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5363发布日期:2019-02-22 22:2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编织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5月9日提交的英国专利申请第1707396.6号和美国专利申请第15/863,533号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工艺品制作。具体而言,以下涉及编织机。



背景技术:

编织是交织三股或更多股柔性材料的过程。所用的股线可以是纺织纱线、线、丝、毛发、塑料长丝等。编织用于制造绳带、绳索、双股线等。非商业规模的编织是由手工完成的并且是劳动密集型的。此外,随着制造编织产品所用股线的数量的增加,手工编织过程的复杂性呈指数级增长,从时间资源的角度来看使其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一方面,提供一种编织机,其包括一组股线梭子,所述一组股线梭子中的每个股线梭子具有股线保持器,其定位成保持柔性材料股线并在张力下分配所述柔性材料股线;股线牵引器,其定位成从所述股线梭子可释放地牢固地接收和牵引所述股线;多个梭子站,在所述梭子站处能够停放股线梭子,所述多个梭子站布置在回路中;至少一个梭子滑架,其被驱动时重复地选择一组股线梭子中上次未被选择的至少一个股线梭子,并且将所述一组股线梭子中上次未被选择的至少一个股线梭子沿着回路从多个梭子站中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梭子站移动到多个梭子站中的另外至少一个梭子站,以编织柔性材料股线。

在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编织机,其包括一组股线梭子,所述一组股线梭子中的每个股线梭子具有股线保持器,其定位成保持柔性材料股线并分配所述柔性材料股线;多个梭子站,在所述梭子站处能够停放股线梭子,所述多个梭子站布置在回路中;至少一个梭子滑架,其被驱动时重复地选择一组股线梭子中上次未被选择的至少一个股线梭子,并且将所述一组股线梭子中上次未被选择的至少一个股线梭子沿着回路从多个梭子站中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梭子站移动到多个梭子站中的另外至少一个梭子站,以编织柔性材料股线;以及驱动装置,其联接到梭子滑架以驱动梭子滑架。

以下段落适当地涉及上述任何方面。

可选地,所述一组股线梭子中上次未被选择的至少一个股线梭子是所述一组股线梭子中上次未被选择的一个股线梭子;所述多个梭子站中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梭子站是所述多个梭子站中相关联的一个梭子站;以及沿着回路的所述多个梭子站中的另外至少一个梭子站是沿着回路的所述多个梭子站中的另外一个梭子站,其由所述多个梭子站中的至少一个梭子站与所述多个梭子站中相关联的一个梭子站间隔开,所述多个梭子站中的至少一个梭子站位于所述多个梭子站中相关联的一个梭子站和所述多个梭子站中的另外一个梭子站之间。

多个梭子站中的每个梭子站都可以具有支撑表面和延伸通过支撑表面的凹口,并且所述一组股线梭子中的每个股线梭子可以具有梭子主体,该梭子主体具有从其延伸的轴并且该轴限定穿过其中的轴线,该轴的尺寸设计成配合在凹口内并具有与梭子主体间隔开的扩大特征,并且梭子主体和扩大特征的尺寸可设计成防止它们沿轴向通过多个梭子站处的凹口。

所述至少一个梭子滑架可以可旋转地安装在转盘上,所述转盘可相对于所述多个梭子站和所述驱动装置旋转,所述转盘可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以沿第一方向旋转,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梭子滑架可由转盘的旋转驱动以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

多个梭子站中的每个梭子站都可以具有支撑表面和延伸通过支撑表面的凹口,并且所述一组股线梭子中的每个股线梭子具有梭子主体,该梭子主体具有从其延伸的轴并且该轴限定通过其的轴线,所述轴的尺寸设计成配合在凹口内,并且至少一个梭子滑架可具有接合特征,当所述一组股线梭子中的一个股线梭子相对于所述转盘的平面处于第一高度而转盘旋转时,该接合特征将所述一组股线梭子中的所述一个股线梭子的轴留在多个梭子站中相关联的一个梭子站内,并且当所述一组股线梭子中的一个股线梭子相对于转盘的旋转轴线处于第二高度时,所述接合特征与所述一组股线梭子中的所述一个股线梭子的轴接合,并且运送所述一组股线梭子中的所述一个股线梭子从多个梭子站中相关联的一个梭子站中离开。

