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双编编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0802发布日期:2019-01-05 09:1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双编编织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编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立式双编编织机。



背景技术:

编织机主要用于造船厂家、远洋运输、国防军工、海上石油、港口作业、汽车航空及火车、家具、鞋业、服装、腰带、手腕带、饰品等广大领域,其产品编织结构合理,工艺科学,具有高强力、低伸长、抗磨耐损,操作简便等优点,特别适宜制作大规模绳索,常见的编织机有单层立式编织机,单层立式编织机完成一个工作过程仅仅能够对待编织件进行一层编织,因而,需要进行重复编织一次,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浪费了劳动力,市场上提升效率的立式双编编织机也往往操作复杂,例如专利号201020129404.8的产品,虽然可以完成立式双编编织,但是操作复杂,需要分级控制驱动,而且结构不紧凑,容易造成丝线缠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双编编织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双编编织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内腔顶端插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机架间隙配合,所述转轴的外壁中心位置套接有两个导线轮,所述导线轮与转轴过盈配合,两个所述导线轮的左右两侧均固接有圆盘,所述圆盘与转轴过盈配合,所述转轴的中心位置套接有皮带滚筒,所述皮带滚筒与转轴过盈配合,所述皮带滚筒的左右两侧均与圆盘固接,所述机架的内腔中间位置固接有两个钢杆,两个所述钢杆的中心位置固接有导线板,所述机架的内腔中心左右两侧均固接有钢架,所述钢架的顶端与钢杆固接,所述钢架的内侧固接有线盘,所述机架的内腔左侧底端固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顶端与推杆活动相连,所述推杆通过销轴与第二双头竖杆活动相连,所述第二双头竖杆通过销轴与摇杆的前端活动相连,所述机架的内腔左侧前端固接有横梁,所述横梁通过销轴与第一双头横杆活动相连,所述第一双头横杆通过销轴与第二双头横杆和第一双头竖杆活动相连,所述第一双头竖杆通过销轴与摇杆活动相连,所述机架的内腔左侧底端分别固接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摇杆通过支轴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活动相连,所述摇杆的后端安装有第三双头竖杆,所述第三双头竖杆通过销轴与摇杆活动相连,所述第三双头竖杆通过销轴与曲柄活动相连,所述曲柄的中心位置插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曲柄过盈配合,所述驱动轴的右侧与机架活动相连,所述驱动轴的外壁中心位置套接有驱动带轮,所述驱动带轮与驱动轴过盈配合,所述驱动带轮通过皮带与皮带滚筒活动相连。

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内腔顶端左右两侧均固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与转轴活动相连。

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底端固接有垫板。

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内腔中心位置左右两侧均固接有支板,所述支板的顶端与钢架的底端固接。

