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3D打印的双层包覆聚苯硫醚丝材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3674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材料领域,具体涉及聚苯硫醚材料的制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3d打印的双层包覆聚苯硫醚丝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亦称为增材制造或增量制造,指基于三维数学模型数据,通过连续的物理层叠加,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三维实体的技术。与传统的材料加工技术相比3d打印技术有许多突出的优势,已逐步成为下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现阶段制约3d打印技术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打印工艺和打印材料,其中材料是3d打印的物质基础,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目前用于3d打印的的材料目前3d打印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光敏树脂、橡胶类材料、光敏材料和陶瓷材料,形态包括粉末状、丝状、层片状、液体状。其中熔融沉积成型为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的主要3d打印手段,其使用的是丝状的高分子打印材料,应满足机械强度高、低收缩率、适合的熔融温度和无毒环保要求,主要由abs塑料,聚碳酸酯、聚苯砜、聚苯硫醚等,其中聚苯硫醚具有优良的耐高温、耐腐蚀、耐辐射、阻燃、极好的尺寸稳定性以及优良的电性能等特点,在3d打印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专利申请号201610644387.3公开了一种3d打印用改性聚苯硫醚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组份包括聚苯硫醚树脂、扩链剂、促进剂、补强剂、加工润滑剂和热稳定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配方量的聚苯硫醚树脂、扩链剂、促进剂、补强剂、加工润滑剂和热稳定剂依次加入混料设备中并经充分混合后出料,得到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经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将所得颗粒干燥后得到粒料;将粒料经3d打印长丝挤出机挤出加工得到细丝,冷却后得到3d打印用改性聚苯硫醚材料。此发明采用简单可行、成本低廉且易于工业化的方法制备出适合3d打印的高性能改性聚苯硫醚材料。

专利申请号201510974537.2公开了一种聚乳酸与聚苯硫醚的复合3d打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此发明提供一种聚乳酸与聚苯硫醚的复合3d打印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聚乳酸40~65份、聚苯硫醚20~60份、分散剂0.1~15份、增韧剂1~4份;增韧剂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碳酸钙1~25份、钛酸酯偶联剂1~5份。此发明所提供的复合3d打印材料在打印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均一性,同时此发明生产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容易控制,易于大规模生产。

专利申请号201510101069.8公开了一种适用于3d打印的改性聚苯硫醚树脂材料,其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的组合物制备得到:聚苯硫醚树脂65~85份、扩链剂0.05~0.6份、封端剂0.5~1份、交联剂0.1~0.7份、低分子量聚合物3~20份、增韧剂2~10份、补强剂1~5份、润滑剂1~6份、热稳定剂0.1~0.7份。此发明是利用简单的混料、挤出工艺技术对聚苯硫醚树脂进行改性处理,经过改性的聚苯硫醚树脂的加工温度有大幅降低,成型器件的熔融温度并未有明显的降低,韧性有所增强使得聚苯硫醚树脂在3d打印领域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专利申请201510350644.8公开了一种聚苯硫醚/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先利用分散性能好的氧化石墨烯和pps为原料,加热条件下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或高度分散,然后在形成的体系中加入还原剂,原位还原氧化石墨烯,利用氧化石墨烯与pps之间的非键作用力抑制还原过程中石墨烯团聚,过滤还原石墨烯和pps分散液,清洗滤饼,干燥,即得石墨烯/pps复合材料。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所制备的还原石墨烯/pps复合材料的耐磨、抗氧化、耐紫外、耐高温和抗腐蚀等性能大大提高,而pps加工性能不受影响。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聚苯硫醚在用于3d打印时,因其熔点较高,加热时间较长,不同部分的受热过程存在均匀性差异,而由于打印采用分部进行,这样的效果会产生形变甚至弯曲,导致打印制品存在热收缩率较大,打印精度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3d打印的双层包覆聚苯硫醚丝材的制备方法,可显著改善3d打印时的热量均匀传递,减小了制品的热收缩率,提高了打印精度。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3d打印的双层包覆聚苯硫醚丝材的制备方法,是以聚偏二氟乙烯携带的石墨烯粉末为第一层包覆,以导热涂料形成的导热膜为第二层包覆,制得双层包覆改性的聚苯硫醚丝材,具体的制备步骤为:

a、在反应釜中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介质,然后加入石墨烯粉末和聚偏二氟乙烯,搅拌均匀,制得混合分散液;

b、将步骤a的混合分散液加热至150~180℃,将聚苯硫醚进行拉丝和冷却,经定径孔进入反应釜中,在聚偏二氟乙烯析出和固化的过程中,携带石墨烯粉末均匀包覆于聚苯硫醚丝材的表面,制得单层包覆聚苯硫醚丝材;

c、将步骤b制得的单层包覆聚苯硫醚丝材进行洗涤除去n-甲基吡咯烷酮,然后将导热涂料通过喷涂覆盖在丝材的表面,形成导热膜,制得双层包覆改性的聚苯硫醚丝材,用于精密3d打印。

