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亚麻面料用抗菌防皱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56792发布日期:2020-05-15 17:2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整理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亚麻面料用抗菌防皱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品由天然或合成纤维构成,纤维具有多孔性且纤维与纤维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所以由纤维构成的织物特别容易被液体润湿。随着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也在提高,

亚麻也称鸦麻、胡麻,分纤用、油用,纤油两用三类,均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吸湿性好,导湿快,直径相对较细,是春夏季衣衫的主要纤维原料之一。通常,由亚麻纤维织成的布称之为亚麻面料。亚麻的散热性能是羊毛的5倍,丝绸的19倍,在炎热的天气条件下,穿着亚麻服装可以使人皮肤表面温度比穿着丝绸和棉面料服装低3-4摄氏度,而且亚麻布可以吸收相当于自重20%的水分,同时可迅速释放所吸收的水分,出再多的汗也能保持干爽,所以亚麻织物手感干爽,在国际上,亚麻的织造多为片梭织机和剑杆织机,产品包括细致优雅的亚麻手帕、衬衫衣料、绉绸、花式色纱产品、运动装以及麻毛混纺产品。家用产品则包括:窗帘、墙布、桌布、床上用品等。产业用产品则包括:画布、行李帐篷、绝缘布、滤布以及航空用产品,虽然亚麻面料有上述诸多优点而且应用也极为广泛,但是其缺陷也是明显的,由于亚麻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很小,取向度和结晶度较大,织物容易起皱且折皱不容易恢复,极大的影响了麻织物的美观性,降低了其附加值,目前虽然由宣传有抗皱亚麻面料的出现,但是很多实际上都不具有抗皱的效果。

整理剂在织物上与纤维分子发生交联或自我交联反应,形成网状大分子,从而赋予织物以抗皱、低缩水率、免熨等性能,可以防止或改善织物在穿着过程中出现的收缩或折皱现象,现有的整理剂对于亚麻面料抗皱整理效果不好,而且回降低面料的强度,所以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中国专利cn107419529a公开了一种亚麻织物抗皱整理剂,涉及纺织材料染整技术领域,由苹果酸2-10wt%、马来酸2-6wt%、催化剂2-8wt%、柔软剂0.1-0.5wt%、渗透剂0.05-0.11wt%、三乙醇胺0.2-0.8wt%和水组成,该发明还公开一种亚麻织物抗皱整理剂的应用,该亚麻织物抗皱整理剂整理后的亚麻织物抗皱效果好、不会释放甲醛和不易变色。其实早在1963年,gagliardi等人就提出了利用多元羧酸作为整理剂对纤维素纤维进行无甲醛防皱整理的设想,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国外的许多纺织化学工作者对柠檬酸、马来酸及其它多元羧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多元羧酸作为纤维素纤维的防皱整理整理剂的整理效果同传统的树脂相比较,两者基本上处于相同的水平,charlesq.yang等利用红外光谱研究了不同结构的多元羧酸与纤维素纤维的反应,直接测得了聚马来酸整理后的棉织物上酸酐的存在,证明多元羧酸与棉纤维的交联反应必须经过多元羧酸的脱水成酐这一中间过程,然后,酸酐是非常活泼的中间体,所以多元羧酸作为整理剂对纤维素纤维的抗皱效果难以长时间保持。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亚麻面料用抗菌防皱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亚麻面料用抗菌防皱整理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衣康酸130-140份、丙烯酸单体70-90份、对苯乙烯磺酸钠200-210份、硫酸亚铁铵0.5-1份、过氧化氢5-10份、亚硫酸氢钠4-8份、异丙醇10-18份、次亚磷酸钠30-50份、双端羧基聚醚1300-1350份、琥珀酸120-140份、丙二胺75-85份、亚磷酸20-40份、双氨基型官能团硅烷5-10份、茶多酚30-40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5份、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8-15份、壳聚糖季铵盐5-10份、三乙醇胺1-10份、纳米二氧化钛20-40份、脂肪酸聚乙二醇酯5-10份、聚乙烯醇10-15份、去离子水3000-3500份。

