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伸缩的针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4546发布日期:2018-10-19 18:4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针织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可伸缩的针织设备。



背景技术:

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针织生产分为纬编和经编两大类,在纬编生产中原料经过络纱以后便可把筒子纱直接上机生产,每根纱线沿纬向顺序地垫放在纬编针织机的各只织针上,以形成纬编织物,在经编生产中原料经过络纱、整经,纱线平行排列卷绕成经轴,然后上机生产,纱线从经针织连衣裙轴上退解下来,各根纱线沿纵向各自垫放在经编针织机的一只或至多两只织针上,以形成经编织物,在某些针织机上也有把纬编和经编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这时在针织机上配置有两组纱线,一组按经编方法垫纱,而另一组按纬编方法垫纱,织针把两组纱线一起构成线圈,形成针织物,由同一根纱线形成的线圈在纬编针织物中沿着纬向配置,而在经编针织物中则沿着经向配置。

装置长期把针头暴露在外从而导致针头容易沾染灰尘,且使用人员在不小心的情况下摩擦到针头容易受伤,从而对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可伸缩的针织设备,其结构包括控制面板、电控箱、侧固定板、旋转杆、上拉杆、连接块、连接板、把手、针头保护机构、针织板、放置板,所述的控制面板设于电控箱上,所述的电控箱和控制面板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的电控箱中部固定设有侧固定板,所述的侧固定板上设有上拉杆,所述的上拉杆和侧固定板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上拉杆前端左右两侧设有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和上拉杆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连接板底部设有连接块,所述的连接块和连接板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连接块底部安装有针织板,所述的针织板底部固定设有放置板,所述的侧固定板后端设有旋转杆,所述的旋转杆和侧固定板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上拉杆前端设有把手,所述的把手和上拉杆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的针头保护机构设于针织板顶端,所述的针织板和针头保护机构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针头保护机构由活塞装置、传动装置、回拉装置、受力槽装置、辅助装置、连接拉绳、蜗杆装置、下压装置、储针润滑槽、针头组成,所述的受力槽装置底部左右两侧设有回拉装置,所述的回拉装置和受力槽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回拉装置左侧底部设有传动装置,所述的传动装置和回拉装置相互啮合,所述的传动装置底部设有活塞装置,所述的活塞装置和传动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活塞装置设有三个且分别从坐到右呈等间距离,所述的活塞装置底部设有下压装置,所述的下压装置和活塞装置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下压装置底部设有储针润滑槽,所述的储针润滑槽和下压装置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储针润滑槽底部安装有针头,所述的回拉装置右侧底部安装有蜗杆装置,所述的活塞装置右侧顶端设有蜗杆装置,所述的蜗杆装置和活塞装置相互啮合,所述的传动装置右侧顶端设有辅助装置,所述的辅助装置和传动装置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活塞装置由活塞块、重力球、活塞槽、活塞压杆组成,所述的活塞块设于活塞槽内部,所述的活塞槽和活塞块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活塞槽内部底部安装有重力球,所述的重力球底部设有活塞压杆,所述的活塞压杆和重力球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活塞压杆和下压装置为一体化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传动装置由传动齿轮、传动拉绳、传动转盘、受力齿轮、发条转盘、发条组成,所述的传动齿轮上设有传动拉绳,所述的传动拉绳和传动齿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传动拉绳底部设有传动转盘,所述的传动转盘和动拉绳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传动转盘右侧底部设有受力齿轮,所述的受力齿轮和传动转盘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受力齿轮上安