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豆绒高弹性高柔软性吸湿发热功能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1505发布日期:2020-01-24 14:21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豆绒高弹性高柔软性吸湿发热功能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料,尤其是一种红豆绒高弹性高柔软性吸湿发热功能面料。



背景技术:

近几年市场上各种保暖内衣的发展及人们对轻薄保暖舒适性能的需求,推动了新型保暖内衣的更新升级。如今的保暖内衣已由传统的保温纤维和提高面料厚度的方式达到保暖效果转变为积极的保温形势。吸湿发热功能面料能够吸收人体皮肤挥发的水份并将热量储存起来,从而提高保暖的效果,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

目前市场上该类产品在提供吸湿发热功能的同时,由于特殊工艺和后整理的难度导致面料往往比较硬,存在不柔软不舒适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红豆绒高弹性高柔软性吸湿发热功能面料。本发明对组织结构进行了创新,采用多种可溶性氨纶作为组织的链接线,同时对组织中的纤维成分和比例进行优化,通过传统纤维原料的合理选用和配比、同时结合新型组织结构,并采用起毛工艺,成功设计了具有高蓬松回弹性、柔软性和吸湿发热功能的针织面料,提升了面料的柔软度和舒适性,克服传统功能面料柔软舒适性差,弹性差的通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豆绒高弹性高柔软性吸湿发热功能面料,其特征在于,该功能面料具有以下特征:

一种红豆绒高弹性高柔软性吸湿发热功能面料,所述面料在机号为24针/英寸或28针/英寸的双面纬编针织机上采用以下方法编织而成:

第一路纱线与上针盘成圈,与下针筒不成圈;

第二路纱线与上针盘不成圈,与下针筒成圈;

第三路纱线与上针盘低针集圈,与上针盘高针不成圈,与下针筒低针集圈、与下针筒高针不成圈;

第四路纱线与上针盘成圈,与下针筒不成圈;

第五路纱线与上针盘不成圈,与下针筒成圈;

第六路纱线与上针盘高针集圈,与上针盘低针不成圈,与下针筒高针集圈、与下针筒低针不成圈;

第七路~第十二路重复上述第一路~第六路的编织方法,并且以六路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编织得到针织面料毛坯布;

将上述针织面料毛坯布经过染色、后整理、起绒处理和剪绒处理后得到红豆绒高弹性高柔软性吸湿发热功能面料。

所述双面纬编针织机的上针盘和下针筒排满针,上针盘的织针由一根上针盘低针和一根上针盘高针交替排布,下针筒的织针采用一根下针筒低针和一根下针筒高针交替排布的方式。

所述第一路、第二路、第四路、第五路纱线为同时进的纯氨纶纱、纯腈纶纱或者腈纶与莫代尔纤维的混纺纱中的一种或多种,混纺纱中腈纶的质量分数为40%~80%。

所述第三路纱线和第六路纱线采用20d、30d、50d氨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三路、第六路纱线为分别为上下针筒高板集圈和上下针筒低板集圈。

所述起绒处理在24辊或36辊拉毛机上进行单面起绒处理,拉毛机的车速为14m/min~19.5m/min,顺时针转速为315r/min~405r/min,逆时针转速为360r/min~435r/min,大锡林转速为52r/min~94r/min。

所述第一路、第二路、第四路、第五路纱线中采用的腈纶为超细旦的膨体腈纶纤维,膨体腈纶纤维的收缩率为12%~22%。

所述第一路、第二路、第四路、第五路纱线中同时进的氨纶为20d或者30d可融性低温氨纶。

所述红豆绒高弹性高柔软性吸湿发热功能面料的克重为290~580克/平方米,面料厚度为1.5~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红豆绒高弹性高柔软度吸湿发热功能面料,利用普通黏胶的吸湿功能和腈纶的储热功能以及膨体腈纶的柔软蓬松特性,以一定比例混纺成纱线,结合特定的组织结构和纱线配比,并经过物理磨绒工艺,最终得到具有吸湿发热功能的面料。该面料各项指标均达到fz/t73036-2010标准要求,面料柔软舒适,弹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吸湿发热功能面料第一路纱线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吸湿发热功能面料第二路纱线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吸湿发热功能面料第三路纱线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吸湿发热功能面料第四路纱线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吸湿发热功能面料第五路纱线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吸湿发热功能面料第六路纱线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面料的吸湿发热功能测试结果。

