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04125发布日期:2020-05-01 21:55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熨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衣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熨烫装置。



背景技术:

熨斗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熨烫设备。与喷汽式熨烫设备相比,熨斗能够以与衣物的褶皱位置直接接触的方式熨烫衣物,使得衣物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其熨烫后的平整状态。

虽然熨斗使用方便且熨烫效果持久,但是现有的熨斗仅具有熨烫功能。在用户使用熨斗熨烫衣物时,如果出现衣物的局部位置意外沾染污渍或者用户突然发现衣物的局部位置存在污渍的情形,则用户需要将该衣物洗涤烘干后再进行熨烫。一方面,上述过程延长了用户处理衣物的整体时间,操作繁琐。另一方面,部分衣物的材质不适宜频繁洗涤,长期的频繁洗涤可能会损伤衣物、降低衣物的耐用程度。也就是说,现有的熨斗式熨烫设备的功能种类较为单一,不便于用户高效处理衣物。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熨烫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熨斗式熨烫设备的功能种类较为单一、不便于用户高效处理衣物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熨烫装置,所述熨烫装置包括熨斗、设置于所述熨斗上的超声波发生组件和导液组件,所述导液组件设置为能够将液体导入至待洗熨物品上以及能够将液体导出。

在上述熨烫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液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熨斗上的进液组件和排液组件,所述进液组件能够将液体导入至待洗熨物品上,所述排液组件能够将液体从待洗熨物品上导出。

在上述熨烫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熨斗上设置有第一导液口,所述进液组件包括第一储液构件、设置于所述熨斗上的进液管和设置于所述进液管上的第一液泵,所述进液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液口连通,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液构件连通。

在上述熨烫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熨斗上设置有蒸汽出口,所述熨烫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的第二储液构件,所述第一储液构件和所述第二储液构件均设置于所述熨斗内。

在上述熨烫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熨斗上设置有蒸汽出口,所述熨烫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的第二储液构件,所述第一储液构件和所述第二储液构件均设置于所述熨斗外。

在上述熨烫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熨斗上设置有蒸汽出口,所述熨烫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的第二储液构件,所述第一储液构件和所述第二储液构件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熨斗内,所述第一储液构件和所述第二储液构件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熨斗外。

在上述熨烫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熨斗上设置有第二导液口,所述排液组件包括第三储液构件、设置于所述熨斗上的排液管和设置于所述排液管上的第二液泵,所述排液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液口连通,所述排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储液构件连通。

在上述熨烫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熨斗包括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导液口和所述第二导液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所述超声波发生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液口和所述第二导液口之间。

在上述熨烫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熨斗包括熨斗主体和设置于所述熨斗主体底部的加热板,所述第一导液口设置于所述加热板的前端,所述第二导液口设置于所述加热板的后端。

在上述熨烫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超声波发生组件包括超声波发生器和与所述超声波发生器相连的超声波换能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熨烫装置包括熨斗、设置于熨斗上的超声波发生组件和导液组件。导液组件设置为能够将液体导入至待洗熨物品上以及能够将液体导出,以便超声波发生组件能够通过导出至待洗熨物品上的液体来清洁待洗熨物品,使得熨烫装置同时具备熨烫功能和清洁功能,提高了熨烫装置的适用性,从而使用户能够在熨烫物品的过程中直接清洁该物品局部的污渍,无需对该物品进行整体洗涤,节省了用户的操作时间,提升了整体作业效率。并且在清洁过程中(或者清洁后)上述熨烫装置还能够通过导液组件将待洗熨物品上的污液导出,以避免待洗熨物品上残留污渍,优化了待洗熨物品的清洁效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导液组件包括设置于熨斗上的进液组件和排液组件,其中,进液组件能够将液体导入至待洗熨物品上,排液组件能够将液体从待洗熨物品上导出。通过上述进液和排液的分离设置,能够避免导液组件导出变脏的液体后内部残留污垢,既能够防止污垢残留在导液组件内而滋生细菌、污染待洗熨物品,还能够避免液体在导入时将污垢带动至待洗熨物品上。

进一步地,进液组件的第一导液口和排液组件的第二导液口分别设置于熨斗的两端,超声波发生组件设置于上述第一导液口和第二导液口之间,以便在用户移动熨斗的过程中使第一导液口、超声波发生组件和第二导液口形成一个清洁路径,使得熨烫装置能够一边导入干净的液体以结合超声波清洁待洗熨物品上的污渍,一边将变脏的液体导出,从而使待洗熨物品上的污渍能够随着液体不断被导出,以避免液体中的部分污渍在清洁过程中又沾在衣物上,提高了熨烫装置的清洁效率。

另外,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熨斗上设置有蒸汽出口,本发明的熨烫装置还包括与该蒸汽出口连通的第二储液构件,进液组件的第一储液构件和第二储液构件均设置于熨斗内,以减小熨烫装置的整体体积,便于熨烫装置的运输和收纳。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进液组件的第一储液构件和第二储液构件均设置于熨斗外,以减轻熨斗的重量,便于用户长时间握持熨斗处理待洗熨物品,操作轻便。

