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9863发布日期:2019-04-20 05:4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燃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阻燃面料。



背景技术:

在航空航天、军队、消防、石化、电气等行业领域均可能涉及到火灾,因此需要阻燃面料做成的服装来进行保护。现有的阻燃面料生产方法有在面料的表面涂上一层抗阻燃剂,通常涂上的厚度0.7mm左右。还有的通过在阻燃面料中浸轧阻燃液体,使面料达到防阻燃的效果。对于第一种方法,涂上涂层后,整个面料变得僵硬不透气,穿着不舒适。对第二种方法,耐洗涤性差,而且普通化学纤维遇热后会熔融,不耐高温,达不到防护所需的阻燃效果,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阻燃面料,结构强度高,阻燃效果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阻燃面料,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分布的里层、阻燃层和玻璃纤维层,所述里层和阻燃层通过阻燃涤纶缝合连接,里层由纬纱和采用聚苯硫醚纤维的经纱编织而成,所述纬纱包括涤纶和包覆在涤纶外围的阻燃剂层,所述阻燃层由芳纶纤维编织而成。

所述玻璃纤维层和阻燃层粘合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具有阻燃功能的里层、阻燃层和玻璃纤维层配合使用,具有极佳的耐高温阻燃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里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纬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里层1、阻燃层2、玻璃纤维层3、阻燃涤纶4、经纱5、纬纱6、涤纶7、阻燃剂层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阻燃面料,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分布的里层1、阻燃层2和玻璃纤维层3,所述里层1和阻燃层2通过阻燃涤纶4缝合连接,通过阻燃涤纶4使得里层1和阻燃层2的结合更为紧密,同时阻燃涤纶4自身具备阻燃特效。

所述玻璃纤维层3和阻燃层2粘合连接,玻璃纤维层3耐高温,不燃,抗腐,隔热、隔音性好,抗拉强度高,电绝缘性好,玻璃纤维层3包覆在阻燃层2的外面能起到防护作用。

里层1由纬纱6和采用聚苯硫醚纤维的经纱5编织而成,聚苯硫醚纤维的极限氧指数可达34%~35%,熔点达285℃,高于目前工业化生产的其他熔纺纤维,且尺寸稳定。

所述纬纱6包括涤纶7和包覆在涤纶7外围的阻燃剂层8,阻燃剂层8可采用antiblaze19t阻燃剂制成,antiblaze19t阻燃剂适于100%涤纶织物,阻燃效果较好。

所述阻燃层2由芳纶纤维编织而成,芳纶纤维的极限氧指数大于28%,属于难燃纤维,芳纶纤维还具有持久的热稳定性与尺寸稳定性,可在220℃温度下长期使用而不老化,在250℃左右温度下的热收缩率仅为1%,短时间暴露于300℃温度中也不会收缩、脆化、软化或者融熔,在超过370℃的高温下才开始分解,400℃温度下才会碳化。

本发明采用了聚苯硫醚纤维、阻燃剂层8、芳纶纤维、阻燃涤纶4和玻璃纤维层3,保证了整个面料的耐高温阻燃性能,可以在航空航天、军队、消防、石化、电气等重要行业领域中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面料,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分布的里层、阻燃层和玻璃纤维层,所述里层和阻燃层通过阻燃涤纶缝合连接,里层由纬纱和采用聚苯硫醚纤维的经纱编织而成,所述纬纱包括涤纶和包覆在涤纶外围的阻燃剂层,所述阻燃层由芳纶纤维编织而成。本发明的阻燃面料结构强度高,阻燃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高建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柯桥名瑶纺织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11
技术公布日:2019.04.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