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清洗滚筒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3385发布日期:2019-10-23 01:2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清洗滚筒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洗衣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免清洗滚筒洗衣机。



背景技术:

目前滚筒洗衣机多采用洗涤桶有孔的结构,洗涤桶和外筒相通,因为内外筒需要相对转动,所以内外筒间一定会有间隙,在实际洗涤或漂洗过程中,自来水要充满内外筒之间的间隙。存在的问题一是外筒与洗涤桶之间的水不参与洗涤,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二是,久而久之,外筒与洗涤桶之间会产生严重的污垢和霉斑,这些污垢和霉斑能够通过洗涤桶上的孔进入到洗涤桶内,对衣物造成二次污染。一般用户无法拆解清洗内外筒,长时间使用后,内外筒间会藏污纳垢,滋生细菌。

在滚筒洗衣机的基础上,将洗涤桶改为无孔,同时在洗涤桶上设置过水通道,洗涤桶的水通过过水通道排出,这解决了洗涤桶和外筒相通,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以及二次污染的问题,达到了洗涤桶与外筒之间免清洗的效果。

但又引发了新的问题:1,洗衣机洗涤时,洗涤桶中的洗涤水极易溅到内外筒之间;2,洗涤桶中的洗涤水液面高度须低于门封高度,因此洗衣机只能在洗涤桶的低水位进行工作。

因此,要保证带有滚筒洗衣机具有良好的洗涤效果,需要在滚筒洗衣机对门封进行改进,以及在洗衣机中设置可靠的进水结构和排水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滚筒洗衣机,在滚筒洗衣机上设置有转动门体,所述滚筒洗衣机在门体上的固定轴或洗涤桶的后端输入轴上设置进水装置,在洗涤桶与外筒之间设置水路控制装置和排水装置,以达到良好的进排水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滚筒洗衣机,包括洗涤桶和外筒,所述滚筒洗衣机的进水管,与所述洗涤桶前端的门体相连通,和/或,所述洗涤桶后端相连通;所述滚筒洗衣机还设置有水路控制结构,所述水路控制结构用于封闭或打开排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洗涤桶后端设置有中心转轴,所述中心转轴穿过洗涤桶,所述中心转轴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中心转轴与进水管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洗涤桶前端的门体上设置有中空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与进水管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洗涤桶前端的门体为转动门体,所述转动门体包括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所述第二门体通过固定轴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门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洗涤桶的底部与外筒之间设置有排水结构,所述排水孔设置在排水结构的外围,靠近外筒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多条固定臂,所述固定臂沿排水结构径向延伸,所述排水孔设置在固定臂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水路控制结构包括动力装置、联动片和阀门,所述动力装置带动联动片以打开或关闭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转轴外套设有第一转轴,所述中心转轴和第一转轴均沿洗涤桶的轴向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水路控制结构还包括联动件和挡板,所述动力装置带动第一转轴沿洗涤桶的轴向方向移动,带动挡板,使联动片发生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结构与洗涤桶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用于限定中心转轴在洗涤桶的径向方向的移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滚筒洗衣机具有以下优势:

1、进水管设置在洗涤桶的前端或后端,使用方便,不占用多余空间;

2、在洗涤桶的后端设置有排水装置,滚筒洗衣机在运行过程中,洗涤水不会进入洗涤桶和外筒之间,保证洗涤桶的干净整洁。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转动门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转动门体装配在滚筒洗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转动门体与滚筒洗衣机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方案1的进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方案5的中空的第一门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转动门体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转动门体的铰链和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锁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滚筒洗衣机的结构爆炸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进水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水路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水路控制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中心转轴与第一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门体,11-固定轴,12-第一翻边,13-锁扣,131-固定耳,132-第一卡勾,133-第二卡勾,14-铰链,141-销轴孔,142-固定件,142a-固定孔,15-拉手,16-进水通道,2-第二门体,21-通孔,22-密封装置,3-外筒,31-第一外筒,32-第二外筒,33-第二翻边,4-洗涤桶,411-动力装置,412-联动件,413-挡板,414-联动片,415-阀门,5-转动装置,51-垫片,52-轴承,6-转动门体,7-进水管,8-排水结构,81-第一密封件,82-固定臂,83-排水孔,9-中心转轴,91-第二翻边,10-第一转轴,101-第一翻边,102-第二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动门体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转动门体结构包括第一门体1和第二门体2,所述第二门体2通过转动装置5设置在第一门体1上,第二门体2能够相对于第一门体1进行转动。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门体1上设置有固定轴11,第二门体2上设置有通孔21,所述第二门体2通过通孔21穿过固定轴11,在第一门体1上转动,为了提高转动效果,在通孔21处设置转动装置5,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5包括垫片51和轴承52,所述轴承52的外圈与第二门体2过盈配合,所述轴承52的内圈为通孔21,所述垫片51设置在第一门体1和第二门体2之间,此时,第二门体2转动时,所述垫片51使所述第二门体2所在的转动平面保持在同一平面内,不会发生偏离的现象,避免第二门体2转动时摩擦或损坏第一门体1。

