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对针车线进行染色的智能化针车及其工作原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9690发布日期:2018-07-27 21:08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针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可对针车线进行染色的智能化针车及其工作原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制造业人力成本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服装鞋类等生产企业选择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电脑针车来缝制产品,而现有的电脑针车使用时大多是根据所需缝制的产品来选择对应颜色的针车线,此种操作模式存在的缺陷是:若待缝制产品需要由多种颜色的针车线配合缝制而成,则需要频繁更换针车线,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也无形中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对针车线进行染色的智能化针车及其工作原理,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针车使用时如果待缝制产品需要由多种颜色的针车线配合缝制而成,则需要频繁更换针车线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对针车线进行染色的智能化针车,包括车身和机架,绕设于所述机架上的针车线延伸至所述车身内用于缝纫,还包括染色装置、烘干装置以及控制台,绕设于该机架上的针车线依次穿过所述染色装置、烘干装置后再延伸至所述车身内;

所述染色装置包括容纳盒、喷墨头以及墨水调和机构,所述喷墨头装设于所述容纳盒内并与所述墨水调和机构连通,所述墨水调和机构与所述控制台信号控制连接,该控制台能够自动控制该墨水调和机构调和出所需颜色的墨水并通过该喷墨头将墨水喷到针车线上;

所述烘干装置用于对经过染色装置染色后的针车线进行烘干,并将其引导至所述车身内。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盒的进料侧装设有第一导料辊、出料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针车线绕过所述第一导料辊进入所述容纳盒内,并由所述出料口穿出。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室以及设于烘干室内的烘干机,所述烘干室的进料侧开设有进料口、出料侧装设有第二导料辊,所述针车线穿过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烘干室内,并绕过所述第二导料辊延伸至所述车身内。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机为紫外烘干机,红外烘干机,电磁烘干机或热风烘干机。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台信号控制连接的彩色扫描仪,所述彩色扫描仪能够将扫描到的待缝纫物品图像发送给所述控制台,使其依据该图像颜色控制所述墨水调和机构调和出对应的颜色。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台信号控制连接的机械手,所述喷墨头装设在该机械手上随其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手上还装设有用于感应所述针车线的距离传感器,该距离传感器也与所述控制台信号控制连接。

一种可对针车线进行染色的智能化针车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步骤:

1)将绕设于机架上的针车线牵引至绕过设于容纳盒进料侧的第一导料辊,再穿过容纳盒并延伸至烘干室内,之后再将该针车线绕过设于烘干室出料侧的第二导料辊,最后牵引至安装在车身上;

2)启动针车,将待缝纫物品放置于彩色扫描仪上进行扫描,扫描后的图像自动发送给控制台,控制台再根据该图像颜色,自动控制墨水调和机构调和出所需的颜色;

3)针车启动后,控制台自动控制机械手移动,直至机械手上的距离传感器感应到位于所述容纳盒内的针车线时,机械手停止移动,此时,装设于机械手上的喷墨头正对该针车线;

4)步骤3完成后,所述控制台再自动控制墨水调和机构将其内已调和好的墨水传送至与其连通的喷墨头,并喷向针车线对其进行染色;

5)针车线开始移动,其染完色的部分穿过容纳盒后,继续移动至烘干室内,经由设于烘干室内的烘干机进行烘干,最后移动至所述车身上进行缝纫作业。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在现有针车的车身和机架之间设置染色装置和烘干装置,使得针车线在从机架传送至车身作业之前,能先经过染色装置,从而染成所需的颜色,之后再经过烘干装置完成烘干,从而能够直接用于车身的缝纫作业,减少了更换颜色时所浪费的针车线量,并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控制台连接墨水调和机构,使得控制台能够自动控制墨水调和机构调和出所需的颜色,再通过喷墨头喷出对针车线进行染色,全程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减少了人工成本,能够适应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所述染色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所述烘干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可对针车线进行染色的智能化针车,包括车身1、机架2、染色装置3、烘干装置4以及控制台5,现有设备中绕设于机架2上的针车线6延伸至车身1内用于缝纫,本发明中,绕设于该机架2上的针车线6依次穿过染色装置3、烘干装置4后再延伸至车身1内;

其中,染色装置3包括容纳盒31、喷墨头32以及墨水调和机构33,喷墨头32装设于容纳盒31内并与墨水调和机构33连通,墨水调和机构33与控制台5信号控制连接,该控制台5能够自动控制该墨水调和机构33调和出所需颜色的墨水并通过该喷墨头32将墨水喷到针车线6上;