在又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进液组件的第一储液构件和第二储液构件中的一个设置于熨斗内,一个设置于熨斗外,以便根据该熨烫装置的两种工作模式(即清洁模式和熨烫模式)的液体需求量来设置两个储液构件的安装位置,从而在减轻熨斗重量的同时保证熨烫装置内的液体量,以避免用户在使用期间需要多次添加液体,使得熨烫装置的占用空间和使用便捷性同时得到优化。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是本发明的熨烫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熨烫装置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熨斗;11、熨斗主体;12、加热板;121、进液口;122、排液口;123、蒸汽出口;2、进液组件;21、第一储液构件;22、进液管;23、进液泵;3、排液组件;31、第三储液构件;32、排液管;33、排液泵;4、超声波发生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熨烫装置包括熨斗1和与熨斗1连通的蒸汽发生组件(图中未示出)。熨斗1包括熨斗主体11和设置于熨斗主体1底部的加热板12。加热板12上设置有蒸汽出口123(下面将结合图2对蒸汽出口123作详细阐述),蒸汽发生组件与蒸汽出口123连通。蒸汽发生组件能够生成高温汽体,该高温汽体通过蒸汽出口123喷出至待洗熨物品上,以便用户能够通过加热板12的高温和蒸汽出口123喷出的高温汽体熨烫待洗熨物品。

下面结合上述实施方式描述发明的熨烫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

首先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的熨烫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熨烫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熨斗1上的超声波发生组件4和导液组件,其中,导液组件设置为能够将液体导入至待洗熨物品上以及能够将液体导出。具体地,在待洗熨物品上具有污渍时,导液组件将液体导入至待洗熨物品上的污渍位置,超声波发生组件4发出的超声波作用在被导入的液体上,使液体不断产生大量气泡并破裂,以便通过气泡的破裂冲击使污渍从待洗熨物品上逐渐脱落并进入液体中;然后,导液组件将液体从污渍位置导出、清除带有污渍的液体,以避免待洗熨物品上残留污渍。也就是说,导液组件能够提供液体以结合超声波清洁待洗熨物品上的污渍,并且导液组件还能够清除液体,以便将带有污渍的液体从待洗熨物品上导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导入液体”和“导出液体”的过程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交替发生,即,上述导液组件可以一边导入液体一边导出液体,或者上述导液组件可以多次导入液体,并在每相邻两次导入液体的过程之间导出液体,或者上述导液组件还可以一次性完成液体导入工作后再将液体导出。上述超声波发生组件4为任意形式的能够发出超声波的组件,例如,超声波发生组件4包括超声波发生器和与超声波发生器相连的超声波换能器,其中涉及的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换能器的具体种类和设置位置均不是限定的,只要超声波发生组件4的设置方案能够将超声波传递至待熨烫衣物上且具有清洁作用即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导液组件可以仅包括一个构件,该构件为一个整体且该构件能够导入液体以及导出液体。例如,该构件的一端为能够流出以及吸入液体的开口,该构件的另一端包括进液开口和排液开口,液体通过进液开口导入以及通过排液开口导出。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导液组件包括设置于熨斗1上的进液组件2和排液组件3。进液组件2能够将液体导入至待洗熨物品上,排液组件3能够将液体从待洗熨物品上导出。进液组件2和排液组件3相对独立地设置于熨斗1上(即进液组件2和排液组件3是独立设置的两个组件),以便熨烫设备能够在清洁过程中具备多种导液方式。

再参阅图2并继续参阅图1,图2是本发明的熨烫装置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熨斗1上设置有进液口121(即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导液口)和排液口122(即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二导液口)。进液组件2包括第一储液构件21、设置于熨斗1上的进液管22和设置于进液管22上的进液泵23(即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液泵)。进液管22的一端与进液口121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储液构件21连通。排液组件3包括第三储液构件31、设置于熨斗1上的排液管32和设置于排液管32上的排液泵33(即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二液泵)。排液管32的一端与排液口122连通,另一端与第三储液构件31连通。

在上述熨烫设备的导液过程中,进液泵23将第一储液构件21内的液体吸入进液管22中,以使液体能够沿进液管22从进液口121流出、导入至待洗熨物品上;排液泵33能够将待洗熨物品上的液体吸入至排液管32内,以使液体能够沿排液管32排出至第三储液构件31内、清除待洗熨物品上的污液。

关于上述,需要说明的是,进液组件2和排液组件3的组成形式并不是限定的。例如,在进液组件2能够直接与供水装置(如用户家中的进水管)相连的情形下,第一储液构件21可省略,进液管22直接与上述供水装置相连;或者,在排出的液体不需要回收的情形下,第三储液构件31也可省略,排液管32能够将液体排出至远离待洗熨物品的位置即可(如地面)。另外,引导液体进入或者排出的装置并不局限于进液泵23和排液泵33,例如,还可以在第一储液构件21上设置加压装置或者在第三储液构件31上设置减压装置,以使液体在压差的作用下流入或者流出。也就是说,进液组件2和排液组件3的组成形式和具体选用的构件种类可以根据实际的进液、排液需求进行设置,只要进液组件2和排液组件3能够满足进液和排液需求即可。

