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疏水和防污的织物和布料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00401发布日期:2019-06-13 16:23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料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疏水面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从宏观场景到微观世界,如海滩上的高潮和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可以广泛地观察到润湿。润湿性被认为是最基本的确定液体和固体表面之间接触的特性。如今,超级抗湿润性能,包括超疏水性,超疏油性,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超疏水性指的是两者的接触角(润湿角)大于150°且滑动角小于10°的状态。1997年巴斯洛特和内因斯提出了着名的“莲花效应”的起源和一般理论:表皮蜡和微/纳米级双重结构表面显示出了超疏水性。从那时起,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通过模仿各种植物和动物结构来制造具有相似微/纳米结构的人工超疏水材料。上述原理也适用于防油性,称为超疏油性。与普通的超疏水表面相比,超疏油表面不仅可以排斥油而且可以排斥水,因为油液具有更小的表面自由度。例如,癸烷的表面能为23.8mnm-1,远低于水的表面能(72.3mnm-1)。因此,超疏油表面应显示超疏水性或简单地表示为“超疏水性”。然而,从技术上讲,实现这种超级抗湿润材料仍然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当油的表面能非常低时。到目前为止,表面粗糙度或表面特征与低表面能材料相结合是制造超疏水表面的两个基本要素,这已成为几乎所有超疏水性发展的基础。因此,制备防水防污的服装的面料,也是从这方面入手。

在制备过程中一般涉及两个基本程序,即:在表面上形成纳米/微米级粗糙度,并通过一些具有低表面能的材料来改性表面。根据这两个步骤在基板上的操作顺序,制备工艺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预纹理后改性”;(2)“预改性后纹理”;

(1)“预纹理后改性”

a)浸涂:经过疏水性纳米粒子,和氟烷基硅烷/氟化-癸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fas/fd-poss)的两步浸涂技术处理后的织物,具有出色的超疏水性和特殊性。由聚(偏二氟乙烯-共六氟丙烯),氟代烷基硅烷和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组成的浸涂液,能使得织物获得耐久的自修复超疏水表面。通过简单地调整涂层溶液的深度,可以制造涂层的厚度和粗糙度梯度。

b)光刻和蚀刻:在织物和布料上制造具有各种尺寸和形状的图案化表面,形成分级微纳米结构,然后进行氟化聚合物的电聚合。

d)热反应:水热法和溶剂热法,随后进行官能化处理。

e)化学气相沉积(cvd):通过气相的表面反应沉积超疏水材料的简便方法。利用涂层烟灰的二氧化硅壳制备的表面是分形的,高度多孔的,对液体具有排斥性。或者用多巴胺和气相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作为初始构建块,将冰模板与cvd结合,制造了一种微尺度多孔结构。就聚多巴胺的优异粘合能力而言,所获得的超疏水涂层已成功地用于各种基材,包括天然和人造材料。

f)静电纺丝:作为一种多功能和可扩展的技术,静电纺丝适用于生产各种聚合物的微/纳米级纤维。静电纺丝已被用于使用普通或氟化聚合物制备超疏水表面。

(2)“预改性后纹理”

a)喷涂:对于喷涂工艺,带有空气泵的喷枪就足够了。不依赖于复杂的设备设置,复杂的操作过程以及对要使用的基板的各种限制。通过将氟化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喷涂在纸巾上以形成超疏水表面来制备隔膜。通过两步预润湿程序,所获得的纸巾可用于从混合物中选择性地分离水或油。除了纳米粒子和其他纳米结构,通过喷涂聚合物基涂层构建凹角结构,该涂层由1h,1h,2h,2h-十七氟癸基多面体低聚硅倍半氧烷(氟癸基poss)和pmma的杂化物组成。通过系统地改变聚合物溶液的分子量和组分浓度,表面形态可以从随机的微粒或球形微结构到串珠结构甚至成束纤维。

b)嫁接:目前的一种新的二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3-(三异丙氧基甲硅烷基)丙酯]-嵌段-聚[2-(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p1或pipsma-b-pfoema),它具有氟化pfoema嵌段和溶胶-通过顺序阴离子聚合凝胶形成pipsma嵌段,然后将其接枝到二氧化硅颗粒上。基于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二氧化硅颗粒上生长双官能无规共聚物来合成带有共聚物的二氧化硅颗粒的“接枝”方法,获得的超疏水涂层非常耐用,它可以承受naoh蚀刻和溶剂萃取,因为共聚物官能化的sio2彼此之间以及与基材的强共价结合,可以将其施加到各种基材上,包括木材和棉花。

对于织物和面料来说,浸涂,化学气相沉积和嫁接这三种工艺适用于超疏水改性处理,从而制备疏水性的服装。由于制备服装需要用大面积的面料,后两种方法就不再适合。本专利选用浸涂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疏水和防污的织物和布料的方法,增强面料的疏水性和防污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制备疏水和防污的织物和布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织物:把表面洁净面料,平铺在容器中;

