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锦纶靛蓝斜纹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6671发布日期:2020-06-17 00:44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烯锦纶靛蓝斜纹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料,具体的说是一种石墨烯锦纶靛蓝斜纹面料。



背景技术:

牛仔面料一直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梭织牛仔僵硬不透气,弹性和柔软性差,这与人们越来越重视服装穿着舒适感而相悖,由此针织牛仔面料应运而生,针织牛仔面料所用组织以单面斜纹布为主,主要是靛蓝棉纱通过针织大圆机,采用纬编工艺编织,功能单一;为了增加针织牛仔面料的功能,现有的针织牛仔面料直接由混纺的功能性纤维进行编制,结构上功能性纤维是夹在面料中间的,不能充分贴身,在穿着时会让人感到不舒适,进一步地染色后的混纺功能性纤维贴身穿着不健康、环保,并且市面上也缺少一种既抗菌、抗螨又能迅速蓄热保暖的功能性针织牛仔面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将功能性纤维纱集中在面料里面并作为服饰贴身面的功能性针织牛仔面料,其具有抗菌、抗螨和抗紫外线的功能,并且可以迅速蓄热保暖,功能优越。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石墨烯锦纶靛蓝斜纹面料,包括若干最小循环结构单元,所述最小循环结构单元由六路线圈横列和三路线圈纵列组成,其中:

所述六路线圈横列由第1、2、3、4、5、6路纬纱依次横向排列组成;所述第1、3、5路纬纱为靛蓝纱,所述第2、4、6路纬纱为石墨烯复合锦纶长丝;

所述三路线圈纵列包括第ⅰ线圈纵列、第ⅱ线圈纵列和第ⅲ线圈纵列;其中所述第ⅰ线圈纵列由第1、2、3、5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所述第4、6路纬纱为反面长浮线;

所述第ⅱ线圈纵列由第1、3、4、5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所述第2、6路纬纱为反面长浮线;

所述第ⅲ线圈纵列由第1、3、5、6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所述第2、4路纬纱为反面长浮线;

所述第2、4、6路纬纱形成的反面长浮线集中到面料一面作为服饰贴身里面;所述第1、3、5路纬纱形成毛圈集中到面料一面作为服饰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2路纬纱形成的正面长浮线在所述第ⅱ和ⅲ线圈纵列处不成圈;所述第4路纬纱形成的正面长浮线在所述第ⅰ和ⅲ线圈纵列处不成圈;所述第6路纬纱形成的正面长浮线在所述第i和ii线圈纵列处不成圈。

作为优选,所述石墨烯复合锦纶长丝纤维的长度为75~102mm;细度为35~85旦尼尔。

作为优选,所述第1、3、5路纬纱中设置莱卡单丝,与靛蓝纱并列纬编织造。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织物采用针织面料结构,相比于传统的梭织牛仔面料,其具有四面弹性,手感好,亲肤,穿着无拘束感,而在外观上同时具有梭织牛仔粗犷的特性。由于采用最简单的纬平针,所以面料生产过程流程比较短,成本低,对环境也无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混纺纱即功能性纤维纱通过纬编织造形成织物的表面组织,将功能性纤维纱集中作为面料的贴身面,不染色、环保健康,穿着舒适,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功能性纤维纱的作用,更加经济;莱卡长丝的添加增加了面料的弹性;而常规面料功能性纤维夹在面料中间,不能做到充分贴身,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功能性纤维的优点,且面料染色后不再环保、健康,造成贴身穿着舒适感下降。

石墨烯复合锦纶长丝具有抗菌、防螨、远红外和抗紫外的功能。水洗石墨烯复合锦纶面料对金黄色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球菌的抑菌率均大于70%;根据标准测试石墨烯复合锦纶针织面料的远红外发射率为0.89,辐照温升为3.2℃,石墨烯复合锦纶针织面料具有优异的远红外辐射功能,具有蓄热保暖的功效;石墨烯复合锦纶针织面料紫外线防护系数为500,(该标准测试极限为500),远远大于标准值40,对uv-a的阻隔率是99.76%,对uv-b的阻隔率是99.92%,说明石墨烯复合锦纶针织面料具有优异的抗紫外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面料编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石墨烯锦纶靛蓝斜纹面料,包括若干最小循环结构单元,所述最小循环结构单元由六路线圈横列和三路线圈纵列组成,其中:

