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聚乳酸加工的家纺面料及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6890发布日期:2019-06-15 00:2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聚乳酸加工的家纺面料及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纺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聚乳酸加工的家纺面料及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家用纺织品也称为装饰用纺织品。它是对人生活环境起美化装饰作用的实用性纺织品。主要应用于家庭和公共场所。如:宾馆、酒店、剧场、舞厅、飞机、火车、汽车、轮船、商场、公司、机关等许多场合,对于美化、改善环境、提高人们生活、工作的舒适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有的家用纺织品面料采用单一纤维或者几种纤维混纺织造,色牢度、透气性、吸潮率以及舒适度无法共存,且整体制作工艺不够绿色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聚乳酸加工的家纺面料及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聚乳酸加工的家纺面料,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纬纱上的相邻的经纱依次交错位于纬纱的顶部和底部,且相邻的纬纱依次交错位于经纱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经纱包括:棉、聚乳酸、桑蚕丝和羊绒;所述纬纱包括:棉、聚乳酸、粘纤和天丝,所述经纱的质量分数为:30-40%的棉、35-48%的聚乳酸、8-10%的桑蚕丝和5-8%的羊绒;所述纬纱质量分数为:18-26%的棉、43-52%的聚乳酸、11-15%的粘纤和7-13%的天丝。

一种采用聚乳酸加工的家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步骤一,原料选择;步骤二,经纬纱混纺;步骤三,纱线染色;步骤四,织造面料;步骤五,布匹染色;步骤六,洗缩烘干;步骤七,反复熨烫;步骤八,压光定型;

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按照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经纱:30-40%的棉、35-48%的聚乳酸、8-10%的桑蚕丝和5-8%的羊绒;纬纱:18-26%的棉、43-52%的聚乳酸、11-15%的粘纤和7-13%的天丝进行选取,并按照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进行称取;

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经纬纱混纺包括以下步骤:

1)将羊绒进行和毛,轻柔地使其开松;

2)经纱混纺:利用梳毛机将棉、聚乳酸、桑蚕丝和羊绒按照适当的混纺的比例混条梳理;

3)纬纱混纺:利用梳毛机将棉、聚乳酸、粘纤和天丝按照适当的混纺的比例混条梳理;

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纱线染色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步骤二中所得的经纱和纬纱根据需要进行染色;

2)将染好色的经纱和纬纱进行脱水后复洗;

3)按照前道针梳→精梳→后道针梳→复精梳的工艺流程进行操作;

4)在120℃之内的高温高压蒸纱锅中将纱线进行双循环真空汽蒸定型;

5)再利用纺细纱机上对经纱和纬纱进行细纱加工;

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利用经纱和纬纱利用提花机按照整经→倒轴→穿棕→过筘→上轴→织造的顺序织造面料;

其中在上述步骤五中,将整个布匹的对应位置再次进行染色;

其中在上述步骤六中,将染色后的布匹进行洗缩烘干,其中工艺采取短时间、低温和多次数的方式;

其中在上述步骤七中,将烘干后的布匹进行反复熨烫,其中工艺采取短时间和低温的方式;

其中在上述步骤八中,将熨烫好的布匹进行压光,压光的车速为30m/min,双辊温度为120℃/110℃,压力比为65%,定型后将其收卷存放。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羊绒采用纤维细度为15.5±0.2μm,平均长度48mm以上的白羊绒。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经纱的质量分数为:40%的棉、44%的聚乳酸、8%的桑蚕丝和8%的羊绒;所述纬纱质量分数为:26%的棉、46%的聚乳酸、15%的粘纤和13%的天丝。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过程中加入标准剂量的纺纱和毛油助剂和抗静电剂。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1)中,经过定型之后的纱线每米捻回数在18个以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四中,织造时按照经密45根/cm,纬密45根/cm,织造速度一般为450rpm,每筘齿的经纱根数尽量采用2根。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六中,烘干时面料超喂长度约为5%。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六、步骤七和步骤八中,在所有生产过程中避免任何拉伸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采用聚乳酸加工的家纺面料及制备工艺,采用特殊的材料聚乳酸,原料来源充分而且可以再生,且聚乳酸的生产过程无污染,而且产品可以生物降解,实现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因此是理想的绿色高分子材料,聚乳酸材料优异的可以生物降解性符合国际国内政策的要求,符合环保发展趋势;本发明提高了家纱制品的织造和提花工艺,色牢度高,面料结实,舒适度高,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面料组织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面料穿综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中:1、经纱;2、纬纱;x:代表经纱浮在纬纱上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采用聚乳酸加工的家纺面料,包括经纱1和纬纱2,纬纱2上的相邻的经纱1依次交错位于纬纱2的顶部和底部,且相邻的纬纱2依次交错位于经纱1的顶部和底部;经纱1包括:棉、聚乳酸、桑蚕丝和羊绒;纬纱2包括:棉、聚乳酸、粘纤和天丝,经纱1的质量分数为:40%的棉、44%的聚乳酸、8%的桑蚕丝和8%的羊绒;纬纱2质量分数为:26%的棉、46%的聚乳酸、15%的粘纤和13%的天丝,羊绒采用纤维细度为15.5±0.2μm,平均长度48mm以上的白羊绒。

