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含镂空织法的缂丝织物及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69872发布日期:2019-04-20 05:45阅读:10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含镂空织法的缂丝织物及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纺织丝绸领域,特别是关于缂丝工艺。



背景技术:

缂丝是传统丝织工艺,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缂丝的特点是通经断纬的平纹织物。例如“明缂丝”,经线一般为3×2(6丝),纬线为8×2(16丝),经密一般为24根/厘米,纬密则达到40~50根/厘米,缂丝的表现主要是纬线的颜色表现,经线的作用在于与纬线组成平纹组织。传统缂丝机配有二片综框,用这二片综框的上下运动实现平纹组织。

丝绸的美不只在于颜色,还在于灵动莹润光泽,而光泽的产生,在于纹织组织,在于纬丝与经丝交织中形成不一样的纬丝浮长。所以,丝绸技艺中的不同纹织组织是丝绸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

缂丝这种通经断纬的织法,使得缂丝的布面轻薄平整,但是画面连续密实。织锦通常采用重经重纬织法,所以织品比较厚实。如果在缂丝织物制作中,局部融入一些镂空织法,就可以织出更为轻薄通透的作品。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镂空织法的缂丝织物,本发明的方法在保留缂丝织物基本风格的基础上,通过局部镂空织法,增加了缂丝作品的轻薄通透的表现效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包含镂空织法的缂丝织物,在缂丝织物整体平纹织法的基础上,局部区域加入绞经并由纬纱固定而形成的镂空织法,形成纹织孔洞或空洞。

进一步的,包含镂空织法的缂丝织物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半自动缂丝机制作,在半自动缂丝机上牵好缂丝所需经丝,通过综丝通丝与电子提花机的首线一对一连接;

步骤2)在设计缂丝图案的电子提花专用纹版时,凡参与局部绞织的经丝在开口时均设为“全上”,这样参与绞织的经丝在同一平面,互相靠近,且有相同的经丝张力,便于互绞;

步骤3)织工操作半自动缂丝机,脚踩一下踏板,织机为开口状态时,按屏幕提示的纬丝颜色选择小梭,双手操作,从梭口投梭、接梭实施引纬操作,从左到右逐个区实施引纬操作;在需要绞织的区域,手工挑起相邻经丝互绞,并用纬丝固定绞点;脚再踩一下踏板,织机为平综状态时,从左到右用拨子对刚才引纬的区逐个实施打纬操作;拨纬时应避开无纬纱固定的绞点;如此重复,直至作品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在保留缂丝织物基本风格的基础上,通过局部镂空织法,增加了缂丝作品的轻薄通透的表现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6经绞孔断纬织法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6经绞孔通纬织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种包含镂空织法的缂丝织物,其特征在于:在缂丝织物整体平纹织法的基础上,局部区域加入绞经并由纬纱固定而形成的镂空织法,形成纹织孔洞或空洞。

进一步的,包含镂空织法的缂丝织物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半自动缂丝机制作,在半自动缂丝机上牵好缂丝所需经丝,通过综丝通丝与电子提花机的首线一对一连接;

步骤2)在设计缂丝图案的电子提花专用纹版时,凡参与局部绞织的经丝在开口时均设为“全上”;

步骤3)织工操作半自动缂丝机,脚踩一下踏板,织机为开口状态时,按屏幕提示的纬丝颜色选择小梭,双手操作,从梭口投梭、接梭实施引纬操作,从左到右逐个区实施引纬操作;在需要绞织的区域,手工挑起相邻经丝互绞,并用纬丝固定绞点;脚再踩一下踏板,织机为平综状态时,从左到右用拨子对刚才引纬的区逐个实施打纬操作;拨纬时应避开无纬纱固定的绞点;如此重复,直至作品完成。

传统的缂丝机,每一根经丝的位置被综框限制和固定,且平纹规律使得相邻经丝总是一上一下,不容易制作绞经。采用半自动缂丝机后,不用综框,经丝位置比较松动,而且可以通过改变纹织程序的方法,使需要作绞经处理的经丝同时在上,这样使得参与绞经的经丝在同一平面,互相靠近,而且具有相同的经丝张力,很容易在相邻经丝中实现互绞。

当然,从道理上讲设置为“全下”也是可以的,也可以达到相邻经丝在同一平面、相互靠近且经丝张力相同的目的。但是“全上”的经丝层在上面,织工更容易操作,“全下”的经丝层沉在织口的下面,织工要越过上层经丝对下层经丝操作,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损伤上层经丝。

缂丝的通经断纬织法,可以单边固定绞经,这样就可以形成比较大的纹织空洞。中间形成的空洞既无经丝也无纬纱。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绞经织法与传统的绞罗织法不同。绞罗织法是设置相邻的“地经”与“绞经”,绞经与地经相绞并在中间穿过纬纱固定。在这种织法中,地经的位置是不动的,只是绞经在开口时错位开口,中间穿入纬纱,形成一个“绞点”。本发明的绞经织法是不分绞经与地经的,任意相邻的经丝都可以相绞。在相绞的时候,相邻经丝位置转换,并同时产生上下二个“绞点”。这种相绞过程可以连续多次,只需用纬纱固定最后一组相绞经丝,中间过程的“绞点”可以不用纬纱固定。当然如果中间过程的“绞点”也用纬纱固定,可以起到固定绞点位置,扩大空洞的效果。

如图1所示的绞经织法,由于靠两边的断纬纬纱分开固定,因而可以形成较大的纹织空洞,但是这种空洞只适合在两个色块的交界处。

如图2所示的绞经织法,有纬丝穿过绞点形成对绞点的固定,这种织法虽然不能形成图1所示的大空洞,但是并不受色块边界的限制,可以设置在任意地方,并且可以制作连续规律排列的孔洞,可以形成疏密、大小不同的孔洞。利用这些疏密、大小不同的孔洞,可以织出“素罗”、“花罗”的效果。加之缂丝本身在纬丝用色上富于变化而无限制,那么这种富于色彩变化的“花罗”,同时还有孔洞疏密变化层次形成的图案,那么这种织物是丝绸技艺中前所未有的,是一种创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绞经织法,由于靠两边的断纬纬纱分开固定,因而可以形成较大的纹织空洞,但是这种空洞只适合在两个色块的交界处。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绞经织法,有纬丝穿过绞点形成对绞点的固定,这种织法虽然不能形成图1所示的大空洞,但是并不受色块边界的限制,可以设置在任意地方,并且可以制作连续规律排列的孔洞,可以形成疏密、大小不同的孔洞。利用这些疏密、大小不同的孔洞,可以织出“素罗”、“花罗”的效果。加之缂丝本身在纬丝用色上富于变化而无限制,那么这种富于色彩变化的“花罗”,同时还有孔洞疏密变化层次形成的图案,那么这种织物是丝绸技艺中前所未有的,是一种创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