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绣花用复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5432发布日期:2018-11-16 23:4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绣花用复框。



背景技术: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自己动手装点美丽的家庭,刺绣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之一,如今它又以新的面貌融入我们的生活,融入现代的气息,用刺绣作品装饰家庭美丽而典雅。传统的刺绣底布采用的面料为:布和丝绸类材料,这类材料存在用途单一,做出的绣品只能作为收藏品、礼品,防腐蚀、防水性、防潮性、防霉性、防蛀性等差。

而刺绣工艺品是用针将丝线、纱线或其他纤维在织物上穿刺成色彩丰富的精制图案,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刺绣工艺品是中国民间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可应用在服装、床上用品、台布等生活用品上,或作为艺术装饰挂于公共场所、舞台或家里的卧室和客厅中。刺绣工艺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刺绣是一个很繁琐、很复杂的过程,要想绣制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绣品更加难上加难,现有的绣品都是二维的,即使通过改变视角效果,使得绣品具有一定的立体效果,但是,但传统的刺绣工艺品一般是用布料作为基底在上面进行刺绣的,得到的工艺品只能是一个二维的平面样式,比较单调,不能使绣品达到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效果,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好的立体绣花用复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立体绣花用复框,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方形的主框和副框,主框和副框均由两长框架和两短框架合围而成,副框套设于主框上,在主框的两短框架上设有若干用于固定底布的固定夹,在主框两长框架的外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缺口,所述缺口由竖直设置的第一直缺口、第二直缺口和横向设置的横缺口联通组成,第一直缺口直通至主框长框架的上端面,横缺口位于第一直缺口和第二直缺口之间,在副框两长框架内侧壁上设有若干与缺口一一对应设置的定位杆,且当副框套设于主框上时定位杆能依次穿过第一直缺口、横缺口并限定于第二直缺口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框和副框,进行立体绣花时,先在主框上放上具有水溶纸的副框,根据花型在水溶纸上绣上水溶立体绣部分;水溶立体绣部分绣好后取下副框;在主框上铺上底布并用固定夹固定,然后套上绣有水溶立体绣的副框并进行对位固定,最后根据设计花型用绣线刺绣,刺绣完成后把副框及立体绣花边取下;立体绣花边取下后放入水中进行水溶,水溶后经经轴染色、定型即可得立体感极强的立体绣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主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副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框;11、第一直缺口;12、横缺口;13、第二直缺口;2、副框;21、定位杆;3、固定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立体绣花用复框包括呈方形的主框1 和副框2,主框1和副框2均由两长框架和两短框架合围而成,副框2套设于主框1上,在主框1的两短框架上设有若干用于固定底布的固定夹3,在主框1两长框架的外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缺口,所述缺口由竖直设置的第一直缺口11、第二直缺口13和横向设置的横缺口12联通组成,第一直缺口11直通至主框1长框架的上端面,横缺口12位于第一直缺口11和第二直缺口13 之间,在副框2两长框架内侧壁上设有若干与缺口一一对应设置的定位杆21,且当副框2套设于主框1上时定位杆21能依次穿过第一直缺口11、横缺口12并限定于第二直缺口13内。

通过设置主框1和副框2,进行立体绣花时,先在主框1上放上具有水溶纸的副框2,根据花型在水溶纸上绣上水溶立体绣部分;水溶立体绣部分绣好后取下副框2;在主框1上铺上底布并用固定夹3固定,然后套上绣有水溶立体绣的副框2并进行对位固定,最后根据设计花型用绣线刺绣,刺绣完成后把副框2及立体绣花边取下;立体绣花边取下后放入水中进行水溶,水溶后经经轴染色、定型即可得立体感极强的立体绣花。

同时通过在主框1两长框架的外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缺口,在副框2两长框架内侧壁上若干与缺口一一对应设置的定位杆 21,当将副框2套设于主框1上时,定位杆21先对准相应的第一直缺口11并沿着第一直缺口11的走向下移,移动至横缺口12 处时横向移动副框2使定位杆21能沿横缺口12移动,移动至第二直缺口13处时再向下移动副框2使定位杆21位于第二直缺口 13内,从而使得副框2套设于主框1上时不会出现相对移动的情况,保证了刺绣时的稳定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