在安装架15上,在本实施例中,导杆13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竖直固定在安装架15上;导套12设置在导杆13上,推杆电机11固定在安装架15上,在本实施例中,推杆电机11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架15上;推杆电机11的推杆竖直向下,推杆电机11的推杆端部和导套12相固连,在本实施例中,推杆电机11的推杆端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和导套12相固连;第三辊筒7通过升降架14固定在导套12上。

导杆13上还具有指示结构,指示结构包括指示杆17和指针16,指示杆17竖直固定在安装架15上,在本实施例中,指示杆17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竖直固定在安装架15上;指示杆17上具有刻度线,指针16固定在导套12上,在本实施例中,指针16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导套12上;指针16的指示部朝向指示杆17;采用该结构,通过指针16指示指示杆17的刻度线,可快速获知升降架14所处的位置,指示方便。

安装架15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轴4和第二导向轴9;采用该结构,通过第一导向轴4和第二导向轴9可使面料能顺利输入到轧液箱10中或者从轧液箱10中输出,导向作用好。

安装架15上还设置有能将导套12锁定的锁定结构,锁定结构包括定位螺杆3,定位螺杆3螺纹连接在导套12上,定位螺杆3一端能与导杆13相抵靠,定位螺杆3另一端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组件相连;采用该结构,控制动力电机20的输出轴带动主动轮19转动,主动轮19通过皮带21带动从动轮22转动,从动轮22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定位螺栓转动,定位螺杆3与导杆13相抵靠,定位螺杆3将导套12锁定在导杆13上。

动力组件包括安装条18、动力电机20、主动轮19、从动轮22和皮带21,安装条18固定在导套12上,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条18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导套12上;动力电机20固定在安装条18上,在本实施例中,动力电机20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条18上;动力电机20的输出轴水平设置,主动轮19固定在动力电机20的输出轴端部,从动轮22通过转轴固定在定位螺杆3另一端上,皮带21套设在主动轮19与从动轮22外。

轧液箱10一侧具有进料口10a,进料口10a处设置有第一电磁阀65,轧液箱10另一侧具有排废口10b,排废口10b处设置有第二电磁阀66。

送料装置包括支架23、配料桶51、升降板39、弹性的主搅拌片46、弹性的副搅拌片55、步进电机38、转动筒53、送料管49、输送泵48、上导流板42、下导流板52、导流筒43、上输入管56、下输入管58和输出管44,支架23固定在工作台1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架23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工作台1上;配料桶51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竖直设置在支架23上,配料桶51与一能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相连,配料桶51上部具有加料口51a,加料口51a处设置有第三电磁阀41,配料桶51下部具有出料口51b,出料口51b处设置有第四电磁阀47,出料口51b和送料管49一端相连通,送料管49另一端和进料口10a相连通,输送泵48设置在送料管49上,送料管49上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50,主搅拌片46通过第一气囊环45固定在配料桶51内侧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囊环45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产品;主搅拌片46呈螺旋形,步进电机38固定在配料桶51上,在本实施例中,步进电机38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配料桶51上;步进电机38的输出轴竖直向下,步进电机38的输出轴端部伸入到配料桶51内通过连接条35和转动筒53相连,且转动筒53呈竖直布置,副搅拌片55通过第二气囊环54固定在转动筒53外侧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气囊环54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产品;副搅拌片55呈螺旋形,上导流板42固定在转动筒53上端,上导流板42上开设有若干与转动筒53内部相连通的上导流孔42a,在本实施例中,上导流孔42a的数量为十个;下导流板52固定在转动筒53下端,下导流板52上开设有若干与转动筒53内部相连通的下导流孔52a,在本实施例中,下导流孔52a的数量为十个;升降板39设置在工作台1上,且升降板39位于配料桶51正上方,升降板39与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二升降机构相连,升降板39和连接杆40上端相连,连接杆40下端伸入到配料桶51内和导流筒43相连,且导流筒43竖直布置,导流筒43位于主搅拌片46与副搅拌片55之间,导流筒43上部固定有上导流环64,上导流环64的截面为倒V形,导流筒43下部固定有下导流环59,下导流环59的截面为V形,导流筒43上由上至下还具有若干呈喇叭状的导流孔一43a、若干呈喇叭状的导流孔二43b和若干呈喇叭状的导流孔三43c,在本实施例中,导流孔一43a的数量为三十个,导流孔二43b的数量为三十个,导流孔三43c的数量为三十个;导流孔一43a的大口端位于导流筒43外侧,导流孔一43a的小口端位于导流筒43内侧,导流孔二43b的小口端位于导流筒43外侧,导流孔二43b的大口端位于导流筒43内侧,导流孔三43c的大口端位于导流筒43外侧,导流孔三43c的小口端位于导流筒43内侧,上输入管56固定在上导流环64上,且上输入管56呈环形,上输入管56上具有若干上输入孔,在本实施例中,上输入孔的数量为十六个;且上输入孔朝下,下输入管58固定在下导流管上,且下输入管58呈环形,下输入管58上具有若干下输入孔,在本实施例中,下输入孔的数量为十六个;且下输入孔朝上,输出管44一端通过连杆固定在转动筒53内,输出管44另一端通过调控管36和连通管57中部相连通,连通管57上端和上输入管56相连通,连通管57下端和下输入管58相连通,调控管36上还依次设置有第五电磁阀63、弹性的调控囊62、第二单向阀61和水泵60;在本实施例中,调控囊62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气囊;采用该结构,将各类原料加入到配料桶51中,控制伺服电机一27的输出轴带动齿轮26转动,齿轮26带动齿圈25转动,齿圈25带动配料桶51转动,配料桶51带动主搅拌片46转动,主搅拌片46使配料桶51外部的原料形成螺旋形液流,与此同时,控制步进电机38的输出轴转动,步进电机38的输出轴带动连接条35转动,连接条35带动转动筒53转动,转动筒53带动副搅拌片55转动,副搅拌片55使配料桶51中部的原料形成螺旋形液流,与此同时,控制伺服电机二32的输出轴带动驱动轮31转动,驱动轮31逐渐与齿条30相啮合使滑座33沿着导轨29上下移动,滑座33带动升降板39上下移动,升降板39带动连接杆40上下移动,连接杆40带动导流筒43上下移动,导流筒43对两股螺旋形液流进行导流,且在导流筒43上的导流孔一43a、导流孔二43b和导流孔三43c的影响下,会使上中下的螺旋形液流产生差异,配合第一气囊环45和第二气囊环54的作用,可使主搅拌片46和副搅拌片55产生来回晃动,与此同时,开启水泵60,通过上输入管56和下输入管58分别将导流筒43上部的原料和下部的原料输送到调控囊62中,调控囊62达到指定的压力后,打开电磁阀三,由输出管44输送到转动筒53内,并从上导流板42和下导流板52处输出,在转动筒53的上下两端形成间歇性的液流,大大减少了配料所需的时间,配料效果好。