进一步地,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衣康酸140份、丙烯酸单体72份、对苯乙烯磺酸钠206份、硫酸亚铁铵0.5份、过氧化氢8份、亚硫酸氢钠6份、异丙醇15份、次亚磷酸钠40份、双端羧基聚醚1336份、琥珀酸127份、丙二胺82份、亚磷酸20份、双氨基型官能团硅烷8份、茶多酚35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份、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12份、壳聚糖季铵盐6份、三乙醇胺4份、纳米二氧化钛35份、脂肪酸聚乙二醇酯8份、聚乙烯醇10份、去离子水3000份。

进一步地,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衣康酸135份、丙烯酸单体80份、对苯乙烯磺酸钠200份、硫酸亚铁铵0.5份、过氧化氢10份、亚硫酸氢钠5份、异丙醇10份、次亚磷酸钠35份、双端羧基聚醚1320份、琥珀酸140份、丙二胺80份、亚磷酸25份、双氨基型官能团硅烷10份、茶多酚40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份、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12份、壳聚糖季铵盐8份、三乙醇胺5份、纳米二氧化钛30份、脂肪酸聚乙二醇酯6份、聚乙烯醇12份、去离子水3200份。

进一步地,所述双端羧基聚醚为双端羧基丙二醇聚醚或双端羧基四氢呋喃聚醚。

进一步地,所述双氨基型官能团硅烷为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亚麻面料用抗菌防皱整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依次将衣康酸、丙烯酸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后,再将硫酸亚铁铵加入,搅拌下将过氧化氢、亚硫酸氢钠混合液滴加进入,滴毕后搅拌升温至30-40℃,再将异丙醇滴加进入,滴毕后搅拌升温至70-75℃反应3-5h后,升温将多余异丙醇蒸出,加入三乙醇胺,搅拌5-10min得到组分a;

(2)将双端羧基聚醚、琥珀酸、丙二胺混合均匀后,氮气保护下,搅拌升温至160-180℃,反应30-50min后,加入亚磷酸,撤去氮气保护,减压下搅拌升温至220-225℃,反应3-5h,反应体系以一定速度降温至150-160℃,鼓入氮气恢复常压,将双氨基型官能团硅烷加入,保温反应1-1.5h后自然冷却至40-60℃,再将剩余去离子水加入,保温搅拌20-4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组分b;

(3)氮气保护下,将组分b升温至40-50℃,将组分a滴加进入,滴毕后再将次亚磷酸钠加入,保温搅拌20-40min后,依次将茶多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壳聚糖季铵盐、纳米二氧化钛、脂肪酸聚乙二醇酯、聚乙烯醇加入,800-1000r/min机械搅拌下超声震荡20-4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分装即可。

进一步地,减压时真空度为0.07-0.09mpa。

进一步地,反应体系降温速度为5-10℃/min。

进一步地,组分a滴加时间≥2h。

进一步地,超声震荡的功率为400-600w。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亚麻面料用抗菌防皱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衣康酸含有两个羧基,为非对称结构,并且有一个羧基通过亚甲基与双键碳相连,因而聚合活性较高,以它为共聚单体,可向聚羧酸链中引入更多的羧基,因而制得的整理剂具有更多的羧基与亚麻面料上的纤维素纤维有更多的结合位点,而且衣康酸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可以减轻环境污染,之前也有衣康酸-丙烯酸聚合物作为洗涤助剂的报道,本发明在聚合物长链上中引入对苯乙烯磺酸钠,由于磺酸基的引入可以提高亚麻面料的抗污能力,双端羧基聚醚、琥珀酸、丙二胺聚合物作为柔性复合成分加入,其中包含琥珀酸与丙二胺形成的酰胺链段,与纤维素纤维结构相似,整理剂结构中的酰胺链段与纤维素纤维分子链形成共晶,镶嵌在亚麻织物表面,提高其耐久性能,双氨基型官能团硅烷改性后,整理剂与纤维素纤维交联生成三维网状结构,这种不易溶解的大分子薄膜就像保护膜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可抵御外界的破坏,牢牢保护住内部的衣康酸长链,使其可以长时间发挥抗皱的效果,壳聚糖季铵盐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吸附性、抗静电性,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具有优良的润湿性和渗透性,可以加速壳聚糖季铵盐对亚麻面料纤维的渗透,本发明处理过的亚麻面料其各项力学性能均有相当程度的提升,而且具有极高的抗皱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亚麻面料用抗菌防皱整理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衣康酸140份、丙烯酸单体72份、对苯乙烯磺酸钠206份、硫酸亚铁铵0.5份、过氧化氢8份、亚硫酸氢钠6份、异丙醇15份、次亚磷酸钠40份、双端羧基丙二醇聚醚1336份、琥珀酸127份、丙二胺82份、亚磷酸20份、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8份、茶多酚35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份、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12份、壳聚糖季铵盐6份、三乙醇胺4份、纳米二氧化钛35份、脂肪酸聚乙二醇酯8份、聚乙烯醇10份、去离子水3000份。