装有发条,所述的发条底部设有发条转盘,所述的发条转盘通过发条和受力齿轮连接,所述的传动齿轮和回拉装置相互啮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回拉装置由回拉弹簧、回拉块、回拉齿条组成,所述的回拉弹簧右侧底部设有回拉块,所述的回拉块和回拉弹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回拉块底部设有回拉齿条,所述的回拉齿条和回拉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回拉齿条和传动齿轮相互啮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受力槽装置由转轴、转轴推杆、复位拉轴、受力板、复位拉绳、滑槽组成,所述的受力板设于滑槽顶端,所述的滑槽和受力板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滑槽底部左右两侧设有转轴,所述的转轴和滑槽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转轴上设有转轴推杆,所述的转轴推杆和转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转轴推杆顶端设有复位拉轴,所述的复位拉轴和转轴推杆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复位拉轴上安装有复位拉绳。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辅助装置由第一辅助滚筒、双转杆、第一双向转轴、固定杆、第二双向转轴、辅助接板、辅助压块、第二辅助滚筒、旋转推杆组成,所述的第一辅助滚筒上设有双转杆,所述的双转杆和第一辅助滚筒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双转杆底部设有第二辅助滚筒,所述的第二辅助滚筒通过双转杆和第一辅助滚筒连接,所述的第二辅助滚筒左右两侧设有第二双向转轴,所述的第二双向转轴和第二辅助滚筒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第二双向转轴上安装有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顶端设有旋转推杆,所述的旋转推杆和固定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第一辅助滚筒左右两侧设有第一双向转轴,所述的第一辅助滚筒和第一双向转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第二辅助滚筒底部安装有辅助接板,所述的辅助接板底部设有辅助压块,所述的辅助压块和辅助接板为一体化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蜗杆装置由螺旋杆、横向转杆、蜗杆转块、蜗杆、内齿滑块组成,所述的螺旋杆底部设有横向转杆,所述的横向转杆和螺旋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横向转杆右侧底部安装有蜗杆转块,所述的蜗杆转块底部设有蜗杆,所述的蜗杆和蜗杆转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蜗杆上设有内齿滑块,所述的内齿滑块和蜗杆相互啮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下压装置由下压板、下压杆、下压槽组成,所述的下压板底部设有下压杆,所述的下压杆和下压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下压杆安装于下压槽内部,所述的下压板和活塞压杆为一体化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可伸缩的针织设备,使用人员握住把手向下压后把手通过上拉杆带动上拉杆底部的连接板向下压从而连接板对底部的受力板施加力从而受力板向下移动滑入滑槽内部受力板对底部的转轴推杆施加力从而转轴推杆把力传递给转轴从而转轴推杆向下旋转,转轴推杆向下旋转后对底部的伸缩弹簧进行压缩带动底部的回拉块往左侧移动,回拉块移动后带动底部的回拉齿条往左侧移动,回拉齿条移动后和传动齿轮相互啮合从而传动齿轮自身开始旋转,传动齿轮通过传动拉绳拉动底部的传动转盘,从而传动转盘自身开始旋转拉动受力齿轮开始旋转,受力齿轮旋转后通过发条拉动左侧底部的发条转盘旋转利用发条向下移动,同时传动齿轮拉动第一双向转轴,第一双向转轴开始旋转后带动第一辅助滚筒,第一辅助滚筒旋转后通过双向杆拉动底部的第二辅助滚筒进行旋转,双向杆能够把第一辅助滚筒的力传递给底部的第二辅助滚筒,第二辅助滚筒转动后通过左右两侧的第二双向转轴带动旋转推杆向下旋转旋转,从而推动底部的辅助接板向下移动,辅助接板受力后带动底部的辅助压块向下移动,辅助接板能够对底部的辅助压块进行固定,防止了辅助压块直接向下移动,同时在传动齿轮转动的过程中和右侧的螺旋杆相互啮合带动螺旋杆自身开始旋转,螺旋杆旋转后通过底部的横向转杆带动蜗杆转块进行旋转,蜗杆转块旋转后和蜗杆相互啮合从而蜗杆开始旋转,蜗杆旋转后和底部的内齿滑块相互啮合从而自身向下移动,由于活塞装置设有三个,从而在发条转盘、辅助压块、蜗杆同时向下压时对活塞块施加压力,从而活塞块在活塞槽内部向下移动推动底部的重力球,重力球向下移动后通过底部的活塞压杆推动底部的下压块在下压槽内部向下移动,活塞压杆能够支撑重力球,对重力球起到平衡的作用,下压块向下移动后通过底部的下压杆推动底部的储针润滑槽,储针润滑槽受力后自身向下移动带动针头跟随储针润滑槽向下移动使用人员便能够进行针织。

