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机防漏针的导纱针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7900发布日期:2019-02-01 19:59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经编机防漏针的导纱针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编机的编织机构,特别是涉及经编机编织机构中的导纱针块。



背景技术:

现有经编机编织机构中常用的梳栉有三种:第一种是均匀排满导纱针的地梳栉,用于形成织物的地组织或者衬纬;第二种是半机号的贾卡梳栉,用于形成变化的地组织或者变形的纹理组织;第三种是间隔排布的花梳栉,用于形成复杂的花型。无论什么机型,地梳栉都是必不可少的,其运动的准确性对织物的形成非常关键,地梳栉中的导纱针块引导纱线实现针前针背垫纱进行成圈编织。

参见图10所示为现有导纱针块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基体11和导纱针12,导纱针12固定安装在基体11的底部;导纱针12的头部呈圆形或者椭圆形,在导纱针12的头部开设有导纱孔12a,工作时,纱线13从导纱孔12a中穿过,由导纱针块的往复运动带动纱线13横移运动。

现有导纱针块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即对于一般的工艺而言,现有导纱针块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对于较高要求的工艺,比如横移量较大的工艺(横移20针以上),纱线13容易滑移到导纱针12的头部侧面,如图11所示,这样纱线13会垫纱于槽针14的针头,造成漏针,从而导致机器编织速度受限,开机率较低,编织质量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结构,即可有效防止漏针,能适应高速编织,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编织质量的经编机防漏针的导纱针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一种经编机防漏针的导纱针块,包括基体和导纱针,所述导纱针安装在所述基体上;所述导纱针的头部开设有导纱孔,在所述导纱针的头部底面上设有凹槽,或者在所述导纱针的头部底面上设有水平面,或者在所述导纱针的头部底面上设有向下倾斜的斜面,或者在所述导纱针的头部底面上设有内凹曲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设置在所述导纱针头部底面上的凹槽位于所述导纱孔的侧下方或者正下方,所述凹槽的形状可为圆弧形或者矩形或者梯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基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定位安装到经编机针床上的定位块。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纱针的头部底面上设置凹槽或设置水平面或设置向下倾斜的斜面或设置内凹曲面,这样纱线在成圈编织时,纱线穿过导纱孔后被控制在导纱针的头部底面上经过,即纱线只能从导纱针的头部下方经过,避免了纱线滑移到导纱针的头部侧面,从而有效防止了漏针,显著提高了垫纱的可靠性,大幅提高了成圈编织质量。

本实用新型在横移量较大即横移20针以上的情况下,以及在横移量较小即横移20针以下的情况下,均能保证垫纱的可靠性,不会发生漏针现象。

本实用新型在横移量较小即横移20针以下的情况下,能减少垫纱深度,提高容纱间隙,从而使成圈更可靠。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能更好地适应高速编织,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经编机防漏针的导纱针块的第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经编机防漏针的导纱针块的第一实施例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经编机防漏针的导纱针块的第二实施例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经编机防漏针的导纱针块的第三实施例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经编机防漏针的导纱针块的第四实施例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经编机防漏针的导纱针块的第五实施例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经编机防漏针的导纱针块的第六实施例侧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经编机防漏针的导纱针块与槽针在成圈编织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纱线穿过导纱孔后被控制在导纱针的头部底面上经过的一种穿纱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现有技术中导纱针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技术中纱线穿过导纱孔后滑移到导纱针的头部侧面的穿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9所示的一种经编机防漏针的导纱针块,包括基体1和导纱针2,所述基体1采用金属件或塑料件,导纱针2采用金属件如钢件,所述导纱针2通过浇铸固定或插接固定安装在所述基体1上;所述导纱针2的头部开设有用于穿纱的导纱孔2-1,在所述导纱针2的头部底面上设有凹槽2a,如图3、4、5所示;或者在所述导纱针2的头部底面上设有水平面2b,如图6所示;或者在所述导纱针2的头部底面上设有向下倾斜的斜面2c,如图1、2、8、9所示;或者在所述导纱针2的头部底面上设有内凹曲面2d,如图7所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设置在所述导纱针2头部底面上的凹槽2a位于所述导纱孔2-1的侧下方或者正下方,如图3、5所示,凹槽2a位于所述导纱孔2-1的侧下方;如图4所示,凹槽2a位于所述导纱孔2-1的正下方;如图3、4所示,所述凹槽2a的形状为圆弧形;如图5所示,凹槽2a的形状为矩形;凹槽2a的形状也可以为梯形等其它形状,图中未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8所示,在所述基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定位安装到经编机针床上的定位块1a,图中所示的定位块1a有二个且沿水平方向布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将导纱针块快速、准确地安装到经编机针床上,从而节省装卸时间,简化安装工艺,并保证安装位置的一致性。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如图8、9所示,纱线3穿过导纱孔2-1后被控制在导纱针2的头部底面的斜面2c上经过,避免了纱线3滑移到导纱针2的头部侧面,有效防止了漏针。同样,纱线3穿过导纱孔2-1后也可被控制在导纱针2的头部底面的凹槽2a或水平面2b或内凹曲面2d上经过,即纱线3只能从导纱针2的头部下方经过,纱线3不会垫纱于槽针4的针头,有效防止了漏针。

经过试用,本实用新型的导纱针块加工简单,制造成本低,有效防止了漏针,显著提高了垫纱的可靠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编织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