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纺织材料化学原料后处理浸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9768发布日期:2019-01-05 00:11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纺织材料化学原料后处理浸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尘织物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过滤纺织材料、玻璃纤维布、复合针刺毡经化学原料浸渍的后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高温过滤纺织材料,玻璃纤维机织布,复合针刺毡,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经各种化学原料深入渗透浸渍的后厨工序,高温过滤纺织材料的生产必须经过化学原料的处理来提高耐温性能,耐酸、耐碱及化学稳定性,改变过滤纺织材料的整体使用性能。

传统的浸渍设备,结构简单,由于多种化学原料配制混合经长时间运转会出现沉降现象,使过滤纺织材料的浸渍不均匀,浸渍槽小过滤纺织材料浸渍时间短,原料渗透不好经轧胶辊时还会经常出现打折,起皱现象,处理后的色差较大等,直接影响生产产品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纺织材料化学原料后处理浸渍设备,本设备可在过滤纺织材料表面均匀连续压制化学原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过滤纺织材料化学原料后处理浸渍设备,用于将过滤纺织材料浸渍在化学浸渍原料中,包括两个相互对压的轧胶辊、导向辊、浸渍槽和压辊,其中压辊设置在浸渍槽底部,所述浸渍槽内具有化学浸渍原料,所述导向辊和对压的轧胶辊设置在浸渍槽外部,且导向辊设置在轧胶辊和浸渍槽之间,过滤纺织材料进入浸渍槽并通过压辊压制在化学浸渍原料中,过滤纺织材料经过导向辊导向后,经过对压的轧胶辊后导出。

作为优选的,所述过滤纺织材料化学原料后处理浸渍设备还包括第一气缸,该第一气缸倒置的安装,两个所述轧胶辊上下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气缸的伸出端连接上方的轧胶辊,且上方的轧胶辊可由所述第一气缸带动使两个轧胶辊对压或分离。

作为优选的,所述过滤纺织材料化学原料后处理浸渍设备还包括第二气缸和支撑架,所述第二气缸倒置安装,第二气缸的伸出端连接支撑架,所述压辊安装在支撑架的底部,所述第二气缸可通过支撑架带动所述压辊进入浸渍槽或从浸渍槽内移出。

作为优选的,所述导向辊为均布辊。

作为优选的,所述过滤纺织材料化学原料后处理浸渍设备还包括接油板,所述接油板设置在过滤纺织材料移动路径的下方,所述接油板倾斜设置,接油板较高的一侧设置在轧胶辊出料侧,较低的一侧搭接在浸渍槽的顶部开口处。

作为优选的,所述压辊有两个,且两个压辊在过滤纺织材料移动方向上前后并别布置,使所述过滤纺织材料的部分行程在浸渍槽内的底部位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过滤纺织材料化学原料后处理浸渍设备还包括用于均匀分布化学化学浸渍原料的布液组件,该布液组件出液端口设置在浸渍槽的顶部开口上方。

作为优选的,所述布液组件包括原料配置槽、以及叶片设置在原料配置槽内部的搅拌器,所述原料配置槽底部设有与配置槽内部连通的输油管,该输油管的出油口位于浸渍槽顶部开口上方。

作为优选的,所述输油管上设有三通阀,该三通阀的一个开口为输油管管道清洗液导入口。

作为优选的,所述输油管的出油口为花洒头。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过滤纺织材料化学原料后处理浸渍设备通过压辊将过滤放置材料浸入到化学浸渍材料中,然后通过轧胶辊将化学浸渍材料压制在过滤纺织材料上,该设备可有效保证过滤材料浸渍过程中深入渗透,化学原料浸渍的均匀及饱和性,确保玻璃纤维布,复合针刺毡,浸渍后运行过程中经向纬向不出现偏移现象,达到过滤材料浸渍后处理的整体效果。

能够化学原料搅拌并能均匀输出、输送原料,由单主管多孔输出,解决化学原料在浸渍槽内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大浸渍槽双辊压布装置增加了过滤材料浸渍时间,极大提高了后处理过滤材料的浸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纺织材料化学原料后处理浸渍设备中布液组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纺织材料化学原料后处理浸渍设备中浸渍组件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00-原料配置槽,110-搅拌器,120-叶片,210-输油管,211-三通阀,212- 管道泵,220-花洒头,300-安装架,410-第一气缸,420-第一轧胶辊,430-第二轧胶辊,510-第二气缸,520-支撑架,530-压辊,610-浸渍槽,620-滚轮, 700-接油板,800-导布辊,900-均布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过滤纺织材料化学原料后处理浸渍设备,用于将过滤纺织材料浸渍在化学浸渍原料中,包括两个相互对压的轧胶辊、导向辊、浸渍槽610和压辊530,其中压辊530设置在浸渍槽610 底部,浸渍槽610内具有化学浸渍原料,导向辊和对压的轧胶辊设置在浸渍槽610外部,且导向辊设置在轧胶辊和浸渍槽610之间,过滤纺织材料进入浸渍槽610并通过压辊530压制在化学浸渍原料中,过滤纺织材料经过导向辊导向后,经过对压的轧胶辊后导出。

