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4704发布日期:2019-11-15 23:2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染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染色机。



背景技术:

布匹或纱线进行批量染色投产前,一般要对少量的布或纱先进行颜色加工,即打样,以验证染料配方及染色工艺参数的适用性。现有的打样工序通常是运用实验设备,结合染色师傅的经验,来确定在生产设备上的染色工艺参数,进行染色、固色、水洗、皂洗等步骤,但由于实验设备与生产设备在原理和结构上均存有较大差异性,势必造成最终从生产设备上染出来的布匹或纱线,跟原先预设的颜色相差甚远。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对生产设备中的工艺参数或染料颜色作调整。如此,不但操作繁琐,还造成了能耗浪费。

如果设计一种染色小样机,能模拟染色大机生产条件,灵活调整染布步骤,获取准确的工艺条件,使染色大机生产时能准确重复操作,将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大大提高染色效率,进而减低企业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大机生产条件、灵活调整染布步骤的染色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染色机,包括:

机架,

进布/纱装置,用于按设定速度输送布或纱,

若干浸轧槽,其内存储渗透液,用于浸轧渗透液,

若干浸染槽,其内存储染液,用于浸轧染液,

若干轧车,

若干蒸箱,用于强化染料固色,利用高温提高上染率,

若干多功能洗槽,其内存储洗液,设置在机架上,用于洗除多余染料,

烘筒,用于对染色后的布或纱进行烘干处理,

出布/纱装置,用于按设定速度将布或纱输出成卷,

进布/纱装置、出布/纱装置分别设置在机架两端,

浸轧槽、浸染槽、蒸箱、多功能洗槽、烘筒先后设置在机架上,

每个浸轧槽、浸染槽、多功能洗槽之后,一一对应设置有一台轧车,

根据染色工艺确定浸轧槽、浸染槽、蒸箱或多功能洗槽的运作组合。

其中,浸染槽中设有小槽,小槽设有齿状溢流结构,该小槽用于使染液均匀分配进入浸染槽。齿状溢流结构为锯齿形或波浪形。

其中,浸轧槽数目1~2个。

其中,浸染槽数目1~16个。

其中,多功能洗槽数目1~16个。

其中,多功能洗槽内存储的洗液为冷水、热水、酸液、碱液或皂液。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的染色机,还包括储布/纱装置,设置在进布/纱装置的一侧,用于储存布或纱。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的染色机,还透风架,便于布或纱的透风氧化。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的染色机,还包括第一加料装置、第二加料装置、第三加料装置、第一补料装置和第二补料装置,第一加料装置、第二加料装置、第三加料装置、第一补料装置和第二补料装置均设在机架上,第一加料装置与浸轧槽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对浸轧槽中的渗透液进行补给,第一补料装置位于第二加料装置下方,第二加料装置与浸染槽之间、第一补料装置与浸染槽之间,均通过管路连接,第二加料装置对浸染槽中的染色液进行补给,第一补料装置对浸染槽中的染色液进行微补给,第一补料装置、若干浸染槽、及第一补料装置与若干浸染槽之间的管道形成管道循环,使若干浸染槽中染液浓度相互接近,

第二补料装置位于第三加料装置下方,第三加料装置与多功能洗槽之间、第二补料装置与多功能洗槽之间,均通过管路连接,第三加料装置对多功能洗槽中的洗液进行补给,第二补料装置对多功能洗槽中的洗液进行微补给。

其中,第一加料装置与浸轧槽之间连接的管路中设有泵,第二加料装置、第一补料装置与浸染槽之间的管路中设有泵,第三加料装置、第二补料装置与多功能洗槽之间的管路中设有泵。

其中,还包括水位测量元件、电路耦合器、控制器、管路控制开关,所述浸轧槽、浸染槽、多功能洗槽中装有水位测量元件,水位测量元件通过电路耦合器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控制器设置水位设定值,该水位设定值通过电路耦合器传递给水位测量元件,水位测量元件根据得到的水位设定值与测得的实际水位值比较并形成信号,管路控制开关根据水位测量元件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开通还是关闭管路通路,从而实现对浸轧槽、浸染槽或多功能洗槽中液体的补给控制。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的染色机,浸染槽内设有第一加热装置;蒸箱内设有第二加热装置;多功能洗槽内设有第三加热装置;烘筒内壁设有第四加热装置;根据染色工艺,确定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第三加热装置或第四加热装置的启用。