六路线圈横列由第1、2、3、4、5、6路纬纱依次横向排列组成;第1、3、5路纬纱为靛蓝纱,第2、4、6路纬纱为石墨烯复合锦纶长丝;

三路线圈纵列包括第ⅰ线圈纵列、第ⅱ线圈纵列和第ⅲ线圈纵列;其中

第ⅰ线圈纵列由第1、2、3、5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第4、6路纬纱为反面长浮线;

第ⅱ线圈纵列由第1、3、4、5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第2、6路纬纱为反面长浮线;

第ⅲ线圈纵列由第1、3、5、6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第2、4路纬纱为反面长浮线;

第2、4、6路纬纱形成的反面长浮线集中到面料一面作为服饰贴身里面;第1、3、5路纬纱形成毛圈集中到面料一面作为服饰表面。

第2路纬纱形成的正面长浮线在所述第ⅱ和ⅲ线圈纵列处不成圈;第4路纬纱形成的正面长浮线在所述第ⅰ和ⅲ线圈纵列处不成圈;第6路纬纱形成的正面长浮线在所述第i和ii线圈纵列处不成圈。

第1、3、5路纬纱中设置莱卡单丝,与靛蓝纱并列纬编织造。

第2、4、6路的混纺纱为石墨烯复合锦纶长丝,通过针织大圆机,纬编织造,其形成的反面长浮线形成织物的表面组织;其长浮线不成圈,第2、4、6路长浮现不成圈的次数为2圈,可使针织物的横向延伸性增大,弹性提高;使得整个面料的正面呈斜纹效果;这种斜纹结构优于普通面料的平整结构。而1、3、5路靛蓝纱由纯棉白纱,用环保染料靛蓝粉,通过球经染色,形成靛蓝棉纱;通过针织大圆机,提成毛圈集中到面料正面,形成底布组织。

织造时,靛蓝纱被毛圈提到正面,显示颜色,混纺纱即功能性纤维纱集中在反面面。在加工服装时,有颜色靛蓝纱一面做表面,另一面混纺纱做里面贴身,不染色,保持本色,环保健康,贴身,发挥功能性纤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将2、4、6路混纺纱即功能性纤维纱通过纬编织造形成织物的表面组织,将功能性纤维纱集中在面料一面且在加工时作为服饰面料的贴身面,不染色、环保健康,穿着舒适,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功能性纤维纱的作用,更加经济;而常规面料功能性纤维夹在面料中间,不能做到充分贴身,不能做到最大程度上发挥功能性纤维的优点,且面料染色后不再环保、健康,造成贴身穿着舒适感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混纺纱重点是采用了石墨烯复合锦纶长丝发挥其功能性作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石墨烯复合锦纶长丝纤维的长度为75~102mm;细度为35~85旦尼尔。相比于市面上的常规石墨烯复合锦纶长丝纤维,其密度大,整体面料正价厚重、密实,手感好,质量上乘。

石墨烯复合锦纶长丝具有抗菌、防螨、远红外和抗紫外的功能。水洗石墨烯复合锦纶面料对金黄色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球菌的抑菌率均大于70%;根据标准测试石墨烯复合锦纶针织面料的远红外发射率为0.89,辐照温升为3.2℃,石墨烯复合锦纶针织面料具有优异的远红外辐射功能,具有蓄热保暖的功效;石墨烯复合锦纶针织面料紫外线防护系数为500,(该标准测试极限为500),远远大于标准值40,对uv-a的阻隔率是99.76%,对uv-b的阻隔率是99.92%,说明石墨烯复合锦纶针织面料具有优异的抗紫外功能。

为了增加面料的弹性,在第1、3、5、7路纬纱(即靛蓝纱)中加入莱卡单丝,与靛蓝纱并列纬编织造。

本实用新型的织物采用针织面料结构,相比于传统的梭织牛仔面料,其具有四面弹性,手感好,亲肤,穿着无拘束感,而在外观上同时具有梭织牛仔粗犷的特性。由于采用最简单的纬平针,所以面料生产过程流程比较短,成本低,对环境也无影响。

本实用新型通过针织大圆机,采用纬编三段斜纹工艺,把靛蓝纱、石墨烯复合锦纶长丝、莱卡长丝混织成靛蓝色功能性针织面料,经过水洗定型即可完成成品,克重300gsm,门幅150cm。可直接用于贴身女裤、女裙、童装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