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晾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50562发布日期:2018-06-08 21:4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晾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晾衣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庭晾衣架通常为一根固定的晾衣杆,衣架挂在晾衣杆上会受风力影响而滑动,导致衣物堆积在一起影响晾晒效果,且当风力较大时,衣架可能会掉落,进而弄脏衣物,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衣架挂在晾衣杆上会受风力影响而滑动,导致衣物堆积在一起影响晾晒效果的晾衣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晾衣装置,主要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箱,且机箱与传动箱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底部且位于传动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设置有两个,且电动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内部贯穿有螺杆,且螺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两个所述限位套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螺纹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滑套,且滑套套设在滑杆的表面,所述螺纹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挂钩。

所述机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左端贯穿机箱并延伸至传动箱的内部,且电机输出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

所述螺杆的右端贯穿传动箱并延伸至传动箱的内部,所述螺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且第二带轮的表面通过皮带与第一带轮传动连接。

所述传动箱内壁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带轮的正上方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一压块,所述传动箱内壁的底部且位于第二带轮的正下方固定连接有套筒。

所述套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贯穿套筒并延伸至套筒的上方。

所述顶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压块,所述顶杆的底端与套筒内表面的底部之间活动连接有弹簧。

有益效果是:

1.螺杆表面的螺纹关于中心对称分布,且表面的螺纹越接近中心螺距越大,使螺杆转动时,螺纹套之间的间距会逐渐变大,进而可将衣物的间距扩大,可保证良好的通风性能,利用滑杆与滑套配合,可防止螺纹套转动,螺纹套的顶部开始有凹槽,可防止衣架滑动,而利用挂钩可挂住衣架下方,避免衣架意外掉落弄脏衣物,利用电动伸缩杆可将螺杆上升,进而在不使用时可节约空间,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滑套与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套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晾衣装置,主要包括机箱1,机箱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2,电机12输出轴的左端贯穿机箱1并延伸至传动箱2的内部,且电机12输出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13,机箱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箱2,传动箱2内壁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带轮13的正上方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一压块16,传动箱2内壁的底部且位于第二带轮14的正下方固定连接有套筒17,套筒1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杆18,顶杆1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压块19,顶杆18的底端与套筒17内表面的底部之间活动连接有弹簧20,利用第一压块16和第二压块19可将皮带15压紧在第一带轮13与第二带轮14的表面,避免第二带轮14上升时皮带15脱落,且第一压块16和第二压块19靠近皮带15的一侧均设置有滚珠,可减少摩擦力,顶杆18的顶端贯穿套筒17并延伸至套筒17的上方,且机箱1与传动箱2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3,安装架3可与天花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安装架3的底部且位于传动箱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4,电动伸缩杆4设置有两个,且电动伸缩杆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套5,限位套5的内部贯穿有螺杆6,利用电动伸缩杆4可将螺杆6上升,进而在不使用时可节约空间,使用方便,螺杆6的右端贯穿传动箱2并延伸至传动箱2的内部,传动箱2的左壁开设有与螺杆6相适配的滑槽,螺杆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14,且第二带轮14的表面通过皮带15与第一带轮13传动连接,且螺杆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挡块7,每两个挡块7之间螺纹的间距一致,挡块7两侧的螺纹间距不同,螺杆6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8,两个限位套5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9,螺纹套8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滑套10,且滑套10套设在滑杆9的表面,螺纹套8的底部固定连接挂钩11,螺杆6表面的螺纹关于中心对称分布,且表面的螺纹越接近中心螺距越大,使螺杆6转动时,螺纹套8之间的间距会逐渐变大,进而可将衣物的间距扩大,可保证良好的通风性能,利用滑杆9与滑套10配合,可防止螺纹套8转动,螺纹套8的顶部开始有凹槽,可防止衣架滑动,而利用挂钩11可挂住衣架下方,避免衣架意外掉落弄脏衣物。

在使用晾衣装置时,利用安装架3将装置固定在天花板上,启动电动伸缩杆4,电动伸缩杆4伸长,将螺杆6降下,将衣架挂在螺纹套8上,并使衣架中间部分挂在挂钩11上,启动电机12,电机12带动第一带轮13转动,利用皮带15带动第二带轮14转动,进而带动螺杆6转动,使螺纹套8带动衣架移动至合适间距后关闭电机12。

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解释本发明的用途,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替代,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