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柔非织造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4074发布日期:2019-01-13 16:11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柔非织造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织造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柔非织造布。



背景技术:

非织造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它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非织造布的柔软度要求越来越高,已知天丝纤维和蚕丝纤维制成的布在柔软度上有极大改善,不过天丝纤维,尤其是蚕丝纤维的售价也比较高,且制备过程条件更为严苛,对设备和环境都有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天丝或蚕丝非织造布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触感柔软、更耐用、成本较低的超柔非织造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柔非织造布,非织造布包括连接区,设置在连接区内的若干加固区和加柔区,连接区总面积占非织造布总面积的40-60%、加固区总面积占非织造布所面积的35-55%,加柔区占非织造布总面积的3-10%。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区重要用于为非织造布提供柔滑质地,加固区用于提高非织造布的耐用性,增加纤维间的抱合力,加柔区用于进一步增加非织造布的光滑度,连接区与加柔区的区别在于,加柔区可以使用质地更柔软,市价更昂贵的纤维,而连接区主要使用性价比较高的具有柔滑质地的纤维,三种功能区域均匀分布,可以得到触感柔软、更耐用、且成本较低、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非织造布。

优选地,连接区的面积占比为50%,所述加固区的面积占比为45%,所述加柔区的含量为5%。

优选地,连接区由天丝纤维组成,加固区由PET纤维组成,加柔区由蚕丝纤维组成。

天丝纤维兼具普通型粘胶纤维优良的吸湿性、柔滑飘逸性、舒适性等优点外,克服了普通粘胶纤维强力低,尤其是吸湿性弱的缺陷,它的强力几乎与涤纶相近,不过,天丝纤维的抱合力差,是非永久性卷曲;且纤维和机械间摩擦系数小,造成纤维蓬松,棉卷容易粘卷,成网较困难;刚性强,但回弹性差,纤维容易受损伤。

蚕丝手触柔软而有弹性,精炼脱胶后的练丝,表面平滑均匀,光洁雅致,是多孔性蛋白质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散湿性能和含气、透气性能。蚕丝纤维的缺陷是长期保存或暴晒,容易引起黄变和脆化,丝织物洗涤后再经日晒也容易褪色,某些微生物菌类能使蚕丝变色,影响丝织物品质。另外,纤维的摩擦强度、屈曲强度、伸长疲劳等性能不如合成纤维。

而PET纤维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坚牢耐用、抗皱免烫。本实用新型的配方比例完美地结合了三者的优点,保证柔软性、吸湿透气性能的同时,在耐用性上有很大改善,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工艺操作的难度。

当天丝纤维的含量为50%,PET纤维的含量为45%,蚕丝纤维的含量为5%时,纤维混合均匀后,制成的非织造布可以达到柔顺度高、耐磨性好的要求。

优选地,超柔非织造布是经过水刺工艺制备而成的。

水刺工艺制成的非织造布手感柔软、蓬松、高吸湿性、强度高、起毛性低、有一定的吸油效果,相比其他工艺,使非织造布的柔软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连接区、加固区和加柔区三种功能区域的均匀分布,可以得到触感柔软、更耐用、且成本较低、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非织造布。

通过合适的选材及配比,最大比例地综合了天丝纤维和蚕丝纤维的柔软性和吸湿性,以及PET纤维的保形性和弹性恢复能力,使产品的耐用性得到极大改善,同时,也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和工艺操作的难度,使制成的产品更有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超柔非织造布的分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连接区;2、加固区;3、加柔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超柔非织造布,非织造布包括连接区1,设置在连接区1内的若干加固区2和加柔区3,连接区1总面积占非织造布总面积的50%、加固区2总面积占非织造布所面积的45%,加柔区3占非织造布总面积的5%。

非织造布是由50%天丝纤维、45%PET纤维和5%蚕丝纤维混合后相互缠结而成的结构。

非织造布是经过水刺工艺制备而成的。

对成品的摩擦性进行抽样检测:

测量装置和仪器:重型割刀、摩擦系数仪、矩形取样器。

检验环境条件:温度:23±3℃;相对湿度:RH30-80%。

检测过程如下:

(1)将制成的无纺布平铺在桌面上,用矩形取样器在平行于试样MD方向裁取材测试试样。取得滑块试样A:120mm*65mm试验台试样B:200mm*80mm,要求试样表面不允许手部接触,试样平整、无褶皱以及损坏,尤其是试样边缘不允许有毛刺。

(2)将试样B的实验面朝上,平整地固定在水平实验台上,试样与试验台方向平行。将试样A的实验面朝下,包住滑块并且固定。

(3)将固定有试样的滑块无冲击地放在B试样中央,并使两试样的试样方向与滑动方向平行且固定在力值传感器上,尽量不触碰圆环周边测力系统恰好不受力。

(4)按‘实验’键启动仪器两试样接触保持15S后,使两试样相对移动。负荷传感器开始拉动滑块移动,停止后,“结束”灯亮。测试画面显示静摩擦系数 Us、动摩擦系数Ud,读数取两位有效数字记录。

(5)取下滑块,按‘回位键’,回位指示灯亮后,按照上述步骤测试剩余试样。

(6)测试完毕,取出试样,按‘回位键’,回位指示灯亮后,关闭电源,清洁试验台。

经过多次随机取样检测后,结果如下:

对照组的一般水刺无纺布动摩擦系数为0.7-0.8,而本实施例所得成品的摩擦系数在0.3-0.5之间,可见在柔软性和舒适性上得到很大提升。

实施例2

一种超柔非织造布,非织造布包括连接区1,设置在连接区1内的若干加固区2和加柔区3,连接区1总面积占非织造布总面积的40%、加固区2总面积占非织造布所面积的50%,加柔区3占非织造布总面积的10%。

非织造布是由40%天丝纤维、50%PET纤维和10%蚕丝纤维混合后相互缠结而成的结构。

非织造布是经过水刺工艺制备而成的。

检测方法与实施例1中检测方法相同,对照组的一般水刺无纺布动摩擦系数为0.7-0.9,而本实施例所得成品的摩擦系数在0.3-0.6之间,可见在柔软性和舒适性上得到很大提升。

实施例3

一种超柔非织造布,非织造布包括连接区1,设置在连接区1内的若干加固区2和加柔区3,连接区1总面积占非织造布总面积的60%、加固区2总面积占非织造布所面积的35%,加柔区3占非织造布总面积的5%。

非织造布是由60%天丝纤维、35%PET纤维和5%蚕丝纤维混合后相互缠结而成的结构。

非织造布是经过水刺工艺制备而成的。

检测方法与实施例1中检测方法相同,对照组的一般水刺无纺布动摩擦系数为0.7-0.8,而本实施例所得成品的摩擦系数在0.4-0.5之间,可见在柔软性和舒适性上得到很大提升。

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认识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可以作出的任何修改、变化或等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