所述一组股线梭子中的每个股线梭子的轴可以具有与梭子主体间隔开的扩大特征,并且当所述一组股线梭子中的一个股线梭子相对于转盘的旋转轴线处于第二高度时,所述接合特征可以捕获股线梭子的轴的扩大特征。

转盘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升降器,当转盘由驱动装置驱动时,该升降器将所述一组股线梭子中上次未被选择的一个股线梭子从第一高度升高到第二高度。

转盘可以具有行进表面,该行进表面将所述一组股线梭子中上次未被选择的一个股线梭子支撑在第二高度处。

转盘可以具有梭子引导件,其限制所述一组股线梭子中上次未被选择的一个股线梭子离开至少一个梭子滑架的移动。

梭子引导件可具有至少一个装载槽口,该装载槽口可与多个梭子站中的每个梭子站对准,以将一组股线梭子中的每个股线梭子放置在多个梭子站中不同的一个梭子站处。

所述一组股线梭子中的每个股线梭子可以具有安装在其上的可移除线轴,并且股线卷绕在该可移除线轴上,该可移除线轴阻碍旋转并且在将阈值张力施加到所分配的股线上时旋转。

股线牵引器可以具有张紧器臂,该张紧器臂可释放地牢固地接收股线并将张力施加到股线上。

张紧器臂可以铰接地联接到多个梭子站并且被偏置以将张力施加到由一组股线梭子分配的股线。

股线牵引器可以包括股线引导件,该股线引导件具有通道,股线穿过所述通道并且所述通道相对于梭子站处于固定位置。

张紧器臂可具有用于可释放地牢固地接收股线的股线夹具。

张紧器臂可具有用于在股线夹具打开时接收股线的摩擦抓持器。

驱动装置可具有联接到至少一个齿轮的手动曲柄,该至少一个齿轮可操作地连接以旋转转盘。

手动曲柄可经由至少一个棘爪限制成在一个方向上旋转。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绳带的端接器,其包括端接器插头和端接器连接器,该端接器插头具有套筒,该套筒具有从其延伸的至少一个股线接合特征以接合多个柔性材料股线,该端接器连接器具有开口以及保持特征,所述开口的尺寸设计成当端接器插头被压缩在多个股线周围时,将端接器插头牢固地接收在其中,所述保持特征当端接器插头插入开口中时将端接器插头保持在开口内。

保持特征可包括脊状部和凹槽中的一个。

端接器连接器可具有配合特征,该配合特征用于可释放地与具有相应配合特征的另一个端接器连接器接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并且为了更清楚地显示如何实施这些实施例,现在将通过仅作为示例的方式参考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其一个实施例的编织机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编织机的分解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编织机沿着3-3所取的俯视截面视图,示出用于驱动图10A至图10D所示梭子转盘的驱动装置的一部分;

图4是图1所示编织机沿着4-4所取的俯视截面视图,示出致动器齿轮和升降器的布置;

图5是图1所示编织机的致动器齿轮的俯视透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编织机的升降器的仰视透视图,该升降器用于升高由图5的致动器齿轮触发的线轴梭子;

图7是图1所示编织机沿着7-7所取的俯视截面视图;

图8是图1所示编织机的用于平移线轴梭子的梭子滑架的仰视透视图;

图9是图1所示编织机的线轴梭子的侧视图;

图10A至图10D是图1所示编织机的梭子转盘的局部俯视图,示出线轴梭子从第一梭子站到另外一个梭子站的平移;

图11A是图1所示编织机的线轴梭子和梭子滑架的隔离侧视图,其中线轴梭子处于停放高度;

图11B是图11A所示线轴梭子和梭子滑架的侧视图,其中线轴梭子处于平移高度;

图12A是图1所示编织机的转盘平台、梭子引导件、升降器和线轴梭子的隔离侧视图,其中线轴梭子位于停放高度处以及其脚部在转盘平台的下方;

图12B是在线轴梭子向平移高度升高之后的图12A所示转盘平台、梭子引导件、升降器和线轴梭子的隔离侧视图,其中线轴梭子的脚部位于转盘平台的上方;

图12C是在梭子转盘在转盘平台上面进一步平移之后的图12A所示转盘平台、梭子引导件、升降器和线轴梭子的隔离侧视图;

图13示出端接器插头,其用于在由图1所示编织机制成的绳带端部处夹持股线端部;