不限定的,所述固定轴1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门体2上,所述通孔21设置在第一门体1上,即第一门体1或第二门体2上均可以设置固定轴11,同时通孔2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门体1或第二门体2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门体1和第二门体2均为圆形,其中第二门体2的半径小于第一门体1,所述第一门体1和第二门体2同心设置,所述转动装置5设置在第一门体1和第二门体2的圆心处。

为了提高转动门体结构的转动效果,在第一门体1和第二门体2之间,设置有一定距离的间隙,以便第二门体2在第一门体1上转动时,只有转动装置5之间产生摩擦力;优选的,所述第一门体1和第二门体2之间也可以密封设置,二者之间设置一层润滑油,以提高第二门体2的转动。

实施例2

如图2~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滚筒洗衣机,所述滚筒洗衣机包括外筒3、洗涤桶4和转动门体6,所述转动门体6包括第一门体1和第二门体2,所述第二门体2能够转动的设置在第一门体1上,当转动门体6关闭时,所述第二门体2用于封堵洗涤桶4,当滚筒洗衣机工作运行时,所述第二门体2能够随洗涤桶4进行转动;所述第一门体1与外筒3固定扣合,以保证滚筒洗衣机洗涤工况下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的,在第二门体2的外边沿处设置有密封装置22,如密封胶条,转动门体6关闭时,第二门体2封堵洗涤桶4,密封胶条能够提高二者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滚筒洗衣机运行时洗涤水从洗涤桶4中渗出或流出;

优选的,所述密封装置22,从第二门体2到第一门体1方向,其宽度逐渐增大,所述第二门体2与密封装置22共同形成一个圆台状的结构,当转动门体6关闭时,所述密封装置22能够提供其与洗涤桶4更大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第二门体2与洗涤桶4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在第一门体1上设置有第一翻边12,所述第一翻边12向洗涤桶4一侧凸起,所述外筒3的桶盖上设置有第二翻边33,所述第二翻边33向靠近第一门体1的一侧凸起;当转动门体6关闭时,所述第一翻边12与第二翻边33相配合,其中第一翻边12的内圆直径等于或略大于第二翻边33的外圆直径,当第一门体1关闭时,所述第一翻边12与第二翻边33之间紧密配合,能够增加第一门体1与外筒3之间的密封性,既能防止洗涤桶4运行时洗涤水渗出洗衣机,又能减小滚筒洗衣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

工作原理:滚筒洗衣机的转动门体6关闭时,第一门体1固定在外筒3上,第二门体2与洗涤桶4配合,洗衣机运行时,第二门体2固定在第一门体1上,通过第一门体1和第二门体2之间的转动装置5,使第二门体2随洗涤桶4进行转动,由于第二门体2完全将洗涤桶4进行了封堵密封,因此洗涤桶4内的洗涤水水位能够自由调节,突破了传统滚筒洗衣机中,洗涤水位必须低于门堵的限制,洗涤漂洗时,洗涤桶4中能够储存放置大量的洗涤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滚筒洗衣机需多次放水漂洗的缺点,提高了滚筒洗衣机的洗涤效率。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门体1上设置有铰链14,转动门体6通过铰链14进行转动一定角度,以打开或关闭转动门体6,在所述铰链14的另一端,第一门体1上设置有锁扣13,外筒3与之配合处设置固定装置,所述锁扣13与固定装置相锁合,转动门体6与外筒3之间通过铰接和锁扣的方式进行打开或关闭;滚筒洗衣机运行时,所述锁扣13将第一门体1固定在外筒3上,此时无法打开洗衣机的转动门体6,洗涤结束时,将锁扣13打开,此时能够打开转动门体6,对滚筒洗衣机进行下一步操作。

优选的,所述第一门体1上设置有拉手15,用户需要打开滚筒洗衣机的情况下,对拉手15施加外力,打开锁扣13,转动门体6打开,以便用户使用。

具体的,如图6~8所示,所述铰链14包括销轴141和固定件142,所述转动门体6通过销轴141固定在固定件142上,所述固定件142通过固定装置穿过固定孔142a,固定在外桶3上。在第一门体1上,相对铰链14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耳131,在固定耳之间设置有固定孔,固定轴穿过固定孔,将锁扣13固定在第一门体1上,

