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色贾卡网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7191发布日期:2019-11-12 22:51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色贾卡网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变色贾卡网布。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运动健身需求的日益提高,对运动鞋产品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传统的运动鞋制作需经印染-裁剪-拼接-粘合等30多道工序,而经编贾卡提花间隔鞋材是由上下表层织物和起支撑连接作用的间隔层构成的三维立体织物,由于其带有间隔层、自身有一定厚度,因而经染整后仅需沿着鞋面轮廓线冲裁,在脚后跟处缝合、与鞋底粘合即可制成运动鞋,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和原料成本,缩短制鞋的生产周期。经编提花间隔鞋材质轻透气、保暖透湿,可提高消费者的穿着体验;通过贾卡组织变换形成丰富的花纹,让鞋子更美观。

目前的变色织物主要是依靠织物中本身的纤维采用具有变色性能,如热至变色、电致变色或者光致变色等纤维材料,利用纤维本身的变色性能,同时织造的工艺实现织物的变色性能;同时通过具有变色性能的粉体利用粉体涂覆在织物表面,从而达到织物的变色性能,但是表面涂覆整理的工艺导致变色性能持久性较差,涂覆整理的粉体易被清洗而迁移,而通过纤维的本身变色性能赋予织物优异的变色效果,具有持久高效的性能。

中国专利一种变色织物(CN 201410570783.7),其是由表层纱线以及里层纱线所编织而成,表层纱线形成多个表层纱环,表层纱环相互串接,里层纱线形成多个里层纱环,里层纱环相互串接,其中,里层纱线进一步套接在部分的表层纱环以连接表层纱环与里层纱环,使变色织物在未受外力影响时于其正面呈现表层纱线的颜色,而变色织物在受到应力形变时,其表面上至少有部分区域呈现里层纱线的颜色,让织物可以提供更多的视觉变化。

中国专利一种发光变色织物及其制备方法(CN 201810441210.2),在柔性纤维导体外负载发光活性材料,得到导电发光活性纤维;通过缠绕或并线的方法,在导电发光活性纤维外部组装一根或多根柔性纤维导体作为对电极;在其外部构建透明封装层或半透明滤光层或荧光转换层,得到可用于编织的柔性发光纤维,通过对发光活性材料的选择以及滤光层、荧光转换层的选择,实现多种颜色的发光纤维的构建;发光纤维通过机织、针织等纺织方法编织得到发光变色织物。通过点亮不同颜色的纤维,实现织物的整体变色,通过进一步编织图案以及控制电路的设计,实现特定模式的发光。

中国专利一种感温变色织物(CN 201510364635.4),包括由经线和纬线制成的面层,所述的经线和纬线的外表面包裹有感温变色剂,所述的感温变色剂包括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光感应剂10-15份;变色油墨25-35份;硅-钛溶胶体40-50份;抗氧化剂5-8份。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提供的感温变色织物,当人们在阳光下活动时,织物受到紫外线的辐射后显示不同的颜色,提示人们紫外线的伤害,应该作出适当的防范,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

中国专利一种电致变色织物及其制备方法(CN 201710150034.2),属于功能纺织品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采用织物做基材,在织物的上表面印染上导电油墨层,导电油墨层的电阻为50-100Ω,再采用三电极电化学方法在导电油墨层的表面上镀上导电聚合物,即得到单面有导电聚合物的导电织物,再在导电织物的下表面涂覆变温油墨层,即得到电致变色织物。本发明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且过程中无污染。由该制备方法得到的电致变色织物可作为高级变色地毯,高级帐篷等的材料使用。

中国专利一种温敏变色织物(CN 201220423347.3),由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为含有温敏变色胶囊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长丝,纬纱为普通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长丝,所述织物的组织结构为2/2斜纹组织。本实用新型的温敏变色织物主要用于制作不同款式的户外运动服,在户外温度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服装的颜色也随着不断变化,从而减少因服装的单一颜色而引起的人体视觉疲劳。

中国专利一种拉伸变色织物(CN 201520721785.1),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及设置于基层上的拉伸变色膜层,所述拉伸变色膜层由羟基有机硅制成,所述拉伸变色膜层的厚度为10μm~100μm,所述基层由经纱线及纬纱线交织而成,所述经纱线及纬纱线的纤度为40dtex。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层上设置拉伸变色膜层,实现了织物拉伸时的变色功能。