图14A和图14B示出绳带端接器,图13所示端接器插头插入其中,以将股线保持在端接器插头中;

图15示出带有图13和图14A至图14B所示端接器插头和绳带端接器的使用图1所示编织机制成的首饰成品;

图16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一组配合的绳带端接器的截面视图;及

图17是图1所示编织机在形成编织绳带的操作过程中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行简单和清楚的说明,在合适的情况下,可以在附图中重复附图标记以指示对应或类似的元件。另外,阐述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文描述的实施例的透彻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文描述的实施例。在其他情况下,未对公知的方法、过程和组件进行详细描述,以免混淆本文描述的实施例。此外,该描述不被认为限制本文描述的实施例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指示,贯穿本说明书使用的各种词语可以按如下方式阅读和理解:“或”如在全文中使用是包含性的,如同写成“和/或”;如在全文中使用的单数冠词和单数代词包括其复数形式,反之亦然;类似地,性别代词包括其对应代词,因此代词不应被理解为将本文描述的任何事物限制未由单个性别使用、实施、执行等;应当将“示例性的”理解为“说明性的”或“例示性的”,而不一定比其他实施例更“优选”。词语的进一步定义可以在本文阐述;这些定义可以适用于那些词语的在先和随后的实例,如通过阅读本说明书将理解的那样。

本文公开了编织机和相关联的端接器。编织机具有一组线轴梭子,该线轴梭子在张力下分配柔性材料股线。柔性材料股线可以是例如线、绳、线材、纱线或毛发。股线牵引器定位成从线轴梭子可释放地牢固地接收和牵引股线。在回路中布置有多个梭子站,线轴梭子可以停放在梭子站处。可以驱动联接到梭子站的至少一个梭子滑架,以便重复地选择上次未被选择的线轴梭子,并将其从相关联的梭子站沿着回路移动到另外一个梭子站,所述另外一个梭子站与相关联的梭子站由至少一个中间梭子站间隔开。驱动装置联接到梭子滑架以驱动梭子滑架。

此外,还公开了用于绳带的端接器。端接器具有端接器插头,该端接器插头具有套筒,该套筒具有从其延伸的至少一个钉桩,以接合多个股线。端接器连接器具有开口以及保持特征,所述开口的尺寸设计成当端接器插头被压缩在多个股线周围时,将端接器插头牢固地接收在其中,所述保持特征当端接器插头插入开口中时将端接器插头保持在开口内。

图1中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编织机20。本实施例中的编织机20制造用于诸如手环、脚链、项链等首饰的编织绳带。编织机20具有壳体24,壳体24具有封装多个组件的底座28和盖32。圆形手动曲柄36可旋转地定位在盖32的开口内,该圆形手动曲柄36具有可旋转地安装在偏离其中心处的曲柄把手40。

现在参照图1至图4,手动曲柄36形成驱动装置的一部分,并且可旋转地联接到齿形曲柄齿轮44,该齿形曲柄齿轮44在编织机20的壳体24内可旋转地安装到底座28上。曲柄齿轮44具有带齿的内圆周表面48,固定到手动曲柄36内表面的两个弹簧偏置棘爪52啮合内圆周表面48。手动曲柄36沿第一方向(即从上方看为顺时针方向,如由图1中所示的旋转方向CW所示)的旋转导致曲柄齿轮44顺时针旋转。当手动曲柄36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即,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棘爪52不接合曲柄齿轮44以使其旋转。

为了便于参考,可以相对于编织机20的组件的俯视图来描述旋转方向和位置。

如图2中所示,手动曲柄36和曲柄齿轮44、中间齿轮56以及转盘齿轮60构成驱动装置的一部分。中间齿轮56可旋转地安装在底座28上,并且沿其周边具有齿,这些齿对应于曲柄齿轮44的齿并与曲柄齿轮44的齿相啮合。类似地,转盘齿轮60可旋转地安装在底座28上,并沿其周边具有齿,这些齿对应于中间齿轮56的齿并与中间齿轮56的齿相啮合。手动曲柄36通过曲柄把手40沿顺时针方向CW转动导致转盘齿轮60也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转盘齿轮60具有中心孔,其使得固定齿轮64能够附接到底座28。固定齿轮64不与转盘齿轮60一起旋转并且相对于底座28保持在固定的取向。

