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型机浸轧料槽加料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1275发布日期:2019-01-15 23:45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型机浸轧料槽加料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染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定型机浸轧料槽加料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织物的生产过程中,具有一个后处理工序。在对织们面料进行后处理时,由于织物面料本身通过染色后难免会有没有处理完全的表面活性剂与残留的油类物质,经过浸液和压液两个步骤之后,织物面料中含有的未处理完全的油类物质与表面活性剂会随压液进入浸轧料槽。随着越来越多的油类物质与表面活性剂进入浸轧料槽,持续一段时间后,浸轧料槽内的油类物质与表面活性剂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会聚集在一起,并且漂浮在浸轧料槽的溶液表面,经过后处理工序添加助剂慢慢结合起反应,造成助剂原有的功效偏低与不稳定,油类物质与表面活性剂甚至会和助剂结合反应结块,该结块会反粘到布的表面,造成布面有助剂斑,严重影响到布的印染质量,并且增加了后续处理成本,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

传统的浸轧料槽都是通过一个料桶将溶液排入到料槽内,以便及时补充溶液,无法很好的解决助剂与残留们相互污染,造成布印染质量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型机浸轧料槽加料循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定型机浸轧料槽加料循环装置,包括循环配料筒、定型机浸轧料槽、第一过滤筒、第二过滤筒,所述的循环配料筒内设置有搅拌机,通过该搅拌机用于搅拌循环配料筒内的配料,所述循环配料筒下端的出液口通过一进液管道与第一过滤筒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筒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定型机浸轧料槽相连通,所述的第一过滤筒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循环配料筒内的药液经过第一过滤网过滤后,通过管道输送至定型机浸轧料槽中,进行布料加工,所述定型机浸轧料槽下端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过滤筒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二过滤筒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循环配料筒相连通,所述的第二过滤筒内设置有第二过滤网,定型机浸轧料槽内的药液通过管道进入第二过滤筒内,通过第二过滤网过滤后输送至循环配料筒中,所述的循环配料筒内还设置有第三过滤网,所述的第二过滤筒过滤的药液通过第三过滤网过滤后流至循环配料筒下端,然后通过搅拌机搅拌后,进行药液再次循环,通过多次过滤、以及循环流动,从而避免油类物质与表面活性剂和助剂反应结块,从而避免油类物质与表面活性剂沾到布料表面上,并且通过将定型机浸轧料槽中的药液输送至循环配料筒中,从而实现药液的循环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配料筒与第一过滤筒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进液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筒与定型机浸轧料槽之间的进液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

进一步,所述第二过滤筒与循环配料筒之间的管道上还设置有循环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三级过滤,从而将油类物质与表面活性剂去除,避免其沾在布料上,另外,通过循环流动药液,从而避免其反应结块,从而可以循环使用药液,进一步降低了印染成本,提高了布料的印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循环配料筒,2-第一过滤筒,3-定型机浸轧料槽,4-第二过滤筒,5-进液阀,6-调节阀,7-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定型机浸轧料槽加料循环装置,包括循环配料筒1、定型机浸轧料槽3、第一过滤筒2、第二过滤筒4,所述的循环配料筒1内设置有搅拌机,通过该搅拌机用于搅拌循环配料筒1内的配料,所述循环配料筒1下端的出液口通过一进液管道与第一过滤筒2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筒2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定型机浸轧料槽3相连通,所述的第一过滤筒2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循环配料筒1内的药液经过第一过滤网过滤后,通过管道输送至定型机浸轧料槽3中,进行布料加工,所述定型机浸轧料槽3下端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过滤筒4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二过滤筒4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循环配料筒1相连通,所述的第二过滤筒4内设置有第二过滤网,定型机浸轧料槽3内的药液通过管道进入第二过滤筒4内,通过第二过滤网过滤后输送至循环配料筒1中,所述的循环配料筒1内还设置有第三过滤网,所述的第二过滤筒4过滤的药液通过第三过滤网过滤后流至循环配料筒1的底端,然后通过搅拌机搅拌后,进行药液再次循环,通过多次过滤、以及循环流动,从而避免油类物质与表面活性剂和助剂反应结块,从而避免油类物质与表面活性剂沾到布料表面上,并且通过将定型机浸轧料槽3中的药液输送至循环配料筒1中,从而实现药液的循环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配料筒1与第一过滤筒2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进液阀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筒2与定型机浸轧料槽3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6。

进一步,所述第二过滤筒4与循环配料筒1之间的管道上还设置有循环泵7。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