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泡格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4929发布日期:2018-10-23 15:53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泡格面料。



背景技术:

起皱面料主要是通过后整理加工,使布面具有皱感的效果,具有手感柔软、具有微弹、穿着舒适等优点。现有的起皱面料通过经纬线加强捻,采用特殊的皱组织进行织造经整理后强捻收缩来实现的,这种起皱面料在织造复杂,操作难度较大,并且存在起皱不均匀,外观效果差的问题。

专利《一种泡泡纱立体床品面料》(申请号为CN201420385938.5)公开了一种泡泡纱立体床品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而成,经纱是棉纱线或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纬纱中包括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第一纬纱是涤纶低弹丝,第二纬纱是棉纱线或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床品面料的组织结构是平纹、变化平纹组织或者提花组织。因纬向两种纱线的收缩率不同,棉或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产生剧烈收缩,使布面形成条状的起皱效果。然而,这种结构的泡泡纱面料仅依靠不同材质的纱线本身的收缩率差异来形成褶皱,起皱效果不明显,型式单调,严格来说不能形成气泡格的褶皱效果,并且需要收缩率差距相当大的两种材质织成,对材质的选择限制性较大,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泡格明显、褶皱效果丰富、适用范围广的气泡格面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气泡格面料,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气泡格面料包括互相连接的压边部分和气泡部分,气泡部分与压边部分共经线或者共纬线,压边部分包含两种不同缩率的弹丝,压边部分至少包含由经向和纬向顺次交错纺织的结构,气泡部分由同一材质的弹丝由经向和/或纬向跳格交织而成。

优选地,压边部分的纬线材质为DTY弹丝,压边部分经线材质为T400弹丝,气泡部分的材质为DTY弹丝,气泡部分与压边部分共纬线,气泡部分分别沿经向和纬向跳格交织。

优选地,压边部分整体呈L型,压边部分分别由左侧和下侧连接气泡部分,压边部分包括左上压边、左下压边和右下压边,左上压边的纬线材质为DTY弹丝,左上压边的经线材质为T400弹丝;左下压边的纬线材质和经线材质均为T400弹丝;右下压边的纬线材质为T400弹丝,右下压边的经线材质为DTY弹丝;气泡部分与左上压边共纬线,气泡部分与右下压边共经线。

优选地,压边部分的经线入筘数大于气泡部分的经线入筘数。

优选地,压边部分的经线为四入筘,气泡部分的经线为三入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压边部分由不同缩率的弹丝沿经纬向交织而成,布面经向、纬向的受力不一致,有轻微的向内收缩力,形成微型褶皱,气泡部分与压边部分共经线和/或共纬线,气泡部分跳格交织,压边部分形成的向内收缩力拉动气泡部分沿预留的收缩空间缩进,形成较明显的气泡格型褶皱。本实用新型的压边部分和气泡部分共同作用,形成了不同层次的褶皱效果,外观富于变化,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压边部分;11.左上压边;12.左下压边;13.右下压边;2.气泡部分;3.DTY弹丝;4.T400弹丝。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气泡格面料,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气泡格面料包括互相连接的压边部分1和气泡部分2,气泡部分2与压边部分1共经线或者共纬线,压边部分1包含两种不同缩率的弹丝,压边部分1至少包含由经向和纬向顺次交错纺织的结构,气泡部分2由同一材质的弹丝由经向和/或纬向跳格交织而成,此处的顺次交错纺织应理解为:经线与纬线依次互相交错地纺织,中间没有跳格;此处的跳格交织应理解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一次纬向交织对应两次或者更多次经向交织,或者一次经向交织对应两次或者更多次纬向交织。由于气泡部分2与压边部分1共经线或共纬线,因此气泡部分2的弹丝材质为压边部分1的其中一种,由于压边部分1的两种弹丝缩率不同,经向和纬向交织后,布面经向、纬向的受力不一致,有轻微的向内收缩力,形成微型褶皱,而气泡部分2为经向和/或纬向跳格交织,跳距部分为弹丝预留了伸缩空间,压边部分1形成的向内收缩力拉动气泡部分2沿预留的伸缩空间缩进,形成较明显的气泡格型褶皱。此结构可形成不同层次的褶皱效果,外观富于变化,适用范围广。

优选地,压边部分1的纬线材质为DTY弹丝3,压边部分1经线材质为T400弹丝4,气泡部分2的材质为DTY弹丝3,气泡部分2与压边部分1共纬线,气泡部分2分别沿纬向和纬向跳格交织。T400弹丝4的缩率大于DTY,气泡部分2分别沿经向和纬向跳格交织,形成的气泡格面积大、效果明显。也可选用其他材质的弹丝,只需两种材质的缩率有差异即可。

优选地,压边部分1的经线入筘数大于气泡部分2的经线入筘数,从而增加压边部分1的收缩力,便于形成更加褶皱的气泡效果。

优选地,压边部分1的经线为四入筘,气泡部分2的经线为三入筘。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仅在于,压边部分1整体呈L型,压边部分1分别由左侧和下侧连接气泡部分2,压边部分1包括左上压边11、左下压边12和右下压边13,左上压边11的纬线材质为DTY弹丝3,左上压边11的经线材质为T400弹丝4;左下压边12的纬线材质和经线材质均为T400弹丝4;右下压边13的纬线材质为T400弹丝4,右下压边13的经线材质为DTY弹丝3;气泡部分2与左上压边11共纬线,气泡部分2与右下压边13共经线。压边部分1分别由左侧和下侧两个方向对气泡部分2施加向内的收缩力,有利于形成更加明显和稳定的气泡型褶皱;同时左下压边12处在左上压边11和右下压边13的收缩力作用下也可形成气泡型褶皱,更加丰富了气泡的布局型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