优选的,所述曲柄的右侧安装有支柱,所述支柱的底端与机架固接,所述驱动轴贯穿支柱,所述驱动轴与支柱间隙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立式双编编织机,通过液压缸往复推动推杆,从而往复推动第二双头竖杆,从而使得摇杆进行以支轴为中心的往复上下摆动,从而带动摇杆另一端的第三双头竖杆往复摆动,从而使得曲柄进行以驱动轴为中心的圆周运动,从而带动驱动轴转动,从而带动驱动带轮转动,由于皮带滚筒通过皮带与驱动带轮活动相连,从而使得皮带滚筒开始转动,从而带动转轴转动,从而使得导线轮开始转动,从而导引编织线,该立式双编编织机可以轻松完成立式双编编织,而且操作简易,不需要分级控制,可由一个动力源同时完成双编编织,而且结构紧凑,由于导线板的牵引也使得丝线不易缠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液压缸、横梁、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第一双头竖杆、第二双头竖杆、第三双头竖杆和摇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圆盘、转轴、皮带滚筒和导线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盘,2、转轴,3、导线板,4、线盘,5、支板,6、第一支架,7、摇杆,8、液压缸,9、第二支架,10、支柱,11、驱动带轮,12、驱动轴,13、皮带,14、钢杆,15、机架,16、套筒,17、销轴,18、第一双头竖杆,19、第二双头竖杆,20、横梁,21、推杆,22、第一双头横杆,23、曲柄,24、第三双头竖杆,25、支轴,26、第二双头横杆,27、垫板,28、皮带滚筒,29、导线轮,30、钢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立式双编编织机,包括机架15,机架15的内腔顶端插接有转轴2,转轴2与机架15间隙配合,使得转轴2可以在机架15内转动,转轴2的外壁中心位置套接有两个导线轮29,导线轮29与转轴2过盈配合,使得导线轮29可以随着转轴2转动,两个导线轮29的左右两侧均固接有圆盘1,圆盘1与转轴2过盈配合,使得圆盘1可以随着转轴2转动,转轴2的中心位置套接有皮带滚筒28,皮带滚筒28与转轴2过盈配合,使得皮带滚筒28可以随着转轴2转动,皮带滚筒28的左右两侧均与圆盘1固接,使得皮带滚筒28与圆盘1相连,机架15的内腔中间位置固接有两个钢杆14,使得钢杆14得以固定,两个钢杆14的中心位置固接有导线板3,使得导线板3得以固定,机架15的内腔中心左右两侧均固接有钢架30,使得钢架30得以固定,钢架30的顶端与钢杆14固接,钢架30的内侧固接有线盘4,机架15的内腔左侧底端固接有液压缸8,使得液压缸8得以固定,液压缸8的顶端与推杆21活动相连,使得推杆21可以得到液压缸8的动力而往复推动,推杆21通过销轴17与第二双头竖杆19活动相连,使得第二双头竖杆19可以被推杆21带动进行往复运动,第二双头竖杆19通过销轴17与摇杆7的前端活动相连,使得摇杆17可以被第二双头竖杆19带动,机架15的内腔左侧前端固接有横梁20,使得横梁20得以固定,并起到支撑作用,横梁20通过销轴17与第一双头横杆22活动相连,使得第一双头竖杆22被支撑起来,第一双头横杆22通过销轴与第二双头横杆26和第一双头竖杆18活动相连,将第一双头横杆22与第二双头横杆26和第一双头竖杆18连接,使其可以活动,第一双头竖杆18通过销轴17与摇杆7活动相连,使得第一双头竖杆18与摇杆7连接在一起,机架15的内腔左侧底端分别固接有第一支架6和第二支架9,摇杆7通过支轴25与第一支架6和第二支架9活动相连,将摇杆7支撑起来,并使得摇杆7可以进行以支轴25为中心的往复摆动,摇杆7的后端安装有第三双头竖杆24,第三双头竖杆24通过销轴17与摇杆7活动相连,使得摇杆7的往复摆动带动第三双头竖杆24进行运动,第三双头竖杆24通过销轴17与曲柄23活动相连,使得第三双头竖杆24可以带动曲柄23转动,曲柄23的中心位置插接有驱动轴12,驱动轴12与曲柄23过盈配合,使得曲柄23的转动,带动驱动轴12转动,驱动轴12的右侧与机架15活动相连,使得驱动轴12得以固定,驱动轴12的外壁中心位置套接有驱动带轮11,驱动带轮11与驱动轴12过盈配合,使得驱动带轮11可以随着驱动轴12一起转动,驱动带轮11通过皮带13与皮带滚筒28活动相连,使得皮带滚筒28可以被驱动带轮11带动旋转,机架15的内腔顶端左右两侧均固接有套筒16,使得套筒16得以固定,套筒16与转轴2活动相连,使得转轴2可以在套筒16内腔中转动,同时套筒16对转轴2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机架15的底端固接有垫板27,用以保护机架15的底端以及地面,机架15的内腔中心位置左右两侧均固接有支板5,使得支板5得以固定,支板5的顶端与钢架30的底端固接,使得支板5可以将钢架30稳固,曲柄23的右侧安装有支柱10,支柱10的底端与机架15固接,使得支柱10得以固定,驱动轴12贯穿支柱10,驱动轴12与支柱10间隙配合,使得驱动轴12可以在支柱10内转动,同时支柱10起到了对驱动轴12的支撑作用。

当工作人员需要编织机工作时,hob液压缸8接通电源,使得hob液压缸带动推杆21进行往复推动,推杆21通过销轴17带动第二双头竖杆19进行往复运动,从而使得摇杆7在第二双头竖杆19、第一双头横杆22、第二双头横杆26和第一双头竖杆18的作用下,进行往复摆动,从而使得摇杆7带动第三双头竖杆24进行往复运动,第三双头竖杆24通过销轴17带动曲柄23,使得曲柄23进行以驱动轴12为中心的转动,曲柄23带动驱动轴12转动,驱动轴12带动驱动带轮11转动,驱动带轮11通过皮带13带动皮带滚筒28转动,从而带动转轴2转动,从而带动导线轮29以及圆盘1转动,导线轮29的转动,带动丝线从线盘4经由导线板3穿出,导出系统,起到了由一个动力源同时完成双编编织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