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折缝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4961发布日期:2020-04-17 18:14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对折缝边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折缝边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缝边机,使用等腰三角形对折架对折布匹之后,再进入缝纫机进行缝边。参见中国实用新型授权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6569805u,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10月20日,具体公开了一种无纺布对折机,包括无纺布放卷机及设置在所述放卷机前方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靠近放卷机的一侧自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宽幅辊轴、第二宽幅辊轴,在所述机架顶端设置有第三宽幅辊轴;所述机架的另一侧自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等腰三角形对折架、与所述第三宽幅辊轴垂直设置的第一窄幅辊轴及第二窄幅辊轴,所述第一窄幅辊轴及第二窄幅辊轴并排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具有供无纺布通过的间隙;所述对折架呈倾斜设置且具有底边部及两个等腰部,所述底边部紧靠并平行于所述第三宽幅辊轴,所述两个等腰部的顶端位于所述间隙的正上方;无纺布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宽幅辊轴、第二宽幅辊轴及第三宽幅辊轴后铺在所述对折架上,经对折架两个等腰部等分后的无纺布折叠进入所述间隙。

布从对折架的两个等腰部穿过落入两根窄幅滚轴,由于布在等腰部处为自由松弛的状态,进入窄幅滚轴时,容易产生褶皱和卷边的现象,导致布没有对中缝边,甚至不能进行对折缝补,出来的产品缝边效果差,不能满足品质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对折缝边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对折缝边机,包括三角对折架、第一窄幅辊轴及第二窄幅辊轴,第一窄幅辊轴和第二窄幅辊轴并排平行设置在三角对折架下方,三角对折架为等腰三角形,且具有底边部及两个等腰部,两个等腰部向远离底边部延伸形成对折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窄幅辊轴和第二窄幅辊轴上通过滑动座设有第一剥边手指和第二剥边手指,第一剥边手指和第二剥边手指位于两个等腰部的下方,且以第一窄幅辊轴和第二窄幅滚轴间隙的中心线对称倾斜设置,滑动座远离对折角的一侧设有用于带动第一剥边手指和第二剥边手指在第一窄幅辊轴和第二窄幅辊轴上滑移进而调整布幅的布幅调整油缸。

所述第一剥边手指和第二剥边手指均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在安装板同一倾斜端的若干组剥边单元,两安装板通过旋转座设置在滑动座上,剥边单元由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斜指和第二斜指组成,第一斜指和第二斜指均包括连接段以及弯曲段,两连接段固定在安装板上,两弯曲段朝远离安装板方向并向外弧度延伸。

所述旋转座的一侧均设有用于调节安装板相对第一窄幅辊轴和第二窄幅辊轴倾斜角度的调节把手。

所述三角对折架的底边部连接设有进布架,所述进布架的顶端朝三角对折架方向依次设有扩布曲辊、入料导布辊、入料张紧辊、第一扩幅辊组和上料传布辊,所述第一扩幅辊组包括第一扩幅辊和第二扩幅辊,所述第一扩幅辊和第二扩幅辊的外表面上对称缠绕设有入布扩幅斜向凸脊。

所述上料传布辊与三角对折架的底边部之间设有入料拉直辊,入料拉直辊位于上料传布辊与底边部的下方。

所述进布架的一侧设有出布架,出布架靠近第一窄幅辊轴的一侧设有缝纫机,缝纫机与第一窄幅辊轴之间设有用于将对折后的布送至缝纫机的对布传送组件,对布传送组件包括位于第一窄幅辊轴和第二窄幅辊轴下方的第一对布传送辊以及送入缝纫机的第二对布传送辊,第一对布传送辊和第二对布传送辊之间设有第二扩幅辊组,第二扩幅辊组包括自下向上设置的第三扩幅辊和第四扩幅辊,第三扩幅辊和第四扩幅辊的外表面上对称缠绕设有对折扩幅斜向凸脊。

所述第一窄幅辊轴和第二窄幅辊轴滑动设置在移动座上,所述移动座的一侧设有用于将对折后的布对中缝纫机进行传送的对中调整油缸。

所述缝纫机的入布一侧设有用于对折后的布边夹持穿过的第三剥边手指。

所述出布架自下而上设置有主动辊组和若干出布导布辊,主动辊组为上下垂直放置并分别由电机带动运转的第一主动辊和第二主动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剥边手指和第二剥边手指,使布送入三角对折架时,布的两边先经过第一剥边手指和第二剥边手指的夹持传送后再进入第一窄幅辊轴和第二窄幅辊轴进行对折,减少褶皱和卷边的现象,提高缝边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对折缝边机的后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第一剥边手指的示意图。

