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织手套缝纫机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9421发布日期:2020-04-14 20:52阅读:610来源:国知局
棉织手套缝纫机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棉织手套缝纫机构造,尤其是指一种不需操作人员手动辅助手套的开口进行转动,以在操作过程中更为简易便利,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效特性的棉织手套缝纫机构造改良创新设计。



背景技术:

缝纫机为制衣工业不可或缺的主要设备,早期传统的缝纫机须借由人力踩踏方能维持机器的正常运转;而随时代进步目前无论工业用或家用小型的缝纫机皆已采用自动马达为其动力,其可供取代早期以人工方式缝纫衣服的不便与效率不彰问题,且随着科技工业的日新月异,借由各式缝纫机不断的研发设计出各种不同进步性的功能,使得缝纫机不仅可提供更佳的生产效率,且亦能车缝出更多不同的车缝变化,并亦可配合多样化的服装布料而产生更佳的服装品质。

其中,就一般用来车缝手套开口处的布边束紧线的缝纫机而言,请参阅图5现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示,该缝纫机4于一侧设有工作平台41,于该工作平台41上设置有送布齿42,且于该缝纫机4对应该工作平台41外缘环设有数转轴43,其一该转轴43与该缝纫机4内部运转机构连结,当该缝纫机4作动时,而令转轴43同步转动,再令一传送带体44绕设于各该转轴43外,于该传送带体44外表面设有凸齿441;使得其于操作使用上,请再一并参阅图6现有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所示,在该缝纫机4进行车缝动作时,将手套的开口连同橡皮筋套设于该转轴43外所绕设的该传送带体44外,再使缝纫压脚板压置于手套开口上面[图中缝纫压脚板未示],运作时,该送布齿42会产生作动,该转轴43亦同步带动该传送带体44于各该转轴43外转动,让该传送带体44外表面的该凸齿441与手套开口内缘产生摩擦力,带动手套开口往车缝针处前进,进而将橡皮筋包缝于手套的开口形成弹性伸缩的护腕结构。

然而,上述缝纫机虽可达到对手套的开口进行布边束紧线的车缝的预期功效,但也在其实际操作施行使用上发现,该结构由于工作平台上的送布齿速率与转轴带动传送带体进行转动的速率是相同的,而该棉织手套通常是具有拉伸弹性的,造成其在转动缝制过程中,棉织手套的开口的进给速率是慢于车缝针缝制束紧线的速率,因此通常需由操作人员另外以手动辅助推动该手套转动,导致其在操作上的不便,致令其在整体结构设计上仍存在有改进的空间。

因此,本实用新型创作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的丰富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针对现有的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棉织手套缝纫机构造改良,以期达到更佳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织手套缝纫机构造,其主要是于缝纫机的送布齿带动手套的开口进行移动的同时,令手套转动装置的转轴受动力供应单元带动进行转动,让转轴的转动速率高于送布齿的速率,将手套的开口循环自动的往工作平台方向推动,使得手套的开口于工作平台进行布边束紧线的车缝作业,不需操作人员手动辅助手套的开口进行转动,以在操作过程中更为简易便利,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效特性。

本实用新型棉织手套缝纫机构造的主要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其主要包括缝纫机及手套转动装置;其中:

该缝纫机,其于一侧设有工作平台,于该工作平台上设置有送布齿;

该手套转动装置,其于该缝纫机对应该工作平台一侧设有转轴,该转轴外缘形成有螺旋齿部,且令该转轴与一动力供应单元相连接,令该转轴受该动力供应单元带动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棉织手套缝纫机构造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手套转动装置于该转轴与该动力供应单元之间形成有渐缩段。

本实用新型棉织手套缝纫机构造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手套转动装置的该动力供应单元为独立动力源。

本实用新型棉织手套缝纫机构造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手套转动装置的该动力供应单元为与该缝纫机内部的传动机构连接的变速机构。

本实用新型棉织手套缝纫机构造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进一步设有手套脱离装置,其于该缝纫机上设有第一动力源,且于该第一动力源出力端设有第一拨杆,该第一拨杆对应该缝纫机的该工作平台形成有第一拨动部,供将缝制的手套的开口拨动推离该工作平台。

