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丝绳压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9132发布日期:2020-10-28 12:0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丝绳压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绳成型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丝绳压套机。



背景技术:

钢丝绳压套机是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钢丝绳索具加工设备。钢丝绳压套机广泛应用在钢铁、港口、运输、工程建设等行业,钢丝绳吊索采用压制工艺制作,与插编等传统工艺比较降低了对钢丝绳局部的损伤,是冷加工技术,软金属在模腔内充分流动,束紧钢丝绳的钢丝,通过钢丝之间摩擦力固定绳套。绳套缔结强度高,压制部分外型美观,耐腐蚀性强,节省钢丝绳,长度精确,生产效率高。但是目前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或误操作,存在钢丝绳压套机出现偏载的情况,在出现偏载时若继续施压会造成对设备的过分损伤,甚至出现人员损伤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丝绳压套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钢丝绳压套机在出现偏载时可以及时报警并停止设备的运行,避免了设备的过分损伤以及可能出现的人员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丝绳压套机,包括钢丝绳辅助装置、机架,机架顶部内侧可拆卸连接有防偏载组件,防偏载组件包括滑轨板与滑槽板,滑轨板与滑槽板配合滑动连接,滑轨板的两端设有两个限位块,限位块与机架可拆卸连接,限位块的长度等于滑轨板与滑槽板的总厚度,限位块内嵌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中心高度与滑槽板的中心高度齐平,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有报警装置,滑槽板底端固定有上模,上模底端固定有伸缩杆,伸缩杆底端固定有下模,下模底端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固接有活塞,活塞外套接有缸体,缸体固接于机架底端。

优选的,机架为铸造一体化结构,支撑板为长方体结构。

优选的,滑轨板与机架顶部之间为螺栓连接,滑轨板与两个限位块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之和等于支撑板的长度。

优选的,压力传感器的端面与限位块的端面齐平。

优选的,滑槽板底端中心和支撑板的上端中心分别开设有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

优选的,下模与支撑板之间连接有压板螺栓。

优选的,钢丝绳辅助装置与支撑板可拆卸连接,钢丝绳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半环,第一支撑半环的一端铰接有第二支撑半环,第一支撑半环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半环的另一端为螺栓连接,第一支撑半环固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螺纹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螺纹连接有滑块。

优选的,钢丝绳辅助装置还包括有滑槽,滑槽开设于支撑板中心线上,滑槽的方向平行于机架的侧壁,滑槽的长度等于支撑板的宽度,滑槽内间隔排列开设有若干个凹洞,凹洞的大小形状与滑块的大小形状相同。

优选的,第二支撑杆的数量不限于1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压套机通过滑轨板、滑槽板、限位块以及压力传感器的设置可以在钢丝绳压套机出现严重偏载时使滑槽板相对于滑轨板出现滑动,进而由于限位块和压力传感器的阻挡使滑槽板与滑轨板之间水平方向上的力传递到压力传感器,当力达到压力传感器的报警值时及时报警并停止设备运行,避免了因偏载导致的设备的过度损伤以及可能出现的人员的损伤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丝绳压套机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丝绳压套机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轨板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槽板的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钢丝绳辅助装置的主视图;

图6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为机架,2为滑轨板,3为滑槽板,4为限位块,5为压力传感器,6为上模,7为伸缩杆,8为下模,9为压板螺栓,10为支撑板,11为活塞,12为缸体,14为第一销孔,15第二销孔,16为第一支撑半环,17第一支撑杆,18为滑块,19为滑槽,20为凹洞,22为第二支撑杆,23为第二支撑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丝绳压套机,包括钢丝绳辅助装置、机架1,机架1顶部内侧可拆卸连接有防偏载组件,防偏载组件包括滑轨板2与滑槽板3,滑轨板2与滑槽板3配合滑动连接,滑轨板2的两端设有两个限位块4,限位块4与机架1可拆卸连接,限位块4的长度等于滑轨板2与滑槽板3的总厚度,限位块4内嵌装有压力传感器5,压力传感器5的中心高度与滑槽板3的中心高度齐平,压力传感器5电性连接有报警装置,滑槽板3底端固定有上模6,上模6底端固定有伸缩杆7,伸缩杆7底端固定有下模8,下模8底端固定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固接有活塞11,活塞11外套接有缸体12,缸体12固接于机架1底端。

