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幅无梭织机的下置式开口连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1796发布日期:2019-03-02 01:0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宽幅无梭织机的下置式开口连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织机开口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幅无梭织机的下置式开口连杆结构。



背景技术:

织机开口装置配置于织机的下方,则称为下置式开口装置,该下置式开口装置的结构体系的连杆称为下置式开口连杆,反之亦然。宽幅无梭织机的下置式开口连杆与常规幅宽无梭织机的下置式开口连杆的本质区别可参见中国专利cn2895458y推荐的“积极式连杆下置式回综机构”的说明书及其附图。

通过对上述专利文献的阅读并且结合专业常识可知,无梭织机适应的织物幅宽越大,下置式开口连杆的长度也相应愈长(上置式开口连杆同例)。开口连杆愈长,对刚性要求愈为严苛。也就是说如果冗长的开口连杆的刚性得不到保障,那么会产生挠度(或称弯曲),而一旦出现弯曲情形,便无法使综框与连杆保持平行,综框的运动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损及综框以及影响织机的正常编织。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无梭织机的开口连杆结构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cn204097666u提供的“高速织机连杆总成”,该专利通过连接器将两连杆(专利称“两个中臂”)连接,在两连杆远离连接器的一端以及在连接器上并且位于连接器的中部各铰接一刀片(业界也称“摇臂”),连接器包括上盖、下盖、u形插件和锁紧螺栓,上盖和下盖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装置与u形插件相连,连杆即该专利所称的中臂直接插入u形插件内并通过锁紧螺栓将连杆与u形插件固定(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15段)。该专利的连接器实质上担当了中间连杆的作用,并且该专利结构能适用于宽幅无梭织机,但是存在以下欠缺:其一,由于采用了一对u形插件,又由于u形插件具有弹性,因而与连杆之间的刚性连接效果难以保障;其二,由于u形插件在插入连杆的连杆腔内后难以达到榫卯连接要求,因而连杆在运动过程中的平稳性难以保障。

cn207904457u介绍有“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上的连杆”,该专利是针对连杆两端易损而便于更换提出的,其是将连杆分成三个部分,即中部和两个端部,两个端部各通过连接块与中部连接,也就是说由连接块将中部与端部连接,以便在端部损坏后解除端部连接块的连接关系,并将损坏的端部撤换,再重新与连接块连接(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23段)。由此可知,该cn207904457u并未给出将复数根连杆实施刚性连接而适合宽幅织机的使用要求的启示。

著称对法国专利fr-a-2676467以及fr-a-2776307作了改进的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303270c介绍的“牵拉机构及其制造方法和带这种机构的织机”就摆动连杆与连接杆的端部的连接作了详细的说明。前述的摆动连杆实质上为上面提及的刀片或称摇臂,而前述的连接杆实质上为上面的cn204097666u中的连杆,因而同样未给出将复数根连杆如左、右连杆以及中间连接实施刚性连接而满足宽幅织机的使用要求的启示。

