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8640发布日期:2020-02-04 09:30阅读:960来源:国知局
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缝纫机回油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



背景技术:

缝纫机的针杆由于在上下方向高速驱动,因此必须具备润滑油以防止针杆因摩擦热损坏而影响针杆运动,但针杆上的润滑油若不加以处理,润滑油会随着针杆高速运动甩出,污染缝料。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人们设计了一种包缝机的针杆回油装置并申请了专利[201110353501.4;授权公告号:cn102535049a],其包括安装在针杆衬套的下部的回油毡垫圈,安装在回油毡垫圈下表面的多孔性吸油板,配置有回油毡垫圈与回油板的针杆回油盖,以及连接到针杆回油盖并驱使油强制回流的油泵,随着油泵的运转使得经过吸油板而被容纳在针杆回油盖的油强制回流。

上述的包缝机的针杆回油装置让针杆多余的油通过回油毡垫圈被完全吸收后移送到油泵,从而防止漏油现象,但是其无法解决油泵停止工作时回油管路中油液倒流的问题,油泵停止工作,油液倒流会使润滑油从回油毡垫圈处泄漏,并且当针杆润滑油量较大时,回油效果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油泵停止工作时能防止润滑油倒流的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包括油泵、回油管、针杆、吸油件和回油盖,所述的油泵与回油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回油盖具有储油腔且吸油件位于储油腔中,所述的针杆依次穿过吸油件和回油盖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油管的另一端连通于储油腔设置,所述的回油管处设有防止润滑油倒流的止回结构。

本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使用时,针杆上下运动,吸油件吸收针杆上附着的润滑油,避免针杆处润滑油外泄而污染缝料,吸油件吸收的润滑油储存于回油盖的储油腔中,油泵处于工作状态,强制吸油使得储油腔中的润滑油通过回油管进入油泵中,实现回油功能,当油泵停止工作时,止回结构避免回油管中的润滑油倒流,防止润滑油渗出而污染缝料。

在上述的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中,所述的止回结构包括回油管远离油泵的一端连接有的止回油管,所述的回油管通过止回油管连通于储油腔,所述的止回油管竖直设置且止回油管的上端具有锥形孔,所述的锥形孔中设有能上下位移且呈球状的堵油球,所述的止回油管固连有将锥形孔的孔口封盖的过滤板,所述的过滤板具有多个轴向贯穿的过滤孔。当油泵工作时,吸力使得堵油球向上位移,使得锥形孔与堵油球之间形成供润滑油通过的间隙,润滑油冲刷堵油球并流经过滤板的过滤孔,接着润滑油吸入回油管中以完成回油;当油泵停止工作时,堵油球在重力作用下封堵于锥形孔中,从而避免回油管中的润滑油倒流。

作为另一种情况,在上述的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中,所述的止回结构包括回油管远离油泵的一端连接有的单向阀。单向阀为现有技术,其起到单向止回作用,避免回油管中的润滑油倒流。

在上述的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中,所述的针杆穿过机头设置,所述的机头底部的上表面设有供针杆穿过的回油毛毡,所述的回油盖固连于机头底部的下表面,所述的回油管穿过机头设置,所述的机头内设有回油支管,回油支管的一端连接于回油毛毡,回油支管另一端连接于回油管。回油毛毡吸附针杆和机头两处润滑油,当油泵工作时,回油毛毡的润滑油吸入回油支管,接着流入回油管以完成回油,这样改变以往机头、针杆各自回油的方式,精简了结构,节省了体积,回油效率高。

在上述的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中,所述的针杆套设有位于回油毛毡和回油盖之间的套筒,所述的套筒固连于机头中,所述的套筒的上端抵触于回油毛毡且套筒的上端具有倒角。针杆于套筒中上下位移,套筒的倒角起到刮除针杆附着有的润滑油作用,刮除后的润滑油顺着倒角流道回油毛毡上,增强了回油效果。

在上述的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中,所述的套筒的内壁具有呈螺旋状的刮油槽,套筒靠近其下端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倾斜向上设置并连通于刮油槽的倾斜通孔,所述的套筒的下端位于回油盖中。针杆附着的润滑油被刮油槽刮取存储,再于倾斜通孔排出至回油盖中,对针杆进一步除油。

在上述的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中,所述的吸油件为呈筒状的油棉,油棉具有包覆于套筒下端的包覆部一,所述的倾斜通孔位于包覆部一的包覆范围内,油棉还具有包覆于针杆的包覆部二。包覆部一吸收倾斜通孔流出的润滑油,包覆部二对伸出套筒的针杆再次吸油,从而有效避免针杆上的润滑油外渗。