优选的,所述反应釜为蒸汽循环加热反应釜、导热油循环加热反应釜、外盘半管式加热反应釜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石墨烯粉末为氧化石墨烯粉末、氢化石墨烯粉末、氟化石墨烯粉末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各组分的重量份为,n-甲基吡咯烷酮45~60重量份、石墨烯粉末15~20重量份、聚偏二氟乙烯25~35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定径孔的孔径为200~500μm。

优选的,步骤c所述洗涤采用无水乙醇,次数为2~4次。

优选的,所述导热涂料为氮化硼系导热涂料,导热系数为200~400w/m·k。

优选的,步骤c所述喷涂采用重力式喷枪或压送式喷枪中的一种,工作压力为2~5kg/cm2,喷嘴口径为1.3~1.8mm。

优选的,步骤c所述导热膜的厚度为10-20μm。

进一步提供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一种用于3d打印的双层包覆聚苯硫醚丝材。

本发明上述内容提出一种用于3d打印的双层包覆聚苯硫醚丝材及制备方法,主要是在反应釜中以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介质,向其添加石墨烯粉末和聚偏二氟乙烯,得到混合分散液,经拉丝、冷却的聚苯硫醚原始丝材由定径孔经过反应釜后,随着聚偏二氟乙烯的析出、固化,携带石墨烯粉末均匀包覆在聚苯硫醚丝材表面,除去溶剂,再将导热涂料通过喷涂方式覆盖在丝材表面形成导热膜,得到双层包覆改性的聚苯硫醚丝材。其显著效果是丝材表面有两层良传热层,热量能均匀、快速传至丝材各部位,能使丝材受热均匀、凝固均匀,从而减少3d打印时制品的热收缩性,避免翘曲,适用于精密打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提出了一种用于3d打印的双层包覆聚苯硫醚丝材的制备方法。

2.本发明的方法制备中,在丝材表面形成两层良传热层,热量能均匀、快速传至丝材各部位,能使丝材受热均匀、凝固均匀,避免弯曲。

3.本发明制备的双层包覆聚苯硫醚丝材用于3d打印时可有效减少制品的热收缩率,打印精度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方法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实施例1

a、在反应釜中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介质,然后加入石墨烯粉末和聚偏二氟乙烯,搅拌均匀,制得混合分散液;

b、将步骤a的混合分散液加热至165℃,将聚苯硫醚进行拉丝和冷却,经定径孔进入反应釜中,在聚偏二氟乙烯析出和固化的过程中,携带石墨烯粉末均匀包覆于聚苯硫醚丝材的表面,制得单层包覆聚苯硫醚丝材;

c、将步骤b制得的单层包覆聚苯硫醚丝材进行洗涤除去n-甲基吡咯烷酮,然后将导热涂料通过喷涂覆盖在丝材的表面,形成导热膜,制得双层包覆改性的聚苯硫醚丝材,可用于精密3d打印。

反应釜为蒸汽循环加热反应釜;石墨烯粉末为氧化石墨烯粉末;导热涂料为氮化硼系导热涂料,导热系数为300w/m·k;

混合分散液各组分的重量份为,n-甲基吡咯烷酮52重量份、石墨烯粉末18重量份、聚偏二氟乙烯30重量份;

定径孔的平均孔径为350μm;洗涤采用无水乙醇,次数为3次;喷涂采用重力式喷枪,工作压力为3kg/cm2,喷嘴口径为1.5mm;导热膜的平均厚度为10μm。

实施例2

a、在反应釜中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介质,然后加入石墨烯粉末和聚偏二氟乙烯,搅拌均匀,制得混合分散液;

b、将步骤a的混合分散液加热至150℃,将聚苯硫醚进行拉丝和冷却,经定径孔进入反应釜中,在聚偏二氟乙烯析出和固化的过程中,携带石墨烯粉末均匀包覆于聚苯硫醚丝材的表面,制得单层包覆聚苯硫醚丝材;

c、将步骤b制得的单层包覆聚苯硫醚丝材进行洗涤除去n-甲基吡咯烷酮,然后将导热涂料通过喷涂覆盖在丝材的表面,形成导热膜,制得双层包覆改性的聚苯硫醚丝材,可用于精密3d打印。

反应釜为导热油循环加热反应釜;石墨烯粉末为氢化石墨烯粉末;导热涂料为氮化硼系导热涂料,导热系数为200w/m·k;

混合分散液各组分的重量份为,n-甲基吡咯烷酮60重量份、石墨烯粉末15重量份、聚偏二氟乙烯25重量份;

定径孔的平均孔径为200μm;洗涤采用无水乙醇,次数为2次;喷涂采用压送式喷枪,工作压力为2kg/cm2,喷嘴口径为1.3mm;导热膜的平均厚度为20μm。

实施例3

a、在反应釜中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介质,然后加入石墨烯粉末和聚偏二氟乙烯,搅拌均匀,制得混合分散液;

b、将步骤a的混合分散液加热至180℃,将聚苯硫醚进行拉丝和冷却,经定径孔进入反应釜中,在聚偏二氟乙烯析出和固化的过程中,携带石墨烯粉末均匀包覆于聚苯硫醚丝材的表面,制得单层包覆聚苯硫醚丝材;

c、将步骤b制得的单层包覆聚苯硫醚丝材进行洗涤除去n-甲基吡咯烷酮,然后将导热涂料通过喷涂覆盖在丝材的表面,形成导热膜,制得双层包覆改性的聚苯硫醚丝材,可用于精密3d打印。

