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面料及其织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1836发布日期:2019-03-02 01:0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面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服装面料及其织造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纺织行业的各类纤维层出不穷,且随着耕地的减少以及合成纤维的大力推广,天然纤维的量受到一定的限制。虽然天然纤维都是环保型的,比较舒服,但是合成纤维的使用也开始风靡,双方都有长处,也各有不足。现有的公布号为cn103352295a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新型混纺提花面料,包括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所述经纬纱线均为棉纤维、麻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纱线,所述经纬纱线相互垂直交织。该申请文件实现了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结合,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若用于服装领域的用途,在衣物穿过后需要洗涤,对于天然的纤维往往会存在衣物缩水的问题。衣物缩水一方面影响美观,另一方面影响穿着的舒适度。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服装面料,具有不易缩水的优点。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服装面料,由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交织而成,所述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为经拉伸定型和抗缩水预处理后的纱线;所述拉伸定型的过程为将纱线加入添加有柔软剂的溶液中浸润,且于80-95℃的蒸汽条件下拉伸后水冷定型;所述抗缩水预处理的过程为将拉伸定型后纤维加入添加有抗缩水剂的溶液中浸润,晾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经过拉伸定型处理能够将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拉伸保持至一定的形状,在实现拉伸的操作中通过加入柔软剂能够使得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保持一定的韧性,然后在蒸汽条件下进行拉伸,能够使得纱线在较高的韧性下进行拉伸,减少纱线的断裂,然后拉升后水冷定型,使得纱线能够不易回缩。在拉伸定型后再经过抗缩水预处理,预处理的构成改善了纱线遇水收缩的性能,利用该面料制成服装在水洗后不易发生变形。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软剂包括柔软剂is、亚甲基硬脂酰胺脲、羟乙基纤维素醚、平滑剂jd5000、十二烷基二甲基季铵乙内盐。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软剂包括如下含量组分,柔软剂is10-20g/l、亚甲基硬脂酰胺脲1-3g/l、羟乙基纤维素醚2-6g/l、平滑剂jd50002-5g/l、十二烷基二甲基季铵乙内盐2-5g/l。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软剂is在使用时具有良好的手感和润湿性,织物褪色、泛黄现象较轻。亚甲基硬脂酰胺脲具有良好的柔软性、抗静电性和再润湿性。羟乙基纤维素醚具有良好的增稠、悬浮、分散、乳化、粘合、成膜等特性。平滑剂jd5000用于纱线处理,可赋予爽滑、蓬松、柔软、亮光、细腻的手感。十二烷基二甲基季铵乙内盐是纤维用外用抗静电剂,具有耐热性良好,能经受纺丝时的高温,抗静电性能优良。在本申请文件中的柔软剂在实际使用时分散均匀,能够避免静电产生出现的分散不均匀的情况,同时处理后纤维的性能优良。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缩水剂包括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壳聚糖、十二烷基二甲基季铵乙内盐。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缩水剂包括如下含量组分,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10g/l、聚乙二醇10-20g/l、壳聚糖2-5g/l、十二烷基二甲基季铵乙内盐2-5g/l。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表面光滑而有光泽,耐蠕变、抗疲劳性、耐摩擦和尺寸稳定性好,磨耗小而硬度高,无毒、耐气候性、抗化学药品稳定性好,吸水率低,耐弱酸和有机溶剂。聚乙二醇作为润滑剂、分散剂、粘接剂、赋型剂使用,增加本申请文件中抗缩水剂各组分间的分散均匀性,增加与纤维之间的粘黏度。壳聚糖一方面能够起到抑菌,另一方面起到增强纤维韧性、耐水性和耐破性的效果。十二烷基二甲基季铵乙内盐是纤维用外用抗静电剂,具有耐热性良好,能经受纺丝时的高温,抗静电性能优良。使用时通过增加纤维的耐水性,减少纤维吸水率,即改善了纤维受水的影响出现的纤维吸水造成实际拉伸后的纤维缩水的问题,本申请文件中纤维经拉伸后水冷定型,在遇水的条件下保持形状的稳定,在进一步的增加纤维的耐水性,进一步利用该纤维制成的服装面料受水的影响就比较小。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均选自棉纤维、麻纤维、涤纶纤维和改性的竹纤维的混纺纱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择混纺纤维既能够具备天然纤维的优良性能,又能够具有合成纤维的性能,最终纺织形成的服装面料性能优良。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改性的竹纤维的改性过程包括将竹纤维置于浸润液中浸泡55-60min后经分段烘干,烘干的温度为70-7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浸润液包括如下加量的组分:渗透剂1-4g/l、分散剂1-4g/l、液碱1-2g/l、双氧水1-2g/l、石墨烯5-10g/l。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浸润液中液碱的加入能够使得竹纤维表面的纤维断裂形成较小的细绒,石墨烯的加入能够改善竹纤维的韧性。