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试印花小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5236发布日期:2018-12-05 20:05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试印花小样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染纺织行业辅助生产设备,特别是CⅢ面料的小样制作的中试印花小样机。



背景技术:

为了研发CⅢ面料产品,生产样品需在大车上生产,且每个样品使用的纱线最低在350米、且准备生产时间在2个小时左右,占用人员需要6人,效率低,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试小样机,适用于CⅢ面料,采用厚薄一致的聚氨酯导带,与小样织机用的经轴,贴合生产实际,符合小样工艺生产需求,纱线涨力稳定贴近大车生产,提高了样品生产效率,并且减轻了劳动强度,使操作更加便捷,实现了多品种,多样化打样方式,高效便捷,节省人工、成本的同时,也保证样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试印花小样机,包括主动经轴支架,步进电机,同步带传动系统,第一半轴及第一轴承座,主动经轴,第一经轴快速接头,导带支架,聚氨酯导带,纱线,被动经轴,第二半轴及第二轴承座,刹车系统,被动经轴支架;其中第一半轴、第一轴承座和第一经轴快速接头安装在主动经轴支架上,第二半轴、第二轴承座和第二经轴快速接头安装在被动经轴支架上。

其中,步进电机安装在主动经轴支架上。

其中,聚氨酯导带固定在导带支架上。

其中,刹车系统安装在被动经轴支架上。

其中,第一、二经轴快速接头内设弹簧。

其中,刹车系统通过气缸制动。

本实用新型的中试小样机,可以实现:

1)提高中试车间CⅢ面料样品生产效率,减少纱线浪费,CⅢ小样机应运而生;在CⅢ小样机上生产每个样品需用纱线12米,纱线节约338米,人员仅需3人就可以操作,准备生产1个样品的时间在1个小时就可完成,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并且贴近于大车生产。

2)在于把生产样品原先需要在大车实验改变为在此小样机上实验;且在小样机上,纱线的张紧通过步进电机的牵引张紧,可实现张力大小的可控、均匀、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中试印花小样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只是用于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内容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然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和应用。

如附图1所示,中试小样机,包括主动经轴支架1,步进电机2,同步带传动系统3,第一半轴及第一轴承座4,主动经轴5,第一经轴快速接头6,导带支架7,聚氨酯导带8,纱线9,被动经轴10,第二半轴及第二轴承座11,刹车系统12,被动经轴支架13;其中第一半轴、第一轴承座4和第一经轴快速接头6安装在主动经轴支架1上,第二半轴、第二轴承座11和第二经轴快速接头6安装在被动经轴支架13上。步进电机2安装在主动经轴支架1上。聚氨酯导带8固定在导带支架7上。刹车系统12安装在被动经轴支架13上。

具体的,主动经轴5和被动经轴10是可拆卸的。主动经轴5与第一半轴及第一轴承座4、第一经轴快速接头6,以及被动经轴10与第二半轴及第二轴承座11、第二经轴快速接头6均采用销轴轴孔形式安装;第一、二经轴快速接头6内置弹簧,通过拉动第一、二经轴快速接头6的手柄可使第一、二经轴快速接头6与主动经轴5或被动经轴6的销孔在主动经轴5或被动经轴10的轴向方向上向远离主动经轴5或被动经轴10的方向移动,第一半轴及第一轴承座4或第二半轴及第二轴承座11与主动经轴5或被动经轴10脱开,实现安装或拆卸主动经轴5和被动经轴10。被动经轴10初始时缠绕着纱线9,纱线9经过聚氨酯导带8缠绕到主动经轴5上,主动经轴5在步进电机2的牵引下转动使纱线张紧,获得预定的张力,操作人员用对纱线进行印花。

具体的工作方式为:把缠绕纱线9的被动经轴10固定到图示位置,操作人员手动把纱线9的线头拉出固定到主动经轴5上,启动步进电机2的电源控制按钮,步进电机2转动牵引纱线9缠绕到主动经轴5上,由于刹车系统12的制动作用,被动经轴10不转动,纱线9在主动经轴5的牵引下被拉紧,当步进电机2转动到设定转数时停止,纱线9张紧过程实现,操作人员对其进行下一步骤的印花上浆工序。

尽管为了说明的目的,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中公开的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等的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且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产品各个部门和方法中的各个步骤,可以以任意组合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因此,对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并非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受以上实施方式的限制,而是由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进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