2)涂液制备:将聚(偏二氟乙烯-共-六氟丙烯)或氟代烷基硅烷作为溶质溶于有机溶剂,溶质的总质量分数为10%~90%,然后用磁力搅拌器加热并搅拌,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有机溶剂的沸点,转速不超过1000-5000r/min,混合均匀,再加入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其体积分数为10%~90%,组成浸涂液;

3)浸涂:向容器中注入浸涂液,液体应淹没面料上表面10±2毫米,加热到40~50°,保持2.5-48小时;

4)烘干:取出浸涂后的织物,转移到真空干燥箱中,50±2度烘干;真空度为:10±2pa,保证织物的洁净度,不能有杂质阻碍氟化物和纳米颗粒与织物表面的连接,长链的氟化物可以大幅降低织物的表面能,纳米颗粒能够均匀地改变表面粗糙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有机溶剂选用二甲基甲酰胺或2-丁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所用的浸涂液的成分,能够对有机织物材料表面的亲水基团(如羟基、羧基、羰基和胺基等)和亲油基团(如长链烷基、聚氧乙烯等)作出改性,使材料表面改性成为含氟超长链非极性大分子,同时纳米粒子能改变表面的粗糙度。因此,本发明制备的织物面料,与水的接触角明显大于150˚,水滴落到面料上后,在重力和风力等的作用下自行脱落;含有污垢的水一般会形成悬浊液,由于超疏水性,污水在落到织物上后会脱落下来,从而保证了面料的洁净,这就为制备疏水防污的服装提供了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制备疏水和防污的织物和布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织物:把表面洁净面料,平铺在容器中;

2)涂液制备:将聚(偏二氟乙烯-共-六氟丙烯)作为溶质溶于二甲基甲酰胺,溶质的总质量分数为10%,然后用磁力搅拌器加热并搅拌,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有机溶剂的沸点,转速不超过1000r/min,混合均匀,再加入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其体积分数为90%,组成浸涂液;

3)浸涂:向容器中注入浸涂液,液体应淹没面料上表面8毫米,加热到40°,保持2.5小时;

4)烘干:取出浸涂后的织物,转移到真空干燥箱中,48度烘干;真空度为:8pa,保证织物的洁净度,不能有杂质阻碍氟化物和纳米颗粒与织物表面的连接。

实施例2

一种制备疏水和防污的织物和布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织物:把表面洁净面料,平铺在容器中;

2)涂液制备:将聚(偏二氟乙烯-共-六氟丙烯)作为溶质溶于二甲基甲酰胺,溶质的总质量分数为50%,然后用磁力搅拌器加热并搅拌,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有机溶剂的沸点,转速不超过3000r/min,混合均匀,再加入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其体积分数为40%,组成浸涂液;

3)浸涂:向容器中注入浸涂液,液体应淹没面料上表面10毫米,加热到45°,保持24小时;

4)烘干:取出浸涂后的织物,转移到真空干燥箱中,50度烘干;真空度为:10pa,保证织物的洁净度,不能有杂质阻碍氟化物和纳米颗粒与织物表面的连接。

实施例3

一种制备疏水和防污的织物和布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织物:把表面洁净面料,平铺在容器中;

2)涂液制备:将聚(偏二氟乙烯-共-六氟丙烯)作为溶质溶于二甲基甲酰胺,溶质的总质量分数为90%,然后用磁力搅拌器加热并搅拌,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有机溶剂的沸点,转速不超过5000r/min,混合均匀,再加入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其体积分数为10%,组成浸涂液;

3)浸涂:向容器中注入浸涂液,液体应淹没面料上表面12毫米,加热到50°,保持48小时;

4)烘干:取出浸涂后的织物,转移到真空干燥箱中,52度烘干;真空度为:12pa,保证织物的洁净度,不能有杂质阻碍氟化物和纳米颗粒与织物表面的连接。

下面用接触角测量仪对上述三个实施例制备好的面料作润湿角进行检测。

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耐用超疏水织物在不同溶剂中浸泡168h后的水接触角。表1列出了本实施例织物分别浸泡在丙酮、乙醇、甲苯、己烷中168h后,取出洗涤干燥所测得的接触角,表2列出了本实施例耐用超疏水织物分别按照aatcc测试方法61‐2006的2a条件洗涤112次后、磨损600次后(垂直压强为2.5kpa,拉伸速度为4cm/s,拉伸距离为20cm,砂纸为280目)的水接触角。从表1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所制备的耐用超疏水织物在不同溶剂中浸泡168h,其水接触角均保持在150°以上,表明其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从表2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织物即使经过112次洗涤和600次磨损,其水接触角均可保持在150°以上,表明其具有优良的耐洗涤和耐磨损性能。

表1

表2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