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洗机初洗废水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9770发布日期:2019-01-05 00:11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洗机初洗废水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料清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水洗机初洗废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核心内容,且衣排在第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布料的颜色和图案需要通过印染才能附着在其上,印染后需要将布料清洗,以此去除布料上的化学助剂残留。目前,公告号为CN20615737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节能高效的松式绳状水洗装置,包括平幅进布架、平洗槽、第一轧车、堆置箱、第二轧车、绳状水洗机、绳状水洗加热箱、第三轧车、退捻机、烘干机和落布架;所述堆置箱包括堆置箱,所述堆置箱上设置有六角辊,所述堆置箱内设置有“J”形储布槽、导布环和尼龙辊,所述储布槽为斜面结构,所述导布环为中空环形。

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堆置箱将布料堆置成绳状织物并进行初步浸渍轧洗,然后进入绳状松式水洗机内进行冷水水洗,再进入绳状水洗加热箱进行热水水洗,最后在烘干机内进行烘干,以此完成布料的清洗工作。但上述方案中,布料从堆置箱中向前传输时,会经过第二轧车的挤压,以此将布料内的废水挤出,但缺少对废水的处理,若直接排放容易污染环境;且废水内含有可利用的清洁液,直接排放的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洗机初洗废水回收装置,能回收处理布料上的废水,提高资源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洗机初洗废水回收装置,包括机架和用于初步清洗布料的堆置箱,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传输布料的传输组件,所述堆置箱与所述机架固定,所述堆置箱上开设有供布料进出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机架堆置箱一侧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回收组件,所述回收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以挤压布料的下筒和上筒,所述支架上还固定有供废水流入所述出料口的回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架上安装传输组件以传输布料,并在堆置箱上开设进料口和出料口以供布料进出;又在堆置箱一侧安装支架,并在支架安装由下筒、上筒和回流板组成的回收组件,下筒和上筒均与支架转动连接,且上筒位于下筒上侧,布料从下筒和上筒间经过时,布料上的水分被挤出,并沿固定在支架上的回流板滑落至出料口内,在堆置箱内得到二次利用,从而实现对布料上的废水的回收,提高资源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升降部件,所述升降部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架顶部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有滑块,所述支架上开设有供所述滑块滑移的滑槽,所述上筒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架上安装由气缸和滑块组成的升降部件,并在支架两侧开设滑槽以供滑块滑移,气缸固定在支架顶部,且滑块与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气缸启动时,滑块在气缸的驱动下沿滑槽上下滑移,以此实现对上筒高度的调节,使得下筒和上筒适用厚度不同的布料,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上固定有滑轨,所述滑块两侧开设有与所述滑轨滑移配合的条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槽上设置滑轨,在滑块两侧开设条形槽,滑轨与条形槽滑移配合,滑轨的设置限制了滑块的滑移方向,避免了滑块产生偏移,从而确保上筒的正常运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靠近所述堆置箱的一侧固定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高于所述回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架靠近堆置箱的一侧上固定一根限位杆,限位杆位于回流板上侧,布料经过限位杆进入上筒和下筒之间,限位杆的设置起到支撑并抬高布料的作用,避免布料上挤出的废水被未进入上筒与下筒之间的布料吸收,从而实现废水的顺利回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堆置箱上设有清洗组件,所述清洗组件包括与所述堆置箱连通的进水管和进料管,所述堆置箱底部开设有排水口,所述堆置箱底部还设有供废水排出的水槽和封堵所述排水口的排水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堆置箱上设置由进水管、进料管、排水口和排水部件组成的清洗组件,进水管和进料管均与堆置箱内部相通,用于填充清洗液以确保布料的浸洗效果;排水口、水槽和排水部件用于将初洗废水及时排出,以此确保堆置箱内的清洗液的干净程度,从而提高初洗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部件包括与所述堆置箱转动连接的翻板,所述翻板一端嵌设有磁块以封闭所述排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水部件设置成翻板和磁块的组合,翻板转动连接在排水口一侧,磁块嵌设在翻板一端,当翻板与堆置箱底部贴合时,磁块吸附在堆置箱上,将翻板固定,并将排水口封闭,从而控制排水口的开闭,便于废水的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板上固定有封堵所述排水口的橡胶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翻板上安装橡胶块,橡胶块与翻板上表面固定,当翻板封闭排水口时,橡胶块周侧与排水口紧密抵触,清洗液难以从排水口与翻板之间漏出,以此避免堆置箱内的清洗液漏出,减少清洗液的损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堆置箱底部固定有弯折架,所述弯折架一端与翻转后的所述翻板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堆置箱底部安装弯折架,弯折架一端与堆置箱固定,另一端弯折延伸至翻板下方,当翻板与堆置箱脱离接触时,翻板与弯折架抵触,以此实翻板倾斜设置,以便废水沿翻板快速流出,提高废水的排出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输组件包括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以便布料传输的主动辊和传输辊,所述机架上还固定有驱动所述主动辊转动的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传输组件设置成主动辊、传输辊和电机的组合,主动辊和传输辊均与机架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电机驱动主动辊转动,以此带动布料前进,传输辊用于提升布料的张力,从而确保布料平稳传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与所述主动辊之间安装有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包括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辊上同轴固定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套设有皮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由主动轮、从动轮和皮带组成的传动部件,主动轮套设在电机的输出轴上,从动轮与主动辊同轴固定,当电机启动时,主动轮随之转动,从动轮在皮带的传动作用下随之转动,从而带动主动辊传动,实现电机与主动辊之间的传动,确保布料的平稳传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机架上安装传输组件以传输布料,并在堆置箱上开设进料口和出料口以供布料进出,又在支架上安装由下筒、上筒和回流板组成的回收组件,下筒和上筒均与支架转动连接,且上筒位于下筒上侧,废水在布料经过下筒和上筒时被挤出,并沿回流板进入堆置箱内,从而实现对布料上的废水的回收,提高资源利用率;