转盘66安装在转盘齿轮60上并与之一起旋转。转盘66具有固定到转盘齿轮60的转盘平台68。

现在参考图1至图5,转盘66的两个致动器齿轮72可旋转地固定在转盘齿轮60和转盘平台68之间,并具有齿76,这些齿76与固定齿轮64上的齿配合。在本实施例中,致动器齿轮72具有18个齿,以及固定齿轮64具有28个齿。当转盘齿轮60相对于固定齿轮64顺时针旋转时,致动器齿轮72通过致动器齿轮72的齿与固定齿轮64的齿之间的啮合接触而围绕致动器齿轮旋转轴线RAAG也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支撑凸缘80围绕每个致动器齿轮72的大部分圆周延伸并且被间隙84中断。具有倾斜表面的下压凸起88围绕致动器齿轮旋转轴线RAAG围绕相同的角取向而与间隙84相符。

两个升降器92可枢转地固定到转盘平台68的下侧。

图6更详细地示出升降器92。升降器92具有通过其延伸的枢轴96,该枢轴96装配在转盘平台68下侧的支架上。入口100从枢轴96侧向延伸,并具有斜坡104和倾斜的上部引导件108。斜坡104和上部引导件108形成通道。升降器触发器112在枢轴96的相对侧在侧向上延伸。升降器92被弹簧偏置以将升降器触发器112朝向转盘平台68偏置到向上位置。

致动器齿轮72和升降器92定位成使得升降器触发器112搁置在支撑凸缘80的上方或下压凸起88的下方,如图4中所示。对于致动器齿轮72的大部分旋转循环而言,升降器触发器112搁置在支撑凸缘80上方。当转盘66旋转时,每个致动器齿轮72旋转并在随其旋转时经由下压凸起88间歇地下压对应的升降器92的触发器112。当致动器齿轮72的支撑凸缘80中存在间隙84时,下压凸起88能够克服升降器92的偏置弹簧的力并使得升降器触发器112向下枢转。当升降器触发器112在下压凸起已经旋转经过升降器触发器112之后而不再被下压凸起88下压时,升降器触发器112被允许枢转回到支撑凸缘80上方的位置,直到致动器齿轮72的下一次完整旋转。在当前实施例中选择传动装置,以便使得每当其经过九个梭子站188时上述就发生一次。

图7示出具有大致圆形形状的转盘平台68,其具有与升降器92的斜坡104对准的两个升降凹口116。升降凹口116中的每个均具有带斜角的前边缘120和倾斜的后边缘124。两个装载槽口128沿转盘平台68的圆周在升降凹口116之间延伸到转盘平台68中。每个装载槽口128具有圆头132和较窄的颈部136。

现在回到图2,转盘66的两个梭子滑架140被示出为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从转盘平台68向上延伸的柱142上。图8更详细地示出梭子滑架140中的一个。梭子滑架140具有与梭子滑架旋转轴线RASC对准的柱144,该梭子滑架旋转轴线限定梭子滑架140的纵向轴线。孔146的尺寸设计成可自由旋转地接收转盘平台68的相应的一个柱142。一组十个辐条148从柱144在侧向上辐射延伸。辐条148在它们之间限定凹槽152。每个辐条148具有一对突起156,该对突起156沿着其纵向长度的接合部分157延伸,并且不沿着旁路部分158延伸(该旁路部分沿着纵向长度的另一部分延伸),从而使得梭子滑架140具有垂直于梭子滑架旋转轴RASC的不同轮廓。辐条148的数量可按如下所述方式选择。

再次回到图2,具有两个可压缩凸缘的柱间隔件160被示出为定位在每个梭子滑架140的柱144的上方。梭子引导件164被固定到转盘平台68并且具有槽口168,该槽口168对应于转盘平台68的装载槽口128。两个总体上为圆形的齿轮腔172沿着梭子引导件164的外部区域定位在槽口168之间,并且尺寸比梭子滑架140的侧向轮廓略大。梭子引导件164的厚度对应于梭子滑架140的辐条148的厚度。

基部梭子支撑件176固定到底座28的柱上,并具有带凹口的环180,该带凹口的环180支撑在梭子引导件164和梭子滑架140下方。带凹口的环180沿其内圆周具有一组14个凹口184。