反应釜为外盘半管式加热反应釜;石墨烯粉末为氟化石墨烯粉末;导热涂料为氮化硼系导热涂料,导热系数为400w/m·k;

混合分散液各组分的重量份为,n-甲基吡咯烷酮45重量份、石墨烯粉末20重量份、聚偏二氟乙烯35重量份;

定径孔的平均孔径为500μm;洗涤采用无水乙醇,次数为4次;喷涂采用重力式喷枪,工作压力为5kg/cm2,喷嘴口径为1.8mm;导热膜的平均厚度为10μm。

实施例4

a、在反应釜中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介质,然后加入石墨烯粉末和聚偏二氟乙烯,搅拌均匀,制得混合分散液;

b、将步骤a的混合分散液加热至160℃,将聚苯硫醚进行拉丝和冷却,经定径孔进入反应釜中,在聚偏二氟乙烯析出和固化的过程中,携带石墨烯粉末均匀包覆于聚苯硫醚丝材的表面,制得单层包覆聚苯硫醚丝材;

c、将步骤b制得的单层包覆聚苯硫醚丝材进行洗涤除去n-甲基吡咯烷酮,然后将导热涂料通过喷涂覆盖在丝材的表面,形成导热膜,制得双层包覆改性的聚苯硫醚丝材,可用于精密3d打印。

反应釜为蒸汽循环加热反应釜;石墨烯粉末为氧化石墨烯粉末;导热涂料为氮化硼系导热涂料,导热系数为250w/m·k;

混合分散液各组分的重量份为,n-甲基吡咯烷酮56重量份、石墨烯粉末17重量份、聚偏二氟乙烯27重量份;

定径孔的平均孔径为300μm;洗涤采用无水乙醇,次数为2次;喷涂采用压送式喷枪,工作压力为3kg/cm2,喷嘴口径为1.5mm;导热膜的平均厚度为15μm。

实施例5

a、在反应釜中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介质,然后加入石墨烯粉末和聚偏二氟乙烯,搅拌均匀,制得混合分散液;

b、将步骤a的混合分散液加热至170℃,将聚苯硫醚进行拉丝和冷却,经定径孔进入反应釜中,在聚偏二氟乙烯析出和固化的过程中,携带石墨烯粉末均匀包覆于聚苯硫醚丝材的表面,制得单层包覆聚苯硫醚丝材;

c、将步骤b制得的单层包覆聚苯硫醚丝材进行洗涤除去n-甲基吡咯烷酮,然后将导热涂料通过喷涂覆盖在丝材的表面,形成导热膜,制得双层包覆改性的聚苯硫醚丝材,可用于精密3d打印。

反应釜为导热油循环加热反应釜;石墨烯粉末为氟化石墨烯粉末;导热涂料为氮化硼系导热涂料,导热系数为350w/m·k;

混合分散液各组分的重量份为,n-甲基吡咯烷酮50重量份、石墨烯粉末18重量份、聚偏二氟乙烯32重量份;

定径孔的平均孔径为400μm;洗涤采用无水乙醇,次数为3次;喷涂采用重力式喷枪,工作压力为4kg/cm2,喷嘴口径为1.6mm;导热膜的平均厚度为10μm。

对比例1

将聚苯硫醚进行拉丝和冷却,经定径孔,制得聚苯硫醚丝材。定径孔的平均孔径为400μm。

对比例2

a、在反应釜中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介质,然后加入石墨烯粉末和聚偏二氟乙烯,搅拌均匀,制得混合分散液;

b、将步骤a的混合分散液加热至170℃,将聚苯硫醚进行拉丝和冷却,经定径孔进入反应釜中,在聚偏二氟乙烯析出和固化的过程中,携带石墨烯粉末均匀包覆于聚苯硫醚丝材的表面,制得单层包覆聚苯硫醚丝材。

反应釜为导热油循环加热反应釜;石墨烯粉末为氟化石墨烯粉末;混合分散液各组分的重量份为,n-甲基吡咯烷酮50重量份、石墨烯粉末18重量份、聚偏二氟乙烯32重量份;

定径孔的平均孔径为400μm;洗涤采用无水乙醇,次数为3次。

上述实施例1~5及对比例1~2制得的聚苯硫醚丝材,测试其热收缩率及打印误差,测试表征的方法或条件如下:

热收缩率:采用热收缩率测试仪对本发明所得丝材的3d打印制品进行测试,测定热收缩率,表征热传递效果及热收缩性。

打印误差:分别测试打印制品与设计尺寸在xy轴和z轴的误差大小,表征打印精密程度。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