据申请人所知,已有技术普遍以铰接方式将中间连杆与左、右连杆铰接,但是如前述,铰接会出现在铰接点部位向上拱起或向下塌陷的均不希望出现的情形,因为铰接点部位向上拱起和向下塌陷会使综框在运动过程中,其长度方向无法与连杆保持平行。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将左、右连杆以及中间连杆彼此实现良好的刚性连接而得以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在连接部位出现拱起或塌陷之类的不确定变化并且确保综框的平稳运动效果的宽幅无梭织机的下置式开口连杆结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宽幅无梭织机的下置式开口连杆结构,包括左连杆、右连杆以及连接在左连杆与右连杆之间的中间连杆,左连杆构成有左连杆腔,右连杆构成有右连杆腔,而中间连杆构成有中间连杆腔,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连杆的中间连杆腔的左腔口的位置设置有一左连杆连接块插脚锁定机构,而在中间连杆腔的右腔口的位置设置有一右连杆连接块插脚锁定机构,在所述左连杆的左连杆腔的左连杆腔右腔口内固定有一左连杆连接块,该左连杆连接块的右端延伸有一左连杆连接块插脚,该左连杆连接块插脚伸展到所述中间连杆腔的左腔口内并且由所述的左连杆连接块插脚锁定机构锁定,在所述右连杆的右连杆腔的右连杆腔左腔口内固定有一右连杆连接块,该右连杆连接块的左端延伸有一右连杆连接块插脚,该右连杆连接块插脚伸展到所述中间连杆腔的右腔口内并且由所述的右连杆连接块插脚锁定机构锁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左连杆连接块通过左连杆连接块固定螺钉在对应于所述左连杆腔右腔口内的位置与左连杆连接块的右端固定,所述右连杆连接块通过右连杆连接块固定螺钉在对应于所述右连杆腔右腔口内的位置与右连杆的左端固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右连杆连接块插脚锁定机构的结构是与所述左连杆连接块插脚锁定机构的结构相同的,该左连杆连接块插脚锁定机构包括上垫块、下垫块、弹簧压片、上垫块紧固螺钉、弹簧压片上定位螺钉、弹簧压片压紧螺钉和下垫块紧固螺钉,上垫块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杆腔的左腔口部位的上部,下垫块设置在对应于上垫块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中间连杆腔的左腔口部位的下部,上、下垫块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左连杆连接块插脚腔,弹簧压片的上部与所述中间连杆的左端上表面贴触,而弹簧压片的下部在途经上垫块的左端端面后延伸至对应于上垫块的长度方向的下部,上垫块紧固螺钉位于弹簧压片上定位螺钉与弹簧压片压紧螺钉之间并且与上垫块的中部固定,弹簧压片上定位螺钉对应于所述弹簧压片的上部并且还依次穿过弹簧压片、中间连杆的左端上壁体后旋入上垫块的左端,弹簧压片压紧螺钉在穿过中间连杆的上壁体后旋入上垫块的右端,下垫块紧固螺钉自中间连杆的左端下壁体旋入下垫块,所述的弹簧压片上定位螺钉穿过所述上垫块与所述弹簧压片的下部接触,所述的左连杆连接块插脚插入所述的左连杆连接块插脚腔,所述弹簧压片的下部与左连杆连接块插脚的上表面紧贴,所述的下垫块紧固螺钉的末端与左连杆连接块插脚的下表面接触。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左连杆的左端铰接有左摇臂装置,在所述右连杆的右端铰接有右摇臂装置,而在所述中间连杆的中部铰接有中间摇臂装置,左摇臂装置、右摇臂装置以及中间摇臂装置在使用状态下与综框连接,并且右摇臂装置还与多臂机连接。