盖32具有中心孔186,该中心孔186在转盘66上方对准并且多个梭子站188(总共14个)围绕该中心孔186定位。每个梭子站188具有梭子凹口192,该梭子凹口192对应于基部梭子支撑件176的带凹口的环180中的凹口184中的一个并在其上方对准。梭子站188具有围绕每个梭子凹口192的大致平坦的支撑表面196。弓形的外部保持壁200沿着支撑表面196的外部侧边缘与每个梭子站188相接。另外,内部保持壁204沿梭子站188的内部圆周在梭子凹口192之间桥接。

支撑柱208从盖32向上延伸并支撑在中心孔186上方延伸的引导臂212。引导臂212在其远端处具有股线引导件216,该引导件216大致位于中心孔186的中央,并由限定引导通道224的两个弯曲叉件220制成。叉件220彼此接触,但是为柔性的并且可以在力的作用下被迫分开。

张紧器臂228经由张紧器臂铰链232铰接地连接到支撑柱208,并且具有与引导臂212的形状类似的形状,以在枢转到引导臂212上方时与其大致匹配。螺旋弹簧236偏置张紧器臂228以使其离开中心孔186向上枢转。位于引导臂212的顶表面上的张紧器臂锁240接合张紧器臂228的底表面上的相应特征,以限制张紧器臂228向上枢转。张紧器臂228在其远端处具有摩擦抓持器244。摩擦抓持器244具有柔性的弹性细长构件,该构件抵靠张紧器臂228的远端定位,但是可以在力的作用下被推离离开张紧器臂228。股线夹具248在邻近摩擦抓持器244处铰接地连接到张紧器臂228上。当夹具锁252向下枢转到闭合位置时,股线夹具248一侧的夹具锁252接合张紧器臂228一侧的脊状部256,但是可以偏置离开脊状部256以使夹具锁252能够向上枢转到打开位置。当股线夹具248向上枢转到打开位置时,张紧器臂228可以可释放地固定到张紧器臂锁240。股线夹具248下侧的入口260装配在摩擦抓持器244的下方并且当股线夹具248经由夹具锁252被锁定在闭合位置时,迫使张紧器臂锁240释放张紧器臂228。

现在参考图1、图2和图9,示出线轴梭子264。线轴梭子264具有梭子主体268,该梭子主体268具有从其壁延伸的一对弹性的柔性安装柱272。安装柱272离开彼此成定角度,并在其远端处具有带斜角边缘的突起,以保持预装载的线轴276安装在其上。当线轴276安装在其上时,突起的带斜角边缘使安装柱272朝向彼此移动。在将线轴276安装到安装柱272上之前,线轴276预装载有柔性材料股线(以277示出)。在将线轴276放置在安装柱272上之后,安装柱272移动分开,并且该突起限制线轴276与安装柱272的分离。线轴276具有带齿凸缘280,其齿抵靠在弹性的柔性张紧构件284上。张紧构件284阻碍带齿凸缘280的齿通过并因此阻碍线轴276在安装柱272上的旋转,但是当将阈值扭矩施加到线轴276时允许其旋转。股线分配器引导件288在线轴276上方延伸并具有引导孔292。通过将安装柱272挤压在一起而以使得安装柱272的突起与线轴276的通孔对准,可将线轴276从安装柱272移除。梭子轴296从梭子主体268的下侧延伸,并且侧向轮廓是圆形的。梭子轴296具有增大的轴中间部分300和在其远端处的具有圆形边缘的盘形脚部304。

现在将参考图1至图10D描述编织机的工作。

在准备过程中,张紧器臂228的股线夹具248通过其向上枢转而打开。预装载的线轴276被放置在每个线轴梭子264上,并且卷绕在其周围的股线的松散端部被插入通过股线分配器引导件288的引导孔292、插入通过股线引导件216的通道224,并放置到张紧器臂228的摩擦抓持器244中。一旦所有股线的松散端部都已经插入到摩擦抓持器244中,则股线夹具248向下枢转以通过夹具锁252与脊状部256的接合而将其锁定。当股线夹具248被锁定,股线端部被牢固地夹持在摩擦抓持器244中。此外,入口260打开张紧器臂锁240,由此释放张紧器臂228并允许螺旋弹簧236向上偏置张紧器臂228以向股线施加张力。