本实用新型棉织手套缝纫机构造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手套脱离装置于该缝纫机上设有第二动力源,并于该第二动力源出力端设有第二拨杆,该第二拨杆对应该手套转动装置的该转轴形成有第二拨动部,供将该缝制的手套的开口拨动推离开该转轴。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手套脱离动作示意图(一)

图4:本实用新型的手套脱离动作示意图(二)

图5:现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现有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缝纫机

11工作平台

12送布齿

2手套转动装置

21转轴

211螺旋齿部

212渐缩段

22动力供应单元

3手套脱离装置

31第一动力源

32第一拨杆

321第一拨动部

33第二动力源

34第二拨杆

341第二拨动部

4缝纫机

41工作平台

42送布齿

43转轴

44传送带体

441凸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内容、实用新型目的及其达成的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兹于下进行详细说明,并请一并参阅所附的附图: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缝纫机1、手套转动装置2及手套脱离装置3;其中:

该缝纫机1,其于一侧设有工作平台11,于该工作平台11上设置有送布齿12。

该手套转动装置2,其于该缝纫机1对应该工作平台11一侧设有转轴21,该转轴21外缘形成有螺旋齿部211,且令该转轴21与一动力供应单元22相连接,该转轴21与该动力供应单元22之间形成有渐缩段212,令该转轴21受该动力供应单元22带动进行转动,该动力供应单元22可为独立动力源,或令该动力供应单元22为与该缝纫机1内部的传动机构连接的变速机构来带动该转轴21。

该手套脱离装置3,其于该缝纫机1上设有第一动力源31,且于该第一动力源31出力端设有第一拨杆32,该第一拨杆32对应该缝纫机1的该工作平台11形成有第一拨动部321,而该手套脱离装置3亦于该缝纫机1上设有第二动力源33,并于该第二动力源33出力端设有第二拨杆34,该第二拨杆34对应该手套转动装置2的该转轴21形成有第二拨动部341。

如此一来,请再一并参阅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使得本实用新型于操作使用上,其将欲车缝的棉织手套的开口连同橡皮筋套设包覆于该缝纫机1的该工作平台11与该手套转动装置2的该转轴21外,在该缝纫机1对该棉织手套的开口进行车缝动作时,该工作平台11上的该送布齿12会带动该棉织手套进行移动,同时该手套转动装置2的该转轴21由该动力供应单元22带动进行转动,使得该转轴21与该送布齿12并非同速率进行转动,而是该转轴21的转动速率为高于该送布齿12的转动速率,并由于该转轴21外缘形成有该螺旋齿部211,且该转轴21与该动力供应单元22之间形成有该渐缩段212,使得该棉织手套的开口恰套设于该渐缩段212处,不仅防止该棉织手套的开口脱落,更让该转轴21在旋转运作时能将该棉织手套的开口循环自动的往该工作平台11方向进行推动,令该手套的开口于该工作平台11受车缝针进行布边束紧线的车缝作业,而不需操作人员手动辅助该棉织手套的开口进行转动;在对该棉织手套的开口进行布边束紧线的车缝作业完成后,该手套脱离装置3的该第一动力源31即会带动该第一拨杆32作动,令该第一拨杆32的该第一拨动部321将该棉织手套的开口拨动推离该工作平台11[请再一并参阅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手套脱离动作示意图(一)],经剪除线尾后,再令该第二动力源33带动该第二拨杆34作动,令该第二拨杆34的该第二拨动部341将该手套的开口拨动推离开该转轴21[请再一并参阅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手套脱离动作示意图(二)],让操作人员方便将该棉织手套由该缝纫机1上取下。

借由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组成与使用实施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主要于缝纫机的送布齿带动棉织手套的开口进行移动的同时,令手套转动装置的转轴受动力供应单元带动进行转动,且令转轴的转动速率高于送布齿的转动速率,将棉织手套的开口循环自动的往工作平台方向推动,使得棉织手套的开口于工作平台进行布边束紧线的车缝作业,不再需操作人员手动辅助手套的开口进行转动,以在操作过程中更为简易便利,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效特性。

前述的实施例或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样态,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