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织带机落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6106发布日期:2020-07-10 16:08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链织带机落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落带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拉链织带机落带架。



背景技术:

织带机是一种用于编织各种宽度织带的机械,适用于编织各种圆形或编形的无弹力绳带。落带架时织带机内的一个部件,经过编织机编织而成的织带需要通过落带架统一收集。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827977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拉链织带机落带张力自动调节装置,它包括连接杆、固定杆、转动杆、两个支撑架和若干滚轧组,固定杆贯穿连接若干滚轧组,连接杆位于滚轧组的上端,两个支撑架的相对应一侧均设置有卡槽,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卡槽连接,若干滚轧组均包括两个轧轮和两个固定板,两个轧轮均位于两个固定板之间,两个固定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滑槽,两个轧轮的两端均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位于滑槽的内部。在使用时将织带从轧轮和转动杆穿过,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转动杆转动即可带动织带移动排出,并且当某一条织带出现意外状况时,只要托起轧轮就可以停止该条织带的运输,不影响整体的工作效率,但是轧轮和转动杆裸露在外,操作人们在操作时头发容易被卷入造成安全隐患,若直接安装保护罩则不便于人们操控轧轮的位置,使得人们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拉链织带机落带架,具有头发卷入轧轮和转动杆且轧轮操控方便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拉链织带机落带架,包括两个支撑架,两个支撑架之间可拆卸连接有保护罩,保护罩的下侧设有与两个支撑架固定的连接杆,连接杆的下方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转动杆,在转动杆和连接杆之间设有多个滚轧组件,所述滚轧组件包括位于转动杆和连接杆之间两个安装板,两个安装板之间上下滑动连接有两个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有轧轮,所述保护罩的上侧设有多个与轧轮一一对应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保护罩可拆卸连接,所述升降组件可对轧轮进行升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保护罩能够将转动杆和轧轮罩起,使得头发不易被卷入其中,而通过升降组件可对轧轮进行升降,实现在保护罩的外侧对轧轮位置的控制,使得轧轮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罩的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均设有移动块,在两个支撑架相对的一面均设有与移动块配合的移动槽,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穿设在保护罩上的两个升降杆,升降杆的下端固定有拉环,两个拉环套设在旋转轴的外侧并位于轧轮的左右两侧,两个升降杆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提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杆的上下移动可带动旋转轴的上下移动,实现对轧轮上下位置的控制,而提杆能够同时提起两个升降杆,使得转轴被提起时左右受力平衡不易卡住,在需要打开保护罩时,可先将提杆与升降杆分离,然后再向上移动保护罩,借口使得保护罩与升降组件和支撑架分离,便于人们对保护罩的下侧零件进行维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杆的下端设有供升降杆插入的连接槽,两个升降杆相对的一面设有卡槽,连接槽与卡槽相对的侧壁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滑动连接有卡块,卡块通过连接弹簧与连接槽远离卡槽的一侧连接,升降杆的上侧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操作槽,操作槽内设有与卡块固定的操作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提杆与两个升降杆连接时,先通过操作杆将卡块拨入卡槽内并挤压连接弹簧,使得升降杆插入到连接槽中,然后松开操作杆使得卡块插入卡槽内,从而实现操作杆与升降杆的连接,便于通过操作杆同时带动两个升降杆上下运动,使得升降杆与提杆拆装方便便于人们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同一个升降组件内的两个操作杆相对的一侧固定有磁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升降杆插入连接槽内时,可将两个操作杆上的磁铁配合,使得卡块缩入卡槽内,使得人们将升降杆插入连接槽内时无需长期拉住操作杆使得使得卡块缩入卡槽内,从而使得人们拆装升降杆更加轻松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杆的下端中部转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周向侧壁的下端沿周向均布有两个定位块,保护罩的上端设有可供限位杆穿过的让位孔,让位孔的周向侧壁升设有可供定位块穿过的辅助孔,让位孔的上端设有沿周向均布的两个定位槽,定位槽与辅助孔错开且可与定位块间隙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器正常运作时,限位杆和定位块分别穿过让位孔和辅助孔,不会影响升降杆的升降。当人们通过提杆将轧轮提起时,定位块也上移,当定位块移动至保护罩上方时转动限位杆使得定位块与定位槽对应,然后略微下移提杆,使得定位块嵌入定位槽内,此时轧轮远离转动杆,使得转动杆无法带动该轧轮对应织带的运输,从而实现对轧轮位置的定位,使得人们无需长期手工提起轧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罩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罩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便于人们观察织带运输情况,便于人们及时发现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保护罩能够将转动杆和轧轮罩起,使得头发不易被卷入其中,通过提杆可上下移动轧轮,便于人们在保护罩不拆除的情况下控制轧轮,并能够通过定位块与定位槽的配合对轧轮的位置进行固定,减轻操作人员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2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凸显本实施例中滚轧组件和升降组件连接关系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架;2、保护罩;3、连接杆;4、转动杆;5、滚轧组件;6、升降组件;11、移动槽;21、移动块;22、让位孔;23、辅助孔;24、定位槽;51、安装板;52、轧轮;53、旋转轴;54、限位块;511、滑槽;61、升降杆;62、拉环;63、提杆;64、卡块;65、操作杆;66、磁铁;67、限位杆;68、定位块;69、连接弹簧;611、卡槽;631、安装槽;632、操作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拉链织带机落带架,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两个支撑架1,在两个支撑架1之间设有保护罩2,保护罩2的下侧设有与两个支撑架1固定的连接杆3,连接杆3的下方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转动杆4,转动杆4与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连接,在转动杆4和连接杆3之间设有多个滚轧组件5。

