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弹柔肤抗菌生物质纤维混纺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7591发布日期:2020-10-28 12:02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弹柔肤抗菌生物质纤维混纺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面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弹柔肤抗菌生物质纤维混纺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现有的面料大多采用单一的面料纤维进行编织,功能比较单一,在使用时无法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目前丰富多彩的针织面料已经进入功能化和高档化的发展阶段,各种机理效应、不同功能的新型针织面料陆续开发,给针织品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和视觉效果,然市场上氨纶弹力针织面料,包括弹力内衣裤、弹力运动服等,经多次穿用,水洗,阳光日晒,会出现弹性松弛,尺寸变形、“起包”、氨纶断裂,有刺痒感,影响服用性。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具有高弹性,手感柔和,带有抗菌能力生物质纤维面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弹柔肤抗菌生物质纤维混纺针织面料,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功能面料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弹柔肤抗菌生物质纤维混纺针织面料,包括表层和底层;所述表层设置有多个缓冲体,该缓冲体是由表层向上凸起的容置腔以及位于容置腔内的填充物构成,填充物主要包括量子能涤纶(含有纳米复合铝硅酸盐材料)纤维、弹性纤维、木代尔纤维;所述底层为生物质弹力短纤、漂白汉麻二种纤维的混纺纱,该混纺纱为双罗纹纬编组织;所述生物质弹力短纤包含有抗菌物质;所述表层和底层通过针织编织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表层和底层之间的针织编织结构为纬平针织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表层相邻缓冲体之间错位或成行成列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层的抗菌物质为无机抗菌剂或银系抗菌剂。

进一步地,所述底层面料的线圈密度为250个/10c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底层面料的细度为22tex,所述表层面料的细度为20tex。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针织面料的克重为200-220g/m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设置的缓冲体对外力起到缓冲作用,既能提高面料表面积,也能增加弹性,确保面料整体不变形;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料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其将高弹性、柔顺、天然抗菌功能集为一体,在低用量的情况下分别赋予面料优异的弹性柔顺及抗菌性能,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高弹柔肤抗菌生物质纤维混纺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表层,2-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一种高弹柔肤抗菌生物质纤维混纺针织面料,包括表层1和底层2;所述表层1设置有多个缓冲体,该缓冲体是由表层向上凸起的容置腔以及位于容置腔内的填充物构成,填充物主要包括量子能涤纶纤维、弹性纤维、木代尔纤维;所述底层2为生物质弹力短纤、漂白汉麻二种纤维的混纺纱,该混纺纱为双罗纹纬编组织;所述生物质弹力短纤包含有抗菌物质;所述表层1和底层2通过针织编织结构连接。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表层1和底层2之间的针织编织结构为纬平针织结构。

作为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表层1相邻缓冲体之间错位或成行成列设置。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表层1的缓冲体在所述表层1上的分布密度为40-60%。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表层1的填充物纺纱工艺为:量子能涤纶纤维和弹性纤维棉包混合后,再与量子能涤纶纤维、木代尔纤维各自成条。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底层2的抗菌物质为无机抗菌剂或银系抗菌剂。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底层2面料的线圈密度为250个/10cm。

作为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底层2面料的细度为22tex,所述表层1面料的细度为20tex。

作为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针织面料的克重为200-220g/m2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弹柔肤抗菌生物质纤维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层(1)和底层(2);所述表层(1)设置有多个缓冲体,该缓冲体是由表层向上凸起的容置腔以及位于容置腔内的填充物构成,填充物主要包括量子能涤纶纤维、弹性纤维、木代尔纤维;所述底层(2)为生物质弹力短纤、漂白汉麻二种纤维的混纺纱,该混纺纱为双罗纹纬编组织;所述生物质弹力短纤包含有抗菌物质;所述表层(1)和底层(2)通过针织编织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柔肤抗菌生物质纤维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和底层(2)之间的针织编织结构为纬平针织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柔肤抗菌生物质纤维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相邻缓冲体之间错位或成行成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柔肤抗菌生物质纤维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2)的抗菌物质为无机抗菌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柔肤抗菌生物质纤维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2)的抗菌物质为银系抗菌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柔肤抗菌生物质纤维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2)面料的线圈密度为250个/1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柔肤抗菌生物质纤维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2)面料的细度为22tex,所述表层(1)面料的细度为20tex。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柔肤抗菌生物质纤维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面料的克重为200-220g/m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弹柔肤抗菌生物质纤维混纺针织面料,包括表层和底层;所述表层设置有多个缓冲体,该缓冲体是由表层向上凸起的容置腔以及位于容置腔内的填充物构成,填充物主要包括量子能涤纶纤维、弹性纤维、木代尔纤维;所述底层为生物质弹力短纤、漂白汉麻二种纤维的混纺纱,该混纺纱为双罗纹纬编组织;所述生物质弹力短纤包含有抗菌物质;所述表层和底层通过针织编织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高弹柔肤抗菌生物质纤维混纺针织面料,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其将高弹性、柔顺、天然抗菌功能集为一体,在低用量的情况下分别赋予面料优异的弹性柔顺及抗菌性能,节约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潘玉明;潘豪炜;董勤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题桥江苏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7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