图10A示出在准备好之后的梭子站188和转盘66的俯视图,其中单个线轴梭子264位于梭子站188a中的一个梭子站处。为了说明的目的,没有示出其他的线轴梭子,但是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可以由编织机20同时使用多达十二个线轴梭子。线轴梭子264的梭子主体268在梭子站188处搁置在盖32上,而梭子轴296由弓形外部保持壁200、内部保持壁204、梭子凹口192和基部梭子支撑件176内的凹口184围绕。线轴梭子264的梭子轴296通过与转盘平台68和梭子引导件164的周向边缘接触而在梭子站188处被限制在梭子凹口192和凹口184内。

当转盘66由驱动装置驱动时(即,最终通过曲柄把手40沿顺时针方向的转动驱动,如由图1中的箭头CW所示),梭子滑架140与转盘66一起旋转。当梭子滑架140在转盘平台68上自由转动时,梭子滑架140的辐条148与停放在梭子站188处的梭子轴296接合并啮合,从而使梭子滑架140相对于转盘66的旋转(即,顺时针旋转)沿相反的方向(即,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所示,线轴梭子264位于梭子站188a处。梭子滑架的辐条的周长和数量以及梭子站的间距被选择成使得梭子滑架140每隔一个凹槽152在梭子站188处与梭子轴296对准。

为了说明的目的,假设在所示的位置中,致动器齿轮72处于正确的取向以下压升降器92的升降器触发器112,由此使得入口100向上枢转。

图11A示出在线轴梭子264被升降器92升高之前线轴梭子264相对于相邻的梭子滑架140a的位置。可以看出,梭子轴296位于梭子滑架140a的凹槽152内,并且扩大的轴中间部分300与梭子滑架140的旁路部分158相邻,而不在突起156所达到的范围内。

图12A示出升降器92在接近梭子站188a处的线轴梭子264时的位置。为了便于理解,未示出梭子滑架140。线轴梭子264处于停放高度,其脚部304位于转盘平台68的下方。当升降器92的升降器触发器112未被压下时,由入口100的斜坡104和上部引导件108限定的通道与线轴梭子264的脚部304对准。

图12B示出升降器92在线轴梭子264处被致动器齿轮72枢转时的位置。紧接在升降器92枢转之前,斜坡104和上部引导件108上次将脚部304引导到入口100中。在图示的位置,致动器齿轮72的下压凸起88旋转成与升降器触发器112接触并下压升降器触发器112,使得入口100向上枢转并将线轴梭子264升高到平移高度,在该平移高度,线轴梭子264的脚部304已经穿过升降凹口116并位于转盘平台68的上方。倾斜的后边缘124即使当升降器92和转盘平台68稍微错位时也能够防止线轴梭子264卡在转盘平台68的边缘上。这被定时以使得当升降器92经过梭子站188时发生。

图12C示出升降器92刚好在它不再由致动器齿轮72枢转之后的位置。由于升降器92上的弹簧施加的偏置力的作用,入口100处于向下枢转的过程中。当转盘66正在顺时针(相对于俯视图)旋转时,先前升高到平移高度的线轴梭子264的脚部304相对于转盘平台68的升降凹口116离开梭子站188a移动,在平移高度,脚部304在转盘平台68的上方。

当线轴梭子264相对于转盘的平面PC被移动到平移高度(即,在转盘平台68的上方)时,如图11B中所示,扩大的轴中间部分300受到推动而通过梭子滑架140a的突起156接合到凹槽152内,以限制梭子轴296的侧向运动。线轴梭子264的主体268在平移高度处升高到内部保持壁204的上方,使得线轴梭子264能够离开梭子站188a移动。

图10B示出在其顺时针旋转之后的转盘66。在线轴梭子264升高到转盘平台68上方之后,转盘66的进一步旋转导致梭子滑架140与停放在其他梭子站188(未示出)处的其他线轴梭子264的其他梭子轴296接触,并且结果逆时针旋转。梭子滑架140的辐条148在其旁路部分158中的表面有利于与梭子轴296的滚动接合和脱离接合。当梭子滑架140旋转时,由梭子滑架140a的突起156接合的线轴梭子264在梭子引导件164的齿轮腔172内的偏心路径上从梭子站188a移动,并通过与柱间隔件160邻接而在取向上稳定。