在上述的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中,所述的油棉具有径向凸出且轴向延展的限位部,所述的回油盖包括底板和围边,所述的针杆穿出底板设置,所述的围边具有径向凸出且横截面呈u形的包边部,所述的油棉置于围边中,限位部位于包边部中并由包边部限位。这样油棉不会周转而影响吸油效果,工作稳定性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结构紧凑,能同时吸取机头和针杆两处的润滑油,通过套筒、回油毛毡和油棉实现了针杆的三重吸油效果,有效解决了针杆的甩油问题,且在油泵停止工作后能避免润滑油倒流,避免渗油,不会污染缝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去除机头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去除机头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中套筒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本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中套筒的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中过滤板、堵油球和止回油管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本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中止回油管的结构剖视图。

图8是本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中油棉的结构剖视图。

图9是本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中回油盖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油泵;2、回油管;3、针杆;4、回油盖;41、底板;42、围边;421、包边部;5、止回油管;51、锥形孔;6、堵油球;7、过滤板;71、过滤孔;8、机头;9、回油毛毡;10、回油支管;11、套筒;111、倒角;112、刮油槽;113、倾斜通孔;12、油棉;121、包覆部一;122、包覆部二;123、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包括油泵1、回油管2、针杆3、吸油件和回油盖4,油泵1与回油管2的一端相连接,回油盖4具有储油腔且吸油件位于储油腔中,针杆3依次穿过吸油件和回油盖4设置,回油管2的另一端连通于储油腔设置,回油管2处设有防止润滑油倒流的止回结构。针杆3穿过机头8设置,机头8底部的上表面设有供针杆3穿过的回油毛毡9,回油盖4固连于机头8底部的下表面,回油管2穿过机头8设置,机头8内设有回油支管10,回油支管10的一端连接于回油毛毡9,回油支管10另一端连接于回油管2,本实施例中回油管2中连接有三通管,回油支管10与三通管相连接。

进一步细说,如图3、图6和图7所示,止回结构包括回油管2远离油泵1的一端连接有的止回油管5,回油管2通过止回油管5连通于储油腔,止回油管5过盈配合地穿过机头8底部设置,实际制造时止回油管5和机头8可通过胶水相粘接而固连,止回油管5竖直设置且止回油管5的上端具有锥形孔51,锥形孔51中设有能上下位移且呈球状的堵油球6,止回油管5通过胶水或卡簧固连有将锥形孔51的孔口封盖的过滤板7,过滤板7具有多个轴向贯穿的过滤孔71,本实施例中止回油管5的下端连接有伸入储油腔中的弯管,当然实际制造时可将止回油管5的下端做成一体的弯管状。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针杆3上套设有位于回油毛毡9和回油盖4之间的套筒11,套筒11固连于机头8中,套筒11的上端抵触于回油毛毡9且套筒11的上端具有倒角111,套筒11的内壁具有呈螺旋状的刮油槽112,套筒11靠近其下端的外壁开设有两个倾斜向上设置并连通于刮油槽112的倾斜通孔113,套筒11的下端位于回油盖4中。

如图3、图8和图9所示,吸油件为呈筒状的油棉12,油棉12具有包覆于套筒11下端的包覆部一121,倾斜通孔113位于包覆部一121的包覆范围内,油棉12还具有包覆于针杆3的包覆部二122,油棉12具有径向凸出且轴向延展的限位部123,回油盖4包括底板41和围边42,针杆3穿出底板41设置,围边42具有径向凸出且横截面呈u形的包边部421,油棉12置于围边42中,限位部123位于包边部421中并由包边部421限位。本实施例中回油管2、三通管、止回油管5、弯管和回油支管10各个连接处通过胶水相粘接。

针杆3上下运动,套筒11的倒角111起到刮除针杆3附着有的润滑油作用,刮除后的润滑油顺着倒角111流到回油毛毡9上,此为第一重吸油;针杆3附着的润滑油被刮油槽112刮取存储,再于倾斜通孔113排出至油棉12的包覆部一121处,此为第二重吸油;油棉12的包覆部二122对针杆3再次吸油,此为第三重吸油,最终呈现三重吸油效果,有效解决了针杆3的甩油问题。

本缝纫机针杆回油装置工作时,油泵1运转提供吸力,吸力使得堵油球6向上位移,使得锥形孔51与堵油球6之间形成供润滑油通过的间隙,油棉12处的润滑油进入止回油管5,并冲刷堵油球6,再流经过滤板7的过滤孔71,接着被吸入回油管2中以完成回油,回油毛毡9处的润滑油被吸入回油支管10,再汇集于回油管2以完成回油,这样机头8和针杆3两处最终通过同一根回油管2回油,结构紧凑,降低了制造成本;当油泵1停止工作时,堵油球6在重力作用下封堵于锥形孔51中,避免回油管2中的润滑油倒流,防止润滑油渗出而污染缝料。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