具体的,本装置主体为框架式的安装架300,在安装架300的右侧具有一个导布辊800,浸渍槽610设置在安装架300内的右侧,轧胶辊设置在安装内部的左侧,过滤纺织材料从导布辊800的上半周绕转后进入到浸渍槽610 内,然后通过压辊530将过滤纺织材料压制在浸渍槽610内的化学浸渍原料中,再通过均布辊900后进入到对压的轧胶辊,通过轧胶辊对压后向上移出本装置。

本过滤纺织材料化学原料后处理浸渍设备通过压辊530将过滤放置材料浸入到化学浸渍材料中,然后通过轧胶辊将化学浸渍材料压制在过滤纺织材料上,该设备可有效保证过滤材料浸渍过程中深入渗透,化学原料浸渍的均匀及饱和性,确保玻璃纤维布,复合针刺毡,浸渍后运行过程中经向纬向不出现偏移现象,达到过滤材料浸渍后处理的整体效果。

过滤纺织材料化学原料后处理浸渍设备还包括第一气缸410,该第一气缸410倒置的安装,两个轧胶辊上下并列设置,第一气缸410的伸出端连接上方的轧胶辊,且上方的轧胶辊可由第一气缸410带动使两个轧胶辊对压或分离。过滤纺织材料化学原料后处理浸渍设备还包括第二气缸510和支撑架 520,第二气缸510倒置安装,第二气缸510的伸出端连接支撑架520,压辊 530安装在支撑架520的底部,第二气缸510可通过支撑架520带动压辊530 进入浸渍槽610或从浸渍槽610内移出。

第二气缸510可带动压辊530进入到浸渍槽610内,如果不需要使用本装置时,可通过第二气缸510将压辊530从浸渍槽610内取出,方便压辊530 和浸渍槽610清洗和更换。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气缸410带动第一轧胶辊420上、下移动,调整第一轧胶辊420和第二轧胶辊430对压的压力,或者将第一轧胶辊420从第二轧胶辊430上移开。

导向辊为均布辊900。

过滤纺织材料化学原料后处理浸渍设备还包括接油板700,接油板700 设置在过滤纺织材料移动路径的下方,接油板700倾斜设置,接油板700较高的一侧设置在轧胶辊出料侧,较低的一侧搭接在浸渍槽610的顶部开口处。过滤纺织材料通过浸渍槽610后,化学浸渍原料在过滤纺织材料上并被带出浸渍槽610,化学浸渍原料滴落到接油板700后,可通过接油板700流入到浸渍槽610内,避免化学浸渍原料浪费。

压辊530有两个,且两个压辊530在过滤纺织材料移动方向上前后并别布置,使过滤纺织材料的部分行程在浸渍槽610内的底部位置。过滤纺织材料经过浸渍槽610底部,可对浸渍槽610内部的化学浸渍原料起到一定的搅拌作用。

过滤纺织材料化学原料后处理浸渍设备还包括用于均匀分布化学化学浸渍原料的布液组件,该布液组件出液端口设置在浸渍槽610的顶部开口上方。布液组件能够化学原料搅拌并能均匀输出、输送原料,由单主管多孔输出,解决化学原料在浸渍槽610内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大浸渍槽610双辊压布装置增加了过滤材料浸渍时间,极大提高了后处理过滤材料的浸渍效果。

布液组件包括原料配置槽100、以及叶片120设置在原料配置槽100内部的搅拌器110,原料配置槽100底部设有与配置槽内部连通的输油管210,该输油管210的出油口位于浸渍槽610顶部开口上方。

输油管210上设有三通阀211,该三通阀211的一个开口为输油管210 管道清洗液导入口。

输油管210的出油口为花洒头220,可均匀布置液流下落。

原料配制槽是由304不锈钢制作,槽内的搅拌器110旋转杆、叶片120 均由304不锈钢制作,每80转/min不停搅拌。

原料配制槽原料出口有两个截止阀,中间是三通连接一阀门可将剩余原料放出及清洗料槽,阀门均为不锈钢球阀。输油管210内采用不锈钢管道泵 212是将化学原料配制槽的浸渍剂输送到浸渍槽610,每次关机后管道泵212 须用水冲洗。输送化学浸渍剂管道均由输油管210输送到浸渍槽610的花洒头220,花洒头220会把原料均匀分布到浸渍槽610内。

两个压辊530是将需处理的过滤纺织材料压到有化学浸润剂的浸渍槽 610内,压辊530是采用304不锈钢制作,两侧各有不锈钢球面轴承,使压布辊随着过滤材料的运行进行转动。

浸渍槽610侧面有一排污阀,底部有四个滚轮620,将压辊530提升后可将浸渍槽610拉出来清理。

在浸渍槽610上端有一均布辊900由304不锈钢制作均布辊900,均布辊900要与轧胶辊下面的不锈钢辊表面高度平行,使过滤材料进入轧胶辊时不打折、不起皱。第二轧胶辊430采用不锈钢材质由变频电机调节传动,不锈钢辊表面抛光,且有工艺要求的挠度。第一轧胶辊420和第二轧胶辊430 的胶辊采用15mm原胶制作,两端各有返回试气动气缸,对胶辊可以起降,并且在过滤材料处理可调整气缸压力,对产品化学原料工艺要求的固含量进行调整。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