所述锁扣13上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一卡勾132,在外桶3上的相应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二卡勾133,转动门体6关闭时,第一卡勾132与第二卡勾133勾紧卡合,将锁扣13卡紧锁定在外桶3上;对锁扣13施加外力,驱使第一卡勾132转动从第二卡勾133中脱落,即可完成开锁过程。

更优选的,所述洗涤桶4为无孔内桶,在洗涤桶4上没有设置排水孔,因此洗涤水无法进入洗衣机的内外筒之间,为洗衣机提供了一个封闭的洗涤空间,一个良好的洗涤环境,实现了免清洗滚筒洗衣机的功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在滚筒洗衣机的转动门体上设置有进水装置,所述进水装置穿过转动门体6为洗衣机提供洗涤水。

方案1

如图4所示,转动门体6的固定轴11为中空结构,滚筒洗衣机使用时,用户直接将进水管7与固定轴11连接,水流从进水管7进入固定轴11中,流入洗涤桶4,即可完成进水过程,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易于使用。滚筒洗衣机上不需要设置多余的进水装置,节省洗衣机内部空间,同时洗衣机的外观美观大方。

方案2

如图2~3所示,本方案在方案1的基础上,在进水管7与中空的固定轴7之间设置一个进水通道16,水流从进水管7,流经进水通道16,进而进入中孔的固定轴7,进入洗涤桶4中,具体地,在第一门体1上设置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与外接的导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门体1上设置有进水通道16,所述进水管7与进水通道16相连通;所述第一门体1与第二门体2同心设置,在第一门体1与第二门体2之间的固定轴11为中空的转动轴;所述进水通道16与固定轴11相连接,水流从进水管7流经进水通道16,进而进入固定轴11的中空通道中,到达洗涤桶4中进行洗涤。

在图2中,所述进水通道16设置在第一门体1的外侧,不限定的,所述进水通道16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门体1的内侧,即第一门体1靠近第二门体2的一侧,此时从外看不到进水通道16,提高了进水结构的美观性。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7设置在第一门体1的铰链14处,转动门体6打开或关闭时,进水管7的位置固定,方便水路流通。所述进水通道16设置在第一门体1上,其一端与进水管7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门体1圆心处的中空固定轴11连通。

方案3

本方案在方案2的基础上,对进水通道16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在第一门体1上设置与所述进水通道16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用来放置所述进水通道16,如第一门体1的外侧,将进水通道16设置在凹槽中,保证了第一门体1面向用户的一侧平整,增加了滚筒洗衣机的美观性。

优选的,放置所述进水通道16的凹槽设置在第一门体1和第二门体2之间,此时从外面看不到进水结构。

方案4

在方案3中,第一门体1上设置的凹槽,也可直接作为进水通道16,此时不需要专门设置进水通道16,进水管7直接与凹槽相连通,水流通过凹槽流入中空的固定轴11即可,节省了材料的使用,简化了洗衣机的进水结构。在第一门体1上设置从第一门体1外边缘到所述固定轴11的凹槽,该凹槽位于第一门体1外边缘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该凹槽的另一端直接与所述固定轴11连通,该凹槽用来充当所述进水通道,从而水由进水管7进入所述凹槽中,之后通过凹槽导入所述固定轴11中,从而进入所述洗衣机洗涤桶4中,完成注水。该凹槽的形状可以为直线槽型或是弯曲型或是蛇型,从而可以根据其形状调节其进水的路径的长短。

也可以将进水管7固定在凹槽中,将进水管7与固定轴11相连通,完成水路的连通。

优选的,充当所述进水通道的凹槽设置在第一门体1和第二门体2之间,此时从外面看不到进水结构。

方案5

如图5所示,本方案中,所述第一门体1为内部中空结构,在第一门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进水管7的水进入进水口后,整个中空的第一门体1作为进水通道,水流进入中间的固定轴11,进入洗涤桶4中。

或者在中空的第一门体1中,设置有放置所述进水通道16的凹槽,和/或用于充当进水通道16的凹槽,该凹槽的一端与进水管7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固定轴相连通。与方案4中的凹槽形状相同,该凹槽的形状也可以设置与方案4相同,可以根据形状调节进水的路径的长短。

