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水印染生产线及应用于该生产线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27273发布日期:2019-06-15 00:3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少水印染生产线及应用于该生产线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纺织印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少水印染生产线及应用于该生产线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印染工业的迅速发展,部分区域的印染废水排放量和污染程度均大幅度上升,加上纺织印染产品种类多样化及更新速度的加快,印染行业应用新原料、新染料、新助剂开发了许多新产品,使印染废水成分更为复杂,处理更为困难。所以,从源头上减少水和蒸汽的使用已实现少水印染,是减少废水排放的最佳途径。

在现有的印染技术中,少水印染大都采用匀流印染机进行印染。匀流染色机与常规染色机相比,能够有效减少染料、助剂、染色用水、蒸汽、电能等的消耗,排污也相应减少很多,符合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要求。

现有公开号为cn10795607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少水印染方法及其印染装置,包括匀流印染机,匀流印染机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烘干箱,烘干箱的表面通过铰链铰接有单开门,单开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条,橡胶密封条的表面固定嵌入有第一磁铁,烘干箱的表面固定嵌入有第二磁铁,烘干箱的内部上端通过轴承连接有行程辊,烘干箱的上表面设有通口,通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的内侧安装有热风机。匀流印染机印染完成后,布料被从匀流印染机的出料口输出至烘干箱中,能够提高烘干效果,并且使得印染后的布料被平整的拉出。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匀流印染机印染完成的布料是以成束的方式被输出,印染时布料的两个侧面都容易出现褶皱,而被送入烘干箱的布料只有一侧的侧面与烘干箱内的行程辊接触,除皱的效果不佳,往往在布料输出烘干箱后还需要在对布料进行一次除皱的过程,且增加的这一个除皱过程使得生产流程变长,纺织印染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少水印染生产线及应用于该生产线的生产方法。

发明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少水印染生产线,其优点是在烘干布料的同时能够使布料被平整的从烘干箱的出料口输出,缩短了生产流程,增加了纺织印染的效率;

发明目的二是:提供一种少水印染生产方法,其优点是除皱效果佳,具有高效且流程短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少水印染生产线,包括沿布料处理工序依次设置的前处理设备、烧毛设备、丝光机、染色设备以及后整理设备,所述染色设备包括沿布料处理工序依次设置的匀流染色机和烘干箱,所述烘干箱包括:

箱体;

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两端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内均设置有防护辊;

承载于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且位于进料口上方的夹持辊,所述夹持辊的轴线与所述防护辊的轴线平行;

设置于所述箱体顶端的通口,所述通口内设置有用于向箱体内输送热风的热风输送装置;

沿竖直方向活动式配置于所述箱体内且位于夹持辊下方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面设置有行程辊,所述行程辊的轴线与夹持辊的轴线平行且与夹持辊的轴线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以及,

连接于所述箱体和所述安装板、用于向所述安装板施加向上或向下的驱动力的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布料被夹持在行程辊和夹持辊之间,在布料前进的过程中,布料两侧的皱都被碾平,在烘干布料的同时实现了使布料被平整的从烘干箱的出料口输出,减小了后期再进行除皱的步骤,缩短了生产流程,增加了纺织印染的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的内顶壁上且位于夹持辊的上方设置有开口朝向通口的导流盒,所述导流盒的顶端与箱体的内顶壁贴合,所述导流盒的四个外侧壁上均设置有通风孔;所述热风输送装置为出风端朝向导流盒内底壁的热风机,所述导流盒的内底壁呈向上隆起的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风机输送出的热风会在导流盒内底壁的引导下从其四个外侧壁上的通风孔流出,使得热风不会直接向下吹到布料上(进而不易造成布料在输送时的摆动),更利于布料平整的输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沿防护辊轴向的一端设置有箱门,所述箱体与箱门呈相对设置的内侧壁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通口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箱体内底部的热风能够由导流孔进入到通口中,从而使箱体内形成了一个热风循环系统,热风机进风端的风为热风和新风的组合,利于箱体内保持一个均衡的温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辊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连接有吊板,所述吊板的顶端与箱体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夹持辊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通孔,所述夹持辊上远离箱门的吊板的底端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上设置有吹风管,所述吹风管的一端伸入夹持辊靠近横板的一端的通孔内且不与该通孔的内侧壁接触,所述吹风管的另一端通过气管与导流盒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辊的内部空间较小,在其内部热风的加热作用下以及其外部热风的保温作用下,其表面温度能够保持比箱体内平均温度更高的程度,使得除皱的效果更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辊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环和外环,所述内环和外环之间形成有储气空间,所述通孔与所述内环连通;所述内环和外环之间沿内环的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沿内环的径向设置,且所述内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储气空间连通的导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气空间仅通过通孔与内环连通,使得其保温效果更好,使夹持辊能够长期保持一个利于除皱的状态。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行程辊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与安装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四个分别设置在安装板底面四角处的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驱动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另一端与箱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气缸的行程能够使得行程辊和夹持辊刚好将布料夹持于两者之间,方便驱动行程辊上下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设置有箱门的一端设置有让位槽,所述箱门位于所述让位槽内;所述让位槽的底壁上设置有轻触开关,所述轻触开关连接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与所述轻触开关连接的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轻触开关的触发信号,并在接收触发信号后输出控制信号;