图10C示出在其进一步顺时针旋转之后的转盘66,其中已经升高到转盘平台68上方的线轴梭子264已经经由梭子滑架140a相对于转盘66的逆时针旋转而平移。

图10D示出了进一步旋转之后的转盘66。此时,线轴梭子264被示出为位于梭子站188f处,即在其初始梭子站188a之后的第五个梭子站188处。此时,在转盘66的旋转中,相应的致动器齿轮72的下压凸起88不与相应的升降器92的升降器触发器112对准。结果,入口100处于图12A中所示的较低位置。当线轴梭子264的脚部304从转盘平台68滑出并进入升降凹口116内时,其由转盘平台68下方的上部引导件108向下推动,从而使线轴梭子264返回到停放高度。在停放高度,梭子滑架140a的突起156不再接合扩大的轴中间部分300,因为它位于辐条148的旁路部分158附近。因此,线轴梭子264保持“停放”在梭子站188f处,直到它稍后被梭子滑架140中的一个梭子滑架再次拾取。

应理解,一个或多个线轴梭子264将停放在中间梭子站188处,使得由线轴梭子264分配的股线编织在一起以形成编织绳带。转盘66随后的进一步旋转使得梭子滑架140a在梭子站188j处(如果在那里有线轴梭子的话)拾取上次未被选择的线轴梭子264。当编织机被操作时,每个梭子滑架140a、140b继续这种选择性地移动上次未被选择的线轴梭子的模式。

当每个线轴梭子264移动并且其分配的股线被编织时,其分配的股线上的张力增加到足以克服使线轴梭子264释放更长股线所需的阈值。由螺旋弹簧236施加在张紧器臂228上的扭转力不足以使所有线轴梭子264的股线一起同时分配,但是由于线轴梭子264各自的运动,股线从线轴梭子264延伸,编织绳带的长度增加,且张紧器臂228在螺旋弹簧236的力作用下枢转,以保持被编织的绳带被绷紧。

当确定已经形成适当长度的绳带时,编织机的操作停止。

图13示出端接器插头400,其用于夹持由编织机20形成的绳带的松散股线端部。端接器插头400是套筒402,其具有向内指向的一个或多个钉桩404。压缩凹口408沿着套筒402的一部分延伸,并且锁定凹槽412至少部分地围绕套筒402延伸。

端接器插头400被夹持在编织绳带的股线的松散的端部上,邻近绳带引导件216并被挤压,使得股线可以被切割而其不会散开。然后将端接器插头400固定在靠近股线夹具248的绳带周围并挤压,此后可以打开股线夹具248,并切割多余的股线长度。

虽然使用钉桩来通过端接器插头与编织绳带的股线接合,可以采用其他股线接合特征来接合编织绳带的股线。

图14A和图14B分别示出母绳带端接器416和公绳带端接器420。母绳带端接器416和公绳带端接器420都具有开口424,该开口尺寸设计成容纳端接器插头400。另外,开口424具有与端接器插头400的锁定凹槽412配合的内部脊状部(未示出),以便将端接器插头400锁定在其中。母绳带端接器416具有环形突起428,该环形突起428具有圆周肋状部,该圆周肋状部被接收在母绳带端接器416的开口424内并且与其中的圆周凹槽432接合,以将公绳带端接器420与母绳带端接器420可释放地联接。

图15示出使用编织机20制成并且使用端接器插头400、母绳带端接器416和公绳带端接器420端接的首饰物品,其为手环500的形式。如所示,编织绳带504牢固地连接到母绳带端接器416和公绳带端接器420,然后母绳带端接器416和公绳带端接器420可以联接在一起以闭合手环500。

虽然端接器插头400被示出为具有围绕其外表面的锁定凹槽412,该锁定凹槽412接合在母绳带端接器416和公绳带端接器420的开口424内的脊状部或其他特征,但是可以在绳带端接器插头和绳带端接器上形成其他对应的接合特征以将端接器插头固定在其开口中。

可以通过将装载槽口128中的一个与空闲的梭子站188对准、将要部署的线轴梭子264的脚部304插入到装载槽口128中并将线轴梭子264滑向并进入空闲的梭子站188而将线轴梭子264部署在编织机20中。可以使用相反的过程将线轴梭子264从编织机20移除。