支架23上还固定有控制器24,第五电磁阀63和水泵60通过线路均与该控制器24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24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单片机,单片机控制电磁阀和泵的程序为现有,其程序不需要重新编辑;采用该结构,通过控制器24可控制第五电磁阀63和水泵60动作,也可控制第五电磁阀63间歇性开启或关闭。

驱动机构包括齿圈25、齿轮26和伺服电机一27,齿圈25固定在配料桶51外侧面上,在本实施例中,齿圈25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配料桶51外侧面上;伺服电机一27固定在支架23上,在本实施例中,伺服电机一27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架23上;伺服电机一27的输出轴竖直设置,齿轮26固定在伺服电机一27的输出轴端部,且齿轮26与齿圈25相啮合。

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立柱28、伺服电机二32、驱动轮31、齿条30、导轨29和滑座33,立柱28固定在支架23上,在本实施例中,立柱28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架23上;导轨29竖直固定在立柱28上,在本实施例中,导轨29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竖直固定在立柱28上;滑座33设置在导轨29上,齿条30竖直固定在立柱28上,在本实施例中,齿条30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竖直固定在立柱28上;且齿条30与导轨29相互平行,伺服电机二32固定在滑座33上,在本实施例中,伺服电机二3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滑座33上;伺服电机二32的输出轴水平设置,驱动轮31固定在伺服电机二32的输出轴端部,且驱动轮31能与齿条30相啮合,升降板39通过弹簧34和滑座33相连。

升降板39上还固定有振动电机37;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板39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还固定有振动电机37;采用该结构,由于升降板39与滑座33之间是通过弹簧34连接的,通过振动电机37可带动升降板39上下抖动,从而升降板39能够带动导流筒43上下抖动,从而可大大减少配料所需的时间。

浸轧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将需要浸轧的面料依次绕在第一转轴5、第一辊筒6、第二辊筒8和第二转轴2上,控制推杆电机11的推杆带动导套12沿着导杆13上下移动,导套12带动升降架14上下移动,升降架14带动第三辊筒7上下移动,将第三辊筒7调节到所需高度,在第一辊筒6、第二辊筒8和第三辊筒7的共同作用下,可实现面料的连续浸轧作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