附图标记说明:1-上针盘高针;2-上针盘低针;3-下针筒低针;4-下针筒高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红豆绒超柔吸湿发热功能面料,在机号为24针/英寸的双面纬编针织机上编织而成,所述双面纬编针织机的上针盘和下针筒排满针,上针盘的织针由一根上针盘低针2和一根上针盘高针1交替排布,下针筒的织针采用一根下针筒低针3和一根下针筒高针4交替排布的方式,采用以下方法编织:

如图1所示,第一路纱线为同时进的20d可融性低温氨纶和32英支的膨体腈纶与莫代尔混纺纱,膨体腈纶和莫代尔的混纺纱中膨体腈纶的质量分数为40%,莫代尔的质量分数为60%;第一路纱线与上针盘成圈,与下针筒不成圈;

如图2所示,第二路纱线为同时进的20d可融性低温氨纶和32英支的膨体腈纶与莫代尔混纺纱;第二路纱线与上针盘不成圈,与下针筒成圈;

如图3所示,第三路纱线为20d氨纶丝连接,第三路氨纶纱与上针盘低针集圈,与上针盘高针不成圈,与下针筒低针集圈、与下针筒高针不成圈;

如图4所示,第四路纱线为同时进的20d可融性低温氨纶和32英支的膨体腈纶和莫代尔混纺纱,膨体腈纶和莫代尔的混纺纱中膨体腈纶的质量分数为40%,莫代尔的质量分数为60%;第四路纱线与上针盘成圈,与下针筒不成圈;

如图5所示,第五路纱线为同时进的20d可融性低温氨纶和32英支的膨体腈纶和莫代尔混纺纱,膨体腈纶和莫代尔的混纺纱中膨体腈纶的质量分数为40%,莫代尔的质量分数为60%;第五路纱线与上针盘不成圈,与下针筒成圈;

如图6所示,第六路纱线为20d氨纶丝连接,第六路氨纶纱与上针盘高针集圈,与上针盘低针不成圈,与下针筒高针集圈、与下针筒低针不成圈;

第七路~第十二路重复上述第一路~第六路的编织方法,并且以六路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编织得到红豆绒超柔吸湿发热针织面料毛坯布。

所述第三路、第六路纱线为分别为上下针筒高板集圈和上下针筒低板集圈。

将上述针织面料毛坯布在24辊拉毛机上进行单面起绒处理,得到柔软轻薄的红豆绒超柔吸湿发热功能面料;拉毛机的车速为14m/min,顺时针转速为315r/min,逆时针转速为360r/min,大锡林转速为52r/min。

实施例2

一种红豆绒超柔吸湿发热功能面料,在机号为28针/英寸的双面纬编针织机上编织而成,所述双面纬编针织机的上针盘和下针筒排满针,上针盘的织针由一根上针盘低针2和一根上针盘高针1交替排布,下针筒的织针采用一根下针筒低针3和一根下针筒高针4交替排布的方式,采用以下方法编织:

第一路纱线为同时进的30d可融性低温氨纶和32英支的膨体腈纶与莫代尔混纺纱,膨体腈纶和莫代尔的混纺纱中膨体腈纶的质量分数为80%,莫代尔的质量分数为20%;第一路纱线与上针盘成圈,与下针筒不成圈;

第二路纱线为同时进的30d可融性低温氨纶和32英支的膨体腈纶与莫代尔混纺纱;第二路纱线与上针盘不成圈,与下针筒成圈;

第三路纱线为30d氨纶丝连接,第三路氨纶纱与上针盘低针集圈,与上针盘高针不成圈,与下针筒低针集圈、与下针筒高针不成圈;