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采用装置的针头能够自由伸缩,有效的保护了针头不会轻易沾染上灰尘,且使用人员不会因为摩擦到针头从而造成损伤,能够对针头和使用人员起到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可伸缩的针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可伸缩的针织设备针头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可伸缩的针织设备针头保护机构的使用过程图。

图4为本发明可伸缩的针织设备针头保护机构的部件细化图。

图中:控制面板-1、电控箱-2、侧固定板-3、旋转杆-4、上拉杆-5、连接块-6、连接板-7、把手-8、针头保护机构-9、针织板-10、放置板-11、活塞装置-91、传动装置-92、回拉装置-93、受力槽装置-94、辅助装置-95、连接拉绳-96、蜗杆装置-97、下压装置-98、储针润滑槽-99、针头-910、活塞块-911、重力球-912、活塞槽-913、活塞压杆-914、传动齿轮-921、传动拉绳-922、传动转盘-923、受力齿轮-924、发条转盘-925、发条-926、回拉弹簧-931、回拉块-932、回拉齿条-933、转轴-941、转轴推杆-942、复位拉轴-943、受力板-944、复位拉绳-945、滑槽-946、第一辅助滚筒-951、双转杆-952、第一双向转轴-953、固定杆-954、第二双向转轴-955、辅助接板-956、辅助压块-957、第二辅助滚筒-958、旋转推杆-959、螺旋杆-971、横向转杆-972、蜗杆转块-973、蜗杆-974、内齿滑块-975、下压板-981、下压杆-982、下压槽-98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可伸缩的针织设备,其结构包括控制面板1、电控箱2、侧固定板3、旋转杆4、上拉杆5、连接块6、连接板7、把手8、针头保护机构9、针织板10、放置板11,所述的控制面板1设于电控箱2上,所述的电控箱2和控制面板1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的电控箱2中部固定设有侧固定板3,所述的侧固定板3上设有上拉杆5,所述的上拉杆5和侧固定板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上拉杆5前端左右两侧设有连接板7,所述的连接板7和上拉杆5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连接板7底部设有连接块6,所述的连接块6和连接板7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连接块6底部安装有针织板10,所述的针织板10底部固定设有放置板11,所述的侧固定板3后端设有旋转杆4,所述的旋转杆4和侧固定板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上拉杆5前端设有把手8,所述的把手8和上拉杆5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的针头保护机构9设于针织板10顶端,所述的针织板10和针头保护机构9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针头保护机构9由活塞装置91、传动装置92、回拉装置93、受力槽装置94、辅助装置95、连接拉绳96、蜗杆装置97、下压装置98、储针润滑槽99、针头910组成,所述的受力槽装置94底部左右两侧设有回拉装置93,所述的回拉装置93和受力槽装置94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回拉装置93左侧底部设有传动装置92,所述的传动装置92和回拉装置93相互啮合,所述的传动装置92底部设有活塞装置91,所述的活塞装置91和传动装置92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活塞装置91设有三个且分别从坐到右呈等间距离,所述的活塞装置91底部设有下压装置98,所述的下压装置98和活塞装置9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下压装置98底部设有储针润滑槽99,所述的储针润滑槽99和下压装置98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储针润滑槽99底部安装有针头910,所述的回拉装置93右侧底部安装有蜗杆装置97,所述的活塞装置91右侧顶端设有蜗杆装置97,所述的蜗杆装置97和活塞装置91相互啮合,所述的传动装置92右侧顶端设有辅助装置95,所述的辅助装置95和传动装置92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活塞装置91由活塞块911、重力球912、活塞槽913、活塞压杆914组成,所述的活塞块911设于活塞槽913内部,所述的活塞槽913和活塞块91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活塞槽913内部底部安装有重力球912,所述的重力球912底部设有活塞压杆914,所述的活塞压杆914和重力球91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活塞压杆914和下压装置98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传动装置92由传动齿轮921、传动拉绳922、传动转盘923、受力齿轮924、发条转盘925、发条926组成,所述的传动齿轮921上设有传动拉绳922,所述的传动拉绳922和传动齿轮92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传动拉绳922底部设有传动转盘923,所述的传动转盘923和动拉绳922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传动转盘923右侧底部设有受力齿轮924,所述的受力齿轮924和传动转盘92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受力齿轮924上安装有发条926,所述的发条926底部设有发条转盘925,所述的发条转盘925通过发条926和受力齿轮924连接,所述的传动齿轮921和回拉装置93相互啮合,所述的回拉装置93由回拉弹簧931、回拉块932、回拉齿条933组成,所述的回拉弹簧931右侧底部设有回拉块932,所述的回拉块932和回拉弹簧93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回拉块932底部设有回拉齿条933,所述的回拉齿条933和回拉块93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回拉齿条933和传动齿轮921相互啮合,所述的受力槽装置94由转轴941、转轴推杆942、复位拉轴943、受力板944、复位拉绳945、滑槽946组成,所述的受力板944设于滑槽946顶端,所述的滑槽946和受力板944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滑槽946底部左右两侧设有转轴941,所述的转轴941和滑槽946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转轴941上设有转轴推杆942,所述的转轴推杆942和转轴94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转轴推杆942顶端设有复位拉轴943,所述的复位拉轴943和转轴推杆942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复位拉轴943上安装有复位拉绳945,所述的辅助装置95由第一辅助滚筒951、双转杆952、第一双向转轴953、固定杆954、第二双向转轴955、辅助接板956、辅助压块957、第二辅助滚筒958、旋转推杆959组成,所述的第一辅助滚筒951上设有双转杆952,所述的双转杆952和第一辅助滚筒95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双转杆952底部设有第二辅助滚筒958,所述的第二辅助滚筒958通过双转杆952和第一辅助滚筒951连接,所述的第二辅助滚筒958左右两侧设有第二双向转轴955,所述的第二双向转轴955和第二辅助滚筒958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第二双向转轴955上安装有固定杆954,所述的固定杆954顶端设有旋转推杆959,所述的旋转推杆959和固定杆95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第一辅助滚筒951左右两侧设有第一双向转轴953,所述的第一辅助滚筒951和第一双向转轴95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第二辅助滚筒958底部安装有辅助接板956,所述的辅助接板956底部设有辅助压块957,所述的辅助压块957和辅助接板95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蜗杆装置97由螺旋杆971、横向转杆972、蜗杆转块973、蜗杆974、内齿滑块975组成,所述的螺旋杆971底部设有横向转杆972,所述的横向转杆972和螺旋杆97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横向转杆972右侧底部安装有蜗杆转块973,所述的蜗杆转块973底部设有蜗杆974,所述的蜗杆974和蜗杆转块97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蜗杆974上设有内齿滑块975,所述的内齿滑块975和蜗杆974相互啮合,所述的下压装置98由下压板981、下压杆982、下压槽983组成,所述的下压板981底部设有下压杆982,所述的下压杆982和下压板98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下压杆982安装于下压槽983内部,所述的下压板981和活塞压杆914为一体化结构。

