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衣机动力总成和主机部件及晾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6523发布日期:2020-02-18 14:05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晾衣机动力总成和主机部件及晾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晾衣机,尤其涉及一种晾衣机的动力总成。



背景技术:

晾衣机包括安装于天花板上的主机部件和位于主机部件下方的晾衣架,晾衣架通过钢丝绳与主机部件联接;主机部件内安装有动力总成,动力总成包括电机、控制器和用于收放钢丝绳的绕线盘。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590699u的电动晾衣机卷线机构用机芯总成,其公开了卷线筒,电机和控制器。电机与卷线筒处于直线同轴,即卷线筒横置状态,使机芯总成的体积较大。

授权公告号为cn208562903u的带使用寿命预警的晾衣机,其公开了绞盘、电机和布置有电元件的pcb板等。此处绞盘也是处于横直状态,电机同轴驱动绞盘转动,绞盘内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与电机输出轴相固定。

也有一种卷线装置,包括一个电机和两个卷线盘,且卷线盘以纵向置放,电机的一个输出轴通过双联机构同时驱动两个卷线盘。

目前的动力总成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动力总成中的各部件布局不合理,造成动力总成的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布局优化、结构紧凑的晾衣机动力总成,进一步地提供具有上述动力总成的主机部件及晾衣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晾衣机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带双输出轴的电机、两个绕线盘和布置有电元件的pcb板,所述的电机横向置放在所述的底板上,所述的绕线盘纵向置放在所述的底板上,所述的布置有电元件的pcb板与所述的电机并排放置在底板上,所述的电机的输出轴与绕线盘之间设有转向传动部件,所述的布置有电元件的pcb板位于两个绕线盘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转向传动部件包括同轴的蜗轮和第一齿轮,所述的电机的输出轴为蜗杆,所述的绕线盘包括有可收放钢丝绳的卷线筒和第二齿轮,所述的蜗轮与所述的蜗杆配合,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第二齿轮位于卷线筒的下方,每个卷线筒上缠绕一条钢丝绳,两条钢丝绳以相反方向向外沿直线延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一个固定在底板上的塑料壳体,所述的绕线盘和布置有电元件的pcb板位于所述的塑料壳体内,所述的电机位于所述的塑料壳体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电机、两个绕线盘与所述的布置有电元件的pcb板在底板上的布局呈类矩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电机通过减震组件固定在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底板固定在主机部件的主机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塑料壳体上设有一盘座,绕线盘通过一个转轴连接在所述的盘座上。

另一主题:主机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天花板上的主机壳体和晾衣机动力总成。

另一主题:晾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部件和晾衣架,主机部件通过钢丝绳与晾衣架联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布置有电元件的pcb板和电机并排布置在底板上,且布置有电元件的pcb板和电机位于两个绕线盘之间,使得动力总成的内部结构紧凑,集成度更高;另外,电机横向置放在底板,绕线盘纵向置放在底板上,从而得以减少动力总成的长度尺寸;同时采用两个绕线盘,可以在不扩展绕线盘直径的情况下,降低绕线盘的高度,同时也可以满足钢丝绳在绕线盘上的收纳长度;优化后的动力总成的部件布局更为紧凑、简约,以匹配较薄机型的晾衣机。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晾衣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晾衣机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晾衣机动力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晾衣机动力总成的局部平面示意图;

图5为晾衣机动力总成的整体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2至图5所示,晾衣机动力总成100,包括底板10、带双输出轴的电机20、两个绕线盘30和控制电机20的布置有电元件的pcb板40,电机20横向置放在底板10上,绕线盘30纵向置放在底板10上,布置有电元件的pcb板40与电机20并排放置在底板10上,从而使动力总成的布局更为紧凑、合理;电机20的输出轴与绕线盘30之间设有转向传动部件50,以对横向置放的电机20和纵向置放的绕线盘30之间进行动力传递。

如图2至图4所示,优选地,绕线盘30布置为两个,布置有电元件的pcb板40和电机20并列布置在两个绕线盘30的之间,电机20横向置放且绕线盘30纵向置放,两者又通过转向传动部件50进行动力传递,相比传统的动力总成采用电机和绕线装置均为横向置放的方式,本技术方案能够减少动力总成的总体长度尺寸;另外,适当增加绕线盘30的直径,增加钢丝绳s在绕线盘30上的收纳长度,可降低绕线盘30的高度;优化动力总成的部件布局,结构紧凑。

具体而言,绕线盘30的轴心垂直于底板10,电机20的输出轴平行于底板10,绕线盘30与电机20之间通过转向传动部件50进行动力传递。电机20为交流电机,底板10为一个金属板,可以被固定在主机部件201的主机壳体203上。且优选地,电机20为交流电机。

通过该转向传动部件50,以使横置的电机20与纵置的绕线盘30能够进行动力传递;并且,该转向传动部件50具有减速功能,与传统的带减速齿轮的管状电机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机20可采用普通电机,相比带减速功能的管状电机的长度减少,以缩小整体动力总成所需的空间。