烘干装置4用于对经过染色装置3染色后的针车线6进行烘干,并将其引导至车身1内;

车身1、机架2、染色装置3、烘干装置4均与控制台6电路控制连接。

通过在现有针车的车身1和机架2之间设置染色装置3和烘干装置4,使得针车线6在从机架2传送至车身1作业之前,能先经过染色装置3,从而染成所需的颜色,之后再经过烘干装置4完成烘干,从而能够直接用于车身1的缝纫作业,减少了更换颜色时所浪费的针车线量,并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照图2。具体的,喷墨头32与墨水调和机构33可以通过塑料软管连通实现液体流动,墨水调和机构33的调和原理与现有的喷墨打印机相同,其内设有五色彩色墨盒,加上黑色墨盒,形成六色墨盒,之后再通过排列组合来使得能获得的色彩数增多,此外再通过改变喷出墨滴大小来获得更多的色阶。其为现有技术,因此此处不再赘述。通过设置控制台5连接墨水调和机构33,使得控制台6能够自动控制墨水调和机构33调和出所需的颜色,再通过喷墨头32喷出对针车线6进行染色,全程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减少了人工成本,能够适应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参照图2。容纳盒31的进料侧装设有第一导料辊34、出料侧开设有出料口35,针车线6绕过第一导料辊34进入容纳盒31内,并由出料口35穿出。

此外,参照图2。容纳盒31的内侧底部还设有一废料槽7,喷墨头32位于废料槽7上方,用于承接多余的墨水,便于后期的清洗。

参照图2和图3。烘干装置4包括烘干室41以及设于烘干室41内的烘干机42,烘干室41的进料侧开设有进料口43、出料侧装设有第二导料辊44,针车线6穿过进料口43进入烘干室41内,并绕过第二导料辊44延伸至车身1内。其中,烘干机42为紫外烘干机,红外烘干机,电磁烘干机或热风烘干机。容纳盒31的出料口35、烘干室41的进料口43均不与针车线6直接接触,避免针车线上的墨水未干污染设备;第一导料辊34与第二导料辊44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保证针车线运行的平稳性;设置第一导料辊34位于容纳盒31进料侧,设置第二导料辊44位于烘干室41出料侧则能避免两个导料辊被针车线上未干的墨水污染。

此外,参照图1、图2。还包括与控制台5信号控制连接的彩色扫描仪8,该彩色扫描仪8能够将扫描到的待缝纫物品图像发送给控制台5,使其依据该图像颜色控制墨水调和机构33调和出对应的颜色。

此外,参照图1、图2。还包括与控制台5信号控制连接的机械手9,喷墨头32装设在该机械手9上随其移动。机械手9上还装设有用于感应针车线6的距离传感器91,该距离传感器91也与控制台5信号控制连接。

本实施例中,染色装置仅对一条针车线进行染色,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同一个染色装置还可以同时对多条针车线进行染色,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当然,本发明也并不局限于仅采用内含墨水的墨盒,还可采用内含印泥的印盒来代替,现有技术中还拥有其它多种代替手段,使用原理一样,在此便不一一例举。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可对针车线进行染色的智能化针车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步骤:

1)将绕设于机架2上的针车线6牵引至绕过设于容纳盒31进料侧的第一导料辊34,再穿过容纳盒31并延伸至烘干室41内,之后再将该针车线6绕过设于烘干室41出料侧的第二导料辊44,最后牵引至安装在车身1上;

2)启动针车,将待缝纫物品放置于彩色扫描仪8上进行扫描,扫描后的图像自动发送给控制台5,控制台5再根据该图像颜色,自动控制墨水调和机构33调和出所需的颜色;

3)针车启动后,控制台5自动控制机械手9移动,直至机械手9上的距离传感器91感应到位于容纳盒31内的针车线6时,机械手9停止移动,此时,装设于机械手上的喷墨头32正对该针车线6;

4)步骤3完成后,控制台5再自动控制墨水调和机构33将其内已调和好的墨水传送至与其连通的喷墨头32,并喷向针车线6对其进行染色;

5)针车线6开始移动,其染完色的部分穿过容纳盒31后,继续移动至烘干室内,经由设于烘干室41内的烘干机42进行烘干,最后移动至车身上进行缝纫作业。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