图5为对折缝边机的侧视图。

图6为对折缝边机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d处的放大图。

图9为图6中e处的放大图。

图中:1、三角对折架,1-1、底边部,1-2、等腰部,1-3、对折角,2、第一窄幅辊轴,3、第二窄幅辊轴,4、滑动座,5、第一剥边手指,6、第二剥边手指,7、安装板,8、旋转座,9、第一斜指,10、第二斜指,11、连接段,12、弯曲段,13、调节把手,14、布幅调整油缸,15、进布架,16、扩布曲辊,17、入料导布辊,18、入料张紧辊,19、上料传布辊,20、第一扩幅辊,21、第二扩幅辊,22、入布扩幅斜向凸脊,23、入料拉直辊,24、出布架,25、缝纫机,26、对布传送组件,261、第一对布传送辊,262、第二对布传送辊,263、第三扩幅辊,264、第四扩幅辊,27、移动座,28、对中调整油缸,29、第三剥边手指,30、出布导布辊,31、第一主动辊,32、第二主动辊,33、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对折缝边机,包括三角对折架1、第一窄幅辊轴2及第二窄幅辊轴3,第一窄幅辊轴2和第二窄幅辊轴3并排平行设置在三角对折架1下方,三角对折架1为等腰三角形,且具有底边部1-1及两个等腰部1-2,两个等腰部1-2向远离底边部1-1延伸形成对折角1-3,第一窄幅辊轴2和第二窄幅辊轴3上通过滑动座4设有第一剥边手指5和第二剥边手指6,第一剥边手指5和第二剥边手指6位于两个等腰部1-2的下方,且以第一窄幅辊轴2和第二窄幅滚轴间隙的中心线对称倾斜设置,滑动座4远离对折角1-3的一侧设有用于带动第一剥边手指5和第二剥边手指6在第一窄幅辊轴2和第二窄幅辊轴3上滑移进而调整布33幅的布幅调整油缸14。

第一剥边手指5和第二剥边手指6均包括安装板7、以及设置在安装板7同一倾斜端的若干组剥边单元,两安装板7通过旋转座8设置在滑动座4上,剥边单元由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斜指9和第二斜指10组成,第一斜指9与第二斜指10之间相互错开且具有供布33穿过的间隙,第一斜指9和第二斜指10均包括连接段11以及弯曲段12,两连接段11固定在安装板7上,两弯曲段12朝远离安装板7方向并向外弧度延伸。

本实施例的第一剥边手指5和第二剥边手指6包括两组剥边单元。当布33从三角对折架1的底边部1-1向下传送到等腰部1-2时,布33的中心线顶在三角对折架1的对折角1-3处,布33的两端从第一斜指9与第二斜指10之间的间隙夹持穿过,连接段11的长度有利于夹持一段的布33边,使布33边在连接段11内展开,弯曲段12都是向外弯曲延伸有利用将布33的边部紧贴间隙里面传送,最终使得布33在进入第一窄幅辊轴2和第二窄幅辊轴3之前,布33的两端是平整拉伸状态的,避免在对折时出现褶皱和卷边的现象。

旋转座8的一侧均设有用于调节安装板7相对第一窄幅辊轴2和第二窄幅辊轴3倾斜角度的调节把手13。调节把手13拧松后,旋转座8的锁定状态被解除,调整安装板7的角度,即调整了第一剥边手指5和第二剥边手指6相对第一窄幅辊轴2和第二窄幅辊轴3的倾斜角度,调整完成后,将调节把手13拧紧,锁定旋转座8。

三角对折架1的底边部1-1连接设有进布架15,进布架15的顶端朝三角对折架1方向依次设有扩布曲辊16、入料导布辊17、入料张紧辊18、第一扩幅辊20组和上料传布辊19,第一扩幅辊20组包括第一扩幅辊20和第二扩幅辊21,第一扩幅辊20和第二扩幅辊21的外表面上对称缠绕设有入布扩幅斜向凸脊22。如图7所示,第一扩幅辊20和第二扩幅辊21上的入布扩幅斜向凸脊22以中心为对称点进行对称分布33,当布33进行第一扩幅辊20和第二扩幅辊21时,入布扩幅斜向凸脊22将布33从中部向两端扩幅展开。

上料传布辊19与三角对折架1的底边部1-1之间设有入料拉直辊23,入料拉直辊23位于上料传布辊19与底边部1-1的下方。

进布架15的一侧设有出布架24,出布架24靠近第一窄幅辊轴2的一侧设有缝纫机25,缝纫机25与第一窄幅辊轴2之间设有用于将对折后的布33送至缝纫机25的对布传送组件26,对布传送组件26包括位于第一窄幅辊轴2和第二窄幅辊轴3下方的第一对布传送辊261以及送入缝纫机25的第二对布传送辊262,第一对布传送辊261和第二对布传送辊262之间设有第二扩幅辊21组,第二扩幅辊21组包括自下向上设置的第三扩幅辊263和第四扩幅辊264,第三扩幅辊263和第四扩幅辊264的外表面上对称缠绕设有对折扩幅斜向凸脊。第三扩幅辊263和第四扩幅辊264上的对折扩幅斜向凸脊以中心为对称点进行对称分布33,当对折后的布33进行第三扩幅辊263和第四扩幅辊264时,对折扩幅斜向凸脊将布33从中部向两端扩幅展开。

第一窄幅辊轴2和第二窄幅辊轴3滑动设置在移动座27上,移动座27的一侧设有用于将对折后的布33对中缝纫机25进行传送的对中调整油缸28。在缝边加工前,根据布33的厚薄调整对折后的布33进入第一对布传送辊261的相对位置,然后通过对中调整油缸28带动第一窄幅辊轴2和第二窄幅辊轴3在移动座27上移动,从而实现将对折后的布33在对布传送组件26中传送时,松紧度适宜。

缝纫机25的入布33一侧设有用于对折后的布33边夹持穿过的第三剥边手指29。第三剥边手指29的具体结构与第一剥边手指5和第二剥边手指6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进行阐述。第三剥边手指29的弯曲段12贴合对折后的布33需要缝合的一端。

出布架24自下而上设置有主动辊组和若干出布导布辊30,主动辊组为上下垂直放置并分别由电机带动运转的第一主动辊31和第二主动辊32。第一主动辊31和第二主动辊32有利于将缝合后的布33从缝纫机25往导布33辊上传送,减少缝合后的布33在缝纫机25一侧上堆积。

当然,以上图示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