布置有电元件的pcb板40能够控制电机20进行正反转,以收放缠绕在绕线盘30上的钢丝绳s。并且该布置有电元件的pcb板40能够控制遇阻即停装置的运行,以及对led模块的驱动。另外,该布置有电元件的pcb板40还能够控制遥控器的接收器。

pcb板上布置有一些电路元件41。本实用新型不涉及电路结构的改变;pcb板也叫印刷电路板,pcb板40上的电元件包括各类芯片、电阻、电容、三极管等。

且优选地,布置有电元件的pcb板40与电机20并列临近,且两者的长度基本相当;而绕线盘30的直径与布置有电元件的pcb板40与电机20的宽度总和基本相当,如此能够使电机20、电机20两侧的两个绕线盘30和布置有电元件的pcb板40三者的整体布局为类矩形结构,以使动力总成的整体布局更为紧凑,且能够简化电线的布局。且四者形成的类矩形结构的整体宽度较小,厚度也较薄,能用于安装在超薄型或单杆式的晾衣机上。上述布置有电元件的pcb板40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技术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获得,因而对其内部具体结构本技术方案不做赘述。

对于转向传动部件50如何在绕线盘30和电机20之间进行动力传递,具体而言:

转向传动部件50包括同轴的蜗轮51和第一齿轮52,电机20的输出轴为蜗杆21,绕线盘30包括有可收放钢丝绳的卷线筒31和第二齿轮32,蜗轮51与蜗杆21互相配合,第一齿轮52与第二齿轮32互相啮合。

工作时,电机20启动以带动蜗杆21运作,运作的蜗杆21驱动转向传动部件50上的蜗轮51转动,从而使转向传动部件50转动,以使与第一齿轮52啮合的第二齿轮32转动,继而使绕线盘30转动以收放缠绕在卷线筒31上的钢丝绳s。

优选地,第二齿轮32与卷线筒31一体化成型。且可以适当增加卷线筒31的直径,以满足卷绕钢丝绳s所需缠绕长度,以相应降低卷线筒31的高度,从而使晾衣机动力总成的高度得到控制。

如图2至图4所示,更为具体地,转向传动部件50包括第一转向传动部件501和第二转向传动部件502,第一转向传动部件501与第一绕线盘301相互匹配,第二转向传动部件502与第二绕线盘302相互匹配;电机20的两端包括第一蜗杆211和第二蜗杆212,以与电机20两端的两个转向传动部件50相匹配,从而使得该电机20能够通过两侧的两个转向传动部件50,以同时驱动其两侧的两个绕线盘30。

更为优选地,将两个绕线盘的直径设置为80mm,高度设置成40mm,该技术参数既降低了两个绕线盘的高度,也能够缠绕足够长度的钢丝绳s。从而使晾衣机动力总成100的整体厚度得以控制,以匹配较薄机型的晾衣机。

如图2至图5所示,晾衣机动力总成100,包括一个固定在底板10上的塑料壳体101,第一绕线盘301、第二绕线盘302、第一转向传动部件501、第二转向传动部件502和布置有电元件的pcb板40位于塑料壳体101内。以使晾衣机动力总成100的内部结构不再处于裸露状态,其整体外观更为整洁、美观。

第一钢丝绳s1缠绕在第一绕线盘301上,并从电机20与第一绕线盘301之间以直线延伸而出;第二钢丝绳s2缠绕在第二绕线盘302上,并从电机与第二绕线盘302之间以与第一钢丝绳s1相反的方向直线延伸而出。

布置有电元件的pcb板40上有电路元件41,用塑料壳体101将电机40与布置有电元件的pcb板40隔开,以使电机2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不会对布置有电元件的pcb板40上的电路元件41造成影响;另外,电机20处于外露状态,则电机20工作产生的热量能及时散发出去。

电机20的两端通过螺钉组件固定在塑料壳体101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电机20通过减震组件固定在底板10上,上述固定方式,在进一步固定电机20的基础上,也能够减少电机20工作时产生的震动。

底板10固定在主机部件203的主机壳体203上。

如图2和图4所示,优选地,塑料壳体101上设有第一盘座1021,第一绕线盘301通过第一转轴r1连接在第一盘座1021上。通过该第一转轴r1,第一绕线盘301可以在第一盘座1021上转动。塑料壳体101上布置有第二盘座1022,第二绕线盘302通过第二转轴r2连接在第二盘座1022上。通过该第二转轴r2,该第二绕线盘302可以在第二盘座1022上转动。

本技术方案中的晾衣机动力总成内部结构较为紧凑,其整体的集成度较高;且动力总成内的大部分零件用塑料壳体101罩住,因而使得其外观较为整洁;且动力总成内部结构的布置整体呈类矩形结构,该类矩形结构的动力总成整体厚度及宽度较小,使得当该动力总成应用于主机部件201上时,主机部件201的整体体积也会较小、较薄,以匹配超薄型晾衣机。

如图1所示,晾衣机200,包括主机部件201和晾衣架202,主机部件201两端通过第一钢丝绳s1和第二钢丝绳s2与晾衣架202的两端联接,以对晾衣架进行平稳地提升或下放。主机部件201,包括安装于天花板上的主机壳体203和晾衣机动力总成100。晾衣机的具体工作原理及其它部件的工作方式为现有技术,且与本实用新型阐述的实用新型要点无关,因而此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晾衣机动力总成和主机部件及晾衣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