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左摇臂装置包括左摆臂、左摆臂连接块以及左摆臂调整螺杆,左摆臂的下端通过左摆臂第一销轴ⅰ与所述左连杆的左端铰接,左摆臂的中部通过左摆臂第二销轴ⅱ与织机的机架钢梁铰接,而左摆臂的上端通过左摆臂第三销轴ⅲ与左摆臂连接块的下端铰接,左摆臂调整螺杆的下端与左摆臂连接块的上端连接,而左摆臂调整螺杆的上端与所述综框的左下端连接;所述右摇臂装置包括右摆臂、右摆臂连接块以及右摆臂调整螺杆,右摆臂的下端通过右摆臂第一销轴ⅰ与所述右连杆的右端铰接,右摆臂的中部通过右摆臂第二销轴ⅱ与织机的机架钢梁铰接,而右摆臂的上端通过右摆臂第三销轴ⅲ与右摆臂连接块的下端铰接,右摆臂调整螺杆的下端与右摆臂连接块的上端连接,而右摆臂调整螺杆的上端与所述综框的右下端连接,其中:所述右摆臂的下端通过牵引连杆铰接销轴与牵引连杆的一端铰接,而牵引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牵引连杆销轴与致动臂的一端铰接,而致动臂的另一端与多臂机的开口臂连接;所述中间摇臂装置的结构是与所述左摇臂装置相同的。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左摆臂以及右摆臂的形状呈l字形。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中间连杆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中间摇臂装置的位置开设有一中间摆臂让位腔,中间摇臂装置探入该中间摆臂让位腔并且在对应于所开设在中间连杆上的中间摆臂铰接孔的位置与中间连杆铰接。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在中间连杆的中间连杆腔的左、右腔口的位置分别设置了左、右连杆连接块插脚锁定机构,又由于在左连杆的左连杆腔的左连杆腔右腔口内固定了一左连杆连接块,并且使该左连杆连接块的右端延伸的左连接连接块插脚伸展到中间连杆腔的左腔口并且由左连杆连接块插脚锁定机构锁定,还由于在右连杆的右连杆腔的右连杆腔左腔口内固定了一右连杆连接块,并且使该右连杆连接块的左端延伸的右连杆连接块插伸展到中间连杆腔的右腔口并且由右连杆连接块插脚锁定机构锁定,因而将左、右连杆以及中间连杆实现了彼此的刚性连接,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在连接部位出现拱起或塌陷之类的不确定性变化并且确保综框的平稳运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左、右摇臂装置以及中间摇臂装置分别与左、右连杆以及中间连杆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示出了左连杆1、右连杆2以及连接在左连杆1与右连杆2之间的中间连杆3,左连杆1构成有左连杆腔11,右连杆2构成有右连杆腔21,而中间连杆3构成有中间连杆腔31,也就是说左、右连杆1、2以及中间连杆3为中空的管状体构造,更具体地讲,呈横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管状体构造。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中间连杆3的中间连杆腔31的左腔口的位置设置有一左连杆连接块插脚锁定机构4,而在中间连杆腔31的右腔口的位置设置有一右连杆连接块插脚锁定机构5,在前述左连杆1的左连杆腔11的左连杆腔右腔口内固定有一左连杆连接块6,该左连杆连接块6的右端延伸有一左连杆连接块插脚61,该左连杆连接块插脚61伸展到前述中间连杆腔31的左腔口内并且由前述的左连杆连接块插脚锁定机构4锁定,在前述右连杆2的右连杆腔21的右连杆腔左腔口内固定有一右连杆连接块7,该右连杆连接块7的左端延伸有一右连杆连接块插脚71,该右连杆连接块插脚71伸展到前述中间连杆腔31的右腔口内并且由前述的右连杆连接块插脚锁定机构5锁定。