如图2、图4所示,滚轧组件5包括位于转动杆4和连接杆3之间两个安装板51,安装板51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滑槽511,两个安装板51之间设有两个轧轮52,两个轧轮52的位置分别与两个转动杆4的位置对应。在轧轮52的中部穿设有旋转轴53,旋转轴53的两端滑设在滑槽511内,使得旋转轴53可上下移动。在轧轮52的左右两侧设有与旋转轴53固定的限位块54,限位块54能够使得轧轮52不易相对旋转轴53水平滑动。在工作时,织带从轧轮52和转动杆4之间穿过,当驱动组件带动转动杆4转动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织带移动,便于将织带送入后续的收集筒(图中未示出)中。

如图2、图4所示,保护罩2的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均设有移动块21,在两个支撑架1相对的一面均设有与移动块21配合的移动槽11,保护罩2位于两个支撑架1之间且移动块21与移动槽11的底部抵接,使得保护罩2不易掉落,起到了遮挡的作用,使得操作员的头发不易与转动杆4和轧轮52接触,避免头发被卷入,并且在需要检修和维护时只需向上提起保护罩2即可将保护罩2拆除,使得人们使用方便。保护罩2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便于人们观察织带运输情况。

如图2、图4所示,在保护罩2上设有多个与轧轮52对应的升降组件6,升降组件6包括穿设在保护罩2上的两个升降杆61,两个升降杆61位于轧轮52的左右两侧,升降杆61的下端固定有拉环62,拉环62套设正在旋转轴53外侧且位于限位块54与相邻的安装板51之间,通过升降杆61能够上下移动轧轮52。在升降杆61的上端设有提杆63,提杆63的下端设有供升降杆61插入的连接槽。两个升降杆61相对的一面设有卡槽611,在连接槽与卡槽611相对的侧壁上设有安装槽631,安装槽631内滑动连接有卡块64,卡块64通过连接弹簧69与连接槽远离卡槽611的一侧连接。在升降杆61的上侧设有与安装槽631连通的操作槽632,操作槽632内设有与卡块64固定的操作杆65。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安装升降组件6时,将升降杆61穿过保护罩2,然后通过操作杆65移动卡块64使得卡块64缩入安装槽631内,然后使得升降杆61插入连接槽内与连接槽的顶部抵接,此时卡槽611与卡块64对应,松开卡块64即可使得卡块64在连接弹簧69的作用下卡入卡槽611内,从而通过提杆63可提起两个升降杆61,进而在某一条织带出现意外状况时,可通过提杆63平稳提起轧轮52,即可停止该条织带的运输,不影响整体的工作效率。在同一个升降组件6内的两个操作杆65相对的一侧固定有磁铁66,在需要将保护罩2拆下时需先拆下提杆63,此时可将两个磁铁66配合使得卡块64缩入卡槽611内,便于人们将提杆63和升降杆61分离。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升降杆6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杆67,在限位杆67周向侧壁的下端沿周向均布有两个定位块68,在保护罩2的上端设有可供限位杆67穿过的让位孔22,在让位孔22的周向侧壁升设有可供定位块68穿过的辅助孔23,在让位孔22的上端设有沿周向均布的两个定位槽24,定位槽24与辅助孔23错开且可与定位块68间隙配合。

在机器正常运作时,限位杆67和定位块68分别穿过让位孔22和辅助孔23,不会影响升降杆61的升降。当人们通过提杆63将轧轮52提起时,定位块68也上移,当定位块68移动至保护罩2上方时转动限位杆67使得定位块68与定位槽24对应,然后略微下移提杆63,使得定位块68嵌入定位槽24内,此时轧轮52远离转动杆4,使得转动杆4无法带动该轧轮52对应织带的运输,从而实现对轧轮52位置的定位,使得人们无需长期手工提起轧轮5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