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染色纱线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49403发布日期:2020-01-21 19:0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染色纱线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中纱线的加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免染色纱线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据2010年统计显示,在我国39个行业中,纺织行业化学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cod)排放量位居第四,总量为30.5万吨,其中约25%来自退浆废水。造成退浆废水cod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其中含有大量cod高、可生化性低的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浆料。pva浆料退浆困难,且生物降解性差,排入水体后大量积累,抑制和破坏水生生物的呼吸活动,并引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和迁移,进而引起更严重的水污染,但目前在上浆性能方面还没有其他浆料可以赶上或超越pva。

近年来,我国倡导用变性淀粉/丙烯酸复配浆料取代pva,其相对而言可行性较高,但丙烯酸类浆料吸湿和再粘性强,且价格偏高,仅可以作为辅助浆料使用。变性淀粉浆料有浆液老化凝胶以及浆膜硬脆等缺点,对纯棉高支高密及高紧度、涤棉特殊产品的上浆困难,改性处理也提高了浆料成本,降低了浆料市场竞争力,改性过程使用甲醛、重金属盐等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物质,所以变性淀粉是否可以称为绿色环保浆料仍值得商榷。为生产变性淀粉,我国每年要消耗20万吨以上的淀粉。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需要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1%的人口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寻找到实现环保上浆切实可行的道路依然是目前纺织行业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亟待开发一种无pva低消耗环保上浆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免染色纱线的加工方法,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纱线加工中污染较为严重、上浆工序繁琐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免染色纱线的加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调配溶剂:预先配置好的由强碱剂、柔软剂、破坏剂、氯化钠和水混合得到的浸轧溶解液,并预冷到5℃~-15℃,其中,强碱剂的含量为0.5wt.%~20.0wt.%,破坏剂的含量为0.5wt.%~20.0wt.%;

b)浸入纱线:将纱线平幅浸入浸轧溶解液中,浸入速度保持在20米/分钟,并控制纱线的浸入率在80%以上,整个浸入环境为5℃~-80℃;c)浸轧处理:对浸入后的纱线进行浸轧处理,处理时间为10s~15min;

d)纱线清洗:将浸轧后的纱线浸入清洗液中,浸泡时间为15min~20min,整个浸入环境为10℃~100℃;

e)烘干:将清洗后的纱线在平幅状态下拉幅烘干,烘干温度在100℃~140℃,拉幅烘干的时间为2min~3min;

f)成品:将烘干后的纱线卷曲,得到成品。

作为优选,所述的柔软剂为阳离子柔软剂或者阳离子与非离子柔软剂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的浸轧溶解液中柔软剂的质量浓度为0.2g/l~1g/l,破坏剂的质量浓度为0.2g/l~1g/l,氯化钠的质量浓度为20g/l~40g/l,柔软剂和破坏剂的质量比为1:1。

作为优选,在步骤a)中强碱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锂、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作为优选,在步骤a)中破坏剂为尿素、硫脲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作为优选,在步骤b)中纱线为含纤维素的纤维纱线,所述的纤维素为棉、麻、粘胶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在步骤b)中的清洗液为水、酒精、丙酮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在步骤e)中的烘干温度为120℃~1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免染色纱线的加工方法,步骤合理,采用破坏剂去除纱线上的毛刺,使得纱线表面光滑,即纱线无需上浆就能具有柔软的手感,从而不仅根本上解决了浆料污染和纱线残留浆料的问题,而且还大大简化了纱线的加工工艺,同时,破坏剂采用尿素、硫脲等容易中和、并对人体无害的物质,使得纱线只需要经过简单的浸泡清洗,就能够去除化学试剂,从而使得纱线的加工过程安全环保。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免染色纱线的加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调配溶剂:预先配置好的由强碱剂、柔软剂、破坏剂、氯化钠和水混合得到的浸轧溶解液,并预冷到5℃~-15℃,其中,强碱剂的含量为0.5wt.%~20.0wt.%,破坏剂的含量为0.5wt.%~20.0wt.%。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破坏剂取代上浆工序,免去了繁琐的上浆和退浆工序,并且从根本上解决浆料残留在纱线上从而影响纱线品质的技术问题,大大提高了纱线的使用效果。

其中,为了避免破坏剂在纱线上残留,在步骤a)中破坏剂为尿素、硫脲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具体地,柔软剂为阳离子柔软剂或者阳离子与非离子柔软剂的混合物。

具体地,浸轧溶解液中柔软剂的质量浓度为0.2g/l~1g/l,破坏剂的质量浓度为0.2g/l~1g/l,氯化钠的质量浓度为20g/l~40g/l,柔软剂和破坏剂的质量比为1:1。

b)浸入纱线:将纱线平幅浸入浸轧溶解液中,浸入速度保持在20米/分钟,并控制纱线的浸入率在80%以上,整个浸入环境为5℃~-80℃。其中,纱线为含纤维素的纤维纱线,纤维素为棉、麻、粘胶中的一种,清洗液为水、酒精、丙酮中的一种。

c)浸轧处理:对浸入后的纱线进行浸轧处理,处理时间为10s~15min。

d)纱线清洗:将浸轧后的纱线浸入清洗液中,浸泡时间为15min~20min,整个浸入环境为10℃~100℃。

e)烘干:将清洗后的纱线在平幅状态下拉幅烘干,烘干温度在100℃~140℃,拉幅烘干的时间为2min~3min。此时,烘干温度优选为120℃~130℃。

f)成品:将烘干后的纱线卷曲,得到成品。

为了使得纱线上的毛刺更容易脱落,在步骤a)中强碱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锂、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于棉、麻、粘胶等纤维素纤维以及纤维素纤维与其他类型纤维的混纺纱线,所用的浸轧溶解液和清洗液均可回收,使用过的清洗剂溶解液在升温过程中可以脱去从纤维中溶解出的物质,从而实现浸轧溶解液的反复使用,实现纱线加工的安全环保;而且,本发明实施例中选用的原料价格便宜、成本较低,整个工序仅需简单伸展浸轧和卷曲收回,从而使得加工设备的操作更加简单,提高了纱线的加工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