其制备工艺包括:

1)按照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经纱1的质量分数为:40%的棉、44%的聚乳酸、8%的桑蚕丝和8%的羊绒;纬纱2质量分数为:26%的棉、46%的聚乳酸、15%的粘纤和13%的天丝进行选取,并按照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进行称取;

2)将羊绒进行和毛,轻柔地使其开松,过程中加入标准剂量的纺纱和毛油助剂和抗静电剂;利用梳毛机将棉、聚乳酸、桑蚕丝和羊绒按照适当的混纺的比例混条梳理,得到经纱1;利用梳毛机将棉、聚乳酸、粘纤和天丝按照适当的混纺的比例混条梳理,得到纬纱2;

3)将上述步骤二中所得的经纱1和纬纱2根据需要进行染色;再脱水后复洗;再按照前道针梳→精梳→后道针梳→复精梳的工艺流程进行操作;再在120℃之内的高温高压蒸纱锅中将纱线进行双循环真空汽蒸定型,经过定型之后的纱线每米捻回数在18个以内;最后利用纺细纱机上对经纱1和纬纱2进行细纱加工;

4)利用经纱1和纬纱2利用提花机按照整经→倒轴→穿棕→过筘→上轴→织造的顺序织造面料,织造时按照经密45根/cm,纬密45根/cm,织造速度一般为450rpm,每筘齿的经纱根数尽量采用2根;

5)将整个布匹的对应位置再次进行染色;

6)将染色后的布匹进行洗缩烘干,其中工艺采取短时间、低温和多次数的方式;

7)将烘干后的布匹进行反复熨烫,其中工艺采取短时间和低温的方式,烘干时面料超喂长度约为5%;

8)将熨烫好的布匹进行压光,压光的车速为30m/min,双辊温度为120℃/110℃,压力比为65%,定型后将其收卷存放。

其中,在所有生产过程中避免任何拉伸作用。

实施例2:

一种采用聚乳酸加工的家纺面料,包括经纱1和纬纱2,纬纱2上的相邻的经纱1依次交错位于纬纱2的顶部和底部,且相邻的纬纱2依次交错位于经纱1的顶部和底部;经纱1包括:棉、聚乳酸、桑蚕丝和羊绒;纬纱2包括:棉、聚乳酸、粘纤和天丝,经纱1的质量分数为:40%的棉、42%的聚乳酸、10%的桑蚕丝和8%的羊绒;纬纱2质量分数为:26%的棉、49%的聚乳酸、15%的粘纤和10%的天丝,羊绒采用纤维细度为15.5±0.2μm,平均长度48mm以上的白羊绒。

其制备工艺包括:

1)按照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经纱1的质量分数为:40%的棉、42%的聚乳酸、10%的桑蚕丝和8%的羊绒;纬纱2质量分数为:26%的棉、49%的聚乳酸、15%的粘纤和10%的天丝进行选取,并按照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进行称取;

2)将羊绒进行和毛,轻柔地使其开松,过程中加入标准剂量的纺纱和毛油助剂和抗静电剂;利用梳毛机将棉、聚乳酸、桑蚕丝和羊绒按照适当的混纺的比例混条梳理,得到经纱1;利用梳毛机将棉、聚乳酸、粘纤和天丝按照适当的混纺的比例混条梳理,得到纬纱2;