蒸汽发生组件包括与蒸汽出口123连通的第二储液构件(图中未示出)以及能够加热第二储液构件中的液体、使液体转化为高温蒸汽的加热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储液构件和第一储液构件21一体设置(或者连通设置),用户只需向进行一次加液工作即可满足熨烫装置清洁和熨烫的整体工作过程中的液体使用需求。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储液构件和第一储液构件21分体设置,用户能够通过向不同的储液构件内加入液体的方式分别满足清洁和熨烫的液体使用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储液构件21和第二储液构件均设置于熨斗1的外部,以减小熨斗1的体积和重量,便于用户长时间握持熨斗1进行清洁或熨烫操作。具体地,进液管22包括设置于熨斗主体11内部的第一部分和设置于熨斗1外部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彼此联通,第一部分与进液口121连通,第二部分与第一储液构件21连通。进液泵23设置于第二部分上,以进一步减小熨斗1的体积和重量。

作为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式,第一储液构件21和第二储液构件均设置于熨斗1的内部,以减小熨烫装置的总体体积,减小熨烫装置的占用空间。具体地,进液管22为设置于熨斗主体11内部的管体,进液泵23也设置于熨斗主体11的内部、进液管22上。

作为另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式,第一储液构件21和第二储液构件中的一个设置于熨斗1的内部,第一储液构件21和第二储液构件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熨斗1的外部。由于设置于在熨斗1内部时会具有体积限制,因此可以根据清洁和熨烫过程中的实际液体需求量设置第一储液构件21和第二储液构件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进液管22的具体结构和第一储液构件21的形状可以根据进液组件2实际的连通需求进行。同理,排液组件的排液管32和第三储液构件31的形状也不是限定的。只要进液组件2和排液组件3的各部件的结构能够满足液体导流需求即可。

如图1和图2所示,熨斗1包括前端和后端(即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优选地,进液口121和排液口122中的一个设置于前端,另一个设置于后端。超声波发生组件4设置于进液口121和排液口122之间。通过上述设置,使得进液口121、超声波发生组件4和排液口122形成一条清洁路径。当用户手持熨斗1反复按某一方向(如从前至后或者从后至前)清洁待洗熨物品时,液体从进液口121中流出至待洗熨物品上,随后超声波发生组件近距离作用在污渍位置进行清洁,然后污渍脱落至液体中、通过排液口122离开待洗熨物品,直至待洗熨物品上的污渍被完全清洁。也就是说,上述清洁路径能够实现一边导入干净的液体进行清洁、一边排出带有污渍的液体避免残留,保证了清洁效果和清洁效率。

进一步地,进液口121和排液口122均设置于熨斗1的底部,以便在清洁过程中用户使熨斗1的加热板12始终贴合至待洗熨物品上即可,无需进行大的操作动作,操作方便且省力。此外,设置于加热板12上的进液口121直接与待洗熨物品贴合,能够避免液体在导入的过程中发生喷溅、大范围流动扩散等情况,以便相对于待洗熨物品上的污渍位置实现液体的定向导入。如图2所示,作为示例,进液口121设置于加热板12的前端,排液口122设置于加热板12的后端,超声波发生组件4固定至熨斗主体11内、加热板12的内侧面的中部,以适应大多数用户从后至前操纵熨斗1(即熨斗1的头部朝前运动)的习惯。更进一步地,由于到多熨斗1的前端(即头部)为尖头结构,因此,进液口121包括沿上述尖头结构的两侧边缘的汇集方向倾斜设置并交汇的开口部分,上述两个开口部分共同组成一个v形口,且该v形口的前端朝前,以便在加热板1的前端面积较小的情形下尽可能的增大进液口121的大小,并且上述v形口的形状设置还能够扩大液体的流出范围,使得液体能够以包围污渍位置的方式快速将污渍位置浸湿。另外,排液口122为沿加热板12后端的平直边缘设置的条形口,以增加排液口122和液体的接触面积,加快液体进入排液口122的过程。通过上述快速进液和快速排液的设置,以缩短熨烫装置的整体工作过程、加快熨烫装置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熨烫设备包括熨斗1、设置于熨斗1上的进液组件2、排液组件3和超声波发生组件4。进液组件2能够将液体导入至待洗熨物品上。超声波发生组件4能够发生超声波以结合液体清洁待洗熨物品上的污渍。排液组件3能够将待洗熨物品上带有污渍的液体导出,以避免污渍残留,二次沾染待洗熨物品。通过上述液体的导入和导出,使得本发明的熨烫设备能够结合超声波发生组件清洁待洗熨物品,以使用户在进行熨烫工作时还能够清洁待洗熨物品上遗留或意外沾染的污渍,使得待洗熨物品在局部具有污渍时无需通过洗涤设备进行整体清洁,不仅节省了用户的操作时间,还能够避免待洗熨物品因频繁整体洗涤而材料受损或者褪色。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