本发明的原理:使用人员握住把手8向下压后把手通过上拉杆5带动上拉杆5底部的连接板6向下压从而连接板6对底部的受力板944施加力从而受力板944向下移动滑入滑槽946内部受力板944对底部的转轴推杆942施加力从而转轴推杆942把力传递给转轴941从而转轴推杆942向下旋转,转轴推杆942向下旋转后对底部的伸缩弹簧931进行压缩带动底部的回拉块932往左侧移动,回拉块932移动后带动底部的回拉齿条933往左侧移动,回拉齿条933移动后和传动齿轮921相互啮合从而传动齿轮921自身开始旋转,传动齿轮921通过传动拉绳922拉动底部的传动转盘923,从而传动转盘923自身开始旋转拉动受力齿轮924开始旋转,受力齿轮924旋转后通过发条926拉动左侧底部的发条转盘925旋转利用发条926向下移动,同时传动齿轮921拉动第一双向转轴953,第一双向转轴953开始旋转后带动第一辅助滚筒951,第一辅助滚筒951旋转后通过双向杆952拉动底部的第二辅助滚筒958进行旋转,双向杆952能够把第一辅助滚筒951的力传递给底部的第二辅助滚筒958,第二辅助滚筒958转动后通过左右两侧的第二双向转轴955带动旋转推杆959向下旋转旋转,从而推动底部的辅助接板956向下移动,辅助接板956受力后带动底部的辅助压块957向下移动,辅助接板956能够对底部的辅助压957块进行固定,防止了辅助压块957直接向下移动,同时在传动齿轮921转动的过程中和右侧的螺旋杆971相互啮合带动螺旋杆971自身开始旋转,螺旋杆971旋转后通过底部的横向转杆972带动蜗杆转块973进行旋转,蜗杆转块973旋转后和蜗杆974相互啮合从而蜗杆974开始旋转,蜗杆974旋转后和底部的内齿滑块975相互啮合从而自身向下移动,由于活塞装置91设有三个,从而在发条转盘925、辅助压块957、蜗杆974同时向下压时对活塞块911施加压力,从而活塞块911在活塞槽913内部向下移动推动底部的重力球912,重力球912向下移动后通过底部的活塞压杆914推动底部的下压块981在下压槽983内部向下移动,活塞压杆914能够支撑重力球912,对重力球912起到平衡的作用,下压块981向下移动后通过底部的下压杆982推动底部的储针润滑槽99,储针润滑槽99受力后自身向下移动带动针头910跟随储针润滑槽99向下移动使用人员便能够进行针织,例如甲村的一针织设备装置长期把针头暴露在外从而导致针头容易沾染灰尘,且使用人员在不小心的情况下摩擦到针头容易受伤,从而对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那么便可以使用本发明装置的针头能够自由伸缩,有效的保护了针头不会轻易沾染上灰尘,且使用人员不会因为摩擦到针头从而造成损伤,能够对针头和使用人员起到保护的作用。

本发明所述的蜗杆974是指具有一个或几个螺旋齿,并且与蜗轮啮合而组成交错轴齿轮副的齿轮。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装置长期把针头暴露在外从而导致针头容易沾染灰尘,且使用人员在不小心的情况下摩擦到针头容易受伤,从而对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装置的针头能够自由伸缩,有效的保护了针头不会轻易沾染上灰尘,且使用人员不会因为摩擦到针头从而造成损伤,能够对针头和使用人员起到保护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