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并响应于所述处理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的气缸控制模块一,所述气缸控制模块一用于在接收处理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后,控制四个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同步运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自动控制,节省了人力。具体的,在关闭箱门(即箱门位于让位槽内)后,触发开关被触发,处理模块向气缸控制模块一发送控制信号,从而使得四个第二驱动气缸同步向上运作,以将布料夹持于行程辊与夹持辊之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且位于靠近箱门的一端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所述处理模块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打开箱门,手微微伸入箱体时,红外线传感器能够感应到,从而控制四个第一驱动气缸向下运作,以便于使用者对布料进行操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行程辊靠近进料口的一侧和靠近出料口的一侧均设置有布料定位装置,所述布料定位装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承接板和驱动板;所述承接板沿行程辊轴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承接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承接板与驱动板之间设置有若干根支柱,所述驱动板的板面与安装板的板面齐平;

所述驱动板的底面四角处均设置有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驱动端与驱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另一端与箱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的气缸控制模块二,所述第二驱动气缸均与所述气缸控制模块二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定位装置具有定位作用,能够使布料平整的搭在夹持辊和行程辊之间,更利于布料平整无皱的输出。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上述的少水印染生产线的少水印染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放料:将从所述匀流染色机出料端输出的布料由进料口送入箱体,并从出料口送出箱体;所述布料与进料口及出料口对应的部分均位于相应防护辊的下方,所述布料与夹持辊对应的部分位于夹持辊与行程辊之间;

步骤二、整料:将所述箱体内的布料放置在承接板上,并使所述布料位于承接板上的两块挡板之间;

步骤三、夹料:关闭所述箱门使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的驱动端同步向上移动;在所述布料被夹持于行程辊和夹持辊之间时,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停止运作,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驱动端同步向下移动至初始位置;

步骤四、烘料:启动所述热风输送装置,并在启动所述热风输送装置预设时间后,启动与布料由箱体输出的一端连接的卷布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烘干箱内的布料的两个侧面分别于行程辊和夹持辊接触,除皱效果佳,省去了后期除皱的步骤,利于布料平整的输出,具有高效且流程短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夹持辊、行程辊和驱动装置的设置,在烘干布料的同时能够使布料被平整的从烘干箱的出料口输出,缩短了生产流程,增加了纺织印染的效率;

2、通过导流盒、吹风管、通孔和储气空间的设置,使得夹持辊的表面温度恒定,除皱的效果更佳、更稳定;

3、通过轻触开关、红外线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设置,实现了自动控制,节省了人力,且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示出的少水印染生产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示出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示出的用于体现箱体内布料定位装置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示出的箱体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示出的用于体现箱体上的导流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示出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处理设备;11、烧毛设备;12、丝光机;13、染色设备;14、后整理设备;15、匀流染色机;16、烘干箱;2、箱体;21、进料口;22、出料口;23、防护辊;24、通口;25、热风输送装置;26、箱门;27、导流孔;271、导流通道;28、让位槽;29、轻触开关;291、红外线传感器;3、夹持辊;31、吊板;32、通孔;33、横板;34、吹风管;35、气管;36、内环;361、导气孔;37、外环;38、储气空间;39、加强板;4、安装板;41、行程辊;42、支撑板;43、第一驱动气缸;5、导流盒;51、通风孔;6、控制系统;61、处理模块;62、气缸控制模块一;63、气缸控制模块二;7、承接板;71、驱动板;72、挡板;73、支柱;74、第二驱动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少水印染生产线,包括沿布料处理工序依次设置的前处理设备1、烧毛设备11、丝光机12、染色设备13以及后整理设备14。前处理设备1用于退浆、精炼以及漂白;丝光机12用于使用浓碱溶液对布料进行处理,使布料表面呈现出丝般光泽,并且还用于对布料进行定型;染色设备13用于对布料进行染色;后整理设备14对布料进行整理分类。

参照图1和图2,染色设备13包括沿布料处理工序依次设置的匀流染色机15和烘干箱16,烘干箱16包括箱体2。箱体2沿布料前进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21和出料口22,进料口21和出料口22内侧的上端均设置有防护辊23。箱体2的内侧壁上且位于进料口21的上方设置有夹持辊3,夹持辊3的轴线与防护辊23的轴线平行。箱体2内且位于夹持辊3的下方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有安装板4,安装板4的顶面设置有行程辊41,行程辊41的轴线与夹持辊3的轴线平行且与夹持辊3的轴线在同一竖直平面上。箱体2沿防护辊23轴向的一端设置有箱门26,具体的,箱体2设置有箱门26的一端开设有让位槽28,箱门26位于该让位槽28内。