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渗透剂选用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分散剂选用鳌合分散剂m-107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鳌合分散剂m-1075在高温状态下,对金属离子有良好的络合能力及突出的分散能力;具有在高温条件下耐电解质,耐氧化和还原漂白剂的特性,并耐强碱。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服装面料的织造工艺,包括如下的织造工艺,步骤1:络筒,将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制成加捻筒子;步骤2:整经,把加捻筒子上的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按工艺要求通过整经机制成经轴;步骤3:浆纱,通过浆纱机将若干只经轴上的经线和纬线同时引出,浸入浆液,压去余液,烘干;步骤4:穿筘,进行穿筘作业;步骤5:上机织布,把经轴放在织机上进行织造,形成服装面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步骤1-步骤5的过程能够完成服装面料的制备,工艺简单。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服装面料的经向纤维和纬向纤维在交织形成面料之前即进行拉升定型处理和抗缩水处理,使得每根纤维丝都具有良好的抗变形能力和抗缩水能力,交织后形成的面料在抗形变能力上比较优良;2.在选择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时,选择棉纤维、麻纤维、涤纶纤维、改性竹纤维的混纺纱线,选择的混纺纱线即具有天然纤维的性能又有合成纤维的优良性能,最终形成的服装面料性能优良;3.选择的竹纤维为经改性的竹纤维,最终形成的面料的力学性能优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服装面料的织造工艺:步骤1: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预处理;拉伸定型预处理,向浸润槽内加入柔软剂,将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加入浸润槽中浸润40min,然后在80℃的蒸汽条件下将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经拉伸,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的拉伸的幅度为原纱线的1.4倍,拉伸后经水喷淋冷却;冷却后将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经过加入有抗缩水剂的浸润槽中浸润40min,然后经烘箱于75℃下烘干。步骤2:络筒,将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支撑加捻筒子;步骤3:整经,把加捻筒子上的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按工艺要求通过整经机制成经轴;步骤4:浆纱,通过浆纱机将若干只经轴上的经线和纬线同时引出,浸入浆液,压去余液,75℃烘干;步骤5:穿筘,进行穿筘作业,将经向纱线穿入自动穿筘机的停经片、综丝和钢筘内,制成经轴;步骤6:上机织布,把经轴放在织机上进行织造,形成服装面料。实施例2服装面料的织造工艺:步骤1: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预处理;拉伸定型预处理,向浸润槽内加入柔软剂,将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加入浸润槽中浸润41min,然后在81℃的蒸汽条件下将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经拉伸,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的拉伸的幅度为原纱线的1.4倍,拉伸后经水喷淋冷却;冷却后将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经过加入有抗缩水剂的浸润槽中浸润41min,然后经烘箱于76℃下烘干。步骤2:络筒,将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支撑加捻筒子;步骤3:整经,把加捻筒子上的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按工艺要求通过整经机制成经轴;步骤4:浆纱,通过浆纱机将若干只经轴上的经线和纬线同时引出,浸入浆液,压去余液,76℃下烘干;步骤5:穿筘,进行穿筘作业,将经向纱线穿入自动穿筘机的停经片、综丝和钢筘内,制成经轴;步骤6:上机织布,把经轴放在织机上进行织造,形成服装面料。实施例3服装面料的织造工艺:步骤1: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预处理;拉伸定型预处理,向浸润槽内加入柔软剂,将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加入浸润槽中浸润42min,然后在85℃的蒸汽条件下将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经拉伸,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的拉伸的幅度为原纱线的1.4倍,拉伸后经水喷淋冷却;冷却后将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经过加入有抗缩水剂的浸润槽中浸润42min,然后经烘箱于77℃下烘干。步骤2:络筒,将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支撑加捻筒子;步骤3:整经,把加捻筒子上的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按工艺要求通过整经机制成经轴;步骤4:浆纱,通过浆纱机将若干只经轴上的经线和纬线同时引出,浸入浆液,压去余液,77℃下烘干;步骤5:穿筘,进行穿筘作业,将经向纱线穿入自动穿筘机的停经片、综丝和钢筘内,制成经轴;步骤6:上机织布,把经轴放在织机上进行织造,形成服装面料。实施例4服装面料的织造工艺:步骤1: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预处理;拉伸定型预处理,向浸润槽内加入柔软剂,将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加入浸润槽中浸润44min,然后在90℃的蒸汽条件下将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经拉伸,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的拉伸的幅度为原纱线的1.4倍,拉伸后经水喷淋冷却;冷却后将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经过加入有抗缩水剂的浸润槽中浸润44min,然后经烘箱于78℃下烘干。