进一步优选方案,机架1为铸造一体化结构,支撑板10为长方体结构。

进一步优选方案,滑轨板2与机架1顶部之间为螺栓连接,滑轨板2与两个限位块4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之和等于支撑板10的长度。

进一步优选方案,压力传感器5的端面与限位块4的端面齐平。

进一步优选方案,滑槽板3底端中心和支撑板10的上端中心分别开设有第一销孔14和第二销孔15。

进一步优选方案,下模8与支撑板10之间连接有压板螺栓9。

本实用新型一种钢丝绳压套机的工作原理:在压制钢丝绳前根据绳径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固结管,并将固结管套于钢丝绳端部,利用第一销孔14与第二销孔15分别将上模6和下模8定位,上模6通过螺栓与滑槽板3固定,下模6通过压板螺栓9与支撑板10固定,将套有固结管的钢丝绳放入下模8中,启动液压缸使活塞11上顶,活塞11带动支撑板和下模8向上运行,直至下模8与上模6贴合,一般在伸缩杆7的作用下,下模8与上模6贴合后可以完全对正,下模8将压制力传递给上模6,上模6与下模8由于完全对正,因此压制力始终处于竖直方向上,即上模6对滑槽板3的力也处于竖直方向,滑槽板3与滑轨板2也只存在竖直方向上的力,此时滑轨板2与滑槽板3不会出现水平方向上的相对滑动,因此通过液压缸所设定的压力值可以最终将固结管与钢丝绳压制成型,从而顺利地完成此次的钢丝绳压制作业;但当下模8未固定到位或下模8下方存在未清理的异物,以及伸缩杆7出现偏移时,则会导致下模8与上模6闭合时出现闭合面不水平,此时若人员未发现继续进行压制时,由于下模8对上模6的力不处于竖直方向,则相应的上模6对滑槽板3的力也是斜向上的,则根据基本力学原理,将斜向上的力进行力的分解,可分为竖直方向上的分力和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即此时滑槽板3会受到水平方向上的力,则滑槽板3会相对于滑轨板2进行左右滑动,而由于限位块4的作用,滑槽板3只能将水平方向上的力传递给限位块4,由于压力传感器5嵌入限位块4内部,此时压力传感器5就会感知到压力,即压力传感器5可以测量水平方向上的力,对压力传感器5设定一个压力报警值,当偏载严重即水平方向上的力达到压力报警值时,启动报警装置报警,并停止设备的继续运行,通过此原理可以最终避免钢丝绳压套机出现偏载导致设备损伤以及可能的人员损伤的情况。

实施例2

参照图2、图5、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丝绳压套机。

进一步优选方案,钢丝绳辅助装置与支撑板10可拆卸连接,钢丝绳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半环16,第一支撑半环16的一端铰接有第二支撑半环23,第一支撑半环16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半环23的另一端为螺栓连接,第一支撑半环16固接有第一支撑杆17,第一支撑杆17螺纹连接有第二支撑杆22,第二支撑杆22螺纹连接有滑块18。

进一步优选方案,钢丝绳辅助装置还包括有滑槽19,滑槽19开设于支撑板10中心线上,滑槽19的方向平行于机架1的侧壁,滑槽19的长度等于支撑板10的宽度,滑槽19内间隔排列开设有若干个凹洞20,凹洞20的大小形状与滑块18的大小形状相同。

进一步优选方案,第二支撑杆22的数量不限于1个。

本实施例除了实施例1中的工作原理外,还可以实现压制钢丝绳时对钢丝绳的辅助支撑,一般在实际压制钢丝绳时,都是人员手扶钢丝绳进行作业,本实施例中采用钢丝绳辅助装置可以替代人员手扶作业,首先,由于第一支撑半环16与第一支撑杆17是一体的,将第一支撑杆17与第二支撑杆22螺纹连接,再将第二支撑杆22与滑块18螺纹连接,进而将滑块18插入至支撑板10开设的滑槽19中,进行前后滑动,通过实际需要调整支撑杆到下模8的位置,调整合适后将滑块18放入滑槽19内开设的凹洞20内,对支撑杆进行最终的定位,此时将钢丝绳伸出的部分放入第一支撑半环16内,然后将第二支撑半环23与第一支撑半环16闭合并用螺栓进行固定,进而最终将半环内的钢丝绳进行固定以及支撑,通过本实施例的钢丝绳辅助装置可以代替人员手扶钢丝绳,而且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杆22的数量不限于1个,即第二支撑杆22可以叠加使用,可以根据实际模具的高度进行适当的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