中国专利一种可变色织物(CN 201020167809.0),所述的织物由纤维线编织而成,所述的每根纤维线的外表面均覆着有一层可变色油墨层。由于覆着了一层可变色油墨,可使织物根据环境条件而改变颜色或者图案。

贾卡提花面料能够利用贾卡提花机对织物的网孔结构以及表面花纹重新设计,通过对花纹的结构以及内部绑纱层结构的设置,从而实现网布面料优异的变色发光等多种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变色贾卡网布。本实用新型利用具有三角菱形结构的纤维,并通过在变色层中引入具有直角三角结构的反光表面,提供光线在表面的发射,并利用三角菱形结构的散射作用,达到网布变色的目的,避免了常规网布颜色发暗,变色性能差等问题,用于鞋面服用等领域应用广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变色贾卡网布包含第一贾卡花边层,第一变色层,中间层,第二变色层和第二贾卡花边层;第一贾卡花边层和中间层之间设置第一变色层,第二贾卡花边层和中间层之间设置第二变色层;在第一变色层的上表面通过贾卡编织工艺交织形成第一贾卡花边层,在第二变色层的下表面通过贾卡编织工艺交织形成第二贾卡花边层,在第一变色层的下表面和第二变色层的上表面通过中间层的绑纱以经编编织工艺交织连接,从而实现各层的连接。

所述的第一贾卡花边层厚度为0.1~0.2mm,第一变色层厚度为0.5~1.0mm,中间层厚度为0.2~1.0mm,第二贾卡花边层与第一贾卡花边层具有相同结构,第二变色层与第一变色层具有相同结构。

所述的第一贾卡花边层上设置为多种蕾丝花纹结构,蕾丝花纹结构为多边形结构。

所述的第一变色层通过第一变色层的经线和第一变色层的纬线在表面编织形成第一变色层的上表面和第一变色层的下表面,第一变色层的上表面和第一变色层的下表面通过第一变色层的绑纱交织连接形成第一变色层。

所述的第一变色层的上表面的截面为有序排列的直角三角形结构,第一变色层的下表面为水平平面,且第一变色层的上表面截面直角三角形的长边长平铺在变色层的下表面上。

所述的第一变色层的绑纱包含第一变色层的第一绑纱,第一变色层的第二绑纱,第一变色层的第三绑纱,第一变色层的第四绑纱和第一变色层的第五绑纱。

所述的第一变色层的第一绑纱的一端交织在第一变色层的下表面,第一变色层的第二绑纱的一端交织在第一变色层的下表面,第一变色层的第一绑纱的另一端,第一变色层的第二绑纱的另一端与第五绑纱的一端交织在第一变色层的上表面。

所述的第一变色层的第三绑纱的一端交织在第一变色层的下表面,第一变色层的第四绑纱的一端交织在第一变色层的下表面,第一变色层的第三绑纱的另一端,第一变色层的第四绑纱的另一端与第一变色层的第五绑纱交织连接。

所述的第一变色层的第三绑纱的另一端,第一变色层的第四绑纱的另一端在第一变色层的第五绑纱上的交织点形成第一交织点。

所述的第一变色层的第五绑纱的另一端在第一变色层的下表面交织连接。

所述的第一变色层的第一绑纱与第一变色层的第二绑纱相互垂直呈90°;所述的第一变色层的第三绑纱与第一变色层的第四绑纱相互垂直呈90°。

所述的第一变色层的第五绑纱呈“I”字形结构交织连接;所述的第一交织点为第一变色层的第五绑纱的中点位置。

所述的第二变色层通过第二变色层的经线和第二变色层的纬线在表面编织形成第二变色层的上表面和第二变色层的下表面,第二变色层的上表面和第二变色层的下表面通过第二变色层的绑纱交织连接形成第二变色层。