第四路纱线为同时进的30d可融性低温氨纶和32英支的膨体腈纶和莫代尔混纺纱,膨体腈纶和莫代尔的混纺纱中膨体腈纶的质量分数为80%,莫代尔的质量分数为20%;第四路纱线与上针盘成圈,与下针筒不成圈;

第五路纱线为同时进的30d可融性低温氨纶和32英支的膨体腈纶和莫代尔混纺纱,膨体腈纶和莫代尔的混纺纱中膨体腈纶的质量分数为80%,莫代尔的质量分数为20%;第五路纱线与上针盘不成圈,与下针筒成圈;

第六路纱线为30d氨纶丝连接,第六路氨纶纱与上针盘高针集圈,与上针盘低针不成圈,与下针筒高针集圈、与下针筒低针不成圈;

第七路~第十二路重复上述第一路~第六路的编织方法,并且以六路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编织得到红豆绒超柔吸湿发热针织面料毛坯布。

所述第三路、第六路纱线为分别为上下针筒高板集圈和上下针筒低板集圈。

将上述针织面料毛坯布在36辊拉毛机上进行单面起绒处理,得到柔软轻薄的红豆绒超柔吸湿发热功能面料;拉毛机的车速为19.5m/min,顺时针转速为405r/min,逆时针转速为435r/min,大锡林转速为94r/min。

实施例3

一种红豆绒超柔吸湿发热功能面料,在机号为28针/英寸的双面纬编针织机上编织而成,所述双面纬编针织机的上针盘和下针筒排满针,上针盘的织针由一根上针盘低针2和一根上针盘高针1交替排布,下针筒的织针采用一根下针筒低针3和一根下针筒高针4交替排布的方式,采用以下方法编织:

第一路纱线为30d可融性低温纯氨纶纱,第一路纱线与上针盘成圈,与下针筒不成圈;

第二路纱线为30d可融性低温纯氨纶纱,第二路纱线与上针盘不成圈,与下针筒成圈;

第三路纱线为50d氨纶丝连接,第三路氨纶纱与上针盘低针集圈,与上针盘高针不成圈,与下针筒低针集圈、与下针筒高针不成圈;

第四路纱线为30d可融性低温纯氨纶纱,第四路纱线与上针盘成圈,与下针筒不成圈;

第五路纱线为30d可融性低温纯氨纶纱,第五路纱线与上针盘不成圈,与下针筒成圈;

第六路纱线为50d氨纶丝连接,第六路氨纶纱与上针盘高针集圈,与上针盘低针不成圈,与下针筒高针集圈、与下针筒低针不成圈;

第七路~第十二路重复上述第一路~第六路的编织方法,并且以六路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编织得到红豆绒超柔吸湿发热针织面料毛坯布。

所述第三路、第六路纱线为分别为上下针筒高板集圈和上下针筒低板集圈。

将上述针织面料毛坯布在36辊拉毛机上进行单面起绒处理,得到柔软轻薄的红豆绒超柔吸湿发热功能面料;拉毛机的车速为16m/min,顺时针转速为350r/min,逆时针转速为390r/min,大锡林转速为70r/min。

本发明的红豆绒超柔吸湿发热功能面料为双面变化组织结构,中间连接线(第一路、第四路)参与一面线圈成圈,通过在第二路和第五路加入氨纶丝,使面料的弹性和稳定性增强,本发明制备出的红豆绒超柔吸湿发热功能面料克重控制在290~580克/平方米,内在质量克重/平方米偏差在2%以内,水洗变化尺寸控制在-3.5%以内;面料轻薄,厚度控制在1.5mm~2mm,各项指标达到fz/t73036-2010标准要求。

本发明通过利用普通黏胶的吸湿功能和腈纶的储热功能以及膨体腈纶(起绒一面具有膨体腈纶)的柔软蓬松特性,以一定比例混纺成纱线,结合特定的组织结构和纱线配比,并经过物理磨绒工艺,最终得到具有吸湿发热功能的面料。如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红豆绒超柔吸湿发热功能面料吸湿发热升温值(最高升温值)为6.5℃,吸湿发热升温值(30分钟内平均升温值)为3.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