上述亚麻面料用抗菌防皱整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依次将衣康酸、丙烯酸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后,再将硫酸亚铁铵加入,搅拌下将过氧化氢、亚硫酸氢钠混合液滴加进入,滴毕后搅拌升温至30℃,再将异丙醇滴加进入,滴毕后搅拌升温至72℃反应4h后,升温将多余异丙醇蒸出,加入三乙醇胺,搅拌10min得到组分a,双端羧基丙二醇聚醚、琥珀酸、丙二胺混合均匀后,氮气保护下,搅拌升温至170℃,反应40min后,加入亚磷酸,撤去氮气保护,减压至真空度为0.08mpa搅拌升温至220℃,反应3h,反应体系以6℃/min的速度降温至150℃,鼓入氮气恢复常压,将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保温反应1.2h后自然冷却至45℃,再将剩余去离子水加入,保温搅拌3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组分b,氮气保护下,将组分b升温至50℃,将组分a滴加进入,组分a滴加时间≥2h,滴毕后再将次亚磷酸钠加入,保温搅拌30min后,依次将茶多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壳聚糖季铵盐、纳米二氧化钛、脂肪酸聚乙二醇酯、聚乙烯醇加入,800r/min机械搅拌下500w超声震荡2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分装即可。

实施例2:

一种亚麻面料用抗菌防皱整理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衣康酸135份、丙烯酸单体80份、对苯乙烯磺酸钠200份、硫酸亚铁铵0.5份、过氧化氢10份、亚硫酸氢钠5份、异丙醇10份、次亚磷酸钠35份、双端羧基四氢呋喃聚醚1320份、琥珀酸140份、丙二胺80份、亚磷酸25份、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0份、茶多酚40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份、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12份、壳聚糖季铵盐8份、三乙醇胺5份、纳米二氧化钛30份、脂肪酸聚乙二醇酯6份、聚乙烯醇12份、去离子水3200份。

上述亚麻面料用抗菌防皱整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依次将衣康酸、丙烯酸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后,再将硫酸亚铁铵加入,搅拌下将过氧化氢、亚硫酸氢钠混合液滴加进入,滴毕后搅拌升温至40℃,再将异丙醇滴加进入,滴毕后搅拌升温至72℃反应5h后,升温将多余异丙醇蒸出,加入三乙醇胺,搅拌5min得到组分a,将双端羧基四氢呋喃聚醚、琥珀酸、丙二胺混合均匀后,氮气保护下,搅拌升温至180℃,反应50min后,加入亚磷酸,撤去氮气保护,减压至真空度为0.09mpa搅拌升温至220℃,反应3h,反应体系以5℃/min的速度降温至150℃,鼓入氮气恢复常压,将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保温反应1h后自然冷却至40℃,再将剩余去离子水加入,保温搅拌4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组分b,氮气保护下,将组分b升温至40℃,将组分a滴加进入,组分a滴加时间≥2h,滴毕后再将次亚磷酸钠加入,保温搅拌20min后,依次将茶多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壳聚糖季铵盐、纳米二氧化钛、脂肪酸聚乙二醇酯、聚乙烯醇加入,800r/min机械搅拌下500w超声震荡4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分装即可。

实施例3:

一种亚麻面料用抗菌防皱整理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衣康酸130份、丙烯酸单体70份、对苯乙烯磺酸钠202份、硫酸亚铁铵0.5份、过氧化氢8份、亚硫酸氢钠4份、异丙醇12份、次亚磷酸钠50份、双端羧基丙二醇聚醚1340份、琥珀酸125份、丙二胺80份、亚磷酸40份、n-(β-氨乙基)-γ-氨丙基二甲氧基硅烷8份、茶多酚30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份、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12份、壳聚糖季铵盐5份、三乙醇胺5份、纳米二氧化钛30份、脂肪酸聚乙二醇酯8份、聚乙烯醇12份、去离子水3500份。

上述亚麻面料用抗菌防皱整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依次将衣康酸、丙烯酸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后,再将硫酸亚铁铵加入,搅拌下将过氧化氢、亚硫酸氢钠混合液滴加进入,滴毕后搅拌升温至40℃,再将异丙醇滴加进入,滴毕后搅拌升温至75℃反应3h后,升温将多余异丙醇蒸出,加入三乙醇胺,搅拌8min得到组分a,将双端羧基丙二醇聚醚、琥珀酸、丙二胺混合均匀后,氮气保护下,搅拌升温至180℃,反应40min后,加入亚磷酸,撤去氮气保护,减压至真空度为0.09mpa搅拌升温至225℃,反应4h,反应体系以8℃/min的速度降温至160℃,鼓入氮气恢复常压,将n-(β-氨乙基)-γ-氨丙基二甲氧基硅烷加入,保温反应1.2h后自然冷却至50℃,再将剩余去离子水加入,保温搅拌3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组分b,氮气保护下,将组分b升温至50℃,将组分a滴加进入,组分a滴加时间≥2h,滴毕后再将次亚磷酸钠加入,保温搅拌30min后,依次将茶多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壳聚糖季铵盐、纳米二氧化钛、脂肪酸聚乙二醇酯、聚乙烯醇加入,1000r/min机械搅拌下500w超声震荡3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分装即可。

实施例4:

一种亚麻面料用抗菌防皱整理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衣康酸140份、丙烯酸单体80份、对苯乙烯磺酸钠210份、硫酸亚铁铵0.8份、过氧化氢6份、亚硫酸氢钠5份、异丙醇12份、次亚磷酸钠40份、双端羧基四氢呋喃聚醚1350份、琥珀酸130份、丙二胺80份、亚磷酸25份、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6份、茶多酚35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2份、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10份、壳聚糖季铵盐6份、三乙醇胺2份、纳米二氧化钛25份、脂肪酸聚乙二醇酯8份、聚乙烯醇14份、去离子水3200份。

上述亚麻面料用抗菌防皱整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依次将衣康酸、丙烯酸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后,再将硫酸亚铁铵加入,搅拌下将过氧化氢、亚硫酸氢钠混合液滴加进入,滴毕后搅拌升温至40℃,再将异丙醇滴加进入,滴毕后搅拌升温至72℃反应4h后,升温将多余异丙醇蒸出,加入三乙醇胺,搅拌5min得到组分a,将双端羧基四氢呋喃聚醚、琥珀酸、丙二胺混合均匀后,氮气保护下,搅拌升温至180℃,反应40min后,加入亚磷酸,撤去氮气保护,减压至真空度为0.09mpa搅拌升温至225℃,反应4h,反应体系以10℃/min的速度降温至155℃,鼓入氮气恢复常压,将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保温反应1.5h后自然冷却至40℃,再将剩余去离子水加入,保温搅拌25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组分b,氮气保护下,将组分b升温至50℃,将组分a滴加进入,组分a滴加时间≥2h,滴毕后再将次亚磷酸钠加入,保温搅拌30min后,依次将茶多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壳聚糖季铵盐、纳米二氧化钛、脂肪酸聚乙二醇酯、聚乙烯醇加入,1000r/min机械搅拌下500w超声震荡3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分装即可。

实施例5:

一种亚麻面料用抗菌防皱整理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衣康酸140份、丙烯酸单体70份、对苯乙烯磺酸钠210份、硫酸亚铁铵0.6份、过氧化氢8份、亚硫酸氢钠6份、异丙醇12份、次亚磷酸钠40份、双端羧基丙二醇聚醚1320份、琥珀酸140份、丙二胺75份、亚磷酸30份、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6份、茶多酚40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2份、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12份、壳聚糖季铵盐5份、三乙醇胺5份、纳米二氧化钛40份、脂肪酸聚乙二醇酯5份、聚乙烯醇10份、去离子水3300份。

上述亚麻面料用抗菌防皱整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依次将衣康酸、丙烯酸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后,再将硫酸亚铁铵加入,搅拌下将过氧化氢、亚硫酸氢钠混合液滴加进入,滴毕后搅拌升温至40℃,再将异丙醇滴加进入,滴毕后搅拌升温至70℃反应3.5h后,升温将多余异丙醇蒸出,加入三乙醇胺,搅拌10min得到组分a,将双端羧基丙二醇聚醚、琥珀酸、丙二胺混合均匀后,氮气保护下,搅拌升温至180℃,反应40min后,加入亚磷酸,撤去氮气保护,减压至真空度为0.09mpa搅拌升温至220℃,反应4h,反应体系以10℃/min的速度降温至160℃,鼓入氮气恢复常压,将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保温反应1.5h后自然冷却至50℃,再将剩余去离子水加入,保温搅拌4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组分b,氮气保护下,将组分b升温至40℃,将组分a滴加进入,组分a滴加时间≥2h,滴毕后再将次亚磷酸钠加入,保温搅拌20min后,依次将茶多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壳聚糖季铵盐、纳米二氧化钛、脂肪酸聚乙二醇酯、聚乙烯醇加入,800r/min机械搅拌下400w超声震荡2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分装即可。

实施例6:

一种亚麻面料用抗菌防皱整理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衣康酸130份、丙烯酸单体90份、对苯乙烯磺酸钠200份、硫酸亚铁铵1份、过氧化氢5份、亚硫酸氢钠8份、异丙醇10份、次亚磷酸钠45份、双端羧基丙二醇聚醚1350份、琥珀酸130份、丙二胺85份、亚磷酸40份、n-(β-氨乙基)-γ-氨丙基二甲氧基硅烷6份、茶多酚40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2份、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14份、壳聚糖季铵盐8份、三乙醇胺3份、纳米二氧化钛30份、脂肪酸聚乙二醇酯6份、聚乙烯醇12份、去离子水3500份。

上述亚麻面料用抗菌防皱整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依次将衣康酸、丙烯酸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后,再将硫酸亚铁铵加入,搅拌下将过氧化氢、亚硫酸氢钠混合液滴加进入,滴毕后搅拌升温至40℃,再将异丙醇滴加进入,滴毕后搅拌升温至70℃反应4h后,升温将多余异丙醇蒸出,加入三乙醇胺,搅拌8min得到组分a,将双端羧基丙二醇聚醚、琥珀酸、丙二胺混合均匀后,氮气保护下,搅拌升温至160℃,反应40min后,加入亚磷酸,撤去氮气保护,减压至真空度为0.08mpa搅拌升温至225℃,反应4h,反应体系以10℃/min的速度降温至160℃,鼓入氮气恢复常压,将n-(β-氨乙基)-γ-氨丙基二甲氧基硅烷加入,保温反应1.2h后自然冷却至50℃,再将剩余去离子水加入,保温搅拌4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组分b,氮气保护下,将组分b升温至40℃,将组分a滴加进入,组分a滴加时间≥2h,滴毕后再将次亚磷酸钠加入,保温搅拌20min后,依次将茶多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壳聚糖季铵盐、纳米二氧化钛、脂肪酸聚乙二醇酯、聚乙烯醇加入,1000r/min机械搅拌下600w超声震荡3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分装即可。

实施例7:

一种亚麻面料用抗菌防皱整理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衣康酸140份、丙烯酸单体75份、对苯乙烯磺酸钠210份、硫酸亚铁铵0.8份、过氧化氢8份、亚硫酸氢钠5份、异丙醇12份、次亚磷酸钠40份、双端羧基四氢呋喃聚醚1350份、琥珀酸130份、丙二胺80份、亚磷酸40份、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8份、茶多酚40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2份、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12份、壳聚糖季铵盐6份、三乙醇胺2份、纳米二氧化钛30份、脂肪酸聚乙二醇酯8份、聚乙烯醇15份、去离子水3200份。