3)将上述步骤二中所得的经纱1和纬纱2根据需要进行染色;再脱水后复洗;再按照前道针梳→精梳→后道针梳→复精梳的工艺流程进行操作;再在120℃之内的高温高压蒸纱锅中将纱线进行双循环真空汽蒸定型,经过定型之后的纱线每米捻回数在18个以内;最后利用纺细纱机上对经纱1和纬纱2进行细纱加工;

4)利用经纱1和纬纱2利用提花机按照整经→倒轴→穿棕→过筘→上轴→织造的顺序织造面料,织造时按照经密45根/cm,纬密45根/cm,织造速度一般为450rpm,每筘齿的经纱根数尽量采用2根;

5)将整个布匹的对应位置再次进行染色;

6)将染色后的布匹进行洗缩烘干,其中工艺采取短时间、低温和多次数的方式;

7)将烘干后的布匹进行反复熨烫,其中工艺采取短时间和低温的方式,烘干时面料超喂长度约为5%;

8)将熨烫好的布匹进行压光,压光的车速为30m/min,双辊温度为120℃/110℃,压力比为65%,定型后将其收卷存放。

其中,在所有生产过程中避免任何拉伸作用。

实施例3:

一种采用聚乳酸加工的家纺面料,包括经纱1和纬纱2,纬纱2上的相邻的经纱1依次交错位于纬纱2的顶部和底部,且相邻的纬纱2依次交错位于经纱1的顶部和底部;经纱1包括:棉、聚乳酸、桑蚕丝和羊绒;纬纱2包括:棉、聚乳酸、粘纤和天丝,经纱1的质量分数为:40%的棉、41%的聚乳酸、9%的桑蚕丝和8%的羊绒;纬纱2质量分数为:26%的棉、52%的聚乳酸、15%的粘纤和7%的天丝,羊绒采用纤维细度为15.5±0.2μm,平均长度48mm以上的白羊绒。

其制备工艺包括:

1)按照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经纱1的质量分数为:40%的棉、41%的聚乳酸、9%的桑蚕丝和8%的羊绒;纬纱2质量分数为:26%的棉、52%的聚乳酸、15%的粘纤和7%的天丝进行选取,并按照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进行称取;

2)将羊绒进行和毛,轻柔地使其开松,过程中加入标准剂量的纺纱和毛油助剂和抗静电剂;利用梳毛机将棉、聚乳酸、桑蚕丝和羊绒按照适当的混纺的比例混条梳理,得到经纱1;利用梳毛机将棉、聚乳酸、粘纤和天丝按照适当的混纺的比例混条梳理,得到纬纱2;

3)将上述步骤二中所得的经纱1和纬纱2根据需要进行染色;再脱水后复洗;再按照前道针梳→精梳→后道针梳→复精梳的工艺流程进行操作;再在120℃之内的高温高压蒸纱锅中将纱线进行双循环真空汽蒸定型,经过定型之后的纱线每米捻回数在18个以内;最后利用纺细纱机上对经纱1和纬纱2进行细纱加工;

4)利用经纱1和纬纱2利用提花机按照整经→倒轴→穿棕→过筘→上轴→织造的顺序织造面料,织造时按照经密45根/cm,纬密45根/cm,织造速度一般为450rpm,每筘齿的经纱根数尽量采用2根;

5)将整个布匹的对应位置再次进行染色;

6)将染色后的布匹进行洗缩烘干,其中工艺采取短时间、低温和多次数的方式;

7)将烘干后的布匹进行反复熨烫,其中工艺采取短时间和低温的方式,烘干时面料超喂长度约为5%;

8)将熨烫好的布匹进行压光,压光的车速为30m/min,双辊温度为120℃/110℃,压力比为65%,定型后将其收卷存放。

其中,在所有生产过程中避免任何拉伸作用。

对比例为普通棉质混纺面料。

将上述各实施例成品与对比例成品性质进行对比如下表: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经纱1和纬纱2之间每间隔一根纱线就交织一次、组织点频繁,经纬纱联系紧密,使得面料整体更加结实、坚牢,且提花工艺一乐实质性提高,同时回潮率和透气率高,且钻绒性差,质量好,同时日晒和洗涤色牢度高,不易掉色,便于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