所述的中间层通过中间层的绑纱把第一变色层的下表面和第二变色层的上表面交织连接,所述的中间层的绑纱以“十”字形结构交织。

所述的第一变色层的绑纱为截面是三角形结构的异形涤纶纤维,所述的中间层的绑纱为光致变色涤纶纤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内部的中间层设置光致变色纤维,同时在变色层中以具有优异的变色发光效果的异形纤维为绑纱结构,利用内部的光致变色纤维的变色,利用具有直角三角的反射结构,通过本身的变色层的直角结构,从而提高网布的变色反射光线的效果;并且利用内部绑纱结构的多层绑纱形成的直角三角结构,加强光线的反射,提高鞋面网布面料的变色反光效果,具有持久的变色反光性能;利用中间层的绑纱呈“十”字形结构,保证网布面料所需的透气性能以及对变色层的致密性结构,并且在第一变色层和第二变色层设置蕾丝的花边层结构,进一步提高网布的趣味性能,增强相应的光学效果。解决了目前变色网布只能通过涂层涂覆或者覆膜的方法来实现变色性能,导致网布透气性差,变色反光效果持久性差,网布涂层处理后变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变色贾卡网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第一贾卡花边层,2为第一变色层,3为中间层,4为第二变色层,5为第二贾卡花边层;21第一变色层的第一绑纱,22为第一变色层的第二绑纱,23为第一变色层的第三绑纱,24为第一变色层的第四绑纱,25为第一变色层的第五绑纱,26为第一交织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供本实用新型一种变色贾卡网布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附图1,一种变色贾卡网布包含第一贾卡花边层1,第一变色层2,中间层3,第二变色层4和第二贾卡花边层5;第一贾卡花边层和中间层之间设置第一变色层,第二贾卡花边层和中间层之间设置第二变色层;在第一变色层的上表面通过贾卡编织工艺交织形成第一贾卡花边层,在第二变色层的下表面通过贾卡编织工艺交织形成第二贾卡花边层,在第一变色层的下表面和第二变色层的上表面通过经编编织工艺交织连接,从而实现各层的连接。

所述的第一贾卡花边层厚度为0.1~0.2mm,第一变色层厚度为0.5~1.0mm,中间层厚度为0.2~1.0mm,第二贾卡花边层与第一贾卡花边层具有相同结构,第二变色层与第一变色层具有相同结构。

所述的第一贾卡花边层上设置为多种蕾丝花纹结构,蕾丝花纹结构为多边形结构。

所述的第一变色层通过第一变色层的经线和第一变色层的纬线在表面编织形成第一变色层的上表面和第一变色层的下表面,第一变色层的上表面和第一变色层的下表面通过第一变色层的绑纱交织连接形成第一变色层。

所述的第一变色层的上表面的截面为有序排列的直角三角形结构,第一变色层的下表面为水平平面,且第一变色层的上表面截面直角三角形的长边长平铺在变色层的下表面上。

所述的第一变色层的绑纱包含第一变色层的第一绑纱21,第一变色层的第二绑纱22,第一变色层的第三绑纱23,第一变色层的第四绑纱24和第一变色层的第五绑纱25。

所述的第一变色层的第一绑纱的一端交织在第一变色层的下表面,第一变色层的第二绑纱的一端交织在第一变色层的下表面,第一变色层的第一绑纱的另一端,第一变色层的第二绑纱的另一端与第五绑纱的一端交织在第一变色层的上表面。

所述的第一变色层的第三绑纱的一端交织在第一变色层的下表面,第一变色层的第四绑纱的一端交织在第一变色层的下表面,第一变色层的第三绑纱的另一端,第一变色层的第四绑纱的另一端与第一变色层的第五绑纱交织连接。

所述的第一变色层的第三绑纱的另一端,第一变色层的第四绑纱的另一端在第一变色层的第五绑纱上的交织点形成第一交织点26。

所述的第一变色层的第五绑纱的另一端在第一变色层的下表面交织连接。

所述的第一变色层的第一绑纱与第一变色层的第二绑纱相互垂直呈90°;所述的第一变色层的第三绑纱与第一变色层的第四绑纱相互垂直呈90°。

所述的第一变色层的第五绑纱呈“I”字形结构交织连接;所述的第一交织点为第一变色层的第五绑纱的中点位置。

所述的第二变色层通过第二变色层的经线和第二变色层的纬线在表面编织形成第二变色层的上表面和第二变色层的下表面,第二变色层的上表面和第二变色层的下表面通过第二变色层的绑纱交织连接形成第二变色层。

所述的中间层通过中间层的绑纱把第一变色层的下表面和第二变色层的上表面交织连接,所述的中间层的绑纱以“十”字形结构交织。

所述的第一变色层的绑纱为截面是三角形结构的异形涤纶纤维,所述的中间层的绑纱为光致变色涤纶纤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