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针45°上下圈边缝纫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2502发布日期:2020-12-15 08:32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针45°上下圈边缝纫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模具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针45°上下圈边缝纫模块。



背景技术:

缝纫机的主要功能是缝纫衣服,但在缝纫有些衣服时需要包边处理,现有的技术是缝纫工人先进行手工压边,然后再利用缝纫机进行缝纫包边,这样的缺点在于:效率低下、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单针45°上下圈边缝纫模块,具有缝纫美观、生产效率高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单针45°上下圈边缝纫模块,主要包括安装体、上模面模块和下模面模块,所述的安装体上开设有螺母连接孔,该安装体通过螺母连接孔装入固定螺母与缝纫机的缝纫针口成直线固定连接;在安装体的一侧设置有上模面模块,且上模面模块正对缝纫机的缝纫针口;在安装体和上模面模块的下方设有下模面模块,所述的上模面模块与下模面模块呈45°。

进一步讲,所述上模面模块和下模面模块之间设置用于衔接的上单刃和下单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直接在缝纫机上完成包边操作,具有缝纫美观,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安装体1、螺母连接孔1-1、上模面模块2、下模面模块3、固定螺母4、上单刃5、下单刃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

实施例:如附图所示,这种单针45°上下圈边缝纫模块,主要包括安装体1、上模面模块2和下模面模块3,所述的安装体1上开设有螺母连接孔1-1,该安装体1通过螺母连接孔1-1装入固定螺母4与单针针织机的缝纫针口成直线固定连接;在安装体1的一侧设置有上模面模块2,且上模面模块2正对单针针织机的缝纫针口;在安装体1和上模面模块2的下方设有下模面模块3,所述的上模面模块2与下模面模块3呈45°;所述上模面模块2和下模面模块3之间设置用于衔接的上单刃5和下单刃6,上单刃5适合裁剪轻质织物,下单刃6适合裁剪粗糙的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安装块1上的螺母连接孔1-1内装入固定螺母4与缝纫机的缝纫针口成直线固定连接;然后再将上模面模块2正对缝纫机的缝纫针口;织针在上升过程中,线圈逐步退出针勾,打开针舌,并退出针舌挂在上模面模块2;织针在下降过程中,针勾勾住新垫放的下模面模块3,并将其织布牵拉弯曲成线圈,同时原有的线圈则脱出针勾,新线圈从旧线圈中穿过,针织物被上下模面模块所分离。旧线圈串联起来,众多的织针织成的线圈串互相联结形成了新的针织物。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单针45°上下圈边缝纫模块,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安装体(1)、上模面模块(2)和下模面模块(3),所述的安装体(1)上开设有螺母连接孔(1-1),该安装体(1)通过螺母连接孔(1-1)装入固定螺母(4)与缝纫机的缝纫针口成直线固定连接;在安装体(1)的一侧设置有上模面模块(2),且上模面模块(2)正对缝纫机的缝纫针口;在安装体(1)和上模面模块(2)的下方设有下模面模块(3),所述的上模面模块(2)与下模面模块(3)呈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针45°上下圈边缝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面模块(2)和下模面模块(3)之间设置用于衔接的上单刃(5)和下单刃(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针45°上下圈边缝纫模块,涉及缝纫模具领域,主要包括安装体、上模面模块和下模面模块,所述的安装体上开设有螺母连接孔,该安装体通过螺母连接孔装入固定螺母与缝纫机的缝纫针口成直线固定连接;在安装体的一侧设置有上模面模块,且上模面模块正对缝纫机的缝纫针口;在安装体和上模面模块的下方设有下模面模块,所述的上模面模块与下模面模块呈4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直接在缝纫机上完成包边操作,具有缝纫美观,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吴郑叶;吴诗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琪利琪羊绒服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04
技术公布日:2020.12.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