上述亚麻面料用抗菌防皱整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依次将衣康酸、丙烯酸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后,再将硫酸亚铁铵加入,搅拌下将过氧化氢、亚硫酸氢钠混合液滴加进入,滴毕后搅拌升温至40℃,再将异丙醇滴加进入,滴毕后搅拌升温至72℃反应5h后,升温将多余异丙醇蒸出,加入三乙醇胺,搅拌8min得到组分a,将双端羧基四氢呋喃聚醚、琥珀酸、丙二胺混合均匀后,氮气保护下,搅拌升温至160℃,反应50min后,加入亚磷酸,撤去氮气保护,减压至真空度为0.09mpa搅拌升温至224℃,反应5h,反应体系以8℃/min的速度降温至160℃,鼓入氮气恢复常压,将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保温反应1.5h后自然冷却至60℃,再将剩余去离子水加入,保温搅拌2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组分b,氮气保护下,将组分b升温至50℃,将组分a滴加进入,组分a滴加时间≥2h,滴毕后再将次亚磷酸钠加入,保温搅拌20min后,依次将茶多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壳聚糖季铵盐、纳米二氧化钛、脂肪酸聚乙二醇酯、聚乙烯醇加入,1000r/min机械搅拌下400w超声震荡3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分装即可。

实施例8:

一种亚麻面料用抗菌防皱整理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衣康酸140份、丙烯酸单体80份、对苯乙烯磺酸钠210份、硫酸亚铁铵0.5份、过氧化氢8份、亚硫酸氢钠5份、异丙醇12份、次亚磷酸钠40份、双端羧基丙二醇聚醚1300份、琥珀酸120份、丙二胺85份、亚磷酸20份、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0份、茶多酚30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份、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8份、壳聚糖季铵盐10份、三乙醇胺1份、纳米二氧化钛40份、脂肪酸聚乙二醇酯5份、聚乙烯醇15份、去离子水3000份。

上述亚麻面料用抗菌防皱整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依次将衣康酸、丙烯酸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后,再将硫酸亚铁铵加入,搅拌下将过氧化氢、亚硫酸氢钠混合液滴加进入,滴毕后搅拌升温至40℃,再将异丙醇滴加进入,滴毕后搅拌升温至70℃反应5h后,升温将多余异丙醇蒸出,加入三乙醇胺,搅拌5min得到组分a,将双端羧基丙二醇聚醚、琥珀酸、丙二胺混合均匀后,氮气保护下,搅拌升温至180℃,反应30min后,加入亚磷酸,撤去氮气保护,减压至真空度为0.09mpa搅拌升温至220℃,反应5h,反应体系以5℃/min的速度降温至160℃,鼓入氮气恢复常压,将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保温反应1h后自然冷却至60℃,再将剩余去离子水加入,保温搅拌2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组分b,氮气保护下,将组分b升温至50℃,将组分a滴加进入,组分a滴加时间≥2h,滴毕后再将次亚磷酸钠加入,保温搅拌20min后,依次将茶多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壳聚糖季铵盐、纳米二氧化钛、脂肪酸聚乙二醇酯、聚乙烯醇加入,1000r/min机械搅拌下400w超声震荡4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分装即可。

性能测试:

将本发明实施例1-3抗菌防皱整理剂分别施用于亚麻面料后,比较施用前后亚麻面料的各项性能,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由上表1可知,本发明处理过的亚麻面料其力学性能均有相当程度的提升。

将本发明实施例1-8抗菌防皱整理剂分别施用于亚麻面料,经过整理剂处理后的亚麻面料的折皱回复角测定数据如下表2所示。

表2:

织物折皱回复角是评价织物折皱弹性的指标,将试样对折加压,释压后一定时间内折边张开的角称折皱回复角,该角度越大抗皱性越好,由上表2可知,经过本发明整理剂处理后的亚麻面料具有极高的抗皱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