为了便于将洗涤桶4与外筒3之间的安装,将外筒3设置为能够拆分组合的第一外筒31和第二外筒32,在第一外筒31和第二外筒32交汇处,设置有凸起的圆环形的固定件,通过铆接或螺钉固定方式穿过固定件,将第一外筒31和第二外筒32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洗涤桶4安装时,可以将第一外筒31和第二外筒32先后安装,便于滚筒洗衣机的生产。

为了便于将洗涤桶4与外筒3之间的安装,将外筒3设置为能够拆分组合的第一外筒31和第二外筒32,在第一外筒31和第二外筒32交汇处,设置有凸起的圆环形的固定件,通过铆接或螺钉固定方式穿过固定件,将第一外筒31和第二外筒32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洗涤桶4安装时,可以将第一外筒31和第二外筒32先后安装,便于滚筒洗衣机的生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对进水装置在洗涤桶4上的位置做了改进。

如图9所示,所述洗涤桶4的后端与滚筒洗衣机的动力输入装置相连接,滚筒洗衣机的中心转轴9具有内部中空通道,进水装置与中心转轴9相连通,水从中心转轴9中进入洗涤桶4中进行洗涤。

具体的,所述洗涤桶4绕水平的旋转轴可旋转地设在外筒3中,旋转轴的一端与洗涤桶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旋转轴包括中心转轴9和套设在中心转轴9外侧的第一转轴10,所述中心转轴9和第一转轴10均沿洗涤桶4的轴向方向延伸;

所述洗涤桶4与第二外筒32之间设置有底板8,所述底板8靠近洗涤桶4的一侧设置有凸起,在凸起中设置有水路通道,所述凸起与洗涤桶4相吻合;

所述第一转轴10上设置有第一翻边101,所述第一翻边101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所述第一转轴10与底板8相配合,固定装置如螺钉,穿过第一翻边101上的固定孔,将第一转轴10与底板8进行连接固定。

所述中心转轴9上设置有第二翻边91,所述第二翻边91上也设置有多个固定孔,同样采用固定装置将第二翻边91固定在底板8上。

所述中心转轴9与进水管7相连接,洗涤水从进水管7流入中心转轴9,进而流入洗涤桶4中进行洗涤。或者进水管7穿过中心转轴9通入到洗涤桶4的内部,直接进入洗涤桶4进行洗涤。

所述底板8与洗涤桶4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81,所述第一密封件81安装在背离洗涤桶4的一侧。

所述第一转轴10与进水管7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密封件102,所述第二密封件用于避免进水管7的间隙泄露,提高密封性能。

所述第一密封件81和第二密封件102还能够限定中心转轴9和第一转轴10沿径向方向的位移,从而有效地减小洗涤桶4在洗涤过程中的振动和噪音。

滚筒洗衣机在驱动件的带动下,所述洗涤桶4随中心转轴9和第一转轴10转动,实现洗涤桶4的旋转洗涤,

实施例5

如图9~1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洗涤桶4的底部设置水路控制结构41和排水通道82,通过水路控制结构41封闭或打开排水通道82。

所述水路控制结构41包括动力装置411、联动件412、挡板413、联动片414、阀门415,所述动力装置411可采用气缸、电磁装置等,所述动力装置411带动联动件412,使挡板413沿洗涤桶4的轴向方向移动。

所述底板8上设置有多条排水通道82,在底板8的径向方向,远离所述底板8中心的位置设置有排水孔83,所述排水孔83位于排水通道82上。

在动力装置411的带动下,控制联动件412沿洗涤桶4的轴向方向移动,进而使挡板413沿轴向方向移动,触发联动片414,控制阀门415的打开或关闭,从而将洗涤桶4中的洗涤水排出。

具体的,所述底板8上设置有多条排水通道82,在底板8的径向方向,远离所述底板8中心的位置设置有排水孔83。所述动力装置411带动联动件412,在洗涤桶4的轴向方向上移动,在联动件412与第一转轴10配合处设置有一定坡度,带动第一转轴10沿洗涤桶4的轴向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挡板413沿轴向方向移动,所述挡板413与联动片414配合,带动阀门415的开关,实现洗涤水的排放功能,在联动片414上设置有扭簧,以便联动片414自动回位。

所述底板8与洗涤桶4的底部形成封闭空间,所述洗涤桶4的底部设置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与第二外筒32相配合,洗涤桶4中的洗涤水通过排水通道82,从排水孔83中流出,流入洗涤桶4与第二外筒32之间的积水腔,进而将洗涤水排出洗衣机外部。

洗涤桶4在旋转洗涤时,洗涤水不会进入内外筒之间,实现了免清洗功能,同时本发明也简化了进水管和排水管的结构,提高了滚筒洗衣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