参照图3,行程辊41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连接有支撑板42,支撑板42的底端与安装板4的顶面固定连接。箱体2的内底壁与安装板4之间设置有驱动装置,具体的,驱动装置包括四个分别设置在安装板4底面四角处的第一驱动气缸43,第一驱动气缸43的驱动端与安装板4固定连接,第一驱动气缸43的另一端与箱体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四个第一驱动气缸43同步运作,用于向安装板4施加向上或向下的驱动力。

参照图3,行程辊41靠近进料口21的一侧和靠近出料口22的一侧均设置有布料定位装置,布料定位装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承接板7和驱动板71。承接板7沿行程辊41轴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挡板72,挡板72与承接板7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承接板7与驱动板71之间连接有若干根支柱73,驱动板71的板面与安装板4的板面齐平。驱动板71的底面四角处均设置有第二驱动气缸74,第二驱动气缸74的驱动端与对应的驱动板71固定连接,第二驱动气缸74的另一端与箱体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八个第二驱动气缸74同步运作,用于驱动承接板7上下移动。

参照图4和图5,箱体2的顶端开设有通口24,通口24内设置有用于向箱体2内输送热风的热风输送装置25。在本实施例中,箱体2的内顶壁上且位于夹持辊3的上方设置有开口朝向通口24的导流盒5,导流盒5的顶端与箱体2的内顶壁贴合,导流盒5的四个外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51(参照图6)。优选的,设置在通口24内的热风输送装置25为出风端朝向导流盒5内底壁的热风机,导流盒5的内底壁呈向上隆起的弧形。在本实施例中,箱体2与让位槽28呈相对设置的内侧壁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导流孔27,导流孔27与通口24通过设置在箱体2侧壁内部的导流通道271连通。

参照图6和图7,夹持辊3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连接有吊板31,吊板31的顶端与箱体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夹持辊3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通孔32,夹持辊3上远离让位槽28的吊板31的底端连接有横板33。横板33上固定有吹风管34,吹风管34的一端伸入夹持辊3靠近横板33的一端的通孔32内且不与该通孔32的内侧壁接触,吹风管34的另一端通过气管35与导流盒5连通。具体的,吹风管34伸入夹持辊3的一端呈锥状。

参照图7,夹持辊3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环36和外环37,内环36和外环37之间形成有储气空间38,通孔32与内环36连通。内环36和外环37之间沿内环36的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加强板39,加强板39沿内环36的径向设置,且内环36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将内环36与储气空间38连通的导气孔361。

参照图2和图8,让位槽28的底壁上设置有轻触开关29,轻触开关29连接有控制系统6。具体的,控制系统6包括处理模块61和气缸控制模块一62。轻触开关29与处理模块61相连,处理模块61用于接收轻触开关29发出的触发信号,并在接收触发信号后输出控制信号至气缸控制模块一62。气缸控制模块一62的输入端与处理模块61连接,其输出端与四个第一驱动气缸43连接。气缸控制模块一62用于接收并响应于处理模块61输出的控制信号,当气缸控制模块一62接收处理模块61输出的控制信号后,控制四个第一驱动气缸43同步运作。

参照图2和图8,控制系统6还包括与处理模块61连接的气缸控制模块二63,第二驱动气缸74均与气缸控制模块二6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箱体2靠近出料口22一侧的内侧壁上且位于靠近箱门26的一端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291,红外线传感器291的输出端与处理模块61相连。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工作时,先打开箱门26,使从匀流染色机15出料端输出的布料由进料口21送入箱体2,并从出料口22送出箱体2。具体的,使布料与进料口21和出料口22对应的部分均位于相应的防护辊23的下方,并使布料位于箱体2内的部分位于夹持辊3和行程辊41之间且位于承接板7上的两块挡板72之间。随后,关上箱门26,轻触开关29向处理模块61发出触发信号,处理模块61接收触发信号后向气缸控制模块一62和气缸控制模块二63发出控制信号。具体的,气缸控制模块一62和气缸控制模块二63接收控制信号后,四个第一驱动气缸43和八个第二驱动气缸74的驱动端同步向上运动,将布料撑起。当布料被夹持在行程辊41和夹持辊3之间后,第一驱动气缸43的驱动端停止运作,第二驱动气缸74的驱动端同步向下移动并在移动至初始位置后停止运作。此时,启动热风输送装置25即可。

实施例二

一种应用于实施例一中少水印染生产线的少水印染生产方法,参照图1和图2,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放料:将从匀流染色机15出料端输出的布料由进料口21送入箱体2,并从出料口22送出箱体2。布料与进料口21及出料口22对应的部分均位于相应防护辊23的下方,布料与夹持辊3对应的部分位于夹持辊3与行程辊41之间。

步骤二、整料:将箱体2内的布料放置在承接板7上,并使布料位于承接板7上的两块挡板72之间。

步骤三、夹料:关闭箱门26,使第一驱动气缸43和第二驱动气缸74的驱动端同步向上移动。在布料被夹持于行程辊41和夹持辊3之间时,第一驱动气缸43停止运作,第二驱动气缸74的驱动端同步向下移动至初始位置。

步骤四、烘料:启动热风输送装置25(参照图5),并在启动热风输送装置25预设时间后,启动与布料由箱体2输出的一端连接的卷布装置(图中未示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