由图1所示,上述左连杆连接块6以及右连杆连接块7的整体形状大体上呈t字形。

继续见图1,前述左连杆连接块6通过左连杆连接块固定螺钉62在对应于前述左连杆腔右腔口内的位置与左连杆连接块6的右端固定,前述右连杆连接块7通过右连杆连接块固定螺钉72在对应于前述右连杆腔右腔口内的位置与右连杆7的左端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左连杆连接块固定螺钉62以及右连杆连接块固定螺钉72均有一组,具体而言,各有图示的三枚,但并不受到图示数量的限制。

继续见图1,由于前述右连杆连接块插脚锁定机构5的结构是与前述左连杆连接块插脚锁定机构4的结构相同的,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仅对左连杆连接块插脚锁定机构4作详细说明,该左连杆连接块插脚锁定机构4包括上垫块41、下垫块42、弹簧压片43、上垫块紧固螺钉44、弹簧压片上定位螺钉45、弹簧压片压紧螺钉46和下垫块紧固螺钉47,上垫块41设置在前述中间连杆腔31的左腔口部位的上部,下垫块42设置在对应于上垫块41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中间连杆腔31的左腔口部位的下部,上、下垫块41、4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左连杆连接块插脚腔48,弹簧压片43的上部与前述中间连杆3的左端上表面贴触,而弹簧压片43的下部在途经上垫块41的左端端面后延伸至对应于上垫块41的长度方向的下部,上垫块紧固螺钉44位于弹簧压片上定位螺钉45与弹簧压片压紧螺钉46之间并且与上垫块41的中部固定,弹簧压片上定位螺钉45对应于前述弹簧压片43的上部并且还依次穿过弹簧压片43、中间连杆3的左端上壁体后旋入上垫块41的左端,弹簧压片压紧螺钉46在穿过中间连杆3的上壁体后旋入上垫块41的右端,下垫块紧固螺钉47自中间连杆3的左端下壁体旋入下垫块42,前述的弹簧压片上定位螺钉45穿过前述上垫块41与前述弹簧压片43的下部接触,前述的左连杆连接块插脚61插入前述的左连杆连接块插脚腔48,前述弹簧压片43的下部与左连杆连接块插脚61的上表面紧贴,前述的下垫块紧固螺钉47的末端与左连杆连接块插脚61的下表面接触。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在前述左连杆1的左端铰接有左摇臂装置12,在前述右连杆2的右端铰接有右摇臂装置22,而在前述中间连杆3的中部铰接有中间摇臂装置32,左摇臂装置12、右摇臂装置22以及中间摇臂装置32在使用状态下与综框连接,并且右摇臂装置22还与多臂机连接。

由于左、右摇臂装置12、22以及中间摇臂装置32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等等属于公知技术,例如可参见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895458y,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仅作简要的说明。

继续见图2并且结合图1,前述左摇臂装置12包括左摆臂121、左摆臂连接块122以及左摆臂调整螺杆123,左摆臂121的下端通过左摆臂第一销轴ⅰ1211与前述左连杆1的左端铰接,左摆臂121的中部通过左摆臂第二销轴ⅱ1212与织机的机架钢梁铰接,而左摆臂121的上端通过左摆臂第三销轴ⅲ1213与左摆臂连接块122的下端铰接,左摆臂调整螺杆123的下端与左摆臂连接块122的上端连接,而左摆臂调整螺杆123的上端与前述综框的左下端连接;前述右摇臂装置22包括右摆臂221、右摆臂连接块222以及右摆臂调整螺杆223,右摆臂221的下端通过右摆臂第一销轴ⅰ2211与前述右连杆2的右端铰接,右摆臂221的中部通过右摆臂第二销轴ⅱ2212与织机的机架钢梁铰接,而右摆臂221的上端通过右摆臂第三销轴ⅲ2213与右摆臂连接块222的下端铰接,右摆臂调整螺杆223的下端与右摆臂连接块222的上端连接,而右摆臂调整螺杆223的上端与前述综框的右下端连接,其中:前述右摆臂221的下端通过牵引连杆铰接销轴2214与牵引连杆2215的一端铰接,而牵引连杆2215的另一端通过牵引连杆销轴22151与致动臂2216的一端铰接,而致动臂2216的另一端与多臂机的开口臂连接;前述中间摇臂装置32的结构是与前述左摇臂装置12相同的。

由图2所示,前述左摆臂121以及右摆臂222的形状大体上呈l字形。

由图1所示,在前述中间连杆3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中间摇臂装置32的位置开设有一中间摆臂让位腔33,图2示意的中间摇臂装置32的中间摆臂探入该中间摆臂让位腔33并且在对应于所开设在中间连杆3上的中间摆臂铰接孔34的位置与中间连杆铰接。

由于本发明的动作过程属于公知技术例如同样可参见申请人在上面提及的cn2895458y,因而也不再赘述。在本发明宽幅无梭织机的下置式开口连杆结构动作的过程中,由于左、右连杆1、2分别由左、右连杆连接块插脚锁定机构4、5在中间连杆3的左、右端的位置实现了刚性连接,因而得以弥补已有技术中的欠缺,体现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