其中,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第三加热装置、第四加热装置为通过蒸汽介质加热的装置。

其中,还包括电路耦合器、控制器、温度测量元件,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第三加热装置、第四加热装置中分别设置有一套测温元件,测温元件通过电路耦合器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控制器设置设定温度值,该设定温度值通过电路耦合器传递给测温元件,测温元件测定实际温度值,测温元件根据得到的设定温度值与测得的实际温度值比较并形成信号,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第三加热装置或第四加热装置根据测温元件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加热还是停止加热,从而实现加热控制。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本发明所涉及的染色机,可有效规避现有打样工序中操作繁琐、能耗浪费的缺点。可染色大机生产条件,灵活调整染布步骤,获取准确的工艺条件,使染色大机生产时能准确重复操作;同时本发明的染色机也可直接进行小批量窄幅染色生产。

此外,因为浸染槽中均匀溢流加料的齿状结构的设计,使得即使当染液入口槽两端水平高度不一致,染液也可均匀流入浸染槽中,从而大大避免了因设备地基沉降引起的染液补加不一致而引发的染色不均匀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染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浸染槽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浸染槽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染色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染色机作具体阐述。

实施例一:

一种染色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

进布/纱装置2,用于按设定速度输送布或纱;

一个浸轧槽4,其内存储渗透液,用于浸轧渗透液,有的染色工艺中不需要使用浸轧槽,可将其空置;

一个浸染槽5,其内存储染液,用于浸轧染液;

八个轧车6;

一个蒸箱7,用于强化染料固色,利用高温提高上染率;

六个多功能洗槽8,其内存储洗液,设置在机架上,用于洗除多余染料;

烘筒9,用于对染色后的布或纱进行烘干处理;

出布/纱装置10,用于按设定速度将布或纱输出成卷;

进布/纱装置、出布/纱装置分别设置在机架两端,

浸轧槽、浸染槽、蒸箱、多功能洗槽、烘筒先后设置在机架上,

每个浸轧槽、浸染槽、多功能洗槽之后,一一对应设置有一台轧车,每台轧车将布或纱在浸轧槽、浸染槽或多功能洗槽中带出的液体轧干,

根据染色工艺确定浸轧槽、浸染槽、蒸箱或多功能洗槽的运作组合。

蒸箱和烘筒内均设有通过蒸汽介质加热的装置。

在实施例一中染色机的浸染槽结构,如图2所示,浸染槽中设有小槽51,小槽设有齿状溢流结构511,而齿状溢流结构511为锯齿形。当染液注入小槽51后,染液从具有齿状溢流结构511的一侧均匀流入浸染槽中。即使当染液小槽51两端水平高度不一致时,因为齿状溢流结构的存在,染液也可相对均匀流入浸染槽中。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染色机,比实施例一中染色机增设一个储布/纱装置3,设置在进布/纱装置2的一侧,用于储存布或纱。储布/纱装置3的使用,可以避免整台染色机因进布/纱装置2中更换新一卷布或纱而暂停作业。

在实施例二中染色机的浸染槽结构,如图3所示,浸染槽中设有小槽51,小槽设有齿状溢流结构511,而齿状溢流结构511为波浪形。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中的染色机,在实施例二中染色机基础上,增设有加料槽和补料槽,具体为:

本实施例的染色机还包括第一加料装置12、第二加料装置13、第三加料装置14、第一补料装置15和第二补料装置16,第一加料装置、第二加料装置、第三加料装置、第一补料装置和第二补料装置均设在机架上,

第一加料装置与浸轧槽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对浸轧槽中的渗透液进行补给,第一补料装置位于第二加料装置下方,第二加料装置与浸染槽之间、第一补料装置与浸染槽之间,均通过管路连接,第二加料装置对浸染槽中的染色液进行补给,第一补料装置对浸染槽中的染色液进行微补给,第一补料装置、若干浸染槽、及第一补料装置与若干浸染槽之间的管道形成管道循环,使若干浸染槽中染液浓度相互接近,

第二补料装置位于第三加料装置下方,第三加料装置与多功能洗槽之间、第二补料装置与多功能洗槽之间,均通过管路连接,第三加料装置对多功能洗槽中的洗液进行补给,第二补料装置对多功能洗槽中的洗液进行微补给。

