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绷带钩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6327发布日期:2020-05-01 16:50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绷带钩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绷带钩编结构。



背景技术:

绷带是包扎伤口处或患处的纱布带,是常见的医疗用品,有许多不同种类和多种包扎方法,需要根据受伤的部位来选择合适的种类和包扎方法。市场常用绷带的编织结构只能维持氨纶包覆线本身的弹性(<50%),增加弹性比较低,不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绷带钩编结构。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绷带钩编结构,包括由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相互交织构成的多个经向单元和多个纬向单元,多个经向单元和多个纬向单元相互交叉连接,每个经向单元由一根第一纱线钩绕形成,第一纱线钩绕形成多个依次连接的环,每两个相邻的经向单元之间均有一根第二纱线来回穿梭交织,每相隔一个经向单元的两个经向单元之间具有一根第三纱线来回穿梭交织,第二纱线位于相邻两个经向单元之间的部分、第三纱线位于相邻两个经向单元之间的部分构成纬向单元。

进一步地,第一纱线采用棉纱线,第二纱线采用氨纶包覆纱,第三纱线采用黏胶纱。

进一步地,每个纬向单元均通过环与经向单元相连接。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纬向单元之间间隔两个环。

进一步地,每个纬向单元在相邻两个经向单元的部分具有一根第二纱线和两根第三纱线。

进一步地,第二纱线在两个纬向单元之间的部分呈s形穿织在经向单元中。

进一步地,第三纱线在两个纬向单元之间的部分呈s形穿织在经向单元中。

进一步地,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在经向单元中来回交叉编织。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绷带钩编结构,编织出的成品绷带,纱线在经向弹性比增加达到100%以上,从而满足绷带弹性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绷带钩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第一纱线;2、第二纱线;3、第三纱线;4、经向单元;5、纬向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从附图1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绷带钩编结构,包括由第一纱线1、第二纱线2、第三纱线3相互交织构成的多个经向单元4和多个纬向单元5,多个经向单元4和多个纬向单元5相互交叉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纱线1采用棉纱线,第二纱线2采用氨纶包覆纱,第三纱线采用黏胶纱。

每个经向单元4由一根第一纱线1钩绕形成,第一纱线1钩绕形成多个依次连接的环,每两个相邻的经向单元4之间均有一根第二纱线2来回穿梭交织,每相隔一个经向单元4的两个经向单元4之间具有一根第三纱线3来回穿梭交织,第二纱线2位于相邻两个经向单元4之间的部分、第三纱线3位于相邻两个经向单元4之间的部分构成纬向单元5。

每个纬向单元5均通过环与经向单元4相连接。

相邻两个纬向单元5之间间隔两个环。

每个纬向单元5在相邻两个经向单元4的部分具有一根第二纱线2和两根第三纱线3。

第二纱线2在两个纬向单元5之间的部分呈s形穿织在经向单元4中。

第三纱线3在两个纬向单元5之间的部分呈s形穿织在经向单元4中。

第二纱线2和第三纱线3在经向单元4中来回交叉编织。

本一种绷带钩编结构,编织出的成品绷带,纱线在经向弹性比增加达到100%以上,从而满足绷带弹性要求。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绷带钩编结构,包括由第一纱线(1)、第二纱线(2)、第三纱线(3)相互交织构成的多个经向单元(4)和多个纬向单元(5),所述多个经向单元(4)和多个纬向单元(5)相互交叉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经向单元(4)由一根所述第一纱线(1)钩绕形成,所述的第一纱线(1)钩绕形成多个依次连接的环,每两个相邻的经向单元(4)之间均有一根所述第二纱线(2)来回穿梭交织,每相隔一个经向单元(4)的两个经向单元(4)之间具有一根所述第三纱线(3)来回穿梭交织,所述第二纱线(2)位于相邻两个经向单元(4)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三纱线(3)位于相邻两个经向单元(4)之间的部分构成所述的纬向单元(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绷带钩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纱线(1)采用棉纱线,所述的第二纱线(2)采用氨纶包覆纱,所述的第三纱线采用黏胶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绷带钩编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纬向单元(5)均通过所述环与所述经向单元(4)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绷带钩编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纬向单元(5)之间间隔两个所述的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绷带钩编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纬向单元(5)在相邻两个经向单元(4)的部分具有一根第二纱线(2)和两根第三纱线(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绷带钩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纱线(2)在两个纬向单元(5)之间的部分呈s形穿织在经向单元(4)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绷带钩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纱线(3)在两个纬向单元(5)之间的部分呈s形穿织在经向单元(4)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绷带钩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纱线(2)和第三纱线(3)在经向单元(4)中来回交叉编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绷带钩编结构,包括由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相互交织构成的多个经向单元和多个纬向单元,多个经向单元和多个纬向单元相互交叉连接,每个经向单元由一根第一纱线钩绕形成,第一纱线钩绕形成多个依次连接的环,每两个相邻的经向单元之间均有一根第二纱线来回穿梭交织,每相隔一个经向单元的两个经向单元之间具有一根第三纱线来回穿梭交织,第二纱线位于相邻两个经向单元之间的部分、第三纱线位于相邻两个经向单元之间的部分构成纬向单元。本实用新型一种绷带钩编结构,编织出的成品绷带,纱线在经向弹性比增加达到100%以上,从而满足绷带弹性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切斯林-柯蒂斯·格雷厄姆;伍德·菲利普·尼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弥尔佩乐慈保健用品(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4
技术公布日:2020.05.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