2、在滑槽上设置滑轨,在滑块两侧开设条形槽,滑轨与条形槽滑移配合,滑轨的设置限制了滑块的滑移方向,避免了滑块产生偏移,从而确保上筒的正常运转;

3、将排水部件设置成翻板和磁块的组合,翻板转动连接在排水口一侧,磁块嵌设在翻板一端,当翻板与堆置箱底部贴合时,磁块吸附在堆置箱上,以此利用翻板封闭排水口,从而实现对排水口的开闭的控制,便于废水的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 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堆置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回收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堆置箱;111、进料口;112、出料口;113、观察口;12、导布杆;13、固定杆;14、挡帘;2、传输组件;21、主动辊;22、传输辊;23、电机;24、传动部件;241、主动轮;242、从动轮;243、皮带;3、压紧组件;31、横杆;32、固定板;33、压辊;4、清洗组件;41、进水管;42、进料管;43、滚筒;44、排水部件;441、翻板;442、磁块;443、橡胶块;444、弯折架;445、把手;45、水槽;5、支架;51、滑槽;52、滑轨;6、回收组件;61、下筒;62、上筒;63、升降部件;631、气缸;632、滑块;64、回流板;65、导布环;7、限位杆;8、限位滚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水洗机初洗废水回收装置,包括机架1和放置在机架1下方的堆置箱11。机架1上安装有四根导布杆12和传输组件2以传输布料,导布杆12安装在机架1一侧,四根导布杆12沿布料传输方向排列分布,布料依次绕过四根导布杆12进入传输组件2上进行传输;导布杆12的设置将布料展开,依次确保布料顺利传输。

传输组件2包括主动辊21、传输辊22、电机23和传动部件24。主动辊21安装在机架1顶部,其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机架1转动连接。传输辊22安装在主动辊21一侧,且传输辊22的高度低于主动辊21,以此提高布料的张力,便于传输。电机23安装在主动辊21与传输辊22之间,并与机架1固定。结合图2所示,传动部件24包括主动轮241、从动轮242和皮带243。主动轮241套设在电机23的输出轴上并与输出轴固定;从动轮242安装在主动辊21一端,且从动轮242与主动辊21同轴固定;皮带243套设在主动轮241和从动轮242上,当电机23启动时,主动轮241随之转动,从动轮242在皮带243的传动作用下随之转动,从而带动主动辊21传动,实现电机23与主动辊21之间的传动。

如图1所示,机架1上安装有用于压紧布料的压紧组件3,压紧组件3包括横杆31、固定板32和压辊33。横杆31呈细直的圆柱状结构,其两端分别与机架1的两侧转动连接。固定板32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其一端套设在横杆31上并与横杆31焊接在一起,另一端延伸向主动辊21;且固定板32有两块,分别安装在横杆31两端。压辊33呈圆柱状,其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固定板32转动连接,压辊33底部与经过主动辊21的布料抵触,以此将布料压紧,避免布料传输时发生偏移或歪斜,从而确保布料的传输。

如图1、图3所示,堆置箱11内部中空且截面呈U形,其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料口111和出料口112以便布料进出,进料口111位于堆置箱11靠近主动辊21的一侧。堆置箱11上安装有清洗组件4,清洗组件4包括进水管41、进料管42、排水口和排水部件44。进水管41和出水管均与堆置箱11内部相通,用于填充清洗液,从而确保布料的浸洗效果;排水口开设在堆置箱11底部,用于将初洗的废水排出。