第一加料装置与浸轧槽之间连接的管路中设有泵,第二加料装置、第一补料装置与浸染槽之间的管路中设有泵,第三加料装置、第二补料装置与多功能洗槽之间的管路中设有泵。

本实施例中,染色机还包括储布/纱装置3,设置在进布/纱装置的一侧,用于储存布或纱。当更换布/纱卷筒时,可短时间连续工作,不需要暂停染色机。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的染色机,包括:机架1;

进布/纱装置2,用于按设定速度输送布或纱;

两个浸轧槽4,在本实施例中不需要使用浸轧槽,可将其空置停用;

两个浸染槽5,其内存储染液,用于浸轧染液;

十二个轧车6;

一个蒸箱7,用于强化染料固色,利用高温提高上染率;

八个多功能洗槽8,其内存储洗液,设置在机架上,用于洗除多余染料;

烘筒9,用于对染色后的布或纱进行烘干处理;

出布/纱装置10,用于按设定速度将布或纱输出成卷;

进布/纱装置、出布/纱装置分别设置在机架两端,

浸轧槽、浸染槽、蒸箱、多功能洗槽、烘筒先后设置在机架上,

每个浸轧槽、浸染槽、多功能洗槽之后,一一对应设置有一台轧车,每台轧车将布或纱在浸轧槽、浸染槽或多功能洗槽中带出的液体轧干。

蒸箱和烘筒内设有蒸汽加热装置或电加热装置。

浸染槽、多功能洗槽内均设有蒸汽加热装置或电加热装置,根据工艺需要,来确定哪些多功能洗槽内的加热装置被开启使用。

在染布工艺时,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染色机,浸轧槽、浸染槽、蒸箱或多功能洗槽的运作组合方式如下:

由进布/纱装置2进布;在两个浸染槽5中先后进行染色,再经轧车分别轧干;在透风架上,进行透风氧化;在蒸箱中强化染料固色;在两个多功能洗槽8中用冷水洗纱,再经轧车分别轧干;在两个多功能洗槽8中用皂液洗纱,该过程中进行加热皂煮,再经轧车分别轧干;在两个多功能洗槽8中用热水洗纱,再经轧车分别轧干;在两个多功能洗槽8中用酸液洗纱,进行中和,再经轧车分别轧干;烘筒9中烘干纱;出布/纱装置10出纱。

实施例五:

染纱工艺时,浸轧槽、浸染槽、蒸箱或多功能洗槽的运作组合方式如下:

由进布/纱装置2进纱;在一个浸轧槽4中浸染渗透液,经轧车轧干;不使用蒸箱;在四个浸染槽5中先后进行染色,透风氧化,再经轧车分别轧干;再两个多功能洗槽8中用冷水洗纱,再经轧车分别轧干;烘筒9中烘干纱;出布/纱装置10出纱。

实施例六:

染纱工艺时,浸轧槽、浸染槽、蒸箱或多功能洗槽的运作组合方式如下:

由进布/纱装置2进纱;在两个浸轧槽4中浸染渗透液,经轧车分别轧干;在六个浸染槽5中先后进行染色,再经轧车分别轧干;透风氧化;在两个多功能洗槽8中用冷水洗纱,再经轧车分别轧干;在两个多功能洗槽8中用酸液洗纱,进行中和,再经轧车分别轧干;烘筒9中烘干纱;出布/纱装置10出纱。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中的染色机与实施例三种的染色机相比,还具有以下结构及其功能:

浸轧槽、浸染槽、多功能洗槽中装有水位测量元件,水位测量元件通过电路耦合器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控制器设置水位设定值,该水位设定值通过电路耦合器传递给水位测量元件,水位测量元件根据得到的水位设定值与测得的实际水位值比较并形成信号,管路控制开关根据水位测量元件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开通还是关闭管路通路,从而实现对浸轧槽、浸染槽或多功能洗槽中液体的补给控制。

浸染槽内设有第一加热装置;蒸箱内设有第二加热装置;多功能洗槽内设有第三加热装置;烘筒内壁设有第四加热装置;根据染色工艺,确定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第三加热装置或第四加热装置的启用。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第三加热装置、第四加热装置为通过蒸汽介质加热的装置。

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第三加热装置、第四加热装置中分别设置有一套测温元件,测温元件通过电路耦合器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控制器设置设定温度值,该设定温度值通过电路耦合器传递给测温元件,测温元件测定实际温度值,测温元件根据得到的设定温度值与测得的实际温度值比较并形成信号,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第三加热装置或第四加热装置根据测温元件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加热还是停止加热,从而实现加热控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