步骤2:络筒,将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支撑加捻筒子;步骤3:整经,把加捻筒子上的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按工艺要求通过整经机制成经轴;步骤4:浆纱,通过浆纱机将若干只经轴上的经线和纬线同时引出,浸入浆液,压去余液,78℃下烘干;步骤5:穿筘,进行穿筘作业,将经向纱线穿入自动穿筘机的停经片、综丝和钢筘内,制成经轴;步骤6:上机织布,把经轴放在织机上进行织造,形成服装面料。实施例5服装面料的织造工艺:步骤1: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预处理;拉伸定型预处理,向浸润槽内加入柔软剂,将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加入浸润槽中浸润45min,然后在95℃的蒸汽条件下将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经拉伸,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的拉伸的幅度为原纱线的1.4倍,拉伸后经水喷淋冷却;冷却后将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经过加入有抗缩水剂的浸润槽中浸润45min,然后经烘箱于80℃下烘干。步骤2:络筒,将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支撑加捻筒子;步骤3:整经,把加捻筒子上的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按工艺要求通过整经机制成经轴;步骤4:浆纱,通过浆纱机将若干只经轴上的经线和纬线同时引出,浸入浆液,压去余液,80℃下烘干;步骤5:穿筘,进行穿筘作业,将经向纱线穿入自动穿筘机的停经片、综丝和钢筘内,制成经轴;步骤6:上机织布,把经轴放在织机上进行织造,形成服装面料。实施例1-5中的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均选自棉纤维、麻纤维、涤纶纤维和改性的竹纤维的混纺纱线。改性的竹纤维的制备工艺包括将竹纤维置于浸润液中浸泡55-60min后经分段烘干,烘干的温度为70-75℃。实施例1-5的改性竹纤维的具体浸泡时间和烘干温度见表1。表1竹纤维的改性实验参数。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浸泡时间/min5556575860烘干温度/min7574737270表2实施例1-5的浸润液的各组分添加量。分散剂为鳌合分散剂m-1075。表3实施例1-5的柔软剂各组分的添加量。表4实施例1-5的抗缩水剂各组分的添加量。表5实施例1-5的浆液的组分及含量。表6组分产地来源表。组分来源鳌合分散剂m-1075杭州美高华颐化工有限公司柔软剂is湖北巨胜科技有限公司平滑剂jd5000无为洁达科工贸有限公司服装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布料检验-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1)布料检验:对服装面料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在进行裁剪之前,由技术人员做好生产前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的样衣的制作,待准备工作完后对面料进行裁剪。(2)裁剪:工作人员以手或机器根据唛架长度将面料逐层堆叠在裁床上,整理好之后,将唛架放在整叠衣料上面由裁剪技工按照唛架的形状并利用裁剪刀来裁剪衣料,裁剪好的裁片根据车缝部的要求分类和捆绑起来系上标签,送到车缝生产车间。(3)缝制:将各片布料利用五线包缝机缝合在一起,车缝工序工人按照预先制定的生产工序表分组完成,在车缝生产线上亦需加上蒸汽烫台,将车缝完成部份工序的半成品加以烫熨,再继续车缝,缝制成半成品衣服。(4)锁眼扣钉:由电脑订扣机对服装进行锁眼和钉扣;衬衣、裙子、裤等薄型衣料采用睡孔;上衣、西装等厚型面料采用鸽眼孔。(5)整烫:熨烫时在衣内套入衬板使产品保持一定的形状和规格,衬板的尺寸比成衣所要求的略大些;熨烫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80℃~200℃之间。(6)成衣检验:通过质量检验对成品服装进行测量、检查、试验和度量,将测定结果与评定标准加以比较,以确定每个产品或服务的优劣,以及整批产品或服务的批量合格与否。(7)包装入库:工人对衣服进行平装或挂装放进胶带里面,然后挂上胶袋口,封上胶袋。对比例对比例1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不经拉伸定型和抗缩水预处理的过程,其余均与实施例1保持一致。对比例2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不经拉伸定型和抗缩水预处理的过程,在制成服装面料后再进行拉伸定型和抗缩水处理的处理过程,其余均与实施例1保持一致。对比例3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的竹纤维未经改性处理,其余均与实施例1保持一致。试验检测1、缩水率:根据实施例1-5的步骤和对比例1-3的工艺步骤制取服装面料,每一实施例或对比例制备的产品取10块,画明线100cmx100cm后车缝,以常温40℃、50:1机洗15分钟后,清洗干净且烫平后,测算出每一实施例或对比例的缩水率平均值。2、车缝拉力:机台调整到12针/3cm,双层面料暗线车缝,用力拉开目测是否会断纱。3、面料外观:检验布面时目测经、纬向是否垂直,纬斜检测方法为:以经向垂直,用“t”形尺与纬向垂直,以一根纬向纱开始延伸,从左至右用画粉作标识,完成后标识与纬向尺子之间的距离便是纬斜值。实验数据表7实施例1-5及对比例1-3的实验检测数据。根据表5的实验数据能够得出,利用本申请文件中的工艺生产出的面料在外观和车缝拉力上都是符合要求的,在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例1-3,在对比例1中纱线不经拉伸定型和抗缩水处理的操作,在洗涤后的缩水率达到5%,而对比例2中是在制成面料后在进行拉伸定型操作和抗缩水处理,对比例2中的缩水率达到2.5%,而在本申请文件的面料从实施例1-5的缩水率是在1%以下的,则说明本申请文件中对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经拉伸定型和抗缩水预处理的操作能够增加抗缩水率。而由比例3能够得出在选用竹纤维时改性后的竹纤维在抗水性能上也能够得到提升。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