排水部件44包括翻板441、磁块442和弯折架444,其中,翻板441为长方形的薄板,翻板441一端与堆置箱11底部铰接;磁块442嵌设在翻板441另一端,当翻板441与堆置箱11底部贴合时,磁块442吸附在含铁的堆置箱11上,将翻板441固定,从而将排水口封闭。翻板441下表面上固定有把手445,以便操作人员翻转翻板441。翻板441上还安装有一橡胶块443,橡胶块443呈长方体形,由橡胶制成,且橡胶块443与翻板441上表面固定。当翻板441封闭排水口时,橡胶块443周侧与排水口紧密抵触,以此避免堆置箱11内的清洗液漏出,减少清洗液的损耗。弯折架444呈L形,其一端与堆置箱11底部固定,另一端弯折延伸至翻板441下方,当翻板441与堆置箱11脱离接触时,翻板441与弯折架444抵触,以此实翻板441倾斜设置,以便废水沿翻板441快速流出,提高废水的排出速度。堆置箱11下侧还设置有一个用于收集排水口排出的废水的水槽45,水槽45将废水导向污水处理站等处,以此避免废水乱排乱放、污染环境。

堆置箱11上还开设有一个观察口113,观察口113与堆置箱11内部相通以便操作人员观察堆置箱11内的清洗情况,及时更换清洗液。堆置箱11内还安装有多个滚筒43,滚筒43两端转动连接在堆置箱11内壁上,且多个滚筒43排列分布。布料在传输过程中依次卷绕在多个滚筒43上,最终从出料口112传输至下一工序,而滚筒43的设置延长了布料在堆置箱11内清洗的时间,提高了初步的清洗效果。

如图1所示,堆置箱11一侧放置有一个支架5,支架5上半部分两侧封闭,中部贯通;支架5的底部与水槽45固定,且支架5上安装有回收组件6,结合图4所示,回收组件6包括下筒61、上筒62和回流板64。下筒61呈圆柱状,其两端分别与支架5两侧侧壁转动连接。上筒62与下筒61形状一致,位于下筒61上侧,且支架5上安装有用于调节上筒62高度的升降部件63,升降部件63包括气缸631和滑块632。支架5两侧侧壁上开设有滑槽51,滑槽51沿支架5的高度方向延伸至下筒61与支架5连接处上方。气缸631有两个,两个气缸631分别固定在支架5顶部的两侧,与两侧滑槽51一一对应。滑块632为长方体形,其两侧开设有条形槽,条形槽的长度方向与滑块632的高度方向一致,且滑槽51内固定有滑轨52,条形槽与滑轨52滑移配合,以此实现滑块632与滑槽51的滑移连接。滑块632顶部与气缸631的活塞杆相连,当气缸631启动时,滑块632在气缸631的驱动下沿滑槽51上下滑移,以此实现对上筒62高度的调节。回流板64倾斜安装在支架5靠近堆置箱11的一侧,且回流板64高度较高的一端与下筒61圆周面相接,以便布料上的废水流入,废水沿回流板64倾斜的表面流至出料口112内,最终进入堆置箱11内。

如图1、图4所示,回流板64上还安装有一个导布环65,导布环65呈环形,且导布环65底部与回流板64固定,布料经过导布环65时由展开状态逐渐汇聚成绳状,此时布料上的清洗废水被大量挤出,废水沿回流板64回到堆置箱11中得以回收。

支架5两侧分别安装有限位杆7和限位滚筒8,限位杆7位于支架5靠近箱体的一侧,限位杆7两端与支架5固定,且限位杆7位于回流板64上侧,布料经过限位杆7进入上筒62和下筒61之间,限位杆7的设置起到支撑并抬高布料的作用,避免布料上挤出的废水被未进入上筒62与下筒61之间的布料吸收,从而实现废水的顺利回收。限位滚筒8位于支架5另一侧,且限位滚筒8两端与支架5转动连接,限位滚筒8的高度高于下筒61,以此抬高布料,避免布料沾染下筒61上挤出的废水。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布料经过导布杆12的展开后,在主动辊21的卷绕下不断向前传输,然后从堆置箱11的进料口111处进入堆置箱11内,并依次卷绕在多个滚筒43上,布料从出料口112经过导布环65并进入下筒61与上筒62之间,此时布料上的废水被挤出,并沿回流板64表面流至出料口112内,在堆置箱11内得到二次利用,从而实现对布料上的废水的回收,提高资源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