图16示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公绳带端接器604和母绳带端接器608的扣接件600。公绳带端接器604具有内部凹部612,其中接收端接器插头616。端接器插头616类似于图13的端接器插头400,并具有一组钉桩620。公连接器624环绕内部凹部612并具有较厚的轴环。绳带通孔628与内部凹部612对准。母绳带端接器608类似地具有由母连接器632环绕的内部凹部。母连接器632也具有较厚的轴环,使得公绳带端接器和母绳带端接器608能够卡扣配合在一起,但是能够在阈值分离张力的作用下从彼此释放。第二端接器插头616装配在母绳带端接器608内。母绳带端接器608内的绳带通孔636与内部凹部对准。

为了部署扣接件600,公绳带端接器604和母绳带端接器608被分开,并且内部凹部612中不放置端接器插头616(如果有的话)。然后将编织绳带的松散端部穿过绳带通孔628插入、通过内部凹部612并通过公连接器624离开。然后将端接器插头616放置在编织绳带的松散端部周围并且压在一起以将端接器插头616插入到内部凹部612中。当由端接器插头616保持的编织绳带被拉回到公绳带端接器604之外时,端接器插头616摩擦配合在内部凹部612内并将编织绳带的松散股线夹在其中。编织绳带的另一端的松散股线可以类似地经由绳带通孔636插入到母绳带端接器608的内部凹部中。在将端接器插头616压到松散股线上时,将端接器插头616插入到母绳带端接器608的内部凹部中,并且将编织绳带拉回到母绳带端接器608之外,以将端接器插头616摩擦配合在内部凹部内。从公绳带端接器604和母绳带端接器608延伸出的任何松散股线都被切断。公绳带端接器604的公连接器624被插入到母绳带端接器608的母连接器632中,直到增厚的轴环相互接合,从而将公绳带端接器604和母绳带端接器608牢固地保持在一起。当需要打开扣接件600时,使用足够的力将公绳带端接器604和母绳带端接器608拉开,以使公连接器624能够从母连接器632中拉出,从而公绳带端接器604和母绳带端接器608可以分开。

图17示出在使用期间的编织机20,其编织多个柔性材料股线277以形成编织绳带504。可以看出,多个柔性材料股线277已经彼此交叉以进行交织。

尽管上述编织机采用张紧器臂来牵引股线,但是也可以采用其他股线牵引器来从线轴上牵引线股。例如,股线的松散端部可以固定到与弹性带联接的夹具上,该弹性带将夹具从线轴撤回。

股线引导件可以是限定引导股线通过的通道的任何设计,例如铰接的环路。

可以通过提供图案模式来实现各种图案的编织,所述图案模式指示相关梭子站应布置什么颜色或类型的股线,或者甚至是否应该保留一些梭子站空闲。通过不从特定线轴梭子拉出股线以由股线牵引器接合、通过从线轴梭子移除线轴,或通过从编织机中移除线轴梭子,编织机可用于编织具有较少股线的绳带。

应理解,齿轮传动比、梭子站的间距、一个或多个梭子滑架的尺寸等都可以改变。

尽管本文描述和示出的编织机具有两个梭子滑架,但是编织机可以构造成具有一个梭子滑架或者三个或更多个梭子滑架。

虽然线轴梭子264被示出为被配置成用于保持线轴276,但是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的是,线轴梭子264可以更广义地称为股线梭子264,并且股线梭子可以按任何合适方式配置成保持柔性材料股线277。例如,柔性材料股线277可以直接卷绕在带凸缘的圆柱形轴上,该圆柱形轴是可旋转的并且从梭子主体268延伸而不是使用安装柱272。这样轴可以广义地被称为股线保持器。类似地,因为线轴264被安装到线轴梭子264的安装柱272,所以安装柱272也可以一起被称为股线保持器。

尽管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已经示出了股线牵引器被偏置以保持柔性材料股线277的张力,但是替代地编织机可以不设置股线牵引器,并且编织机自身可以不包括用于保持柔性材料股线277中的张力的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编织机的使用者可以在操作期间负责保持柔性材料股线277中的张力(例如,通过握住并轻轻地牵拉柔性材料股线277的端部来保持张力)。在一些实施例中,编织活动可以在不施加张力的情况下进行,由此形成较松散的编织物。

为了本公开的目的,术语“编织物”旨在被广义地解释为意指由以任何合适方式彼此上下交叉地交织的多个股线形成的任何绳带。该术语并不旨在限于交织股线的一种具体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还有更多可能的备选实施方式和变型,并且上述示例仅仅是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示例。因此,保护范围仅受到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